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工作坊”培训模式在压疮联络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3-08-24白雪洁朱木兰龚立红李雅男
白雪洁,甄 莉,朱木兰,龚立红,李雅男
压疮是发生在皮肤和(或)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1]。当前压疮发生率是用来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2],为做好院内压疮管理工作,形成了“压疮联络员—科室护士长—护理部(压疮管理小组)”三级管理体系,其中压疮联络员作为中坚力量,在科室压疮质量控制中承担着“哨兵”的角色,其自我效能是衡量压疮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预测病人是否发生压疮的因素之一[3]。有研究表明,针对压疮好发人群采取科学管理,实施规范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4]。然而,压疮联络员缺乏系统的压疮专科知识培训,压疮护理水平参差不齐,这势必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压疮管理效果[5]。以理论面授灌输式教学是国内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缺乏对学员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因此培训效果不佳[6]。鉴此,本研究对常规培训模式进行改进,建立“互联网+工作坊”培训模式,旨在评价这一新型的、弹性的培训模式在压疮联络员培训中的应用和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2022年担任院内压疮联络员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从事护理工作≥3年;对压疮伤口护理感兴趣;在我院担任科室压疮联络员;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未能完成全阶段培训课程;未参与培训前压疮知识掌握现状调查。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NFEC-2022-124)。
1.2 培训方法
1.2.1 选拔培训师资
由医院压疮管理小组的组长担任教学组长,进行师资选拔及课程设计。师资选拔标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取得省级(含)以上造口、伤口专科护士资格;具有5年及以上压疮护理临床经验。最终教学组成员共6人。
1.2.2 培训课程的构建
培训前调查压疮联络员压疮知识培训需求,结合联络员理论、操作考核中的不足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1)以面授结合线上进行理论讲授:压疮的概念、分期、风险因素、防治措施及压疮临床实践指南的解读。2)工作坊演示与操作:压疮分期判断与处理、伤口清创方法及换药程序、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处理实践。3)病案分析:从客观角度对压疮病例,特别是疑难个案进行分析,包括评估、发生原因、治疗措施以及健康指导等。
1.2.3 培训方案
本次培训包括线上理论学习、线下理论授课、技能操作培训、疑难案例讨论等,理论授课、工作坊和病例讨论交替穿插进行。提前向压疮联络员传达培训的主题、形式、要求及目的,以便做好培训前准备。理论培训通过集中讲授、讨论、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并将理论知识和视频操作放在腾讯视频会议间;工作坊以运用道具模拟各期压疮和临床真实案例对联络员进行培训。
1.3 评价方法
1.3.1 压疮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正确实施情况
分别于2021年3月(培训前)、2022年3月(培训后)统计压疮发生情况,统计对Braden评分≤12分的高危病人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包括评估压疮风险评估、使用预防用具(减压床垫、泡沫敷料等)。
1.3.2 压疮知识
依据2019版《压疮的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1]、医疗核心制度相关文件从压疮的定义、分期、风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干预措施、上报流程等12个方面编制的压疮护理试卷,共50个题目。调查对象根据个人专业知识判断选择“正确”或“错误”,每题2分,满分100分。
1.3.3 自我效能
采用王才康等[7]修订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价压疮联络员在压疮护理方面的自我信念。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807,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1~4分),总分10~40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自我效能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61名压疮联络员,其中2人未参加培训前理论知识调查,1人未能完成全部课程而剔除,最终有58名联络员完成了培训前后的调查。
2.2 培训前后压疮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正确率比较(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压疮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正确率比较 单位:例(%)
2.3 培训前后压疮联络员压疮知识正确率比较
培训前压疮联络员压疮知识得分为(70.96±16.26)分,培训后得分为(87.96±6.19)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压疮知识各维度正确率均有提升。培训前后压疮联络员压疮知识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有提升(P<0.05),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压疮联络员压疮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单位:分
2.4 培训前后压疮联络员自我效能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压疮联络员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医院应重视对压疮联络员的培训
教育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从而改善病人临床结局,是提高压疮联络员对压疮认识和处理的有效措施[8-10]。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压疮联络员压疮知识得分为(70.96±16.26)分,处于中等水平,这与近年来国内对临床护理压疮知识现状调查的结果类似[11],可见仍需要基于压疮知识现状调查开展针对性培训来提高压疮联络员的知识水平。压疮联络员对压疮分期、感染与生物膜形成的识别、部分压疮预防措施等方面正确率较低,可见其缺乏对压疮知识的更新[12]。一项来自河北省护理人员压疮知识的现状调查也显示,73.9%的护理人员认为自己现有压疮知识不足,但其中约50.0%的护理人员未参加过专业培训[13]。因此,重视对压疮联络员的培训,能更好地发挥压疮联络员的作用,利于规范压疮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压疮的防治水平。
3.2 “互联网+工作坊”培训模式可明显提高压疮联络员的护理水平
多项研究结果提示工作坊可以有效培训护理管理者的领导、沟通和综合管理能力,有助于提升护士知识水平和临床技能[14-17]。通过本次培训,院内压疮发生率由10.56%下降到9.95%,压疮风险评估正确率和使用压疮预防用具正确率明显提高(P<0.01),提示“互联网+工作坊”有助于提升压疮联络员护理水平。同时,压疮联络员的压疮知识得分提升为(87.96±6.19)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压疮知识各个维度正确率及得分也均得到了提升。基于压疮护理这一主题采用工作坊的培训模式,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压疮联络员的参与互动、探索讨论和主观体验,符合在职人员培训的特点,压疮联络员在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力上均得到有效提升。
3.3 “互联网+工作坊”培训模式可明显提高压疮联络员的自我效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压疮联络员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工作积极性、自信水平越高,应对挑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则越强[18],因此自我效能感可以成为衡量护理人员在压疮临床护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19]。本研究结果说明“互联网+工作坊”培训模式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有助于培训对象对压疮知识的理解、内化,增强其对压疮评估、管理和决策的自我效能感。
3.4 “互联网+工作坊”培训模式压疮联络员接受度高
压疮联络员既可以参加集中培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参加线上培训,解决工学矛盾,对压疮联络员来说更容易接受和完成。培训内容与临床工作中真实案例相结合,鼓励压疮联络员通过查阅文献,展开讨论、反思,进而提高了压疮联络员在评判思维能力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20]。
综上所述,“互联网+工作坊”培训模式可明显提升压疮护理水平和压疮联络员的自我效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工作坊”这种在线联合线下的紧扣临床实际的多元培训模式,势必成为未来培训模式的发展趋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