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高消防车活动支腿纵向跨距对支腿离地距离的影响

2023-08-24邹宁波周敏杨军

专用汽车 2023年8期
关键词:有限元法

邹宁波 周敏 杨军

摘要:针对某采用H型支腿形式的举高消防车部分工况出现支腿离地距离较大的问题,建立了下车焊接装配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活动支腿纵向跨距对支腿离地距离的影响,分析得出活动支腿纵向跨距对支腿离地距离的影响规律,并对深层次的原因探究,为举高消防车下车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举高消防车;活动支腿纵向跨距;支腿离地距离;有限元法

中图分类号:U469.97  收稿日期:2023-04-08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08.010

1 前言

举高消防车的下车钢结构主要由副车架、固定支腿和活动支腿等组成。救援灭火作业时,在整车的自重、风载与喷水反力等载荷的作用下,当臂架在安全工作范围内回转时,与臂架方位相反的一侧支腿有可能离开地面,形成三点支撑。根据《GB 7956.12-2015》规定,消防车处于三点支撑时,支腿的离地距离应小于20 mm,才能保证其作业时的安全性。

影响举高消防车支腿离地距离的因素包括上车倾翻力矩、上车剪切力、下车剪切力、支腿跨距、结构形式等[1]。在已有的文献中,有较多的文章研究了上车倾翻力矩、副车架扭刚度、支腿刚度对消防车支腿离地距离的影响,但关于支腿跨距对支腿离地距离影响的研究鲜有涉及。支腿跨距不仅会影响支腿离地距离,还会影响下车结构的布置、整车轴荷的分布,因此,研究支腿跨距对消防车支腿离地距离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以某种采用H型支腿形式的举高消防车的下车焊接装配体为研究对象,在Ansys中,利用壳单元构建了下车焊接装配体有限元模型。针对部分支腿离地距离较大的工况,以活动支腿的纵向跨距为研究变量,在保证整体自重不变的前提下调整活动支腿的纵向跨距,进行下车焊接装配体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出消防车活动支腿的纵向跨距对支腿离地距离的影响规律,并对产生这一规律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究。

2 下车结构力学模型

2.1 模型简化

下车焊接装配体主要承载部件由副车架、活动支腿、底盘大梁和垂直油缸等组成[2]。副车架为钢板焊接的箱形多室薄板结构,其内部焊接若干加强隔板以提高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支腿分为固定支腿和活动支腿,固定支腿和副车架焊接为一个整体。该型举高消防车活动支腿采用一级支腿,活动支腿通过与固定支腿采用插入式搭接方式连接。

为了更高效地调整下车焊接装配体模型中活动支腿纵向跨距,研究举高消防车活动支腿纵向跨距对离地距离的影响,特别采用壳单元建立副车架、活动支腿、底盘大梁的模型,采用杆单元构建活动支腿垂直油缸的模型,采用梁单元构建副车架和底盘大梁之间、活动支腿和垂直支撑油缸之间的螺栓模型,采用接触单元构建活动支腿与固定支腿之间的接触模型[2-3]。构建的下车焊接装配体有限模型如图1所示。

2.2 载荷边界条件

建立如图2所示的坐标系,以回转中心O点为原心,底盘纵向为x轴,底盘横向为y轴,依据右手定则确定z轴。上车臂架自重载荷及喷水载荷通过O点的集中载荷P和倾翻力矩M来施加,其中倾翻力矩M与x坐标轴夹角为f。下车载荷G通过质心匹配的方式施加。

下车活动支腿与副车架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固定支腿与副车架在点D处通过共节点的方式实现刚性连接。活动支腿和固定支腿的接触点B处约束x、y、z向的平动自由度和y向的转动自由度。活动支腿和固定支腿的接触点C处约束x、z向的平动自由度和y向的转动自由度。支腿垂直油缸和活动支腿在A处通过节点耦合x、y、z向的平动自由度。

下车结构通过活动支腿垂直油缸与水平地面接触,由于上车倾翻力矩的作用,副车架结构出现扭转变形,以至于支腿在左右、前后方向发生滑动[4-5]。故在设置支腿液压油缸的约束时,应当考虑释放副车架前后、左右运动的自由度。

臂架在①区作业时,A支腿约束x、y、z向的平动自由度,B支腿约束y、z向的平动自由度,C支腿约束z向的平动自由度,D支腿约束x、z向的平动自由度;臂架在区域②③④内作业时[1],下车各支腿的约束方式见表1。

3 活动支腿纵向跨距对支腿离地距离的影响

3.1 移动前固定支腿位置对支腿离地距离的影响

调整有限元模型中前固定支腿到回转中心的距离,使得支腿纵向跨距分别为8 660 mm、9 260 mm、9 860 mm,计算臂架回转角度在90°~135°之间,以5°为一个区间变化时,各个工况的支腿离地距离,并录于表2。表中结果显示,三种纵向跨距的消防车在臂架回转角度为110°时,支腿离地距离最大,且活动支腿纵向跨距越大,支腿离地距离越小。

从消防车支腿离地距离最大时的变形图(图5)中可以看出,活动支腿纵向跨距变大时,扭转中性层向后移动,在载荷相同的前提下,扭转中性层距离后固定支腿越近,支腿离地距离越小。

3.2 移动后固定支腿位置对离地距离的影响

调整有限元模型中后固定支腿到回转中心的距离,使得支腿縱向跨距分别为8 660 mm、9 260 mm、9 860 mm,计算臂架回转角度在90°~135°之间,以5°为一个区间变化时,各个工况的支腿离地距离,并录于表3。表中结果显示,三种纵向跨距的消防车在臂架回转角度为110°时,支腿离地距离最大,且活动支腿纵向跨距越大,支腿离地距离越大。

从消防车离地距离最大时的变形图(图6)中可以看出,活动支腿纵向跨距变大时,扭转中性层向前移动,在载荷相同的前提下,扭转中性层距离后固定支腿越远,支腿离地距离越大。

4 原因分析

移动前固定支腿,改变支腿跨距对消防车支腿离地距离的影响与移动后支腿,改变支腿跨距对消防车的影响截然相反,这个规律较难从直观上理解。为了探究这一规律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依次分析前支腿反力之差、前支腿受到的倾翻力矩、支腿离地距离之间的关系。

4.1 前支腿反力之差与支腿离地距离的关系

四点支撑时,消防车支腿反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G为下车重力;P为上装重力;Mx为上装倾翻力矩在x方向分量;My为上装倾翻力矩在y方向分量;l1为支腿纵向跨距;l2为支腿横向跨距;l3为下车质心与前固定支腿的纵向距离;l4为上装质心与前固定支腿的纵向距离;F1为右前支腿反力;F2为右后支腿反力;F3为左后支腿反力;F4为左前支腿反力。

当根据四点支撑的方式计算出某个支腿反力为零或负数时,表示此时那个支腿已经离地。设D支腿抬起,此时的支腿反力计算公式需要更改如下[5]:

式中,b为车辆两个后支腿油缸撑地点连线与车辆纵轴线的夹角;f1为右前支腿反力;f2为右后支腿反力;f4为左前支腿反力。

将式(1)~式(4)编制成举高车稳定性计算程序,计算臂架在0°~360°之间回转的该车型的支反力数据,并绘制成曲线图,见图7。观察到消防车抬腿区域的前支腿反力之差,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消防车支腿离地距离也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前支腿反力之差最大时消防车支腿离地距离最大。说明消防车前支腿反力之差与支腿离地距离正相关。

为了更清晰地展现这一规律,绘制前支腿反力之差与回转角度的关系曲线图(图8)。图中显示,前支腿反力之差与回转角度的关系曲线斜率突变处,支反力最大,支反力最大时的回转角度与试验基本一致。前支腿反力之差与回转角度的关系曲线斜率为零,即前支腿反力之差最大时,支腿离地距离最大,支腿离地距离最大时的回转角度也与试验[6]基本一致。

4.2 前支腿所受倾翻力矩与支腿离地距离的关系

对副车架受力状态进行理想假设:a.消防车前支腿着地,后支腿不着地;b.副车架纵向跨距增大的过程中,扭转刚度不变。

如图9所示,根据材料力学可得,消防车副车架扭转角度与前支腿所受倾翻力矩的关系为:

式中,G为材料剪切模量;Ip为截面极惯性矩。

当副车架截面一定时,G、Ip为常量,上述公式可知消防车副车架扭转角度与前支腿所受倾翻力矩成正比,而支腿横向跨距为定值,副车架扭转角度[θ]与消防车支腿离地距离成正比。

因此可以得出,前支腿所受倾翻力矩与消防车支腿离地距离成正比。

4.3 前支腿反力之差与前支腿受到的倾翻力矩的关系

引用式(1)中前支腿反力F1、F4的计算公式做差得:

式中,l2为支腿横向跨距,在本文中属于常量;l1为支腿纵向跨距;l4为上装质心与前固定支腿的纵向距离,为变量。

由式(5)可以推导出前支腿反力之差与前支腿受到的倾翻力矩成正比,从而可以推导出前支腿反力之差与支腿离地距离之间正相关。

分两种情况来详细讨论前支腿反力与支腿离地距离的关系:

a.前支腿移动时,l1增大,l4增大,[l4l1]增大,则F4-F1减小,支腿离地距离减小。

b.后支腿移动时,l1增大,l4不变,[l4l1]减小,则F4-F1增大,支腿离地距离增大。

下文将运用举高车稳定性计算程序来验证。

5 支腿离地距离与活动支腿纵向跨距的关系

5.1 影响关系验证——前活动支腿移动

调整前固定支腿到回转中心的距离,使得支腿纵向跨距分别为8 660 mm、9 260 mm、9 860 mm,依据举高车稳定性计算程序,计算臂架回转角度在0°~360°之间变化时前后支反力之差,并绘制的关系曲线,如图10所示。

图10中显示,在臂架倾翻力矩相同,副车架截面相同的前提下,当前支腿移动导致副车架纵向跨距变小时,前支腿反力之差变大,从而导致支腿离地距离变大。

5.2 影响关系验证——后活动支腿移动

调整后固定支腿到回转中心的距离,使得支腿纵向跨距分别为8 660 mm、9 260 mm、9 860 mm,依据举高车稳定性计算程序,计算臂架回转角度在0°~360°之间变化时前后支反力之差,并绘制关系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中显示,在臂架倾翻力矩相同,副车架截面相同的前提下,当后支腿移动导致副车架纵向跨距变小时,前支腿反力之差变小,因此支腿离地距离变小。

6 结语

本文分析了举高消防车活动支腿纵向跨距对支腿离地距离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消防车离地距离大小的根本因素是前支腿分到的倾翻力矩,前支腿受到的倾翻力矩越大,支腿离地距离越大;受到的倾翻力矩越小,支腿离地距离越小。

对应研究不同支腿移动改变支腿跨距时,有以下结论:

a.在臂架倾翻力矩相同,副车架截面相同的前提下,当前支腿移动导致支腿纵向跨距变小时,前支腿受到的倾翻力矩变大,因此消防车支腿离地距离变大。

b.在臂架倾翻力矩相同,副车架截面相同的前提下,当后支腿移动导致支腿纵向跨距变小时,前支腿受到的倾翻力矩变小,因此消防车支腿离地距离变小。

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消防车的活动支腿、副车架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夏梽超,孙永君,刘宝隆,等.起重机下车刚度对支腿离地距离的影响[J].起重运输机械,2013(8):74-77.

[2]张艳伟,孙国正,石来德.混凝土泵车支腿反力计算及基于ASNYS的支腿结构分析[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4,2(7):253-258.

[3]莊维林,曹富龙,张俊成,等.混凝土泵车支腿离地距离计算[J].工程机械,20016,48(4):41-46.

[4]康辉梅.混凝土泵车支腿反力与离地距离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2(15):7-10.

[5]曾庆礼,刘召华,杨军.消防车支腿反力理论计算及有限元验证[J].专用汽车,2022(8):40-44.

[6]苏复兵,刘志斌,胡步云,等.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混凝土泵车底架支腿整体计算及测试[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22(3):58-60.

作者简介:

邹宁波,男,1987年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消防车辆设计开发。

猜你喜欢

有限元法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裂纹疲劳扩展的扩展有限元法研究
基于有限元法的高频变压器绕组损耗研究
基于有限元法副发动机托架轻量化设计
传递矩阵法与有限元法计算电机转子临界转速的对比分析
Sine-Gordon方程H1-Galerkin非协调混合有限元法的误差分析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正畸生物力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
RKDG有限元法求解一维拉格朗日形式的Euler方程
集成对称模糊数及有限元法的切削力预测
有限元法在机械设计方向中的教学实践
基于HCSR和CSR-OT的油船疲劳有限元法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