贵州省山区耕地破碎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路径探讨
2023-08-25江娜
江 娜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贵州省山地及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内岩溶地貌广泛发育,喀斯特石漠化现象明显,破碎化格局显著,导致贵州省山区传统农业发展质量不高,农民获得的经济效益较低[1-3]。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贵州省山区的耕地破碎化程度更加严重,不仅使得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逐渐降低,更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3]。
贵州省的传统农业不具备较高的竞争力,耕地破碎化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4]。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关于耕地破碎化的成因、影响因素和现有空间布局,而对于耕地破碎后,如何保护耕地、进一步降低耕地破碎化程度和提高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将根据贵州省耕地破碎化的现状,提出可推广的农业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理论支撑。
1 贵州省耕地破碎化现状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8.44%,并且随着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石漠化面积还有不断增加的可能[5]。喀斯特基岩为碳酸盐岩,该岩石在成土过程中极易被雨水淋溶并流失,因此成土速度极为缓慢,土壤的土层也较薄[6]。在自然条件下,耕地由于喀斯特具有多相多层复杂界面体系而分布不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加快了耕地破碎化速度。城镇化建设导致许多田地被转成工业用地,2000—2018年,贵州省耕地面积减少25.26 万hm2,严重加剧了山区的耕地破碎化,耕地一般破碎程度和高破碎程度合计占耕地总面积的51%以上[1]。在耕地破碎化加剧的同时,耕地与耕地之间增加的田坎面积也降低了耕地的利用率。
此外,贵州省是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7]。在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的过程中,原有的部分耕地消失,现有的耕地被严重破坏,耕地地块呈“螺蛳”状破碎分布,极大地影响了耕地的完整性,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大量浪费[8]。
2 耕地破碎化背景下可推广的产业模式
针对贵州省耕地破碎化现状,急需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但目前仍面临以下困境。1)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土地的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剧,导致耕地与耕地之间田坎面积增多,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4]。2)贵州省山区多喀斯特地貌,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在很多高度石漠化地区,难以种植合适的经济作物,并且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岩石裸露率越来越高。在考虑治理耕地破碎化的同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如此才能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由于贵州省以山地、丘陵的喀斯特地貌为主,发展传统农业与平原省份相比不占优势,只有发展喀斯特地区特色产业,才能够达到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目的。在考虑改良方案时,只有兼顾耕地破碎化与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才能寻找出可推广的产业模式。
2.1 茶叶种植模式
茶叶是贵州省的重要产业之一,贵州省茶园面积连续7 年居全国第一,产值451.2 亿元,出口额高达1亿美元,尤其是在清明节前,茶园会临时雇佣村民采茶,促进农民增收[9]。茶叶产业不仅使茶农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也为村民提供了临时的就业岗位,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茶叶的推广种植有助于打破耕地破碎化,因为茶农会租用大量连片土地实现园区规模化生产。这样的集中租用方式能够将一些破碎化的土地整合在一起,降低耕地破碎化程度。在整合的过程中,田间的零散坑塘、沟渠又被统一平整,推动了耕地集中连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2.2 悬钩子属植物种植模式
悬钩子属(RubusL.)植物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优势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悬钩子属植物种类较多,其中贵州省约有100种,野生种常生长在田间地头。由于许多悬钩子属植物能长出可食用的美味果实,即便是生长在田坎间,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也不会将其去除。
悬钩子属植物可供挖掘的经济价值较大,如大乌泡(Rubuspluribracteatus)是常见的可人工培育的中药材,该类植物果实中含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被认为具有抗肿瘤、抗衰老的功效[10]。同时,悬钩子属植物果实的保健效果较好,开发成保健食品附加值较高。
在贵州省高山地区可以考虑种植悬钩子属植物,其对土壤要求不严,因此可以将其种植在山上土层瘠薄难以种植农作物的地方,也可将其种植在田坎边上,梯田与梯田之间的高差刚好适合种植该类小灌木,枝条在田埂边自然垂下,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度,又可对田坎边的土壤进行覆盖,保护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此外,由于悬钩子属植物适应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的自然环境,所以无须消耗太多人力、物力对其进行养护,可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投入。总的来说,悬钩子属植物种植是发展前景广阔的特色产业。
2.3 蓝莓种植模式
蓝莓(VacciniumcorymbosumL.)拥有“世界水果之王”“黄金浆果”的称号,富含多种维生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天然活性物质,被认为具有抗衰老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重功效[11]。再加上其品相、口感好,市场上蓝莓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蓝莓适宜种植在酸性土壤且有机质含量高的环境中,贵州省有超过50%以上的土壤环境是偏酸性的,因此比较适宜蓝莓的生长。例如,黔东南州在引种试验成功后,积极实施大规模栽种,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蓝莓种植区,生产、加工和销售蓝莓的产值较高,蓝莓产业逐渐成为促进贵州省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大助力[12]。
与茶叶种植模式类似,种植蓝莓不仅能够提高当地村民的经济效益,还能在种植过程中提高破碎化耕地的利用率。此外,蓝莓对种植技术和养护水平要求不高,耐寒、耐旱能力较强,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由于其是寡营养植物,较少施肥、浇水,也能够实现低投入、高产出[13]。
2.4 花椒+金银花种植模式
在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往往呈现出基岩裸露率高、植被覆盖率低且耕地低产的状态。在这些地方,自然条件的天然劣势导致农民经济收入低,需要种植具有水土保持能力的经济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和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Thunb.)是两种经济价值高且保存时间长的经济作物,金银花和花椒晒干后可以储存很久,所以农民不必急于收获、售卖,只需将其保存良好,待市场价较为合适时再售卖。
金银花和花椒树可种植在石山上,灌木和小乔木的搭配可较好地覆盖住裸露的地面,增强当地土壤抗侵蚀的能力[14]。因为金银花和花椒树均能生长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且金银花能够贴地面蔓延,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不仅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起到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
2.5 枇杷种植模式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indl.)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果树,也是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果树[15]。枇杷不仅在贵州省兴义市和贵州省开阳县形成了可推广的果树产业,甚至在石漠化面积占86%的关岭县形成了产业[16-17]。
枇杷产业现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五星枇杷产量高、效益好,能够较好地适应贵州省的气候条件;同时枇杷还是修复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先锋树种,能够生长在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可将其种植在基岩裸露率高的地方,以固定土壤、保持水土。
3 结语
笔者文中提出的5 种特色农业模式,均已在贵州省不同地区推广。例如,茶叶已在贵州省各地区形成一定种植规模,悬钩子属植物主要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得到推广种植,蓝莓主要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得到推广种植,花椒+金银花主要在贵州省贞丰县和关岭县得到推广种植,枇杷主要在贵州省关岭县、兴义市和开阳县得到推广种植。这不仅促进了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还解决了以下2 个问题。1)规模化经营需要统一租用土地,因此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整合,有效利用耕地的田坎部分,降低耕地破碎化程度。2)悬钩子属植物、金银花、花椒和枇杷都是能够有效保持水土、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喀斯特山区先锋植物。种植这些植物不仅能对耕地的田坎部分进行利用,还能够提高耕地的经济收益、保持水土和养护耕地,有效实现土地保护与高效利用二合一。
在上述5 种模式实际推广的过程中,还需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问题,大面积种植单一的物种易出现大范围的病虫害,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并降低村民的经济收入。因此,笔者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搭配栽植多种类经济作物。例如,在土地较为肥沃的地方种植蓝莓、茶树、枇杷;在土地十分贫瘠、基岩裸露率高的地区,优先种植具有水土保持能力的经济作物,如悬钩子属植物、金银花、花椒等,既增加生物多样性,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