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3-08-23李新花孙方方尹希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层级外科岗位

李新花,孙方方,尹希燕

(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滨州 256800)

护理是医院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患者生命安全、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为提高护理工作水平,需要积极做好相应护理管理工作。传统的外科护理管理模式较笼统、单一,对不同护理人员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分析,在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方面的效果有限[1]。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强调立足实际情况,对全体护理人员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进而结合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能力、临床经验等统一规划,合理分层,明确对应的护理职责[2]。层级护理管理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情况,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能力要求、风险等级等设置不同层级的护理岗位,并制订相应的岗位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及岗位考核办法。进而更好地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外科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开展层级护理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对护理人人员进行合理职责划分和岗位安排,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的能力,显著提升护理水平和工作效果[3]。本研究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12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23~75(49.36±3.25)岁。纳入标准:①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②住院患者;③可正常沟通;④病情与临床体征稳定;⑤对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重要临床资料缺失患者;③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研究相关操作患者;④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3~75(49.34±3.12)岁。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4~75(49.38±2.99)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管理下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依照外科相关护理规范内容,根据排班情况,针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临床情况、治疗方案等,对其实施相应外科护理。包括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体征异常波动情况,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各种护理服务等。

1.2.2 观察组 接受层级护理管理下的护理干预。

1.2.2.1 组建层级护理管理小组 结合外科护理工作情况,组建层级护理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拔若干高级护士与专科护士为小组成员。全体成员集体讨论、分析,针对科室护理人员及临床护理工作情况制订护理人员级别划分标准。

1.2.2.2 层级划分 综合分析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技术职称等情况,结合外科护理工作特点,将其划分为5个不同层级,针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特点划分相关护理职责,具体见表1。按照分层情况,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

表1 外科护理人员层级划分及护理职责

1.2.2.3 循环管理 根据各层级不同专科护理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制订并完善护士岗位培训制度。培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护理专业内涵,注重培养护士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注重新知识、新技术、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和应用,加强专科培训及护理管理培训,适应护理学科以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层级护理管理小组严密关注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时检查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根据护士数量和岗位能力素质需求,结合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等合理配置、动态调整,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护士长每周检查责任护士的工作落实情况,并对护理工作进行讲评,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建立科学长效的激励机制,做好定期考核,以护理服务数量、质量、效果、患者满意度为核心,强化定期考核与动态管理。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采用科室自制量表测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危重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药品与器械护理等内容,每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②比较两组临床不良事件(静脉炎、用药错误、坠床、压力性损伤、非人为性拔管事件、跌倒)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③比较两组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评分。量表包含有形性、移情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SERVQUAL各维度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SERVQUAL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外科日常护理内容复杂、护理工作繁重、护理难度较大,易发生不良事件,需要积极做好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4-5]。但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管理方式较为笼统,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其护理工作内容之间往往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进而直接影响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导致外科护理质量下降,极易引发护理纠纷[6-7]。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强调针对不同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划分,明确具体职责,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整体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8]。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选择针对不同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综合水平以及科室在临床护理工作方面的情况与需求,基于岗位工作性质、任务、风险和技术难度等要素,结合护士临床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等,细化护理岗位设置名录,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工作任务等,体现护士不同专业能力及技术层级水平。护理人员根据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分层级使用,实行能级对应。根据不同科室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风险系数等确定各护理单元护士配备数量和不同层级护士配备比例,科学配备护理人力。结合护士的能力和岗位需求,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通过此种模式,可以更好地对不同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安排,并不断扩大护理服务的延续性、协调性、整体性,实现护理高质量发展需求。具体层级划分时综合分析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技术职称、工作能力等情况,结合外科护理工作特点,将其划分为N0 ~ N4 5个不同层级,针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特点划分相关护理职责。按照分层情况,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开展相应护理工作。护士结合自己所在层级,全面履行自身岗位职责,为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其工作动力。高层级的护理人员承担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工作,并完成低层级护理人员的指导工作等。低层级护理人员可以向高层级护理人员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确保患者获得专业性、连续性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及SERVQUA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在减少不良事件以及护理纠纷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层级护理管理模式针对护理人员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进而明确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规范具体护理内容,能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外科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合理配合护理人力资源,使患者得到全面、整体性护理,给予患者专业指导,及时满足患者需求,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减少不良事件与护理纠纷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层级外科岗位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