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的呐喊

2023-08-24陈群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个案分析情绪管理

陈群桃

摘要:近几年,青少年自伤行为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给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一名初二女生由于父母离异,对她缺少陪伴与情感关爱,母亲教育方式粗暴,致使她不会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出现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针对她的情况,学校启动了四级心理干预防御系,家校协同,对她进行心理帮扶,最终帮助其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自伤行为;个案分析;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4-0066-03

一、个案概况

诗诗(化名),初二女生,父母在她小学三年级时离婚,目前随妈妈生活,与爸爸很少见面、沟通。妈妈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为了给女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妈妈的工作很忙碌,平时更多是外婆在照看诗诗。妈妈的脾气比较暴躁,当看到女儿成绩不如意时,就会严厉指责,甚至会出手打诗诗。很多时候,面对责备和打骂,诗诗并不敢反抗。

诗诗从小开始学习并喜欢跳舞,因为她觉得在舞蹈中可以充分地释放自己。从小学到初中,她一直在参加学校的舞蹈队训练,但由于初一期末考试成绩后退,妈妈不让诗诗再上舞蹈培训班,还让她退出了学校的舞蹈队。

诗诗的性格孤僻,寡言,朋友不多。上初中后,她喜欢在网上跟网友聊天,有两个网友跟她的际遇很相似,并自称患有抑郁症,她们时常会用小刀划伤自己的手臂来宣泄痛苦情绪,还拍了一些照片给诗诗看。有一次,诗诗和妈妈发生了争执,她便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哭,在看到桌子上的美工刀时,她尝试划自己的手臂,并在疼痛和出血之外感到了一种释放的感觉。于是,只要心情低落烦闷,诗诗就会拿起美工刀往自己的手臂上划,现在,她的两个手臂已是瘢痕累累,平时习惯穿着长袖衣服盖住手臂伤疤。有一次,妈妈发现了她手上的伤痕,问她是怎么回事,诗诗只说是走路不小心摔倒,刮到了手。妈妈听到她的解释后便没再多问。

二、分析评估

心理教师在辅导中曾询问诗诗在自伤时是否有轻生的念头,诗诗说基本没有,而且从伤口上看,伤痕并不深,且伤口均不在手腕等要害处,故她的自伤属于非自杀性的自伤行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指个体在无自杀意念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反复、故意、直接伤害自己的身体且不被社会所允许的行为。近几年,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屡见不鲜,常见的有切割、划伤、掰指甲、撞头、打自己等。本案例中的诗诗即采用划伤的方式自伤。

诗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原因分析如下:

(一)个性因素

1.案例中詩诗的身体无器质性病变,无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问题,来访者正处于青春期,是身体迅猛发育的时期,激素分泌等会影响其情绪的稳定水平。并且,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叛逆心理,这是孩子认知方面的觉醒,是孩子挑战和不服从父母权威的开始,因此在这一时期,孩子容易和父母发生亲子冲突。

2.诗诗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情绪管理障碍是诗诗产生自伤行为的核心影响因素。诗诗的情绪管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表达情绪以及不懂如何调节情绪。诗诗孤僻寡言,朋友不多,不懂得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也不懂得如何对情绪进行调节。她曾经学习舞蹈并参加学校的舞蹈队,舞蹈是她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但后来由于妈妈要求她退出舞蹈队,唯一的情绪表达方式被堵塞,她便选择用自伤的方式来缓解精神上的痛苦,达到内心的平衡。诗诗自述在自伤时,她并不觉得痛,反而觉得有一种得到释放的舒服感。

(二)家庭因素

诗诗父母离异,父亲角色缺位,而妈妈因为忙于工作,对诗诗的陪伴与关爱不足,导致诗诗安全感极度缺乏;妈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使诗诗不敢将内心的需求与想法与妈妈沟通。青春期是孩子挑战和不服从父母权威的开始,面对孩子的逆反,诗诗妈妈通常用打骂来应对,以至于诗诗无法正面表达情绪,采用极端的、不被认可的重复性自伤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社会因素

诗诗的自伤行为是一种模仿性行为。诗诗结交的网友自称是抑郁症患者,存在自伤行为,并把自伤后的照片发给了诗诗,诗诗在情绪极度低落时想起网友伤害自己的方式,于是也开始尝试。

三、辅导过程

(一)启动学校四级心理干预防御系统

由于诗诗出现多次自伤行为,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缓解学生的心理伤痛,预防学生出现危机事件,学校启动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网络干预系统。

学校通知诗诗的妈妈到校沟通,并向她发出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告知书”,共同商讨教育与辅导策略。年级组长协同班主任、科任老师,在平时多关注诗诗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及情绪状态,如发现有自伤或其他异常行为,及时跟进处理。班主任从生活、学习、情绪等多方面关心诗诗,让她感受到温暖与鼓励;并每天填写关于诗诗的日常情况跟进记录。班级心理委员密切留意诗诗的状态,如发现她有自伤或其他异常行为,及时汇报给班主任或心理老师。由于诗诗周一到周五住在学校,班主任便让生活老师及宿舍成员多关心诗诗,避免与她发生激烈的冲突,如发现她有自伤或其他异常行为,及时汇报班主任或心理老师。

(二)心理教师专业跟进辅导

心理教师对诗诗进行了专业的心理评估,根据她的情况制定了辅导目标及方案。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辅导。

1.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障碍是诗诗自伤行为的核心影响因素。因此,心理辅导的重点是引导诗诗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有效调节情绪。心理教师引导诗诗通过找人倾诉、文字表述、运动、分散注意力等多种途径合理表达与宣泄情绪。同时,也教诗诗掌握了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肌肉放松法、音乐放松法、沙盘游戏等。

2.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诗诗的情绪问题以及自伤行为很多时候都是在与妈妈发生矛盾冲突后产生的。因此,心理教师在心理辅导中引导她与妈妈加强沟通,及时向妈妈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与需求。经辅导,诗诗掌握了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3.人际交往的技巧

诗诗性格偏内向,不善交际,平时更多通过网络满足社交需求。心理教师引导诗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多与同学交往。

(三)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诗诗问题出现的根源是家庭。因此,要改善诗诗的状态,诗诗的父母也要作出改变。学校约谈了诗诗的父母,对他们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提出了如下建议。

1.诗诗的妈妈需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情感活动及内心需求。

2.尊重孩子,避免使用责骂、暴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减少亲子间的冲突。多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与孩子建立积极正向的亲子关系。

3.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及时疏导。

4.由于孩子之前已多次出现自伤行为,因此,家人要密切留意孩子是否继续有自伤行为或者其他异常行为。

5.父母要多与班主任及心理教师进行沟通,共同协商教育对策。

6.尽管父母离异,但父亲的教育不能缺位,父亲也要多与孩子沟通,多关心孩子的成长。

四、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跟进辅导,诗诗没有再出现自伤行为,情绪比较稳定,偶有不良情绪出现,也会及时主动求助心理教师。诗诗妈妈也意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每个周末都会抽时间陪伴孩子,与诗诗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并同意让诗诗重新加入学校舞蹈队。诗诗现在与班上的几个同学成为了好朋友,相处比较融洽。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的巨大的。一个出现问题的孩子的背后,往往存在一个出现问题家庭(或是有问题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改善或提升需要家校协同努力。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力量,除了教书育人,同样还扮演着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

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家校的协同教育。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我们温柔以待。

参考文獻

[1]朱亚,蔡炎,石绪亮. 青少年失眠与自伤行为的关系:情绪调节困难和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4):610-614.

[2]常梅. 女孩,请别再伤害自己[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3):36-37.

[3]李兵超. 中学生自伤行为调查分析及其干预[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个案分析情绪管理
书法训练促进听障学生心理康复的个案研究
从“粗暴”到“温柔”的改变
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调查研究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教师的情绪管理研究
初探情绪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与有效课堂教学个案分析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