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8-24

美育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旋律整体钢琴

皮 欢

(四川音乐学院 美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20世纪以来,美国的钢琴教学广泛借鉴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历史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关注钢琴教学现象和演奏中诸多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将钢琴演奏和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促使钢琴教学理论朝着科学化、专业化的学术道路发展。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更加重视心理学对钢琴教学的影响,以美国钢琴演奏的“心理学派”为例,研究者们侧重于钢琴演奏中的身心协调,强调钢琴演奏技术与心理调控的联系。主要以怀特赛德、坎泊、科切维茨科夫、戈德赖西、杜森伯里、布里奇斯的演奏理论为代表。[1]美国钢琴家坎泊在1981年出版的专著《发展中的钢琴演奏教学观》中将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型”理论运用于钢琴教学研究,他强调从学习钢琴的整体结构出发,让演奏者关注音乐作品的内在音乐元素的逻辑结构,演奏中注重脑、耳、身、心的整体协调发展,将学生的心智技能和运动技能融为一体,拓展了钢琴教学的新思路。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融入钢琴教学研究,以期为钢琴教学方法、练习方法和演奏训练方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一、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原则

第一,完型倾向性定律(the law of pragnanz)。格式塔心理学家倡导在处理一个情景的各个部分之前先掌握整个情景。它强调寻求更稳定的规则、简单组织的倾向。魏特海默(M.Wertheimer)将完型倾向性定律原则描述为“从零碎的聚集、表面的结构到客观的更好的或充分的结构”的转变。[2]62在完型倾向性定律原则中,格式塔主义者描述了学习者在面对不对称、无组织或无平衡时寻求对称、组织和平衡的假定倾向。正如路易斯·索普(Louis P.Thorpe)和艾伦·施穆勒(Allen M.Schmuller)阐述的:

课程材料应以简单、具体、图案单元形式呈现给学习者。旋律而不是单独的音符……在运动技能方面需要整体动作而不是局部动作。[2]62

可见,完型倾向性定律强调的是在复杂的学习模式中寻求最简单的规律。同时,它还强调学习的整体性原则。格式塔学派认为:“认识事物首先是认识它的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且各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也决定整体。”[3]它强调整体、完型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学习情境的整体认知能力。

第二,相似定律(the law of similarity)。格式塔相似定律是在完型倾向性定律下运作的,它强调观察者假定的内在倾向,即被感知到的事物与相似的事物形成统一的群体。[2]63在学习中,把相似的物体和想法联系在一起的倾向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桥梁,它赋予那些被感知或听到的事物一种有意义的关系。例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对相似音乐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和认知的能力。乐谱中关于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演奏,从视觉的角度,它们都是按照三音三度叠置的方式构成的,但在听觉上具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大三和弦音色明亮,小三和弦则音色柔和暗淡。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三和弦的三度音的组合结构,以及感受它们的音响效果,从而获得对三和弦的整体认知。当遇到相同类型的和弦时,学生就会意识到和弦的相似性,由此提升学习的效果。因此,在钢琴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相似音乐元素的认知能力,当学生听到或看到一首新的音乐作品时就会注意到相似的节奏型,以及旋律中的相似之处,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相似的模式来学习新的作品。

第三,接近定律(the law of proximity)。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接近定律与相似定律密切相关。格式塔接近定律说明当观察者处理其在听觉或视觉上感知的物体时具有倾向性,这种倾向性视物体的远近距离而定。[2]64因此,格式塔接近定律更强调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相似定律强调学习的内容。接近定律从记忆的角度阐释了一个事件发生得越晚,就越容易被回忆起来。学习者应该不断强化重复学习的内容,及时巩固旧知识。

第四,闭合定律(the law of closure)。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当观察者所面对的任务、结构或组织只完成了部分时,闭合定律就开始起作用。这时就会产生一种张力让观察者寻求结束和返回到平衡的状态。[2]65它强调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学习者应遵循一种寻求缓解紧张的内在倾向。这种紧张的缓解或恢复到平衡状态的问题的解决被称为“闭合”。闭合表示的最终状态即为学习者追求的学习目标。例如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正确演奏音阶或乐曲带给他们的满足感而印象深刻,这种感觉成就就是学习者所追求的目标。

第五,良好连续定律(the law of good continuation)。连续定律是指观察者倾向于将其精神上被打断或视觉上不完整的物体进行延伸从而得到某种结论,它强调学习的动态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原则。学习者能否成功地追求他的目标,取决于他对自己面临的问题的理解。在开始经历解决问题的道路时,学习者将继续沿着问题的解决方向而努力,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应关注音乐的发展变化过程,每一首音乐作品都由旋律、乐句、乐段等不同的曲式内部结构组成,我们在演奏一段旋律时,不能孤立地演奏某一个音,而是要关注组成旋律的各音的倾向性、调式变化等音乐元素,从而在整体上感受旋律各级音的关系和情感变化。

第六,记忆的跟踪理论(trace theory)。格式塔心理学派使用跟踪理论来描述痕迹概念。痕迹是格式塔论者用来描述由经验引起的神经系统生理变化的术语。学习者过去的所有学习经历都是建立在一个不断变化和重组的痕迹系统中,当完成闭合时,新的学习被吸收到跟踪系统中,在把他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转移到另一种情境时,学习者被假定要转换整个学习结构,而不是零碎的元素。[2]89由此,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倡重复,它不是对单个部分重复,而是对整个过程重复。在钢琴学习中,重复不是指为学习乐曲建立死板的程序,而是采用灵活的方法,即适合某个曲子所需要的程序。

第七,顿悟力(insight)。格式塔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顿悟力。顿悟力被认为是对整体结构的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的感知。为了使学习者表现出对解决问题情境的领悟,必须具备其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全部要素。正如魏特海默所说:“整体的一部分发生了什么,是由整体固有的内在规律决定的。”[2]72由此,格式塔主义者把他们的假设建立在整体的结构模式上,学习者只有通过学习发现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顿悟能力。因此,格式塔的顿悟力强调对组成整体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能力。在钢琴学习中,学习者应理解整首乐曲各音乐要素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习者对作品的理解。

由此,格式塔理论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生命和心灵运作的综合图景。首先,它强调了个人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都在完型倾向性定律下运作。学习者将通过认识到整个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当学习者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达到成功,就获得了对问题的顿悟能力,然后将学习的内容迁移和拓展到新知识领域。因此,笔者认为,上述关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阐述主要从如何学习的角度阐释了整体观,即任何学习都是从整体概念入手,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特征,通过对组成整体的各部分要素的关系的理解获得顿悟能力。其次,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寻求成功的内在目标,从而获得学习的内在动力,进而提升学习能力。再者,还强调了学习的迁移能力,学习者应掌握对整体学习程序的迁移能力,并将之更好地运用于新的知识体系中。

二、基于“实验法”的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研究

为探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有效性,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描述性实验设计方法。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钢琴教学中应用原则的相对效果,研究对象是中学生,从一组年龄在12岁到18岁之间的志愿者中各挑选了10名女孩和10名男孩进行教学实验。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教学程序如下:

学习程序和要求学习内容1.每个任务都被当作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来处理。2.没有固定的程序遵循。3.音阶的学习采用的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方法。1.实验者以相反方向弹奏方式双手演奏一个八度音阶。2.实验者需要对音阶的旋律和指法模式等元素进行分析。3.实验者和受试者轮流对演奏音阶进行分析,直到取得满意的演奏效果。4.作品学习采用整体方法。1.对整部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2.研究者演奏或演唱整首曲子。3.被试者也加入演奏和演唱曲子。4.被试者采用边唱边感受的方式演奏整首曲子,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5.所寻求的唯一目标是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6.建议受试者每天练习,要求他们练习每周课程中涵盖的所有教材。

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格式塔理论方法的教学程序核心强调学生有一个学习目标,追求获得满意的演奏效果;学习方式较灵活,不是固定的学习程序,侧重于整体与部分的学习方法,同样是音阶学习,它强调从音阶的整体旋律出发,注重构成音阶的指法模式、旋律演奏、调式等元素。此外,在演奏作品时强调整体的分析,要将视唱、内心感受节奏与身体协调的过程结合起来。因此,格式塔理论的核心原则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学习方法,从整体出发,强调作品内部结构的逻辑关系,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教学程序经历了“整体方法—预分析—听觉前—双手合奏”的过程,提升了音乐表现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三、格式塔学习理论对钢琴教学的启示

钢琴演奏是一种融合了演奏技术、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的演奏心理的综合艺术。在演奏中经常会面临各种问题,例如演奏技术难点问题,如何对同一风格作品进行演奏,以及如何诠释作品的艺术内涵等。这些问题也是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入手,旨在探讨学习理论如何在钢琴教学中运用,从而解决学生的演奏技术、情感表达以及演奏心理等问题。

(一)“整体与部分”的教学理念

钢琴演奏的“整体”是指演奏者的演奏技术、演奏心理与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的整体展现。这一过程涉及生理、心理和大脑神经系统的综合协调的运作模式。其中,演奏技术主要从音乐本体出发进行阐释,它包括触键方式、技术内容、弹奏方式、艺术风格;演奏心理主要指演奏时的身心状态,是紧张还是放松;情感表达为演奏艺术的最高阶段,需要演奏者不仅掌握一定的演奏技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想象能力和艺术修养。因此,从格式塔的整体观出发,钢琴演奏中的技术、心理、情感三者环环相扣,紧密联系。钢琴教学中,要把每一个教学环节看作一个整体。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层次和教学阶段都有难点和重点训练,但同时也要把握演奏的整体性原则。

第一,从音乐的本体——音乐作品来看。音乐作品主要指曲谱,曲谱内容主要包括节拍、调式、节奏、音乐旋律、和声、曲式结构以及音乐术语等。首先,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宏观上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以储望华的中国钢琴作品和肖邦的圆舞曲为例,这两种类型的乐曲,从创作风格上就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导致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意境也不同。储望华的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大多以改编中国民歌或模仿中国传统乐器演奏为主,作品的艺术风格更具有中国民族文化韵味,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该乐曲源自王洛宾创作的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演奏者应该从创作的文化背景入手,掌握作品传达的深深思念之情,因此,演奏时应运用指腹触键、连奏的抒情性旋律的方式来表达柔和的音色以及忧愁的情感。而肖邦的圆舞曲则独具西方浪漫主义风格,乐曲旋律优美,节奏律动较强,演奏者则应运用抒情性和富有节奏律动的方式演奏。其次,在演奏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乐曲曲式结构,如作品的乐节、乐句、乐段、章节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每一部分的旋律、和声和调式的变化。演奏者从作品的音乐本体元素出发,把握旋律间的情感变化、和声的调式变化、左右手各声部之间的旋律层次以及乐曲节奏的内在律动方式等方面。

第二,注重演奏技术与情感表达的培养。钢琴演奏中的技术内容和对作品的艺术风格诠释是紧密联系的,具备娴熟的演奏技术有利于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同时,演奏者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也能促进演奏技术的发展,两者互相促进和相互影响。在教学中,不能把演奏技术和思想情感割裂开来。钢琴教学中,演奏技术包括触键、技术内容(音阶、琶音、和弦、装饰音等)以及演奏的方式。作品的情感表达则是指演奏者对作品理解后对作品的艺术风格的诠释,它侧重于思想情感内容。技术内容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情感表达是钢琴演奏的灵魂。情感只有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表现作品的艺术风格;同时,技术以情感为源泉和灵魂,只有“感于物而动于情”,才能构建整体的演奏艺术。有些演奏者往往注重演奏技术而忽视了情感表达,导致演奏的作品空洞而缺乏音乐表现力。也有只强调作品的情感表达而忽略演奏技术导致学生技术能力欠缺,则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的艺术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不同作品的演奏技能,也要关注学生艺术情感表达,丰富其艺术修养,通过娴熟的技术与作品融为一体,更好地通过自己内心的情感表现作品的艺术内涵。

第三,关注演奏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演奏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演奏技术与心理的动态变化,二是教师应培养学生心理与情感的表达能力。首先,钢琴演奏是一种由大脑神经系统支配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艺术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关系。钢琴的教与学应建立在健全的心理控制的基础上。例如,经常会遇到学生在演奏中由于心理紧张导致身体各个部分僵硬,演奏机能减弱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演奏技术与心理的关系,只有具备放松的心理状态才有利于演奏技术的更好发挥,尤其是在音乐会的演奏中。其次,演奏者的心理和作品的情感表达是密切联系的。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特征来布置乐曲。例如,有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擅长演奏抒情性的、细腻的音乐作品,有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则擅长演奏积极的、炫技性的、戏剧性的音乐作品。学生通过演奏自己擅长的作品,能更好地促进其情感表达,从而获得自信和音乐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追求更长远的音乐目标,这正是格式塔理论所强调的闭合定律。

在钢琴教学中,还要注意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注重作品内在各音乐要素的逻辑关系,又要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演奏技术、心理控制、情感表达三者关系的能力。好的心理状态、精湛的演奏技能和丰富的思想情感才能呈现最好的演奏效果,也能使演奏者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以及高雅的艺术享受。

(二)提升对作品的“艺术思维能力”

格式塔理论较联结主义进步的一点是提出了顿悟的观点。它强调学习者把握对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顿悟,这需要经历长时间的专注,掌握学习的理解能力。在钢琴教学领域,顿悟能力即学习者通过长时间对音乐的学习,从音乐作品的内在组织结构理解作品的意义,从而获得一定的演奏思维和感悟能力。从另一角度来看,钢琴教学中的顿悟即是强调演奏者对作品的感知,通过想象和联想完成对作品的情感表达。此过程中,演奏者的艺术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因为音乐作品富含深层的文化意蕴,仅靠演奏者的直觉和体验是很难把握作品的“弦外之音”的,只有将自己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艺术境界里,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艺术感知能力——顿悟力。[4]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是钢琴教学领域一直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发挥对作品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解储望华作品《筝箫吟》的装饰音演奏技术时,教师应从装饰音所要表现的音乐元素入手,它模仿了古筝的演奏技术,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演奏时结合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技术进行表现,引导学生对古筝音乐演奏技法产生音乐感知,采用流畅性、律动性的方式演奏,即演奏时要求每个音的节奏均匀而又富有旋律的流动感。这是从技术方面进行的分析。其次,从诠释作品风格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感受作品所表达的艺术意境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作品中所传达的艺术氛围,激发演奏者的艺术思维能力,从而获得顿悟。例如,储望华作品《筝箫吟》描述的是幽林深处筝箫共鸣的情境,表现了绵延悠长、深邃空灵的艺术境界。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作品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将画面视觉的感知和听觉的体验更深入地融入到作品的艺术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艺术思维能力,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创造性地诠释作品。

(三)学习迁移能力

格式塔理论强调学习迁移能力。学习迁移即学习者通过认识到整个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当学习者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成功时,就获得了对问题的顿悟能力,然后将学习的内容迁移和拓展到新知识领域。就学习迁移能力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以下从视谱、内心听觉、学习程序三个角度进行阐述。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视谱能力,根据格式塔相似定律,通过视觉对作品音乐旋律、节奏的感知以及记忆模式获得相似的音乐元素的演奏能力。对某个旋律调式、和声功能以及节奏的感知,能使学生在演奏相似风格的音乐作品时更好地再现类似的演奏技术和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演唱,不应局限于音符和节奏的正确,更要强调带有音乐情感的、具有乐句间“呼吸”层次的演唱。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这既包括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又包括通过听觉感知激发的想象力。例如,学生通过视谱和演唱作品的旋律,可以获得内心对音乐旋律的听觉感受和节奏律动并形成固定的听觉模式,促进相似教学内容的学习迁移。再者,格式塔主义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把对旧事物学习的整体特征或组织结构进行重新组织并转移到新的教学情境中,它强调的不是相同元素的转移,而是整个过程的迁移,学习的整体结构从一种情境转移到另一种情境。在钢琴教学领域,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探索音乐的能力,通过学习一整首乐曲,掌握演奏理论程序,训练演奏中生理、心理和大脑神经系统的相互协调。熟练掌握一部钢琴作品的演奏也可以运用于其他作品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演奏思辨能力和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知能力,在实际的演奏中根据作品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学习模式,避免错误的迁移和死板的学习程序。

四、小结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身认知能力,关注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从而发现问题根源或感悟到学习的真谛并能更好地迁移到另一学习情境。它以强调学习的过程为核心,而不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因此,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并可以结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洛克的联想说等研究来共同推进钢琴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旋律整体钢琴
春天的旋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纸钢琴
7月,盛夏的旋律
钢琴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