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戏曲的非遗传承与保护

2023-08-24万磊

今古文创 2023年31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巴东皮影戏

【摘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被挖掘,越来越多的民间优秀文化得以保护并传承,民间戏曲也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巴东皮影戏作为一种民间戏曲,其口头文学艺术是巴东历史文化的缩影和真实的写照,对三峡地区传统戏剧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具有永恒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但近些年来,网络媒体和短视频蓬勃发展,对传统戏曲产生极大冲击,加之巴东皮影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表演舞台较少、传承人年龄逐渐偏大等问题日益显著,使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巴东县皮影戏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借鉴巴东县传统丧葬仪式“撒叶儿嗬”保护和传承的成功经验,对巴东县皮影戏非遗传承和保护提出对策:一是皮影戏自身顺应时代发展,探索适宜传承和发展的新途径;二是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探索皮影戏市场经济效益;三是制定相关传承和保护政策,培养后备人才,学习并传承皮影戏表演技巧。

【关键词】民间戏曲;皮影戏;巴东;非遗;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1-008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1.027

巴东皮影戏以其独特的唱腔和曲牌以及口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巴东历史文化的缩影和真实的写照,因此巴东县皮影戏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传播价值。皮影戏作为一种戏曲表演形式,深受大众的喜爱,每逢家中有喜事,会请皮影戏班在家表演庆祝,有时当家中遭遇不幸时,家中会有人许愿,祈求早日渡过难关,而“还愿”的方式也会是皮影戏,这种情况叫“许戏”。吴凤玲(2018)在对岫岩满族皮影戏研究中就提到:“皮影戏由于具有请神酬神的功能,得以延续和传承下来。”[1]这一功能在皮影戏表演中具有共通的功能。由此可见,巴东皮影表演形式不仅含有文化价值,同时还兼有社会价值,是本地民间不可或缺的一种表演形式。

近些年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巴东皮影戏产生巨大冲击,新媒体、短视频的兴起,获得大众的追捧,让大众体验到“新鲜感”。而传统的皮影戏表演因其固定的表演形式以及对场地、表演者等条件的要求,致使观众越来越少。除此之外,皮影戏传承人年龄偏大,年轻人对皮影戏传承意识不足,使得皮影戏的传承青黄不接,因此,巴东皮影戏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皮影戏表演者,都在皮影戏传承和发展中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收效甚微。现有的各项保护措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承断代的现状,皮影戏得以传承的主要载体不是光鲜艳丽的舞台,而是传统文化所滋养的民间习俗,皮影传承人的主要演出活动依然靠传统形式的愿影和会影来支撑[2]。因此,巴东皮影戏需要立足当下,探寻新的非遗传承和保护路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和保护皮影戏之中,让这一民间传统文化戏曲得以长久发展。

一、巴东皮影戏基本概况

巴东皮影戏又称“皮褡褡”“皮影子”,广泛流传于巴东长江以北的神农溪流域,在官渡口镇、溪丘湾乡、沿渡河镇、巫山县、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乡等区域广为流传。巴东皮影戏是我国皮影艺术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分支流派,由四川入境,据传已近三百年的历史,遗存的300多个剧目,其落户与发展,聚集了多元的民间文化元素,既保持了传入时的基本风格,又深深地吸收了土家人的审美印记,在丰富人们审美情趣的同时,其发展又受到人们审美情趣的制约。[3]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因素的差异,巴东皮影戏在唱腔和曲牌表演上明显不同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皮影戏。江汉平原位于荆楚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其皮影戏的表演风格融入了当地的渔鼓腔、汉剧、楚剧、花鼓戏等唱腔。而巴东皮影戏以巴东堂戏的“小筒子”唱腔和“唢呐腔”为主,曲牌有北路的“导板、一字、二流、扣板、高腔、茶调子”和南路的“导板、一字、二流、香罗带、七句半”等,唱词多为七字、十字句式。[4]因此,在民间,巴东皮影戏和堂戏有着孪生兄妹之称,二者在曲调、表演形式上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很多的皮影戏表演者同时兼堂戏表演。巴东皮影戏经长期的发展和演化,其音乐唱腔吸收土家山歌、薅草锣鼓等民间小调的精华,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

巴东皮影戏的表演以巴东方言为主,对白幽默风趣、口语化,表演起来通俗易懂。演出班子一般由四人组成,有时也为三到五人不等,演出者职责分工明确,负责举“皮影子”表演的艺人,被称为“拦门”(又称为“拦门打签”或“提影子”),负责音乐伴奏的艺人被分为“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乐器主要以京胡、二胡、唢呐为主;武场乐器主要以锣、梆子、边鼓、钹等民间打击乐器为主。[5]皮影艺人演出时还要根据剧情的需要,参与故事情节的對白、说唱和主唱。

巴东皮影戏除戏曲文化价值之外,其演出道具兼有收藏价值。皮影戏道具“皮影子”多由皮影艺人用牛皮手工刻制而成,生、旦、净、丑角色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早期的巴东皮影因受制作工艺限制,色彩单调,以黑白为主,后随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皮影艺人借鉴、创新,出现丰富多彩的“皮影子”。

在巴东农村地区,通常因为家中有喜或老人过寿等庆祝场合时会请皮影戏班表演,除此之外,当家中遭遇不幸或困苦时,会通过“许戏”来祈求平安度过困难,此时皮影戏表演具有“还愿”的社会功能。正是因为皮影戏这些功能的存在,加之皮影戏表演成本较低,在农村广受欢迎。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主人家唱皮影戏,观戏的人要有36人以上,才能算“还愿”完成。因此,每逢皮影戏表演,主人家会邀请邻里和亲友来家中看戏,以表示愿望的达成。近些年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皮影戏发展不温不火,面临众多困境亟待解决。

二、巴东皮影戏的发展困境

巴东皮影戏历经几百年发展,本土化特点明显,其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和口语化的语言风格深受大众欢迎,在巴东地区拥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地位。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网络文化产品丰富多彩,日趋大众化,大众渐渐适应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传播方式。而对皮影戏实体表演方式关注减少,皮影戏表演因其需要场地等条件,致使无法满足表演需要,另外,皮影戏表演者和传承人老龄化、皮影戏传承意识不足等都使皮影戏发展面临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皮影戏观众减少,演出市场低迷

巴东皮影戏在互联网还未普及之前,大众对皮影戏的语言和演出方式津津乐道,皮影戏表演较多,具有较好的发展环境,皮影表演者也乐于表演。但近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逢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智能设备的逐渐普及,大众对方便、快捷的网络传播媒介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软件出现,迎合了大众对于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反观皮影戏传统的表演方式和单一的表演曲目,导致大批观众流失,大众对皮影戏的兴趣逐渐降低,皮影戏表演缺乏市场,无法取得稳定的经济收益,皮影表演者难以维系生计,其传播和发展遭到严重阻碍。

(二)皮影戏表演受时间和空间影响较大

皮影戏表演一般需要三到五个人配合,包含吹、拉、弹、唱等技艺,对表演场地和表演者有较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容貌要求提高,人们距离这类挑着担子到处演出的传统表演越来越远,很多地方甚至是禁止民间艺人当街表演。”[6]皮影戏表演的原理是光的投影,所以一般选择晚上在公共区域或村民家中表演,表演时需幕布、皮影、乐器等道具,其表演需占用较大空间,之前,农村大都单家独户居住,有较大独立空间,为演出提供便利。现如今,随着农村经济条件改善,住房多以单元楼房为主,独立空间小,加之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公共空间受到管制,皮影戏表演空间和时间受到限制,皮影戏缺乏生存空间。

(三)传承人保护意识不足,老龄化较为严重

巴东皮影戏最初在民间发展,依靠表演者口口相传得以传承和发展,尚未形成专业、系统的培养教学体系,皮影戏始终面临着“断代”的风险。皮影戏发展之初,艺人将其视为养家糊口的手艺,就目前发展来说,皮影戏无法为传承人带来稳定收益,大量皮影戏传承人纷纷转投其他行业,皮影戏传承存在危机。另一方面,传承人老龄化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下谷坪乡的一位传承人现已八十多岁,对皮影戏表演已经力不从心,曾试图培养新的接班人,但因年轻人认为无法获得稳定收入等理由,收效甚微。现阶段,皮影戏传承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皮影戏传承人对戏曲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强,年轻人则没有接好“接力棒”,传统戏曲文化正在流失,巴东皮影戏在继承和保护上面临巨大挑战。

三、巴东皮影戏保护和传承的对策

巴东皮影戏受到科技发展的冲击,面临着生存困境,巴东皮影戏经过长期发展,其表演方式和语言特色文化价值丰富,因此,加强皮影戏传承与保护是重中之重,皮影戏保护刻不容缓。针对巴东皮影存在的问题,从皮影戏传播方式、政策保护和资金扶持以及培养传承人等方面出发,提出皮影戏传承和保护对策。

(一)探寻新的传播方式,重获大众欢迎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皮影戏的发展既是冲击,又是机遇。大众对网络碎片化信息和短视频津津乐道,为皮影戏传播提供无限可能,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皮影戏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契机,通过新媒体、网络媒体的传播功能,为皮影戏表演提供平台,传承人可以通过线下表演,转换成图片和视频,加大宣传,增加大众对皮影戏的认知。“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加速了民间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改变了传统皮影戏的传播方式,皮影戏在发展中渐渐实现了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7]利用网络媒介,将皮影戏其他文化相互融合发展,适应大众文化需求。

利用现代科技,增强皮影创新能力,是皮影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8]。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利用科技创新时,还应注意:一是发挥网络传播功能,而非依赖科技,皮影戏自身要积极创新,探寻适宜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二是要注意对传承人、戏曲内容等进行宣传,表演内容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引发大众共鸣,从而达到传承的目的。

(二)出台政策保护,加大扶持力度

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尤其是政府层面,需要立足现状,制定一些皮影戏保护措施和优惠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加强保护,为皮影戏的生存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政府建立皮影戏非遗传承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建立非遗传承人资料库,落实奖惩机制,给予相应补贴,鼓励传承人继承传统文化。皮影戏作为传统非遗文化,需与其他文化一样受到同等待遇,提升文化地位。另外,政府要以市场为导向,帮助皮影戏探寻市场化道路,使皮影戏能够市场化,增加表演者收益,让更多传承人在传播和保护文化的同时,满足物质生活需求,提升皮影戏文化产业价值。

(三)培養皮影戏接班人,引导非遗文化进校园

巴东皮影戏传承人年龄普遍较高,年轻人较少,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培养继承人,鼓励年轻人学习皮影戏是当下最佳路径。传承人要积极将皮影戏表演方式和技巧传给年轻人,让年轻人接过传承大旗,使皮影戏文化薪火相传,焕发生机。除此之外,引导非遗文化进校园,学生通过学习皮影戏相关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提高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巴东戏曲文化丰富,且已有“撒叶嗬”传承的成功案例,因此,皮影戏可借鉴其他文化传承经验,让皮影戏进到校园、课堂,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方式,广泛传播,增强文化自信。除此之外,以传承人为中心,建立研学基地,吸引专家学者研究皮影文化,提高发展水平。

巴东皮影戏作为优秀的民间戏曲文化,需要在不断传承中焕发生机与活力,适应社会发展,被大众喜闻乐见。

四、结语

巴东皮影戏历经长期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其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不容忽视。长期以来,由于自身发展存在问题以及受其他文化的冲击,其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因此,作为地方戏曲文化来说,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使巴东皮影戏焕发生机,取得更大的发展。

巴东皮影戏传承与保护,要充分利用科科学技术,依托新媒体等传播媒介,推动皮影戏语言文化、表演方式的传播,扩大皮影戏的知名度。对皮影戏自身来讲,需要立足于传统戏曲文化,积极创新,与时代接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针对皮影戏曲保护不到位的情况,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来加以扶持和保护,设立专项资金,为皮影戏的发展打好坚实物质基础。巴东皮影戏的发展关乎本地文化的保护,政府要积极动员,加大宣传,立足传统文化,寻找一条适宜皮影戏发展的道路。

针对皮影戏传承人老龄化的问题,需要传承人树立保护意识,积极培养皮影戏接班人,将皮影戏文化代代相传,焕发生机。同时,推动皮影戏进校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学习体验皮影戏表演,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除此之外,建立皮影戏研学基地和传承基地,为皮影戏发展提供展演空间和表演平台。

巴东皮影戏历经几百年传承与发展,已然成为巴东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加强对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保持巴东非遗文化的完整性,对其他传统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切实加强皮影戏传承与保护,适应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巴东社会和传统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吳凤玲.民众生活中的岫岩满族皮影戏及其传承保护[J].民族研究,2018,(05):78-85+125.

[2]刘正爱.赤峰地区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现状[J]. 民间文化论坛,2019,(02):93-104.

[3]王新勇.巴东皮影戏与土家审美情趣[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4):39-43.

[4]文旅巴东:巴东皮影戏介绍[EB/OL].https://www.sohu.com/a/591588517_121123812.

[5]文旅巴东:皮影戏主要内容[EB/OL].https://www.sohu.com/a/591588517_121123812.

[6]樊匀.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皖南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7,(04).

[7]赵美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内蒙古宁城皮影戏为例[J].参花(下),2022,(12):35-37.

[8]闫晓英.“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山西皮影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评鉴,2020,(04):20-21.

作者简介:

万磊,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巴东皮影戏
王银成 情系三峡 心念巴东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巴东,巴东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
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