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究
——以喀斯特地区为例
2023-08-23周智雅
周智雅
(贵州商学院,贵州贵阳 550014)
引言
对于贵州省喀斯特地区而言,地形条件的限制虽然影响当地工农业的发展,却为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优势。在山地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如何结合山地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改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向已成为研究和思考的重点。
一、贵州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一)贵州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经济效益分析
1.收入效应
旅游收入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旅游产品、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总额,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用于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消费总和。对贵州喀斯特地区而言,该地区2019—2021 年(2022 年数据尚未更新)旅游业对经济贡献数据如表1 所示[1]。2019 年,喀斯特地区旅游收入占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73.5%,而随着2020 年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旅游数据呈“断崖式”下降,但是2021 年该地区旅游数据有所回暖。整体而言,该地区旅游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角色。
表1 2019—2021 年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旅游业对经济贡献数据
2.就业效应
旅游业带来的就业效应是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影响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而言,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提高其他产业收入。在喀斯特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低,人多地少的现象尤为常见,所以该地区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同时城镇内滞留大量待业人口,整体就业压力较大。此次研究通过调取2019—2021年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发现(见表2),该地区2020 年就业人数呈下跌趋势,初步分析是旅游管控所致,随着管控常态化,就业数据有所回暖。从三大产业机构就业数据分析发现,第三产业在该地区就业人数占比较大,尤其在2021 年,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所带动的人口就业占据当地产业的42.0%[2]。
表2 2019—2021 年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单位:%
3.产业关联效应
随着贵州省“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山地旅游活动的推广,贵州山地旅游备受瞩目。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是直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与旅游关系比较密切的产业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而产业关联性分析也将从上述几方面出发。此次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9—2021 年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通过收集2019—2021 年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原始数据,并通过初值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计算关联系数得出关联度值(见表3)[3]。由表3 可知,旅游业与住宿餐饮的关联度最高,数值达到0.83,然后依次是交通运输、建筑业、工业、农业,由此可以看出当地住宿餐饮产业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旅游业发展直接带动当地住宿餐饮业的发展。
表3 2019—2021 年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旅游产业关联度值
(二)贵州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经济发展问题
1.资源开发粗放化,产品结构单一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山地旅游快速发展,喀斯特地区居民出现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应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当地的旅游产品大多层次较低,如以自然风光、生态休闲为主的单一产品,并且季节性明显,导致“淡季过淡,旺季过旺”的情况出现,不仅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且大多基础设施未得到合理利用。另外,喀斯特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当地也通过修建特色建筑、贩卖民族服饰等措施带动旅游经济,但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少数民族文化深度挖掘不够,游客无法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导致旅游黏性不强[4]。
2.社区参与度低,利益矛盾突出
社区作为山地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参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也是直接参与利益分配,实现利益共享的关键部分,但是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社区在参与旅游经济方面的主动性不强。除此之外,在山地旅游经济主体当中,政府、企业以及当地居民均是利益主体,然而在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矛盾逐渐凸显。具体而言,当地诸多景区产权不清晰,当地居民仅分到小部分利润分红,并且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部分居民缺乏资金支持,导致经营管理无法“下手”,最终放弃自己经营饭店旅馆,选择外包,自己的旅游收入仅靠租金这一途径。此种利益分配不均的现象让当地居民降低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最终不利于当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3.产业融合动力弱,产品附加值低
喀斯特地区地貌发育非常典型,面积约占贵州全省总面积的62%,且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当地在山地旅游开发过程中过于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并未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思路,导致门票经济仍为“大头”,并未将旅游经济与产业经济建立联系,进而导致旅游经济的创造价值无法得到显著提升[5]。结合上文所述旅游经济产业关联数值可以发现,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融合有待加强,当地旅游产业并未依托特色资源形成特色化产业。并且三大产业并未形成合力,导致在促进现代产业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并未发挥出强大的带动作用。
二、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丰富地区旅游产品种类,打造喀斯特旅游品牌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但是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层次低的问题。因此,当地应积极丰富地区旅游产品种类,立足于当地特色,打造喀斯特旅游品牌。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立足位置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第二,立足文化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就第一点而言,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连续,且区域内拥有面积广大的质纯、层厚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等特色岩层,是拥有特色化山貌的区域。因此,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可在打造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结合山地资源开发休闲度假、特色养老、极限运动等特色旅游产品;从第二点来看,喀斯特地区是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当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文化基础,所以当地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着重突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开发出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旅游产品、艺术品,如打造独特的民族饮食、民族服装,或大力宣传当地传统文化、民间传说等。除此之外,也可在少数民族艺术节结束后鼓励游客参观喀斯特峰林、溶洞、峡谷等,带领游客感受独特山貌带来的视觉冲击,体验喀斯特山地旅游的乐趣,从而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二)缓解利益主体矛盾,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在山地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利益分配不均问题,当地部分居民希望实现自主经营,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撑,以及管理水平有限,只能将酒店饭店外包。基于此,为了实现当地山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尤为重要。站在政府部门角度,应当加强对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利益主体的关系协调工作,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尤其对于部分希望直接参与旅游经济的居民,应当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当联合当地企业、社区开展旅游经济培训活动,如对于部分酒店经营商户,可以举办“贵州省喀斯特山地旅游民宿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活动”,为商户提供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培训活动,提高居民服务水平,进而帮助其尽快参与到山地旅游经营管理中;而站在社区角度来看,应当建立《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山地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与服务规范》,要求社区人员以此为指导,为贵州省山地旅游区域建设、管理和服务建立标准化管理与评定规则,从而提升当地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6]。
(三)大力发展区域智慧旅游,积极促进产业大融合
贵州省拥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充足的能源供给,旅游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族文化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也为现代化智慧旅游提供有利条件。在“大数据+旅游”的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应当建立“互联网+旅游”的运营新机制,让“智慧”技术为当地旅游景区、酒店饭店提供便利。具体而言,在“互联网+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当地应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利用“微”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扩大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同时将食、宿、行、游、购、娱元素进行结合,如制作喀斯特溶洞类型分布、演化过程的短视频,同时将其与溶洞景区周围的旅游元素相结合,提高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的吸引力,吸引游客前往。
三、结语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发展山地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为山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此次研究通过分析2019—2021 年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经济数据,从收入效应、就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分析当地山地旅游经济发展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丰富地区旅游产品种类,打造喀斯特旅游品牌;缓解利益主体矛盾,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区域智慧旅游,积极促进产业大融合等建议,希望为当地山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