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父子关系构建研究

2023-08-24王棕俨康泽宇朱子怡

今古文创 2023年28期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父子关系人世间

王棕俨 康泽宇 朱子怡

【摘要】《人世间》这部影视作品对家庭伦理关系之一——父子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现。本文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进行分析这部作品,力求多角度、多层面、深层次地研究作品所构建的“中国式”父子关系,旨为改善父子关系的渠道做出有积极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人世间》;父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8-0099-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8.031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不少影视作品将父子关系的探讨纳入电影之中,譬如在《觉醒年代》中描绘了陈独秀父子一波三折的父子关系;在《我和我的父辈》中,叙述了四对父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关系变迁;以及在《人世间》中,通过周家父子之间相处的矛盾与和解,塑造出了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关系,而这些影视剧中所展现的中国式父子关系无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探讨。

而在2022年爆火的电视剧《人世间》中,记录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平凡人物的内心情感,唤醒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一经播出便引发了许多观众的激烈讨论,剧中所展现的父子关系更是很多中国家庭父子相处模式的缩影。因此,本文截取该剧中几处父亲周志刚与小儿子周秉昆两人之间相处的片段,根据张德禄所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理论框架出发,解构其中的父子关系,并探索改善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相关方向。

二、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之上,尝试把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到图像、音乐、语言、手势等其他符号资源上,这给影视作品的研究提供了一套用于同时分析电影图像、音乐和文字的新模态。(李妙晴,2008)

张德禄(2009)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理论框架,它主要由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四部分构成。文化层面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和体裁结构潜势为多模态交际提供了必要的分析土壤;语境层面中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也极大影响着多模态交际;内容层面包含形式层面则是不同模态相互配合分析的重要因素;表达层面中的语言、非语言则是在物质世界中,话语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形式。该框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仅包含了多模态话语的媒体系统,囊括了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同时也将多模态之间的关系分为互补性和非互补性,即多模态话语中大多由多种不同的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又有着不同层次的单模态成分。

因此,本文将根据此框架,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分析其话语意义,通过综合分析《人世间》中各模态单独和综合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三、《人世间》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一)从文化层面分析父子关系

文化层面作为多模态交际进行的关键,对于父子之间的交流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就时代背景而言,作为改革开放的献礼剧,《人世间》的时代背景从“文革”后期(70年代)一直跨越到改革开放(90年代)至今。故事发生在东北某城市一个叫“光字片”的平民社区,叙写了周家三兄妹与父母和邻里,近半世纪经历的人生跌宕起伏的故事。

就文化背景而言,《人世间》把故事的起始时间设定为改革开放之前,涵盖了“三线”建设、知青返城、恢复高考等重大历史事件。(霍美辰、张兴宇,2022)本剧的历史大背景开始于1969年,在一片破旧的棚户区光字片,周家正面临着那个时代所有城市家庭都要面临的纠结。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的城市青年都要面临离家“上山下乡”的挑战和诱惑。青年不知前方道路的艰辛坎坷,摩拳擦掌要往那广阔的天地中去闯一闯。只有父母明白“上山下乡”的地方会有多么艰苦。对于父母来说,每个家庭只能留一个孩子在身边才是最揪心的。对于周家而言,周家顶梁柱周父也要面临支援三线到幾千公里之外的地方工作的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周家父子之间相处的时间不多,情感交流更是缺乏。于是便有秉昆和父亲的矛盾根源:秉昆认为父亲偏爱有成就的兄长周秉义和姐姐周蓉。他认为父亲是势利的,对他总是不满意,因此心里对父亲有了隔阂。而周父却认为儿子秉昆从不给自己写信、不接电话的行为是不重视自己,有失自己作为家长的尊严。当两人争吵矛盾到达高潮时,周父甚至开始动手打儿子秉昆。这里可以看出周父的传统大家长式的形象:教育孩子看上去简单粗暴,其实心里的爱一点也不少。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老父亲,大家长。由此可见父权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已经成为文学书写的重要内容,由此形成一种审父母题而一度成为创作潮流。(王宇,2018)

总之,在文化层面上,剧中父子之间的矛盾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父子矛盾。故事发生的环境——深夜的房子与视听等其他模态较好地结合,起到传递有效信息的作用。在传达有效信息的同时也能表现出具有中国父子矛盾的文化特征,进一步激发观众探索中国式父子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好奇心。

(二)从语境层面分析父子关系

在具体的语境下,交际应该受到语境因素约束,这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这些决定语境的因素(张德禄,2009)。

影视剧由一系列动态画面组成,每帧画面与前一帧都存在着逻辑关联,因此影视剧更加依赖语境,其特点之一便是多模态。以影视剧《人世间》中第二十四集父子吵架的片段分析:

周父思念大山外的儿子,等儿子写信回家,等儿子接电话,儿子都没有做出回应。他在夜晚坐在床边抽着烟的时候儿子推门而入,两人便睡到同一张床上,开始许久未进行过的对话。周父因为儿子觉得自己势利而生气,他同样地爱自己的三个孩子,可是秉昆却感受不到,而且经常不和自己联系,他内心既是担忧也是恼怒。秉昆觉得自己的成就不如哥哥姐姐,因此父亲不爱自己,他想做出点成就却总是遇上困难,便觉得父亲势利。这便是两人争吵的导火索。

从话语范围角度来说,话语范围指的是实际发生的事情以及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话题、讲话者以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语篇涉及的活动场所能促使语境的产生:两人吵架这一片段发生在夜晚的卧室,这个私密且封闭的环境也给了父子俩互诉真情的机会,从而促进了整场对话的产生。这场对话以父子关系为话题,参与者包括父子二人和后出场的秉昆的儿子周聪和妻子郑娟。

话语基调指的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此段落分析父子二人争吵的情景,参与者关系为父子关系。秉昆和父亲的社会地位较低,但是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秉昆依然尊重自己的父亲,将父亲的位置置于自己之上。

话语方式指的是语言交际的媒介或渠道, 即口语还是书面语,采用何种修辞方式等。

父亲性格较为直接,也因为儿子的气话变得更加冲动;儿子性格较为内敛,但是在这样一个委屈的心境下,许久未和父亲交谈的他话语变得更加锐利。所以两人是通过口语对话营造针锋相对的争吵的氛围。当秉昆情绪激动时,声泪俱下,他说话也变得磕巴,符合当时的情境,这把两人的矛盾推向顶峰。他说父亲往自己伤口上撒盐,借用俗语表达内心想法,使对话内容更真实更接地气,符合人物的生活环境、说话地点和生活背景。

当两人的争吵达到对话高潮时,秉昆因为自己被父亲的话戳中了痛处,连续反问了两句“事实就该说吗”,以强调的话语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恼羞成怒。

当郑娟留下来后,秉昆也先向父亲认错,体现了他对父亲的尊重,对刚刚说话冲动的懊悔。他说自己一直想给父亲写信,结果说“我其实我,一直想给你写信”。这里说了两个我,体现出他的语无伦次,以及内心的忐忑,他在向父亲表达爱时的生疏与胆怯其实是他的真情流露,也是影视剧中最能打动观众的部分。

(三)从内容层面分析父子关系

1.意义层面

意义层面包括由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谋篇意义组成的话语意义。

概念意义是指语言对人们体验和表达的真实世界的意义,是一种表达人、事和地之间关系的方式。父子吵架的画面中,儿子秉昆坐在床上而父亲站在床边,父亲低头向说话,既体现了说话语气的强烈,又体现了说话对象的方位,象征着父亲和儿子的地位关系。图像中存在“矢量”,以及存在象征意义,形成了概念图像。

人际意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和交往对社会功能造成的影响,通常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体现。父子吵架开端为两人背对背躺在床上,眼神各自向下,没有与图像参与者进行互动,这便是接触层面的“提供”类图像。“提供”类图像中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没有直接的眼神接触,这类图像通过图像向观看者提供信息(侯婷,2022)。观众通过特定的人物和背景信息被动地接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父子关系的不和谐及沉闷、压抑的氛围,为父子间的大吵埋下伏笔。

谋篇意义即谋划安排篇章结构、组织信息的功能。在视觉语法中对应的是构图意义。分析父子吵架场景的构图,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即指不同的图像组件被用来在不同程度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体现在角色的大小、前景、颜色、文化等要素上。(侯婷,2022)父亲爆发的一瞬间,由“开灯”使原本黑暗的房间变得明亮。对画面色彩的调整,暗示着吵架的开端,随着画面的变亮,父亲的语气也变得逐渐强烈,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2.形式层面及其关系

在形式层面上,通常以语言、图觉、声觉、感觉的语法功能来体现不同模态形式的话语意义。从画面模态来看,根据画面的色彩鲜明度、背景、位置变化,向观众传递更多的潜在信息。在父子吵架的过程中,画面整体呈现暗色调,渲染了一种阴沉、紧张的氛围。根据构图意义的基本原则,左上角为父亲站着向下说话,右下角为儿子坐在床上低头说话,体现了中国式父子往往都是以老为尊的。

从声音模态来看,背景音乐对刻画剧中人物形象、渲染氛围、都有很有的推动作用。听觉模态对受众的影响通过声音视角和社会距离来体现(张艺,2022)。音乐和剧情常常是相辅相成的。父子吵架时配乐为以二胡为主旋律的纯音乐。二胡作为弓弦乐器善于表现忧愁情怨,渲染了悲伤、紧张的氛围,将父子俩内心的细腻情感利用悲伤的音乐抒发出来。

画面模态、声音模态与语言模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整个意义,形成了多模态之间的互补关系。从父子激烈的吵架中不难看出,语言模态在此场景中占突出地位,利用音乐、画面作为背景,以语言作为突出关系将情节推向了高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从表达层面分析父子关系

在表达层面上,可以从语言媒体中的声音、空间布局和非语言媒体中环境、肢体动作等要素分析其父子关系。

以秉昆因房屋合同问题重回老屋和在新家时与父亲的两段对话为例。晚上秉昆独自回到老屋哭泣,随后父亲推门而入,此时空间布局为周秉昆倚在隔门,父亲站在房屋中央。面对父亲的询问,秉昆选择沉默。在影视作品中,无声画面常体现出导演的构思和一定的哲学依据。沉默常比喧闹更有说服力,动静对比下,静默画面就更有力量。(王雪聪,2019)此处的沉默,是父子對当下的处境的共识。

而后父亲的肢体动作为低头、叹气。父亲理解儿子,通过话语刺激秉昆才说出原因:自己半生努力最后仍要依靠父亲而感到愧疚。父亲听后的动作为皱眉、微微低头、缓缓下蹲。影视音乐具有塑造屏幕形象和意境的作用,影像材料与视听资料的结合,既表现画面情感也塑造音乐情感,共同表达虚拟抽象的影视意境。(吕以宁,2018)此时响起的钢琴曲营造出了温情的氛围。而影视作品若展示两个人物关系的变化,则需要一组构思的动作来表达。(马千里,2018)剧中在父子对话结束后,儿子也做出下蹲的动作,表明此时父子两人相互理解,站在了同一立场。

回到新家,空间布局为秉昆坐在象征主位的沙发中央,父亲和家人与秉昆相对而坐,尤其是当秉昆想让父亲通知但被一句“你是家长”拒绝时,表现了秉昆已逐渐成为家中的话事人。而当秉昆告知家庭成员搬家的消息后,父亲则替儿子补充信息分担压力,这些话语媒体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心疼。

而后秉昆面对家人,再次向父亲袒露心声。作为影视作品的主旋律,人的内心情感往往难以用语言或动作表情体现,需要用影视音乐这一载体抒发出来。(吕以宁,2018)因此当钢琴与大提琴的音乐模态出现,周秉昆内心的情感也随之表现出来。秉昆和哥哥姐姐的理想不同:他不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也不是追求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而是一家人团圆和睦。期间父亲一度起身想要离开,这一肢体动作则流露出他对忽视儿子而感到的愧疚。但秉昆立刻叫住了父亲,接着说出他以前对父亲的误解,他误以为父亲歧视自己,但其实并不是,他明白自己的努力已经获得了父亲的肯定。随后秉昆问:“爸我是不是特让你失望?”此时镜头给到父亲,他背对儿子沉默着。当声音停止时剩下的镜头特写、镜头移动等,会更加突出画面内容,更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王雪聪,2019)此时的沉默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骄傲与认可。直到秉昆退场,父亲才转过身擦掉眼泪。至此,父亲周志刚与儿子周秉昆的关系从前期的矛盾冲突到现如今的感同身受,完成了彻底转变。

四、探讨中国式父子关系

《人世间》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现实的尊重,每个家庭和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而周志刚与儿子秉昆的相处方式也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关系,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父子之间深爱对方,但不善沟通与表达导致彼此之间注视与隐忍。

为改善父子关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继承传统家庭伦理中父子关系的合理内核;二是将合理的时代精神与传统父子关系相结合,打造新型的社会主义父子伦理关系;同时采用鲁迅先生所提出的“幼者本位”的家庭伦理观念。(胡成广、郑文宝,2012)

首先,新型父子关系要以相互尊重和理解为基础。相互尊重和理解是指父亲要摒弃父尊子卑的传统思想,承认和实现孩子的合理诉求,以换位思考为前提,兼顾孩子性格特征。鲁迅提出“幼者本位”的原则强调了身为父亲的义务:保存这生命,延续这生命和发展这生命。(王丽萍,2008)而孩子也要体恤父亲的苦衷,不应以职位高低、财富多寡看待父亲,当自身的诉求不能满足时,要理性审视家庭的客观环境条件。

其次,应加大父子间的沟通交流。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传递社会信息的方式更多元化,父与子之间的信息差渐渐缩小。由此,传统父子关系由上下级变成了父与子之间处在一个平等的信息平台。所以通过加大沟通交流,使其先成为好友,再成为慈父孝子。父子的個性特征应得到互相尊重和确认,在生活上应互相帮助,在价值观、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方面上还要互相了解,使传统的中国式父子关系走向更加民主、开明和平等的道路。

五、结语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理论框架为基础,以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对影视剧《人世间》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将该剧所展现的文化背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深入研究了父子争吵时在情境语境中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

此外也在内容层面重点研究了该剧在话语意义中的人际意义,以及在形式及其关系中的语言、图像、声音等形式和在互补关系中的强化关系。并分析了该剧在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中的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

本文解析剧中父亲周志刚与儿子周秉昆之间由争吵到和解的几个片段,指出父子关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父子关系提出了方向,让观众在欣赏这部年代剧的同时,也能对父子关系有深入的反思和感受。

参考文献:

[1]李妙晴.复调的狂欢——多模态话语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J].电影评介,2008,(18):50-52.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2009,(1):7.

[3]霍美辰,张兴宇.时代变革与平民生活史的当代图鉴——电视剧《人世间》的艺术创新探究[J].中国电视,2022,(04):31-35.

[4]王宇.曹禺剧作封建大家长形象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8,(26):136-137.

[5]侯婷.电影《红高粱》多模态话语分析与传播研究[J].今古文创,2022,(25):93-95.

[6]张艺.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作家天地,2022,(25):95-97.

[7]王雪聪.沉默的力量——影视作品中的“静默”意义[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6):117-118.

[8]吕以宁.论影视音乐对影视作品的作用[J].电视指南,2018,(05):27.

[9]马千里.影视作品中的动作设计艺术[J].戏剧之家,2018,(32):85-86.

[10]胡成广,郑文宝.中国社会传统家庭伦理父子关系的现代扬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49-51.

[11]王丽萍.论鲁迅“幼者本位”父子关系的伦理价值[J].宁夏社会科学,2008,(05):141-143.

猜你喜欢

多模态话语分析父子关系人世间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人世间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活在这荒诞的人世间
电影《花木兰(赵薇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管虎:一个在商业与文艺之间寻找平衡的第六代导演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里约奥运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李娃传》中的两点质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