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08-24金倚竹廖朝晖

南方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麻江麻江县蓝莓

金倚竹,廖朝晖

(1.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2.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3.贵州中南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18)

蓝莓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蓝莓在我国的栽培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贵州省,但均以企业和少数专业大户规模栽种为主,其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蓝莓人工种植地区。当前,麻江蓝莓在经历20 年的发展后仍面临着不同的市场问题。虽然麻江蓝莓的种植面积广、为原生态绿色种植,但是麻江县蓝莓种植户大多缺乏科学的种植方式,且由于贮藏不便,只对蓝莓鲜果进行简单售卖,市场关注度相对较低。因此,当前的研究更多地转向了蓝莓全产业链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在新时代要求下如何使蓝莓产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如何提高蓝莓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市场覆盖面。本文以贵州省麻江县蓝莓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为视角,探讨贵州省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1 发展现状

1.1 蓝莓引种及种苗繁育情况

1999 年,麻江县引进12 个兔眼蓝莓品种,经原贵州省林业厅组织专家验收后,于2002 年引进并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进行筛选试验,引种栽培成功。2004—2022 年,麻江县每年引入蓝莓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引进兔眼、南高丛、北高丛、半高丛4 大类近160 多个蓝莓品种;建成种质资源圃2 个;筛选出适合麻江县栽培的蓝莓品种30 余种,其中重点推广品种8 个,为兔眼类的灿烂、粉蓝、圆蓝、莱克西、蓝美1 号、奥尼尔、薄雾,以及高丛类的珠宝。

2001 年开始,麻江县组织科技人员集中开展蓝莓种苗繁育技术攻关,通过2 年的科研试验,攻克了半木质化嫩枝扦插育苗这一蓝莓苗繁育技术难关。创新采用松针土育苗,使蓝莓商品苗价格由每株15 元以上降至每株5 元;建立了我国南方地区第一家规模化蓝莓种苗繁育基地6.67 hm2,开启了蓝莓商品育苗的规模化发展。2008 年,麻江县成功突破蓝莓组培育苗技术难关,成为我国最早掌握蓝莓组培育苗技术的地区。截至2022 年,麻江县共有育苗企业5 家,育苗基地规模达53.33 hm2,年繁育出圃蓝莓种苗800 万株,有力地带动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乃至华南地区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

1.2 蓝莓种植基地建设情况

蓝莓是贵州省优先发展的十二个特色产业中水果产业内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水果之一,也是一种新兴的高端保健水果,集营养与保健、鲜食与加工于一体[1]。我国蓝莓栽培历史不足30 年,发展面积不到6 万hm2,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大。麻江县拥有适宜蓝莓生长的酸性土地资源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垂直高度气候差大等气候条件。随着蓝莓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麻江县成为我国蓝莓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全国特色农产品——麻江蓝莓的主要种植区。如今,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5 333.33 hm2,是我国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单位和蓝莓主产地,成为麻江县“一县一业”的支柱产业。

1.3 加工生产情况

麻江县现有蓝莓精深加工企业5 家,加工产品涉及6 大类20 多种产品,年加工蓝莓量可达到5 000 t;年产蓝莓红酒2 000 t、白兰地30 t、果汁1 000 万瓶、果酱400 t、原酱50 t、原液20 t、酵素20 t、果脯30 t、果干20 t、休闲食品(蓝莓糕点、蓝莓果糖等)100 t。其中,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贵州蓝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线内的产品为5 大类17 种,产业营收成功突破2 000 万元,2022 年黔东南州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 家。2022 年,蓝莓鲜果规模以上产量6 532 t,其中鲜果销售2 485 t(精包装926 t、散果1 559 t)、加工果销售4 047 t,产值超过2 亿元。

蓝莓鲜食及加工都需要配套的冷链贮运设施。为此,麻江县在快速推进蓝莓种植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冷链贮运的短板建设,为蓝莓新鲜水果的销售及冷冻水果的加工和存储提供了冷链保证。

1.4 市场销售和品牌营销情况

1.4.1 市场销售情况

积极开展蓝莓电子商务活动,依托麻江县电商产业园和麻江县36 个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蓝莓鲜果、果汁、果酱、果脯、果干及原液等蓝莓产品。同时,大部分个人商家在惠农网上注册了个人经销网点,拓宽了蓝莓销售渠道,完善了蓝莓红酒品牌的建设,丰富了蓝莓电子商务销售的产品种类,扩大了蓝莓产品的市场覆盖面。目前麻江县蓝莓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日趋良好,越来越多的新兴直销和供销社与加工厂合作产品进行线上售卖,为蓝莓种植直销和衍生产品的销售拓宽了销路。麻江县有专门从事蓝莓鲜果销售的企业30 家、冻果收购企业6 家、合作社2 家、经纪人17 个。2022 年,销售麻江蓝莓鲜果2 485 t、冻果4 047 t,基本实现了蓝莓鲜果现采现销和冻果应收尽收,未出现蓝莓滞销现象。

1.4.2 品牌营销情况

1)麻江县积极参与“苗侗山珍”州级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和“麻江蓝莓”地标产品品牌打造,委托南京农业大学设计了“麻小莓”县级区域品牌形象,培育了圆蓝、柏芮、白竹林、瑞蓝特、蓝农、乌羊麻、蓝爵、蓝江园、乌卡坪、望兰山等企业商标,其中“白竹林”牌麻江蓝莓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2)积极塑造和提升麻江蓝莓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贵州卫视、贵州日报、澎湃新闻等新闻媒体应邀采访报道麻江蓝莓产业,县内企业组织参加贵州蓝莓上市发布会、上海“9+3”贵州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亚洲果蔬博览会等,其中“麻江蓝莓”的影响力因产业和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而不断扩大。

1.5 新型农业形态

蓝莓作为时尚健康小浆果,吸引众多游客在蓝莓成熟季节慕名前来麻江县采摘,带动了麻江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麻江县以蓝莓大产业为依托,将融入麻江民族风情的“春观花、夏尝果、秋赏叶、冬品酒”蓝莓四季景观资源打造成麻江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示范园,并与贵州省100 个农业示范园、100 个重点景区建设相结合,建成了总面积33.3 km2的4A 级景区蓝梦谷,将生态旅游、采摘体验、优质蓝莓生产和特色食品加工整合发展,实现了旅游产业、生产与加工产业同蓝莓基础产业融合发展[2]。蓝梦谷还组织举办了蓝莓节及蓝莓产业乡村旅游项目,丰富了蓝莓产业发展的多元性和可塑性。

1.6 科研创新发展及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1.6.1 科研创新发展

1)创新驱动推动蓝莓行业不断良性发展。2022年6 月11 日,麻江县人民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签署“2+1”校地战略合作协议。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与贵州大学林学院签订科技兴农校地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提升产学研一体化水平;组织技术团队,围绕蓝莓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和试验示范,分别在乌卡坪开展有机肥试验和莱克西、南大、灿烂3 个品种的山地简易避雨栽培试验,并在卡乌菊花园建设1.33 hm2蓝莓避雨栽培示范基地。2)南京农业大学将以“南农-麻江”研究生工作站为枢纽,针对麻江蓝莓发酵饮品生产过程中存在发酵菌种不清、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规范和产品功能因子不明确等问题,派遣研究生从蓝莓汁高效发酵益生菌种筛选、工艺优化和营养品质评估、风味调配及稳定性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明确益生菌种类,规范生产过程,提升产品质量,提高麻江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1.6.2 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2022 年,蓝莓全产业链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制定并发布《地理标志产品 麻江蓝莓生产技术规程》(DB5226/T 217—2019)州级地方标准及《蓝莓冷冻、速冻技术规程》(DB52/T 1622—2021)省级地方标准,促进农特产品向“统一生产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品牌形象”方向发展,打造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一批优质的特色产品[3]。2017 年,麻江县率先在贵州省内开展蓝莓保险试点工作。2022 年麻江县共有58家企业(基地)参保,参保基地面积2 079.4 hm2,有效减少了灾害给种植户带来的损失。

2 存在的问题

解决土地流转难度大问题是麻江蓝莓产业得以质变发展的基础。1)由于农业产业调整结构工作的逐步深入、其他经济作物的规模化发展、基本农田法规和森林保护执法专项行动的影响、蓝莓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麻江县蓝莓适宜连片种植的地块逐年减少,造成土地流转难度日益加大。2)由于太子参种植地的土地租金较高、租期较短(1~2 年),太子参产业的持续发展对麻江县蓝莓种植用地产生了不利影响。更多的农户会优先选择将土地租给种植太子参的种植户,以获得更多的租金。此外,相较于蓝莓对土地土壤的种植要求,太子参所受限制更少。

3 产业发展对策

3.1 抓好基地建设,落实种植地块

1)蓝莓基地建设质量是确保蓝莓产业发展成效的关键。蓝莓种植对土壤pH 值、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肥及排灌条件、光照条件等均有特殊要求。麻江县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套蓝莓种植技术标准。麻江县蓝莓基地建设需严格按照蓝莓种植标准进行施工管理,严格落实施工督查,保证基地建设质量,力争2023 年春完成新建基地1 000.00 hm2,“十四五”期间全县总规模达6 666.67 hm2。2)作为全国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单位,为做强蓝莓产业,麻江县在迅速扩大第一产业规模的同时(计划年底再种植0.10 hm2),增强蓝莓冷链仓储物流及加工交易能力,补齐二产冷链运输及产品精深加工短板[4]。

3.2 做好市场调研,提供科学依据

为进一步拓宽蓝莓销售渠道,延伸产业战线,积极联系县外蓝莓销售加工企业和客商,确保“麻江蓝莓”销售顺畅,价格稳定,为产业高质快速发展目标的实现提量增速。因此,需要做好以下4 方面工作。1)在销售方面,需大力支持本地经销商与经销社开展对外合作和本地产业联合,开拓销售和合作途径。2)在市场调查方面,应深挖市场需求,研究消费者与投资者的倾向性,把握市场风向,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业产销方法。3)在信息收集和产品推荐上,不仅要与消费者加深联系,也要与经销商沟通交流,根据消费群体的结构与消费水平精准定位不同类型的产品,以促进蓝莓产业更高质量、全面发展。4)在产销衔接方面,综合市场调研与各类信息使产销衔接,不仅衔接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广,还将产品与消费者紧密联结,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蓝莓产品的市场成交量。

3.3 做足林下文章,促进产业发展

1)蓝莓果树具有固碳、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且具有耐酸性。结合麻江县林地资源情况,科学优化产业结构,及时调整投放区域及蓝莓种植数量,投放数据精准到村。2)持续推进景区建设,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围绕一二三产业有效衔接融合,形成市场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蓝莓产业。依托麻江蓝莓的产业优势,在“十四五”期间将麻江县建成全国最大的蓝莓加工原料果交易中心、蓝莓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蓝莓全产业链大数据信息中心,不断巩固农业发展优势,以优质的发展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跨越发展[5]。

3.4 强化基层组织,优化土地流转措施

实现土地集中规模化流转是农民职业化的首要条件。为加快土地流转,麻江县采取了强化基层组织的办法,实行了“社联建村社合一”,由合作社组织农户向合作社集中统一流转土地。流转后的土地经由合作社入股公司发展蓝莓种植基地,然后由公司提供土地流转资金和土地流转工作经费。

4 结语

紧抓蓝莓产业的发展机遇,正视当前蓝莓产业面临的种植分散不集中、招商引资难、科技支撑不力、产品深加工效率不高、营销渠道不畅等问题,加强设施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保障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目标导向和政策调整、蓝莓产业链再延伸的作用,增强行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麻江麻江县蓝莓
“麻江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问题研究
麻江县关工委开展青少年关爱帮扶活动
蓝莓建园技术
蓝莓姑娘
黔东南大山中读研
新常态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古代含砷麻江型铜鼓研究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
甜甜的蓝莓果
麻江县老年大学开展免费体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