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山东士族择婚观念浅析

2023-08-24李继超

今古文创 2023年31期
关键词:唐代婚姻

【摘要】山东士族屹立多年,至唐代虽然衰落,但社会声望仍在,“尚婚娅”的习俗仍然保持。终唐一代,山东士族在结亲对象选择标准中,一方面固守其极重门第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因环境与自身境况的不断变化而相应地做出一些改变。

【关键词】唐代;山东士族;婚姻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1-007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1.023

“山东”,自魏晋以来一般指太行山以东、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山东省全部、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①,即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主体所在地。但北周、隋、唐初,“关陇本位”政策一直都在国家政治中占据重要地位,山东士族和关陇集团之间势必会产生矛盾。而士族之间的联姻既是传统,又是加强山东士族群体之间的联系以求势力、地位稳固的方式之一。然而伴随着政策与自身真实势力以及需要的不断变化,而伴随时间的延续,随着他们的政治地位并未重新提高,社会威望也逐渐下降,在结亲选择上,不断发生变化。

一、山东士族的“内婚”

(一)唐代山东士族及其“尚婚娅”的习俗

“内婚”即山东士族之间的联姻。山东士族在政治领域中的边缘化现象已经相当明显,但是他们的社会声望仍存,想与之结为姻亲关系者不在少数。其次,山东士族要维护自己的特殊地位,并与李唐皇室为中心的新士族集团分庭抗礼,就势必要更加注重维护自身名望,更加强调士族之间的婚姻。以荥阳郑氏为例,入唐以后,荥阳郑氏在门第选择上仍然坚持“尚婚娅”的习俗,观察结亲双方,其中鲜少有能够在朝堂上居高位者,双方的家庭情况之间的差距也不大,如居官品级为从七品下的李伟杰,其子李爽迎娶了郑伯爱之女,而郑伯爱品级为从八品下;郑鲁官品为从五品上,其子迎娶李宣之女,而李宣官品为从九品下。而李唐皇室也清楚与山东士族在社会文化思想上的对峙状态,所以其必然会继续压制山东士族,并为此阻止山东士族内部继续联姻。

(二)唐中央针对山东士族“内婚”的“禁婚令”

唐高宗、唐中宗均曾以“禁婚令”来阻止山东士族内部结亲,但在社会心理的博弈中,直白、强制的政令并不是一个好的手段。唐高宗颁布禁令②后山东士族之间的联姻并没有受到节制。据不完全统计唐朝以晋阳王氏为中心的通婚案例为45宗,其中,属于晋阳王氏与禁婚郡望之间的通婚案例为36宗,占比80%;与禁婚家族之间的通婚数量为12宗,占比27%,在这12宗通婚实例中,有6宗婚姻结于唐高宗显庆四年颁布禁令之后到唐中宗再次重申禁令之间。③山东士族之间为结成姻亲甚至出现了“于是不敢复行婚礼,密装饰其女以送夫家” ④的现象。唐中宗重申“禁昏令” ⑤之后,五姓自婚的现象也几乎没有变化,甚至还有所上升。所以山东士族之间的“内婚”数量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明显的减少,禁令一度使山东士族以“禁婚家”自持而“益自贵”。

唐玄宗以后禁婚之说不复存在,山东士族之间的联姻又有了提升,并在安史之乱前后达到一个峰值⑥。安史之乱之后,虽有下降趋势,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远远高于唐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玄宗时期并不再强调禁婚令;其次,安史之乱前后,藩镇势力不断积累并越发强盛,藩镇的强势使幕府推荐的官员人数上升,相应的便使直接入仕的人数下降,这种情形促使各个家族通过联姻的方式相结合,来发展、稳固家族势力,以求在官场上能有更稳固的地位和发挥空间;再次,李唐皇室衰落,难以再对山东士族构成明显威慑。

山东士族之间的“内婚”亦是山东士族与皇室博弈的一种形式:以皇室为核心的新贵族势力强盛,山东士族的势力则受制。山东士族政治地位衰落,牵连其社会文化地位难以维持,在对待与李唐皇室结亲的态度便发生了一些改变。

二、李唐皇室与山东士族的联姻

山东士族长期以来难以摆脱皇室的影响,他们和皇室的势力在此消彼长,在大趋势上仍然跟随着皇室势力的起伏而起伏。

(一)唐代山东士族对“国婚”的态度

李唐皇室发于关中,以军事起家,政治地位极高,但从当时社会对门第、门风的普遍判断标准及看法而言,远不及山东士族。但终唐一代,山东士族“尚婚娅”的习俗不曾出现本质上的改变,以与“诸姓”通婚为耻,对李唐皇室这类贵而不清的家族持排斥态度。皇室与山东士族之间礼法、门风差异极大,甚至有唐朝公主“不修妇礼”的说法,后世朱熹也曾对此评价:“唐源流出于夷狄, 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但李唐皇室一方面以自己的权威与山东士族历代积累下来的社会声望抗争,力图打压其地位以巩固皇室与皇权的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以李唐皇室为核心的旧贵族群体又因山东士族的底蕴和社会声望而崇尚,名臣魏征等人皆曾欲与其结亲,皇室也同样如此。文宗曾欲选宰相郑覃的孙女为庄恪太子妃,但郑覃宁肯将孙女嫁给官仅居九品却同为士族的崔皋,虽然在看待这一宗婚姻时,不能将郑覃对文宗的拒绝完全归结于门第之见,但也同样不能忽视。而唐朝诸帝二百一十一为公主,仅有十六位公主下嫁山东士族。⑦

(二)唐朝中后期山东士族对“国婚”态度的转变

唐睿宗以后出嫁公主至山东士族的情况增多。首先,山东士族此时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下降,需要联姻来维持家族地位,而皇室仍然崇尚他们的门风;其次,山東士族与其他士族之间的隔阂因科举制度的实行逐渐模糊,皇室家族也已历经百年,逐渐与山东士族“门当户对”。

如唐朝最后一位下嫁山东士族的万寿公主,白敏中向宣宗推荐郑颢为驸马人选,但据白敏中所言“郑颢不乐尚主,怨臣入骨髓” ⑧,甚至“数毁敏中于上”。但此时郑颢已与卢氏有婚约,且白敏中出身庶族,唐代士族与庶族之间的抗争历时长久,所以郑颢“数毁”白敏中未必是因为不乐国婚,毕竟郑颢最终仍然追还堂帖并答应迎娶公主。虽然郑颢经常被作为山东士族不乐“国婚”的典型事例,但是郑颢本人的确也是尚公主的受益者,宣宗对其的重用和提拔难说与其尚公主完全无关。且郑颢也曾建议自己所器重的于琮尚公主,并将迎娶公主作为为其规划的政治蓝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宣宗驾崩之后,郑颢也作《续梦中十韵》以表哀思。

(三)皇室对与山东士族联姻的态度及联姻情况

即便唐高宗打击士族,但是其对公主仍然以山东士族之礼相要求;而宣宗则认为永福公主任性无礼,不可为士人妻,遂改换贤淑的广德公主下嫁进士于琮⑨。唐朝皇室在选择下嫁山东士族的公主一事上十分重视,如下嫁荥阳郑氏的几位公主皆有良好的举止:纪国公主下嫁郑沛之后,也能够“辅佐君子,周旋《礼经》,尽志以奉舅姑,降心以谐姻族,夙兴夜寐,能服浣濯之衣,殷祭大宾……” ⑩包括万寿公主嫁与郑颢一事中唐宣宗的态度也表明皇室对与山东士族联姻的重视:首先对于宣宗而言:万寿公主十分得宣宗喜爱,所以才费心为其择婚;二是宣宗对万寿公主的屡屡敦诫:“……诏公主执妇礼,皆如臣庶之法,戒以毋得轻夫族,毋得预时事” ?;三是万寿公主嫁与郑颢之后,宣宗因得知“颢弟觊得危疾”而万寿公主却“在慈恩寺观戏场”而怒,并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 ?士族女嫁入皇室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如荥阳郑氏便曾有两位女儿为妃,曹王李戢?、汉中王李瑀之子李褚?都以郑氏女为妃。

总而言之,皇室在压制山东士族的同时也崇尚其深厚的底蕴和严谨的门风,并要求下嫁的公主应士族门风。

三、唐代山东士族与其他家族的婚姻

虽说有唐一代山东士族“尚婚娅”的传统一直未变,但是也并未完全断绝与其他家族的联姻。山东士族注重门第清贵,能够接受与其他家族的通婚必然有其原因,略微加以区分,基本上可以分为“谋权”和“谋财”两种。

(一)“谋权”

以荥阳郑氏为例,荥阳郑氏与其他姓氏的通婚,有三次曾一度超越与山东士族结亲的数量:第一次唐中宗期前期;第二次是在唐玄宗在位期间;第三次是在唐宣宗在位前期;另外在827年前后,唐文宗在位期间也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总体来说都是唐朝国力和而皇帝本人能力较强的时候。初唐的贤君名臣极大促进了唐王朝的国力的提升,以李唐皇室为核心的新贵族群体的地位也得到极大的提升。而山东士族经过长时间的消耗,难以与掌握政治权利的关中贵族正面抗衡,同时他们也需要更高的政治地位以及更加强大的政治助力,与掌握极大政治权利的新贵族们联姻则有助于其目的的实现。在新贵族也同样仰慕山东士族崇高的门第和声望的前提下,山东士族转而更多的与其他家族结亲也并不奇怪。如在玄宗朝前后,荥阳郑氏在与关中大族的姻亲关系中,荥阳郑氏与京兆韦氏、弘农杨氏的婚姻更为紧密,而韦氏和杨氏在这一段时间内与皇室的关系十分密切,与掌握着实权的皇亲国戚的联姻同样也可以让他们达到政治目的。在与关中贵族保持婚姻联系可以换得政治利益以稳固或提高自身政治地位的情况下,舍弃部分准则也在所难免。

(二)“谋财”

唐代家族的政治势力与经济实力关系密切。虽然唐朝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但是“士农工商”的等级思想仍然存在,而山东士族则注重门第清贵,目前笔者也未找到有关山东士族成员以从商发家的记载。这一时期山东士族经济力量相对薄弱,促使其“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 ?。实际上,这种现象在北齐就已经出现,范阳卢氏在嫁女于渤海封氏时曾索要大量钱财。至唐,数额高昂的聘礼或嫁妆甚至成了社会风尚。唐朝初期的“陪门财”也一度时兴,即这些门第清贵的山东士族“自降身份”与其他家族联姻,高额的钱财则弥补了门第上的差距。

由于逐渐没落但仍然享有崇高声望的世家大族进行“资财婚”,娶妻嫁女所消耗的资财高昂逐渐成为唐朝社会的普遍现象,并引起唐高宗的重视并下令禁止,规定了不同品级的官员家庭“纳币”的不同数额,并明确规定“夫氏禁受陪门财” ?。可见唐朝山东社会影响力之大,关中贵族以及其他家族追求与山东士族的联姻,也与其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但这种社会潮流也促使执着于特殊社会地位、名望的大家族也陪上大量资财,进一步加重其经济负担。

四、唐代山东士族势力、地位的变化

北周虽需要山东士族的社会声望,但其依然推行“关中本位”政策,在这种态势之下,山东士族的政治地位必然不是稳固的,并且他们在政治上会愈加边缘化。皇室和关陇贵族与山东士族之间的无法调和,而山东士族则以家族门阀立世,山东士族对家族的重视远远超过对皇室的忠诚,从隋文帝杨坚监国到代周立隋,都有山东士族的推动。隋的开国功臣以及曾经极获荣宠之人,诸如刘昉、李德林等人,逐渐由于各种原因不受重用,或是被废黜乃至于被处死。山东士族转而促成唐朝建立,但自唐太宗始对山东士族依然成打压态势。关中本位政策贯穿三朝,这就意味着意欲通过改朝换代来稳固家族地位的山东士族并不能达到目的。

科举制度使得统治基础大幅度扩大,大量有才华的庶族子弟有机会通过科举入仕并升至高位,加之开国功臣等新贵族的兴起及李唐皇室有意识的打击,使得山东士族在政治领域中的发挥余地越来越小。唐代宰相出自山东士族者并不在多数?(在唐代宰相中,荥阳郑氏和赵郡李氏成员出现的次数较其他家族而言较高),如荥阳郑氏只有少数成员能在唐代的官场中能够位居从三品以上官职,其中任州刺史者众,即这部分人在地方上拥有较高的权力;另有居“散骑常侍”等散官者,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实际权力有限;而在他们当中能够成为六部长官更是少有。此时山東士族成员真正能够在中央掌握较大实权者寥寥无几,使得庞大的家族难以依靠这几个人来保障整体的政治地位。而历来出于文化中心的士族子弟在科举中被压制,也可见士族本身逐渐趋于没落。

五、结语

到唐代,山东士族的衰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其社会声望仍存,以皇室为核心的新贵集团,亦多因此而热衷于向其求得一门姻亲,而山东氏族对门第“清贵”的要求依然存在。所以,虽然随着唐代山东士族政治、经济实力的下降和唐朝及李唐皇室势力的起伏,其在择婚对象的选择上确实做出了一些调整,但其即便存在放弃五姓的自婚,转而选择与皇室或者其他士族联姻的情况,也不能说明其于择婚时对门楣的看重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终唐一代,山东氏族“尚婚娅”的传统一直留存。

注释:

①陈金凤、梁琼:《山东士族与隋朝政治论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第66-70页。

②《新唐书》中载唐高宗“禁昏令”曰:“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

③高番番:《唐代太原王氏婚姻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8-29页。

④刘餗:《隋唐嘉话》,中华书局1797年版,第33页。

⑤董诰《全唐文》中载:“神龙中,申明旧诏,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恶大盛行,禁相为婚。”

⑥谢思炜、王昕、燕雪平:《唐代荥阳郑氏家族——世系与婚姻关系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244页。

⑦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641-3678页。

⑧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089页。

⑨邢学敏:《山东士族的“国婚”问题——以山东荥阳郑氏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118-121页。

⑩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364页。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085页。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085页。

?李庭坚的《大唐故宁远将军守左卫率府中郎嗣曹王墓志铭》中提道:“妃荥阳郑氏,襄成公之女。”

?谢思炜、王昕、燕雪平:《唐代荥阳郑氏家族——世系與婚姻关系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193页。

?谢思炜、王昕、燕雪平:《唐代荥阳郑氏家族——世系与婚姻关系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259页。

?吴兢:《贞观政要》,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241页。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842页。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79-3464页。

参考文献:

[1]陈金凤,梁琼.山东士族与隋朝政治论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6):66-70.

[2]吴兢.贞观政要[M].长沙:岳麓书社,2000.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高番番.唐代太原王氏婚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5]谢思炜,王昕,燕雪平.唐代荥阳郑氏家族——世系与婚姻关系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6]邢学敏.山东士族的“国婚”问题——以山东荥阳郑氏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4).

[7]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刘餗.隋唐嘉话[M].北京:中华书局,1979.

作者简介:

李继超,女,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唐代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幸福的婚姻,离不开这六件事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梁个的幸福婚姻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