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学科素养,融合单元教学

2023-08-24缪雪梅

高考·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教学整合学科素养

缪雪梅

摘 要:高中地理实施大单元教学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发展要求。文中试图从大观念渗透大单元教学设计、大问题渗透大单元教学组织、大任务渗透大单元教学评价、大项目渗透大单元教学实践等四方面,着眼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论述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施及整合,以实现在大单元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素养;大单元教学;教学整合

随着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解读与理解的深入,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融的综合性特点愈来愈被重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因为,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地理教学的指导性指标或核心指标,只有立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将《课标》精神贯穿教学的始终。而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对应的,则是大观念、大问题居于其中。因此,高中地理实施大单元教学,是落实《课标》精神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笔者试图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式,通过对大观念、大问题、大任务、大项目等渗透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进行研究,论述地理大单元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挖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大观念渗透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指向的是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这一指挥棒上。一方面,教学设计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目标、任务、实现路径、手段、方式等基本要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根本和关键取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否突出了教学诸要素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大单元教学设计是面向整体、面向单元综合而加以实施的教学构思,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渗透也会在其中得到体现。而这种体现,主要通过大观念的渗透来实现。所谓大观念,即是确立为地理学习的综合性观念,要能突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高中地理中,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是地理大观念的最重要部分,无论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还是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其都居于人地协调观之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把人地协调观的大观念,渗透到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把人地协调观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统一于教学设计的整合过程中,才能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统编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册的《环境与发展》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就将人与环境、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使人地协调观成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作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着眼点。在这一大观念渗透之下,教学设计就自然而然延伸出了人类为什么要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又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建立于人地协调观渗透之下,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在整合实施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指导性教学文件。高中地理教师在这里要做好两点:

(一)牢牢树立人地协调观的教学整体观

大观念的内容虽然远不止于此,更包括了最新教学理念等,但在高中地理学科中,人地协调观就是将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生态等统一于人文与地理交融的综合过程中,其本身包括了各种大观念的融合与综合。只有牢牢树立人地协调观,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视为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才能使大观念体现出地理学科发展的趋势,才能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始终把握人地协调观的教学主阵地

虽然在教学设计的某些问题上,可能会侧重其他三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但就大单元教学来说,人地协调观要成为教学的主轴,是地理教师应当把握的重中之重。且不论人地协调观的重要地位,就具体在任一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离开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那么地理课程的学习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意义与价值[1]。

由此可见,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中,通过围绕着人地协调观的大观念渗透,把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的培养都融入教学设计中,既有利于地理大单元教学的任务明晰、主题确立、要求落实,又有利于大单元教学组织与实施。

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大问题渗透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要立足于“大问题”,通过综合性强、关联性紧密的问题展开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一般意义上来说,大问题是指通过统领大单元教学全过程中的全局性问题[2]。如:在《环境与发展》大单元的教学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关系全局的关键问题,其不仅仅是指向了大单元学习的内容,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指向了人类发展的命运与前途问题,即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国一家之事,更是全世界共同协调发展的全球之事。而这种大问题既要贯穿教学全过程,更要在大问题中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才能使大问题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笔者在挖掘大单元教学的大问题时,往往采取三种措施来开展。

(一)找主線

在大单元中,要挖掘出相应的大问题,就要学会找到学习内容的主线,因为主线往往是关联单元内容的关键所在。只要找到主线了,那么大单元教学中的大问题就可以比较容易提炼出来,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组织,推进教学进程。如:在《乡村与城镇》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其主线是土地资源及其规划对乡村与城镇发展的影响。这一主线的提炼是从乡村与城镇发展视野介入的,并通过区域发展的合理化布局,很容易联想到城镇化作为现代化标志的关键性问题,从而提炼出大单元教学的主线。得益于这一单元主线的提炼,整个大单元教学就可以提取出很多相关性的问题并展开有效的教学组织,从而使主线中包含的大问题成为大单元教学的向导,有助于大单元教学的开展。

(二)找关键

大问题的提炼,不仅仅与主线相关,而且还和学习内容的关键相关联。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很多学习内容并不一定能找出相应的主线,如地形地貌的学习、大气运动的学习等。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对相关地理学科内容的介绍,其主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出现,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就应该学会找关键,通过关键知识点将大单元教学的大问题提取出来,从而指导大单元教学,提升高中地理教学实效。如在《大气的运动》大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在主线提取不太容易的情况下,笔者就试图从关键点着手,通过大气运动的原理、大气运动的影响等,找到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这一关键点。找到这一关键点之后,整个大单元教学就变得简单很多,通过常见天气系统、气压、风带等相关学习内容,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相联系,就可以提炼出如何正确运用大气的运动为人类更好的生存服务这一大问题,把学生综合思维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使大单元教学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服务。

(三)找共鸣

大单元教学不是地理教师一个人的事情,更是全班学生的事情。要挖掘大单元教学的大问题,除了找主线、找关键以外,还要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查找共鸣,以实现学生为本的学习要求。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预习与了解,找到学生关注的共鸣点,并通过共鸣点来提炼大问题,有利于大单元教学更好地开展与实施。事实上,与找主线、找关键相比较,找共鸣更应该是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有效之策。因为通过找共鸣让学生熟悉学习内容的同时,更容易聚焦于大问题来思考问题,展开大单元教学,使大单元教学的内容能按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单元教学系统,优化大单元教学的同时,也培養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大任务渗透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评价

近几年来,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大单元教学评价也颇受人关注。受到关注的点在于,大单元教学评价如何通过相应的方式体现并检测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以及地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的加深,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路,已经成为各学科的选择。高中地理要通过大任务的驱动,把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评价相联系,使大任务更好地突出大单元教学的整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偏爱于通过案例分析的大任务,将大单元学习甚至是之前相应学习的内容都融入其中,以大任务渗透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评价来检测并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3]。

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大任务布置为例,笔者结合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设置了“就某一具体自然环境(有相关的素材)谈谈自然环境与地域发展的看法”。在这一问题的设置中,把自然环境的诸多因素如气候、地形、地貌、人文风俗、交通、产业发展等都融入大任务中去进行设计,使大任务真正做到“大”而有价值,那么学生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分析中,就不会单一考虑一个问题,而是要将自我学习的内容首先进行整理、加工,才能结合所学积极去完成大任务,且教学评价不再是一个个体的自主学习,而是一个个小团队或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不断巩固并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期更好地完成相应任务的过程。这样一来,大任务就被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得到解决,不仅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而且还检测了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任务的驱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也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形成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解决大任务的方式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学习需求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由此可见,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大任务就是通过综合整理的方式,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习内容的检测、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等融入大任务中,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巩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大项目渗透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巩固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根本方式。从运用的层面来看,学以致用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巩固的最有效方式。通过运用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自我的能力,不仅仅是获取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地理学科文理兼容的特征所决定的。地理学科之所以凝练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其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复合型学科特征的同时,也表明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通过地理实践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转化。从高考的层面来看,要检测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即提供解决之策方面,才能使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体现。而要加强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就要通过大项目的形式来开展。一方面,大项目不单纯是指项目范围广,更包含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大项目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另一方面,大项目除了综合性、实践性以外,还注重学生地理知识、技能的综合性运用,通过综合性运用来体现大项目的深层次目标要求。

如:在《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问题》大单元教学实践中,笔者带领学生通过对本地区各方面情况的考察,要求学生在实践考察结束之后,针对考察情况给出“大手笔”——通过提供项目式考察发展报告,将地理实践活动的有关内容进行运用。在这一运用过程中,既有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区域认知素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素养的巩固,又切实通过实践巩固了学生地理实践力,且对大项目调研报告有了充分的思考。有的学生在大项目考察报告的撰写过程中,从城市发展、产业分布、交通情况、成本核算等因素,提出了相关产业发展的见解;有的学生在大项目构思过程中,大胆创新,通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对本地发展劣势产业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并提供相应的可行性报告;还有的学生在大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不断反复完善自己的相关报告,使自己对所学知识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触发更多项目发展思路,巩固自我地理学科素养……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大项目实践,都是学生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巩固,也是从素养转向能力发展的标志,不仅促进了大单元教学的发展,而且还使大单元教学实践的作用得到更好的诠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新课改、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施的整合,不仅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而且还是一个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学科核心素养转化、学以致用实践相统一的教学过程。地理教师应充分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互动、教学评价、教学实践等多方面加以完善,才能使大单元教学融内容、素养、能力于一体,满足学生地理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松明.整体主义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透视:以“地球的运动”为例[J].地理教学,2022(21):35-38.

[2]陈诺.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以“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问题”为例[J].地理教学,2022(17):49-52.

[3]程菊.大概念视角下的地理学习单元重构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3):37-41.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教学整合学科素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研究
走进学生心灵,整合英语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