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地区包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2023-08-24肖瑶睿

西藏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棘球西藏地区包虫病

肖瑶睿

西藏大学医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包虫病(Echinococcosis)又称棘球蚴病,是指由棘球绦虫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包虫病的好发部位肝脏,其次是肺脏,偶可见于脾、脑、肾及心脏等器官[2]。肝包虫病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发达的地区,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4]。西藏自治区属于肝包虫病的流行地区。目前,我国包虫病受威胁人数和患者数仍然居全球首位,而藏区更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通过查阅包虫病流行地区疾病防治进展,结合西藏地区人民风俗习惯等方面来探讨西藏农牧区及城区的包虫病防治措施,为针对性的开展有关包虫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1 国外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包虫病防治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许多学者通过一系列环境监测以及实验研究,对于棘球蚴病的防治提出了一系列建议。Alvi MA 等[5]的研究得出了在不同国家的棘球蚴物种和分子标记的流行基因型有所不同,从分子学的角度提出棘球蚴物种分类的依据,他认为疫苗接种仍然是针对棘球蚴感染的合适和长期解决方案,必须将完全禁止家庭屠宰做法和啮齿动物控制计划制度化,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包虫病的发病率。而Thompson RCA 等[6,7]人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和动物中最常见的基因型被认为是G1(绵羊)物种。Awosanya EJ 等[8]检测尼日利亚西南部奥约州伊巴丹环境样品中的细粒棘球蚴,并进行研究,发现尼日利亚奥约州伊巴丹市的城市和半城市地区都受到绦虫,特别是细粒棘绦虫卵的高度污染,他建议将兽医当局加强对流浪狗行动的控制引入包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制度中,制定并实行驱虫计划,以化解尼日利亚伊巴丹市因为狗粪污染而造成的细粒棘球绦虫卵高度污染。Kırış MT 等[9]人认为来自包虫病流行且该疾病流行率高的邻国移民的地区,需要通过现场研究和快速检测对移民进行筛查,必要时应进行进一步的分子测试以确定物种,涉及不同地区PCR 技术的研究将通过确定特定地区的主要亚型来帮助预防CE 的传播和分布。

部分学者从动物包虫病着手,以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包虫病的防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包括Labanchi JL 等[10]的研究发现通过血清学和尸检,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绵羊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21%vs 66%),未接种疫苗的绵羊和未接种疫苗的山羊也存在显著差异,是由于绵羊较山羊易感所致,且经过多年的绵羊疫苗接种,感染阳性率很低,从包虫病感染率的角度对接种绵羊和未接种绵羊感染率的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了在养殖的绵羊长期接种疫苗的必要性。Hadj Rabia S 等[11]的研究发现放射性减毒形式的原头节对实验性鼠棘球蚴病进行免疫预防的潜在作用,通过对实验性鼠使用放射性减毒原头节免疫可以成功减少由攻击性感染引起的囊肿的形成来诱导令人满意的保护性免疫。Mathewos M 等[12]的研究认为采取紧急行动来中断囊型棘球蚴病的生命周期是有必要的,并进一步研究使用分子技术表征循环基因型,以防止研究区域内人类人畜共患病的风险。从国外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来看,发达国家的相对比较成熟,一般都有多个实施包虫病的防治措施,并且在包虫病的防治方面也都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采取了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包虫病防治措施,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国家借鉴和学习,并由此对西藏地区包虫病感染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包虫病的防治及诊断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2005 年起我国开始逐步实施国家棘球蚴病防治项目,并确定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控与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13,14]。而朱国强等[15]总结了针对动物的棘球蚴病疫苗现有7 种疫苗,包括组织细胞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核酸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多价苗和联苗以及重组噬菌体疫苗,但目前棘球蚴病疫苗还存在针对性单一等问题。黄思涵等[16]的研究发现我国棘球蚴病防治工作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发现了在防治过程中对野外传染源的控制过少、非流行区出现了相关的病例等问题。此外,虽然近年来国家致力于改善我国西部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待遇薪酬低、防控人员流动性大等,进而导致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严重不足等问题[17]。付梅花等[18]研究发现野外犬科动物是棘球蚴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其感染会极大增加人群及其他中间宿主的患病的风险,也会导致家犬的反复感染,加强对野外传染源的控制迫在眉睫。诊断方面:蒲昆明等[19]研究发现肝包虫病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超声检查可作为该病诊断及分型的首选方法。在包虫病的诊断方面,目前国内普遍主张采用B型超声波检查,B 超的经济、无创等特点被认为是诊断和筛查肝包虫病的首选检查项目,以严小松等[20]的研究为例,采用B 超检查肝包虫病的方式有诸多的好处,其一是超声诊断价格低廉、操作相对简单,其二是易于携带并可快速培训合格人员。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包虫病的防治措施发展缓慢,包虫病的理论研究也主要还是局限于诊断及治疗上,对于具体如何有效实施防治包虫病的问题研究较少,我们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加强相关理论和技术。

3 西藏研究现状

2017 年之前的西藏地区存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源控制难度大,治疗防控与健康保健能力薄弱,缺乏全区合作机构及专业人才等诸多问题[21]。2014 年舒凯等[22]的调查结果显示那曲县达前乡的流浪犬数目最多,其居民的肝包虫病检出率在本次调查中最高。而艾佳佳等[23]的研究发现西藏自治区那曲市2017-2019年包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显著,人群包虫病患病率、犬感染率、家畜患病率均显著下降,人群包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说明逐年增长的包虫病患病率使得西藏自治区重视包虫病的防治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部分地区的包虫病患病率,得到了显著的成果,然而还是存在人畜感染包虫病的现象,因此还需继续研究,提出更有效的措施。而次仁群宗等[24]的研究发现,包虫病容易发生在2 岁以下的幼牛身上,牦牛等牲畜患上包虫病后,发育成熟的孕卵节片随着牲畜的粪便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进而造成人受到感染。因此西藏地区防治包虫病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4 小结及讨论

根据2018-2019 年的全国棘球蚴病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在我国10 个流行省(自治区、兵团)370 个监测点中,2019 年的人群患病率为0.07%,其中最高的地区分别为西藏自治区(0.23%)、青海省(0.05%)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05%)[25]。由此数据得知,西藏地区的棘球蚴病最为流行,制定高效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西藏农牧地区野外流浪犬数量较多,农牧民将犬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带有病原体的流浪犬排出粪便,污染水源、牧草、土壤等人类活动区域,且西藏农牧区部分居民缺乏卫生意识,宰杀牛羊后将器官直接喂给犬,以及直接接触后徒手进食,农牧区居民喜好同牲畜接触,没有饭前洗手的观念,进而导致包虫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而西藏城区本地佛寺众多,寺庙旁水井常有流浪狗经过,且大部分僧尼会收容和饲养流浪犬,犬只数量逐渐增多,部分居民相信饮用井中的水可以强身健体,消除百病,居民饮用被狗粪污染的水源后,引起棘球蚴的感染。

最后,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冬季牧场、高寒草甸等植被高度较低的区域、接近水源与生活垃圾、以及接近放牧时临时的居住地等区域具有较高的棘球蚴病传播风险,应作为今后野外棘球蚴病的重点监测区域,并结合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26,27]。

5 展望

西藏农牧区及城区应专门设立流浪犬收留处,避免带有虫卵的流浪狗污染水源,被西藏地区农牧民饮用。牧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屠宰方式的监管,加大对西藏地区农牧民的卫生宣教,不要饮用生水食用生肉,解决农牧区居民用水问题,建立流动水设施,教育农牧民养成用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给牲畜定期服用适量的吡喹酮等药物进行驱虫,避免牲畜被棘球蚴感染而导致人畜共同患病。在包虫病高发区域,应适当增加消毒杀虫的频率[28]。建立监管部门,及时监测农牧地区棘球蚴环境污染的高危行为,提高监管人员的警惕性。

西藏城区应加大对宠物饲养犬的管理,建立相关制度,使家庭饲养犬疫苗接种合理化、强制化。

且目前棘球蚴病疫苗只有兽用疫苗被研制成功,还没有人用疫苗被研制成功,希望未来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研制有效的人用棘球蚴病疫苗,在西藏农牧区和城区中广泛接种,降低包虫病发病率,提高西藏地区人民生活质量,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猜你喜欢

棘球西藏地区包虫病
间充质干细胞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活性的影响
棘球属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西藏地区日照气候变化特征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分析
基于cox1基因对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细粒棘球绦虫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棘球属绦虫分子种系发生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