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探究与课程实施策略

2023-08-24安岩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摘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以实用类文本阅读与理解、实用性交流为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群为组织方式的必修学习任务群。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从真实的问题情境出发,构建解决路径,完成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在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时,教师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实交际情境下的言语实践机会,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探索“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通称“新课标”)设定的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7个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的设置,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文字交流之需,另一方面又切中高中语文教学“不实用”之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内涵及定位理解、目标分析、内容梳理三个方面论述该任务群的教学指向,并从课堂实践的角度开展教学设计。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及定位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新课标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阐述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我们从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出发,分析该任务群在高中教学中的具体指向。

一是“实用性”。实用性回应的是社会生活需要,突出信息意识和文化素养。从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试题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出,“实用类文本”是指向社会实用的一种文本类型。比如全国甲卷的“杂交水稻”及“创造性思维与方法”、全国乙卷的“雪花”“对称物理”等。 “实用类文本”的体裁为新闻、传记、报告和科普文章等。

二是“阅读与交流”。阅读与交流是一个整体,两者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学生通过阅读进行信息的输入,最后再利用已有知识能力完成信息的输出,即交流。“實用性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指向的是一项基本的生活能力——社会实用背景下的文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因此,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信息检索与分析的桥梁。

(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定位

在新课标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被设定为必修任务群之一,占据 1 学分,共计 18 课时。应当注意的是,18个学习任务群的分类,有的是从内容上界定的,比如“文学阅读与写作”;有的是从形式上界定的,比如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分类标准不同,彼此就会有交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与“当代文化参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任务群既有交叉又有不同。教师要注重任务群的整体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及定位,我们可以理解“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以实用类文本阅读与理解、实用性交流为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群为组织方式,为“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的必修学习任务群。

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分析

新课标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阐述为: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社会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结合高中语文的学习实际,我们对学习目标的理解为:“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实用类文本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信息搜集、筛选、整合的方法,发展辩证思维能力,丰厚文化底蕴。“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社会文本”强调学生对实用类文本中社会常用文本的掌握,如新闻、演讲词、说明文等,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对文本进行独立理解与鉴赏等。“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则强调学生在掌握语言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具体的社会生活实际中,通过具体交际情境进行口语或书面表达,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目标指向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梳理

新课标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见表1):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关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共设置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人文主题。这三个单元的内容分别对应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新闻传媒类、知识性读物类、社会交往类的学习内容(见下页表2)。

从教材的编写上我们可以看出,任务群的教学打破了文章体裁限制,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从真实的问题情境出发,构建解决路径,完成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内容整合的要求,并注重课内与课外相勾连。

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

教学中如何落实学习任务群的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模式最有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相较于以学科素养大概念来统整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以教材单元内容及编写逻辑为切入点,辅以生活实际资源整合的教学模式更易实施。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该单元选取了三篇人物通讯、一篇新闻评论和两首古代诗歌,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彰显了劳动的伟大意义。基于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本案例以这三篇人物通讯作为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设定为:(1)致敬伟大的劳动模范:感受劳动者的先进事迹,体会劳动的美好与崇高,尊重普通劳动者。(2)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3)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能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勇于追求,乐于付出,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第一课时:了解通讯文体知识,精读三篇人物通讯

任务1:学生在精读课内文本的基础上,收集“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感受新闻人物的形象,概括其先进事迹,填写任务表格(见表3)。

任务2:分析新闻通讯报道的角度,理解新闻事实、记者立场与报道观点的关系。

任务3:学生整理素材,写一个作文片段,致敬心中的劳动者。

教师在第一课时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有利于组织和实施的相关素材,学生通过文本阅读、信息提取和观点交流,总结出三位劳动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袁隆平,勇立潮头、引领“绿色革命”的创新精神;张秉贵,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钟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断探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探界者”精神。

(二)第二课时:书面表达交流和口语交际

1.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

任务群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仅依靠教师讲授,而是要学生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展开阅读与交流。本案例的第二课时是学生在组内评价的基础上,将完成的作文片段进行班内交流表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致敬劳动模范,表达他们对劳动精神内涵的理解。

学生作文片段1: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是他对梦想的执着,对初心的坚守。“禾下乘凉梦”是他对科学的礼赞,是他毕生的追求。他以绿色禾苗增添希望,以金色稻穗带来收获;他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满腔热忱,矢志不渝;他以发展眼光不断进取,以劳动创造文明;他坚守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底色,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学生作文片段2:你用火一般的热情感染顾客,你用火一般的精神尽职尽责,你用火一般的力量创造奇迹,你用火一般的思维开天辟地。征途虽远,精神领衔,斯人已逝,风范犹存!

学生作文片段3:平原、山川、高原……忙碌的背影在多点一线中来去匆匆,多重身份在各个舞台上切换自如,上万幅忙碌的画面汇聚成一个名字——钟扬。15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你用奋斗和坚持告诉我们梦想并不遥远;收集四万多类植物的种子,你用无畏和奉献告诉我们幸福并不难寻。撸起袖子,穿梭于种子世界,是你的幸福;技术援藏,扶持少数民族学生,是你的幸福。环境艰险、病痛折磨,而你不言不语、不怒不哀,你用微笑和谦逊让整个高原天朗气清。青藏高原格桑花开,复旦校园书声琅琅。你是我们心中的藏波罗花,你的名字叫“钟扬”。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更能建立美好的精神世界。劳模们身上涌动着创造、创新、创业的激情,在劳动中不但体现了自身价值,更托举起国家、民族的梦想。

2.创设情境,关注生活与时事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的“实用”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应该与日常生活发生直接联系。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学习情境,必须是学生能利用已学知识进行语文实践。在引导学生树立何种劳动观念时,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情境任务:

情境1:因暴雪停课在家的你参与除雪了吗? 请观察你身边在暴雪中可敬的劳动者,写一段话给你的朋友,向朋友介绍这些劳动者,并向劳动者致敬。

学生写作片段:劳动暖人心。立冬后,一场暴雪让沈阳变成了“盛京”。红墙白雪虽美,但也影响了我们的出行。是环卫工人和志愿者们迎难而上,勇于擔责,冲在风雪中。他们弯腰挥锹,躬身推车,用劳动和汗水展示着昂扬向上的“沈阳除雪精神”。他们救急解难的身影,化了冬雪,暖了人心。这是身边可敬的劳动者,这是沈阳的冬日暖阳。

情境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请你为学校“新时代的劳动观念”主题升旗仪式写一段话。

为帮助学生丰富表达内容,提升表达效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

学生写作片段:“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辛勤的劳动者不惧艰险。这样的劳动精神是王进喜跳进泥浆,战胜井喷的铁人背影; 这样的劳动精神是王继才32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的守岛身影。“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劳动的过程难免艰辛,却也伴随着热火朝天的激情和愉悦。这样的劳动幸福是袁隆平扎根黄土地、埋首陇亩、躬耕不懈的专注模样;这样的劳动幸福是张秉贵细致入微、和善待客的微笑脸庞。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不惧劳动的辛劳,创造劳动的幸福,是生逢伟大时代的你我该有的劳动观念。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闻通讯和评论的写作特点,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 案例中的教学环节对应了教材第二单元学习任务1“劳动话题专题研讨”和任务4“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该单元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尝试从“掌握题材”入手,使学生了解并能辨别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体裁的特点;或者“引导精读”,让学生给新闻评论画结构思路图,使其明确作者的立场观点、论证思路及方法,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还可以“尝试评论”,让学生通过写作交流、讨论会等实践活动,学会写新闻通讯或评论,思考劳动精神的现实意义,进而指向教材单元学习任务2“进行新闻评论”和任务3“评选优秀新闻作品,撰写推荐书”。

总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内容指向以满足实用需求为目的的阅读与交流,它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但该教学内容却常常在教学中被忽视。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课程活动的起点和归宿都是生活实际。在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时,教师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根据文本特点提供多种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交际情境的言语实践机会。怎样处理好“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与其他任务群的交叉关系?怎样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与核心素养充分链接?这些都是广大教师需要研究的时代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李晶)

作者简介:安岩,沈阳市第十一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