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恋》之恽代英(连载2)

2023-08-24孙月红

铁军·纵横 2023年8期
关键词:恽代英

孙月红

沈家兄弟姐妹的良师益友

沈葆秀因难产而身亡,对婆家造成的悲痛是巨大的,对她的娘家造成的悲痛更大,特别是葆秀的父亲。沈父因过度忧伤,于4年后的1922年随女儿葆秀而去。对于沈家来说,家里顶梁柱没了,无异于雪上加霜。沈妈妈带着几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日渐艰难,最后陷入了困境。一家人如何生活下去,更是一筹莫展。那天,兄弟姐妹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唱起了《孤儿歌》:

无人想到我,助我和爱我。

心中好愁闷,真难过!

前途有恐怖,我们命好苦。

孤零单独兮,谁来顾?

唱到“谁来顾”,几个孩子停止了歌声,哭泣起来。忽然,从门口传来了接唱的歌声,情绪热烈而欢畅:

我今想到你,助你和爱你。

劝你莫着急,请站起。

四妹沈葆英抬头一看,啊!二哥来了!她立刻站了起来,带着满脸的泪水迎了上去。恽代英拉着沈葆英的手,继续唱着:

回到我家里,和我作兄弟。

爷娘看见你,保欢喜。

恽代英的歌声感染了沈家所有的人,房间里低沉悲伤的气氛一扫而光。这首歌是恽代英编的,所以他唱起来特别深情与真挚。恽代英唱完歌,亲切地对他们说:“不要发愁,老人去世了,我们还得活下去。但是照过去那样,依靠他老人家的薪俸过日子,是不现实了,坐吃山空也不行,这就要我们自食其力。人贵在自立,我们个个都要自立起来。”

沈家的兄弟姐妹听后,个个振作起来。与其说是恽代英的歌声感染了他们,不如说,是恽代英的到来给了他们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再听到二哥的话,兄弟姐妹们立刻围坐在恽代英的身旁。代英建议他们从家里走出去,自己养活自己。并给了他们具体的建议。

几天后,沈家的孩子们都去了恽代英和林育南等人创建的利群毛巾厂干活。因为厂房小,他们就把活揽到了家里来做。于是,恽代英帮他们在沈家大厅安装了一台织布机。他还在大厅的柱子上贴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对联。从此,沈家兄弟姐妹都学会了纺纱、牵线、織毛巾。俭朴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他们没有因为劳动而放弃了学业。恽代英主动承担了教他们的学习任务。沈家的兄弟姐妹非常喜欢代英,不仅把他当作姐夫,更是把他当作良师益友,只要见他进门,几个坐在桌旁温习功课的孩子就立刻围上去,七嘴八舌地说:“二哥来了,快帮我们温课吧。”代英习惯地坐到桌旁,指着桌子上摆的书、纸、笔、墨、砚等,一一教他们念英文名称。几十年后,沈葆英回忆:“我的英文不好,找代英补习,他很耐心教我,把桌上摆的一些书籍、文具、茶具等英文名称教我学会,再教文法,然后教我会话,他用英语问一句,我用英语答一句,我学的很有兴趣。他也常给我讲地理和历史知识。我拿他和我们学校的老师比较,觉得他有很多长处,热情,讲得深刻,有风趣。每逢他来了,我们兄弟姐妹都欢迎他。直到今天,当我听到电台的英语广播讲座时,还常常回想起代英当年教我们英文时的情景。”

恽代英是爱屋及乌,是在替亡妻沈葆秀尽职。

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游行示威点燃了全国各地的爱国之火。远在湖北的恽代英与林育南等人也响应了北京爱国学生的号召,印发传单、示威游行。6月初的一个晚上,恽代英带着沈葆秀的弟弟及学生在督军府门前举行静坐示威。在家的沈葆英想着两位哥哥静坐示威,还没吃晚饭,肚子一定饿了。她凑了一些钱,由三姐陪着她,买了一笼包子,装在竹篮里,步行来到督军府门前。静坐示威的人较多,沈葆英在人群中寻找着二哥代英。恽代英虽然近视,但是他一眼就见到了四妹熟悉的身影,眼镜后面的双眸瞬间闪烁着热烈的光芒。他迅捷地从地上站了起来,笑着向沈葆英跑去,连声说:“四妹,好妹妹,你给我们送东西来了。”正在四处张望的沈葆英听到代英的声音,惊喜不已,笑靥如花,把手中的竹篮递给代英。代英接过篮子,揭开盖着包子的布,冒着热气的包子散发着馋人的香味,代英回头招呼着葆英的二哥和其他人说:“来,快趁热吃,吃饱了才能坚持斗争。”

沈葆英看到了代英眼中那熄灭多年的光重新亮了起来,自己的脸也热辣辣的。

17岁那年,沈葆英考入了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那时,恽代英在中华大学附中当教导主任,沈葆英的亲二哥是恽代英的学生,代英常把互助社的成员带到沈葆英家开会。1921年的暑假,恽代英建议沈葆英到农村去做点事。于是,她随代英来到黄岗回龙山八斗湾大庙恽代英创办的浚新小学,教孩子们唱歌,还进行了家庭访问与社会调查。当时的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非常贫困,沈葆英很有感触,她非常同情他们,在恽代英的引导下,她觉得改变这种社会状态刻不容缓,有志年轻人应该投入这种改变社会状态的活动中。这是沈葆英的第一次农村之行,她受到了极为深刻的教育。

沈葆英比姐夫恽代英小10岁,几年来,沈葆英已经将恽代英看作生活中的亲人、尊敬的老师及革命的引路人,能和他朝夕相伴是她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愿望。

恽代英、沈葆英结为革命伴侣

董必武、陈潭秋等中共早期领导人曾在沈葆英就读的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教。这是一所有着革命传统的学校。1923年底的一天,沈葆英从恽代英那里看到一本《中国青年》杂志,她打开杂志,里面的文章立即吸引了她,除了怎么升学、选择职业、女子参政外,还有马克思的学说剩余价值等。沈葆英说:“二哥,这些都是我们青年所关心的问题啊。”恽代英告诉她:“我是这本杂志的编辑之一。”沈葆英说:“二哥,我喜欢这本杂志,你帮我订一份《中国青年》吧。”

《中国青年》是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恽代英是第一任主编。他在《中国青年》发刊词中写道:“政治太黑暗了,教育太腐败了,衰老沉寂的中国像是不可救药了。”从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到1927年10月,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上以代英、但一、FM、DY、英、但等笔名和别名,发表文章和通信220多篇,以此来教育引导青年。

此后,《中国青年》一出版,沈葆英就收到了杂志。这本刊物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她,杂志一到手,她往往是一口气看完,然后把杂志放在她的同班好友范明洁的枕头底下。沈葆英觉得她的这个好友思想进步,斗争积极,一定会喜欢《中国青年》的。

范明洁确实很喜欢《中国青年》,也是一口气读完杂志里的所有文章。但她不知道是谁把这本杂志放在她的枕头底下。之后的一天,范明洁发现沈葆英收到新一期的《中国青年》,才知道杂志是沈葆英放在她枕头下的,就问道:“葆英,原来杂志是你放的,是谁寄来的?”沈葆英说:“是恽代英。”范明洁惊奇地问:“恽代英?你是怎么认识他的?”沈葆英说:“他是我的老师。”范明洁说:“葆英,以后恽代英寄《中国青年》来,我们一起学习,一起交谈学习感想。”

一天,宿舍无人,范明洁突然问沈葆英:“你喜欢《中国青年》上的文章吗?”葆英说:“喜欢,非常喜欢。”范明洁又问:“喜欢哪一篇?”葆英说:“所有的文章我都喜欢,但最喜欢代英写的那篇《怎样才是好人》。”范明洁看着葆英的眼睛问:“你觉得怎样才是好人呢?”葆英说:“就是代英文章上说的那三条,好人就是要有操守,有作为,为社会谋福利。也就是说要能给大家办事。”范明洁说:“对,我们青年人就是要有革命理想。闹学潮,不只是反对几个腐败的教员,是要把封建枷锁砸碎,改造旧学校,改造旧社会。我们将来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子,你想过没有?”沈葆英坦率地说:“想过,但说不清楚。记得代英给我讲过,那个社会不允许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要人人平等,人人有工做,有饭吃。但我听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年纪还小,不十分懂得。不过我还是常常想着那个理想的社会。现在通过读《中国青年》上的文章和‘读书会的学习,对那些道理渐渐明白了,也更向往那个美好的社会了。

几天后,又遇宿舍无人,范明洁又问沈葆英:“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那个理想的社会呢?”沈葆英说:“我毕业后就去找代英,跟他干革命。”范明洁笑了,轻声说:“毕业还早着哩,现在应该怎么办?”没等沈葆英回答,又说:“我没有见过恽代英,但是我爱读《中国青年》杂志上他写的文章,还有萧楚女的文章。他们给我们指路,引导我们前进。他们现在在上海,我们在武昌。想革命,在武昌也一样可以的啊。”停了一会,她单刀直入地问沈葆英:“你仔细看过《中国青年》上登的有关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文章吗?”沈葆英点头说看过,并反过来问范明洁:“咱们这里有青年团吗?”范明洁肯定地回答:“有。”沈葆英急切地问:“你是不是青年团员?你能帮我找到青年团吗?”范明洁果断地说:“我是青年团员,如果你愿意,我可以介绍你入团。”沈葆英高兴地跳了起来,一把抓住范明洁的手郑重地说:“我非常愿意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几天后,范明洁告诉沈葆英:“你入团的请求被组织批准了。”1924年的一天,在省委的一个房间里,团组织为沈葆英举行了入团宣誓。监誓人领唱《少年先锋队歌》:走上前去啊,曙光在前,同志们奋斗!用我们的刺刀和枪炮,开自己的路,勇敢向前,稳住脚步!更高举少年的旗帜,我们是工人和农人的少年先锋队!

那天晚上,沈葆英趴在桌前给代英写信:今天,我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几天后,代英回信,他说听到葆英入团的消息他非常高兴,并鼓励葆英要好好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此時,恽代英在上海、广州等地奔走革命。但这并不影响他俩的交流。他们常通信,信中除了关心彼此,还谈了革命道理,主要是代英启发、教育葆英。鸿雁传书使他俩的感情超出了一般同志的情感。沈葆英说:“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凝结着代英的心血,是他指引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沈葆英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的秋天,沈葆英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省立第一完小当教员。学校地址在都府堤,校长王觉新是中共地下党员。此时,北伐军占领了武汉,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二次临时会议决定国民政府暨国民党中央党部从广州迁往武汉。根据党的指示,恽代英前往武汉参与筹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工作。12月中旬,恽代英将工作移交给孙炳文后,便告别了黄埔军校,与魏以新绕道上海,从码头乘船而上,于1927年1月3日抵达武昌。

此时的武汉已成为革命的中心。一到武汉,恽代英便激情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这所学校的建立,派包惠僧为筹备处主任,具体负责筹备建校事宜;派董必武等共产党人参加招考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等人担任政治教员;徐向前为军事教官。恽代英为政治主任教官、教育计划委员会主任和中共党团的负责人。后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决定,蒋介石为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的校长,汪精卫为党代表。因蒋汪不在武汉,故又任命邓演达为代理校长,顾孟余为代理党代表,日常工作由恽代英主持。

在恽代英的领导下,武汉分校还专设了一个女生队,招收百余名女生,为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培养了一批女干部。从这里走出去的有赵一曼、陈觉吾、胡筠等许多优秀战士。

在武汉,恽代英即将迎来他的第二段婚姻。

一日黄昏,恽代英从天而降,站在沈葆英的面前。沈葆英惊喜不已,激动地喊着:“二哥,二哥,没想到你来了。”

这晚,他们谈到深夜。

亲友们知道恽代英回到武汉后,纷纷劝他结婚。一天,恽代英与沈葆英的三姐沈葆林谈起了葆英,他很谨慎地说:“我为二姐守义十年,现在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我肩上的担子很重,需要有个助手。四妹已在女师毕业工作了,又是个党员,我想和她结婚,不知行不行?”三姐早已知道他俩之间的感情和双方家长的心愿,就对代英说:“我先和四妹说说,你再直接找她谈谈。”

三姐让代英直接找葆英谈谈,意思很明白了。

学校里的教职员、学生见恽代英回来了,都要他去演讲。恽代英善于演讲,他的演讲十分生动,有条理,更富于鼓动性。一场演讲往往吸引许多学生,会场挤满了人,场场爆满。不少学生在他的鼓动下,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几天后,恽代英来到省立第一完小讲演,讲完后,校长和许多人都出来送别,沈葆英也在送别的人群中,走到校门口,恽代英对沈葆英说:“四妹,我有点事想和你谈谈,今天天色还早,我想到二姐坟上去看看,你能不能陪我走一趟?”沈葆英点点头,跟着恽代英离开了学校。

他俩沿着通向洪山的大路向东走去。出了大东门,不远就是洪山了。迎面矗立着一块新的高大墓碑,正面刻着“施洋先生之墓”。恽代英停住脚步,脱下军帽,凝视着墓碑好久,对沈葆英说:“伯高(施洋号)兄是个了不起的人。当年,我对他的外表和服装看不惯,同他有距离,还叫朋友不要接近他。现在看来,是我对他不理解,他的穿着是斗争的需要,革命使我真正认识了他。他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施洋曾领导汉阳钢铁厂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地方总工会——武汉工团联合会的主要发起人与实际组织者,1923年被北洋军阀逮捕杀害。沈葆英听出代英的语气充满着敬重与歉疚,连连点头。

他们继续往前走,穿过后谷岭,就来到了恽家的祖墓。恽代英领着葆英先来到母亲墓前,脱下军帽,行了三鞠躬礼。两人又来到沈葆秀的墓前,惲代英深情地鞠了躬,低声地说:“葆秀,我和四妹来看你了。”然后他们在墓旁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对葆英说:“四妹,今天带你来这里,是想一起凭吊二姐,对她说说心里话。”然后对着葆秀的墓说道:“葆秀,你离开人间已经十年了,我为你守义也已十年。封建礼教强迫女人守节,我坚决反对。而今我为你守义,是心甘情愿的。这不只是我个人对你的情谊,也是为了给那些歧视妇女、不守信义的人看看,人间还有真情在。这十年里,人们用各种言辞规劝我,要我结婚,我都没有接受。我原准备继续守下去,但是,今天全中国的民众都怒吼起来了,我的担子也加重了,我需要一位亲密的战友和革命的侣伴。今天,我找四妹一起来同你商量,四妹已经长大成人,她已经是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了,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我希望她能和我结成革命伴侣并肩战斗。你九泉有灵,会同意我的心愿吧。”说到这里,代英的声音微微颤抖起来。他转过脸对葆英说:“原谅我,四妹,我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就在二姐墓前道出了自己的心愿,你不怪我吧?你愿不愿意?”沈葆英羞涩地点了点头。

他俩的亲密感情早已被双方家庭成员看出,他们的婚事在双方的家庭里已经酝酿了很久。几年来,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与通信,也都表示了彼此的关怀和爱慕。后来,沈葆英在怀念恽代英时说:“能和二哥一起生活、共同战斗,是我最大的幸福。”

他俩的结婚日子定在1927年1月16日。

结婚当天,恽代英请了一天假,从军校回到家里,父亲对他说:“葆英已经来了,快去换上礼服行礼吧。”代英没有依从父亲去换礼服,照旧穿着军装,斜佩着武装带。在双方家庭亲友的祝福下,他俩在武昌得胜桥恽宅举行了婚礼。婚礼非常简单,只有家人和亲戚在场,双方的同事、战友都没有通知。当时,恽代英工作十分繁忙,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私事影响公务。他俩在一对红烛前行了鞠躬礼,就这样,沈葆英嫁进了恽家,成为恽代英的第二任妻子。从此,恽代英结束了十年的单身生活。按照军人的纪律,恽代英仍回军校去住。很久以后,恽代英的同事们才知道恽代英与沈葆英结婚了。他俩的结合不仅是沈父的遗愿,主要是两人的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代英离家革命,葆英千里寻夫

婚后,恽代英与沈葆英都很忙,葆英除了在学校当教员,还兼任湖北省妇协的秘书,常要给妇协写通讯与宣言。初写这些文字时,葆英不熟悉,代英便帮助她。由葆英写个初稿给代英修改,代英从观点到文字、结构,一一标出错误的地方,再教妻子应如何修改,一篇文章要反复修改多次。有时葆英心里急躁,代英就鼓励她说:“文章是给大家看的,不能不慎重。”

代英比葆英更忙,有时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其实,他们聚在一起说话的时间并不多,但他们互敬互爱,夫妻感情笃厚。

1927年7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恽代英身着便服回到了家。一进门,他深情地望着沈葆英说:“四妹,国民党已经通令捉拿我了,我要走了。我们匆忙结婚,又要匆忙分手了。现在宁汉分裂,国共分家了,蒋介石、汪精卫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共产党,搞所谓的清党。我们是要反击的,决不会让革命果实落在敌人手里。我要走了,你也得有应变的准备。”听到这里,沈葆英的脸色变得煞白,带着哭腔问道:“你什么时候走?”恽代英看着妻子,拉着她的手又说:“我马上就走,你不要难过,我还要回来的。革命遭受挫折,但没有完结。共产党人是杀不尽、斩不绝的。”沈葆英说:“我跟你一块走,风里雨里与你并肩战斗。”代英说:“我离开武汉,不是逃避,是去组织战斗,不能带你去。”葆英又担心地问:“你是一个人走吗?”代英说:“我不是一个人,我随部队行动,有很多人。现在部队就要开拔,形势不允许我逗留,我马上就走。我想敌人已经动手了。”当天晚上,恽代英辞别了沈葆英。临行前,他叮嘱妻子:“你也要暂时隐蔽一下,不要住在家里,我一旦有了固定的地址马上给你来信。万一你被国民党捉去,不要怕牺牲,坚持到底。”沈葆英强忍着泪水,对丈夫说:“你走吧,不要担心我,我会想办法的。”恽代英把头上的帽子往眉尖一拉,也没向家人辞行,就匆匆地出门,走进夜色里,走到码头,登上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黄琪翔的轮船。9点,船启航了。恽代英站在船舷旁,望着笼罩在黑暗中的武汉,悲愤和激昂交织在心头。

7月23日,恽代英到达九江。第二天,他与已在九江的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聂荣臻、叶挺等人举行了秘密会议。恽代英主张共产党人进行独立军事行动。随后,李立三和邓中夏赶往庐山,与临时中央常委瞿秋白等人商议,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瞿秋白随即把九江同志们的意见带回武汉,中央常委同意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的建议,决定立即组成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负责指挥与处置前敌一切事宜。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了。

南昌起义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起义后,恽代英抚摸着胸前的红布带,感慨地说:“中国共产党经过了6年的奋斗后,终于有了一支自己的军队了。”3日,按中共中央原定计划,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5日,恽代英随贺龙的主力部队也离开了南昌,向广东挺进。到达广州后,恽代英又参加了12月11日凌晨的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恽代英于12月中旬撤退到了香港。他组织有关人员寻找、接待从广州疏散到香港的同志,将他们安全地转移到上海或其他地方,保存下这批革命骨干。同时,他继续负责编辑广东省委的《红旗》杂志。

恽代英抵港后不久,写信给沈葆英,让她前往香港。

我们再来说说恽代英离开武汉后,沈葆英的情况。

恽代英离开家后,家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沈葆英坐着一动不动,沉思了两个小时。她觉得自己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也是共产党员,而且是恽代英的妻子,应该提高警惕,不能待在家里等着被捕。况且,代英也嘱咐自己不要住在家里。于是,沈葆英决定去找她三姐,听听三姐的想法。

走在大街上,背着枪的大兵在街上窜来窜去,到处乱哄哄的。葆英来到三姐家时,三姐正在为她的安全焦虑。葆英对三姐说:“我不能回家了,那里不安全,出来躲一躲。”三姐让她不要出门,就在她家待着。葆英不放心,请三姐夫胡治新(恽代英的学生)帮她去恽家看看。很快,三姐夫行色匆匆地回来了,说葆英刚刚离开家,国民党特务就把恽家包围了,他们搜查了所有房间,将葆英和代英的照片、毕业证件都搜了去。他们发现洗脸盆里的水还是温热的,认为他们一定藏在什么地方,硬逼代英的父亲和四弟子强把代英和葆英交出来,交不出来就把他们捆起来拷打,要他们说出代英与葆英的去向。然而,代英走时没有与家人辞别,家人确实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三姐和三姐夫都觉得他们的家离恽家太近,葆英住在他们家也不安全,不能久留。葆英也这么想,于是她对三姐说:“为了代英,为了革命,我不能让敌人抓走。”三姐说:“回娘家去想想办法吧。”为了缩小目标,葆英先走,三姐跟随在后面,两人一前一后回到了娘家。三姐跟母亲说:“你看四妹现在到哪里去比较安全?”母亲想了想说:“汉阳娘舅家不招人注意,去那里可能好些。但路途较远,怕路上被人认出惹出事来。”姐妹俩想出个办法,女扮男装。正巧葆英二哥的长袍挂在家里(二哥在中央军校教务处工作,平时穿军装),葆英说:“我就穿二哥的长衫走吧。”母亲和三姐都说好。葆英立即脱下了旗袍,换上了长衫,又戴上二哥的礼帽,把头发盘在帽子里,一个人大模大样地走出了家门。

她来到长江边,喊了只小划子。船夫看葆英是个后生,也没怎么注意,一直划向汉阳。葆英上了岸又跋涉了几十里崎岖小路,才来到汉阳乡下的娘舅家。舅妈和表哥、表嫂都很热情。葆英怕他们受惊,没有讲代英出走的事,只是说现在外面很不太平,妈妈叫她在这里暂住几天。舅妈很热情地说:“四姑娘,放心吧。你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外面的事有表哥,家里的活有表嫂,你就安心住着吧。”

这里是龟山脚下,偏僻、荒凉,亲戚叫她“四姑娘”,从不提名道姓,沈葆英与外面的一切关系都断了。敌人绝对找不到这里,住着倒还安全。但葆英心里惦记着代英。她常想,她和代英志同道合结了婚,都是共产党员,革命是他们的神圣职责,代英在战斗,她也不能老隐蔽着。葆英等着代英的来信,希望一有消息就跟他出去战斗,在这些焦虑的日子里,葆英每时每刻都在盼望着代英的来信。

一天,三姐来了。她告诉四妹,武昌城门楼的电线杆上挂着血淋淋的人头,其中还有她的同学。说完这些,三姐掏出一张揉皱了的信纸,递给了葆英。葆英展开信纸,很惊喜,是代英的来信,是代英在去江西的船上写的。代英告诉她,他一路平安,只是觉睡得少一些,但身体很好,让她不要挂念。

接到恽代英的第一封信,沈葆英的心里踏实了一些。

过了几天,三姐又给她带来了代英的第二封信,是发自江西的一个小县城。信上说:“跟老板做生意,老板很高明,一晝夜就赚了一万多。现在做新的生意,要到南边去。”

沈葆英不知道代英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她知道代英是安全的。后来葆英见到代英后才知道信中的“生意”指的是南昌起义,“老板”指的是周恩来等领导同志,“赚了一万多”是消灭了一万多敌人,“到南边去”,是千里行军,向广州进军。

恽代英每次来信,三姐都及时给四妹送来。葆英从信中知道南进途中道路泥泞,行军、作战非常艰苦。她日夜思念着丈夫,希望自己早日到丈夫身边去,和他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从丈夫充满信心的信里,她相信,离别是暂时的,很快她就会到丈夫身边去。说到这段历史,几十年后,沈葆英说:“我等着代英的呼唤,就是三年五载我也要等下去。我咬着牙坚持着,期待着。”

冬天到了,恽代英的信少了。沈葆英非常焦虑,整天坐立不安,盼着三姐的到来。年后不久,三姐来了,带来了代英来信。葆英急切地打开信,信中说:“刚刚又做了一笔生意,赚了一些钱,又倒出去了。但我们不失望,做生意,赚钱、赔钱是常有的事,只要不赔了老本就好。”“事情总不是一帆风顺的,顺风、逆风都会遇到。我们的船可能到一个港口去,要在那里停一些时候等生意,到后再给你写信。”

沈葆英看着尽是隐语的信,不知具体何意,但也能猜出几分。不管是什么意思,起码代英是安全的。

几天后,三姐又来了,代英又来一封信,信中说:“老板同意你来帮我们,我在这里要住一阵子,接信后立即动身南来。从上海换海轮,直达香港。”“在某某旅馆住下,我来接你。”

读完这封信,沈葆英高兴得容光焕发,这是她期待已久的内容,让她终于等来了。沈葆英说:“我恨不得马上飞到他的身边。我决定立刻动身。”

接信后的第三天,沈葆英就动身了。恽代英的父亲给了媳妇20元钱作路费,三姐帮她买了去上海的船票。葆英从家里拿来了一只皮箱,装了些衣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三姐陪着她,不舍地说:“离家了,多带些东西,用时方便。”葆英欢乐地说:“现在不是去探亲,是奔赴革命,我要轻装上阵,少带点累赘东西为好。”

1928年初春的一天,沈葆英从江汉关乘船前往上海,这是她第一次一个人出门,而且是远门。前面有代英等着她,还有一股革命热情鼓舞着她,她没有任何的胆怯。到了上海,她住进一家旅馆,托茶房买了去香港的船票。第二天,她就登上了南下的轮船。虽然是一个人在途中,可沈葆英是快乐的,望着广阔无垠的大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李梅

猜你喜欢

恽代英
勇担时代重任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与学生运动
恽代英:“我是共产党员,必须革国民党反动派的命”
“永鳏痴郎”恽代英:十年独身报亡妻
“永鳏痴郎”恽代英:十年独身报亡妻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恽代英的两副对联
恽代英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