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3 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非高钾血症帐篷状T 波特点分析

2023-08-23刘凤杰吴春华陈震翟康宁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钾血症血钾时限

刘凤杰 吴春华 陈震 翟康宁

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主要依靠或完全依靠帐篷状T 波的出现[1]。 帐篷状T 波呈高尖、对称、基底窄的形态,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有别于其他异常T波或正常T 波。 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disease, CKD)患者在慢性高钾血症的反复发作过程中,有时血钾并未升高,心电图仍出现帐篷状T波。 但这种T 波仍与高钾有关,被认为是心脏对既往高钾状态的一种记忆现象[2-3],而不是与高钾无关的其他高尖T 波。 高钾记忆现象并不少见,但医务工作者对此普遍缺乏认识,文献报道也极少见。本研究搜集既往临床工作中的相关病例,总结这类非高钾血症心电图帐篷状T 波的特点,并推测其发生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高钾血症患者(高钾组)、非高钾血症CKD 患者(高钾记忆组)各63 例。 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完整,体表心电图均诊断为帐篷状T 波(并不拘泥于最大振幅是否超过0.5 或1.0 mV),并除外血清钙等其他电解质异常者及心电图表现为室内阻滞、窦室传导、异位节律者。

在高钾组患者中,男37 例、女26 例,年龄22 ~83(56.50 ±14.81)岁,CKD 3—5 期39 例,高血压11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 例,心力衰竭3 例,宫颈癌1 例,肝癌1 例,直肠癌1 例,艾滋病1 例。 在高钾记忆组患者中,男44 例、女19 例,年龄25 ~78(55.61 ±14.07)岁,均诊断为CKD 4—5 期,均有高钾血症反复发作及规律血液透析病史;基础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9 例,糖尿病17 例,高血压16例,慢性间质性肾炎5 例,多囊肾2 例,血管炎性肾炎1 例,梗阻性肾病1 例。

1.2 检测方法

血清钾采用美国贝克曼AU582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间接电极法测定。 既往高钾血症的诊断标准为血清钾浓度>5.5 mmol/L,高钾血症心电图的特点一直是在该诊断标准基础上总结的,因此,本研究未采用新的高钾血症诊断标准[4]。

体表心电图均采用纳龙心电工作站采集。 因干扰等原因,系统自动测量数据误差较大,所以所有数据均改为手工测量。 由于V3导联各波段的起止线位置最清晰,且其所测时限仅<V2导联,测得的振幅亦较大, 因此,T 波时限、T 波振幅、QT 间期、QRS 波时限均选取该导联的测量结果。 时限的测量范围自各波段的起始线内侧测量至各波段的结束线内侧,T 波振幅自T 波顶点垂直测量至基线上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为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为非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即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血钾浓度及V3导联心电图各参数见表1。T 波振幅呈非正态分布,其他数据呈正态分布。 高钾记忆组的T 波时限比高钾组显著延长,T 波振幅比高钾组明显减小(P均<0.05); QT 间期、QRS 波时限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钾记忆组患者平均心室率显著低于高钾组(P<0.05)。

表1 高钾组与高钾记忆组血清钾浓度及V3 导联各项心电图参数比较 n=63

3 讨论

心室复极异常可以提示许多疾病,高钾血症的心电图特征也主要表现为复极异常。 QT 间期常常被用来评价心室复极时间,但它是心肌细胞0—3 相电活动的时间之和,而T 波是3 相电活动的结果。本研究数据出自手工测量,无QTc 数据作为对照。本研究结果显示,T 波时限及振幅比QT 间期更能反映高钾血症心电图的特点。 与传统的图形识别比较,定量分析T 波的振幅、T 波顶峰-T 波降支终点时间(Tp-Te)、T 波降支斜率等心电图指标[5],可以提高对帐篷状T 波的识别能力。 已有研究采用Ⅱ导联T/R 比值[6]、 V4导联T/R 比值[7]来评估血钾浓度。 T 波振幅的影响因素较多,受QRS 波电压、导联分布的影响较大,本研究中的T 波振幅呈非正态分布正与此有关。 与QT 间期一样,T 波时限也具有频率依赖性[8],受心室除极时间、QT 间期离散度等因素的影响;在非长QT 间期的状态下,T 波时限的变化幅度远小于T 波振幅,是鉴别T 波的良好心电图指标之一。 郑文凯等[9]探讨T 波时限在高钾血症诊断中的作用,报道的帐篷状T 波时限短于本研究结果,考虑与所在地域、入选人群、测量方法等不同有关。 陈娟等[10]、孙萍等[11]也报道过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患者透析前后的T 波时限,本研究中高钾组患者的T 波时限与文献[10 -11]中研究对象透析前的数据接近。

本研究提示,CKD 患者在非高钾血症状态下表现为典型帐篷状T 波的现象并不少见,李晴等[12]也报道过类似现象。 上述现象的发生机制是心电图反映了心肌细胞内K+水平,而血清钾浓度反映的是细胞外K+水平,两者并不完全呈同步变化,非高钾血症帐篷状T 波可能是对既往高钾血症的一种记忆现象或适应性改变[2-3]。 细胞内外K+浓度差近35 倍,通过Na-K-ATP 酶主动转移、顺电-化学梯度被动转移及Na+、Ca2+、H-交换,最终达到膜静息平衡的电位水平。 当血清钾浓度发生变化时,正常人细胞内外液的K+需要15 h 才能达到平衡,尿毒症患者需要24 h 才可完成60%钾总量交换,心力衰竭患者则需要45 h 才能达到平衡[13]。 既往研究认为,细胞内外K+的非正常分布状态是高钾血症心电图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潘景业等[14]曾报道1 例高钾血症患者,血液透析后心电图逐渐恢复正常,经连续监测,血清钾浓度仍维持高位,推测是置换液改变了心肌局部K+浓度及pH 值的原因。 而高钾记忆现象可能是假阳性结果,心肌局部细胞内或许仍处于高钾状态。

以往研究认为,CKD 患者的血钾浓度死亡风险曲线呈U 型,当血钾浓度在4.0 ~4.5 mmol/L 时死亡率最低[15];但也有研究表明,血钾浓度>6.5 mmol/L时死亡风险反而会降低[16],甚至血钾浓度达7.5 mmol/L时也不会出现心电图变化及心律失常[17]。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结果,推测可能与耐受高钾的CKD 患者心肌细胞的Na-K-ATP 酶、离子通道、离子流都发生了病理适应性变化有关,并出现了高钾记忆现象。此外,CKD 患者病变复杂、病程迁延,血清钾浓度因饮食、代谢、治疗而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本研究中,高钾记忆组患者的T 波时限、T 波振幅与高钾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于非高钾血症帐篷状T 波是一过性的细胞内外K+未平衡现象,还是较持久的病理性记忆现象,仍有待通过详尽的临床观察和科学严谨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CKD 患者的多个系统都存在病变,心脏受累严重,血钾阈值、血钾代谢、心肌电活动等都可能与其他疾病患者不同,这可能正是高钾记忆现象发生的基础。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钾浓度仍影响着T 波的形态,高钾记忆现象可能是一过性的心肌细胞内外K+动态转移的结果,也可能是较持久的局部心肌细胞非正常K+分布状态的表现。 帐篷状T 波不仅提示高钾血症,而且还能提示既往CKD 病史。 高钾记忆现象是高钾血症心电图的假阳性现象。

猜你喜欢

高钾血症血钾时限
角色扮演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高钾血症为例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平行时空
肾移植术后早期低浓度他克莫司致顽固性高钾血症5例诊治分析
血钾异常伤心脏
阿斯利康高钾血症药物Lokelma获欧盟批准上市
反时限过流保护模型优化与曲线交叉研究
缘何服用引哒帕胺要防低血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