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辨治脾胃病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2023-08-23徐安冉符强刘朝霞
徐安冉 ,符强 ,刘朝霞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黄帝内经》奠定了脾胃理论的基石,提出了“脾胃为脏腑之本”的核心理论思想;五脏之气皆蕴藏脾气,临床中,健运中气为重要的治疗手段[1]。脾旺则五脏安和,土衰则百病丛生[2]。医圣张仲景始终将慎保中州、鼓舞胃气作为核心,承袭《内经》而启示后人[3];认为中焦虚弱而成三焦竭部,上生噫气,下为遗溺,是脾胃阳虚、湿邪内生,致升降息而气孤危[4];故久病顽疾,甘温为先;药食相合,重在护脾[5]。现代医学中,胃肠道系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胃肠微生物领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胃肠道疾病机制尚待阐明[6-7],胃肠道恶性肿瘤除早期手术治疗外,仍存在诸多不足[6,8]。而中医脾胃理论可为该类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承于经典而重视脾胃,其中气理论确有渊源。《黄帝内经》构建了“土居中央,调控四方;左升右降,左旋运动”的中气升降理念[9],从而概括出气机的升降变化关乎万物的生长壮老已,所谓“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种气机的升降循环就是一气的流通往返[10]。黄元御提出中土斡旋的思想,重阳培土是其根本治疗大法,水寒土湿木郁是疾病发生的重要病机。该流派在传承中得到深远发展。黄元御解六气从化,以中气斡旋,太阴升腾,阳明潜降而立学派根基;麻瑞亭、孙洽熙调畅中土,下气为先而疗诸般怪病[11];杨震、郝建梅解相火之原委,明气机之升降而治肝以培土[12]。流派秉持中土气机升降学说而对肝病之候又有独到见解,能够做到精脾而知肝,是中医脾胃病治疗的学术宝库。本研究通过对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重要人物医案医集的整理归纳,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该流派辨治脾胃病的核心理论思想、特色药物组合及重要基础验方,以期为临床脾胃病的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收集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代表人物医案书籍共7部,分别为《黄元御医学全书》[13]、《麻瑞亭治验集》[14]、《麻瑞亭治验续集》[15]及《杨震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实践录》系列4本[16-19]。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集该学术流派传人关于脾胃疾病论治的文章2篇[20-21]。
1.2 纳入标准
①医案所载病例符合《中医内科学》[22]脾胃系疾病诊断标准;②医案所载方剂药物组成完整,且有明确治疗效果。
1.3 排除标准
①多次就诊,基础方不变,仅个别药物加减者;②疗效不明确,或无明显好转者;③方剂中的药物用量不明确;④CNKI检索的文章非核心期刊收录。
1.4 数据库建立
双人审核并录入数据,若存在分歧则与指导老师刘朝霞讨论解决。数据以方剂序号、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医案证候名称的格式录入Excel2019并建立数据库,删除重复方剂。以一则医案对应一首处方为原则,复诊医案处方药味变化较大但仍属于脾胃系疾病者再次录入。
1.5 数据规范
依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3]、《中华本草》[24]、《中药大辞典》[25]、《中药学》[26]对中药名称、性味归经进行规范,如“乌贼骨”规范为“海螵蛸”,“大热”统一为“热”,“微苦”统一为“苦”。依据《中药学》[26]对药物功效类别进行规范。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2部分:证候》(GB/T 16751.2-2021)对病案证候进行规范。
1.6 数据分析
运用Excel2019对中药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类别及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结合Cytoscape3.9.1 软件,设定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70 以探索核心中药,并使用Cytoscape3.9.1 对探索过程和核心中药进行可视化展示。运用RStudio4.2.1的Apriori算法对处方中药进行核心关联规则探索及可视化处理,运用瓦尔德法和欧氏距离对核心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运用箱图对筛选出的核心药物进行剂量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5对核心药物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
2 结果
2.1 核心药物
共纳入159则医案,提取得到处方159首,涉及186味中药,累计用药频次为1 992。159则医案共涉及57种证候,其中前4种证候分别为肝郁脾虚证(37次,23.3%)、胃气上逆证(13次,8.18%)、肝胃不和证(9次,5.66%)、脾胃虚弱证(8次,5.03%)。前4位药物功效类别分别为补虚药(475次,23.8%)、化痰止咳平喘药(214次,10.7%)、理气药(185次,9.29%)、利水渗湿药(170次,8.53%)。结合对核心中药的探索结果,取DC值>70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见表1。此28味核心药物的使用频次为1 230,占总使用频次的61.75%。
表1 黄元御长安流派辨治脾胃病核心药物(DC值>70)
2.2 药物属性
对186味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药性总频次为1 992,药味总频次为3 394,归经总频次为5 726。药性以温(850,42.7%)、寒(607,30.5%)、平(398,20.0%)为主,累计占比为93.1%。药味以苦(1 027,30.3%)、辛(935,27.5%)、甘(770,22.7%)为主,累计占比为80.5%。药物归经以脾经(1 271,22.2%)、肺经(1 042,18.2%)、胃经(834,14.6%)、肝经(681,11.9%)为主,累计占比为66.9%。见表2。
表2 黄元御长安流派辨治脾胃病处方药物属性分布
2.3 核心药物共现分析
运用SPSS Modeler 18.0对基础数据矩阵进行整合得出共现关系数据,再通过Cytoscape3.9.1以DC值>70为条件进行筛选,得出核心中药。筛选前共186个节点、3 396条边,筛选后共28个节点、363条边,展示了以茯苓、白芍、法半夏为主的28味核心中药间的网络关系,见图1。按DC值大小逆时针排列,除中间三者外,木香DC值最大而枳实DC值最小。
图1 黄元御长安流派辨治脾胃病核心药物共现网络
2.4 药物核心关联规则分析
运用RStudio4.2.1的Apriori算法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支持度>30%、置信度>80%为条件进行筛选,得到59条核心关联规则,提升度均大于1,提示药物关联性均较强。按提升度大小进行排序,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各关联规则中对法半夏的提升度最高,表明组方多用法半夏。使用RStudio4.2.1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见图2。
图2 黄元御长安流派辨治脾胃病处方药物核心关联规则可视化
表3 黄元御长安流派辨治脾胃病处方药物核心关联规则(支持度>30%,置信度>80%)
2.5 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及用药剂量
采用RStudio4.2.1,聚类方法为瓦尔德法,测量区间为欧氏距离,对处方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10个类别,见表4、图3。采用RStudio4.2.1,运用箱图对筛选出的核心药物剂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见图4。
图3 黄元御长安流派辨治脾胃病核心药物聚类树状图
图4 黄元御长安流派辨治脾胃病核心药物剂量箱图
表4 黄元御长安流派辨治脾胃病核心药物聚类
由图4可以看出,党参、法半夏、橘红、苦杏仁、牡丹皮、延胡索、郁金的用量波动极小,白芍、白术、北沙参、陈皮、柴胡、大黄、豆蔻、茯苓、甘草、厚朴、黄连、黄芩、木香、砂仁、吴茱萸、泽泻、枳壳、枳实的用量波动在5 g以内,干姜、薏苡仁、制何首乌的用量波动在5 g以上。此外,处方重用党参、薏苡仁、制何首乌在15 g以上,制何首乌用量可超过20 g;轻用木香在5 g以下。其余药物用量多为5~15 g,以10 g左右居多。
2.6 核心药物因子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核心中药进行因子分析,探索核心药物的公因子。经KMO检验,统计量值为0.728。经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χ2=1 575.417,df=378,P<0.000 1。
KMO统计量越接近1代表变量间相关性越强,偏相关性越弱,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KMO统计量值>0.5时适合使用因子分析,>0.7时因子分析效果较好。本研究KMO统计量值为0.728,表明变量(中药)间的相关性较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且P<0.000 1表明此矩阵因子分析有效。同时,本研究处方数为159,核心中药数为28,二者比值大于5,表明此核心药物因子分析符合要求。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在10次迭代后收敛,同时选择载荷系数绝对值>0.4的中药变量组成公因子,最终得到9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6.069%。每个公因子内的中药变量载荷系数绝对值越大则表明此中药在此因子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见表5。
表5 黄元御长安流派辨治脾胃病核心药物因子分析结果
3 讨论
黄元御熟谙黄老之学,精通象数易理,将五行配五脏,六气衍六病[27],取《内经》气运升降之理并贯通于临床实践之中。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历经百年传承,在中医治疗脾胃病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征。
气机升降是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的核心思想,而气机升降的关键在于中气旋转,四维相抟,一气周流,重在“升脾阳、降胃气、疏肝郁”。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茯苓、白芍、法半夏为核心用药且聚成一类,体现了该学派“握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的思想。《长沙药解》认为,茯苓“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利水燥土”,白芍“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清风木之燥”,半夏“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下冲逆……降浊阴”。此外,学派众人寒温并用,以补虚药使用最多,药味多用苦、辛、甘,归经多归脾、肺、胃、肝经,证候多为肝郁脾虚证。可见其辨证施治与升降之理相合。盖中焦气机不畅,重用辛苦,佐以甘辅,是因脾以升为健,胃以降而和;脾寒而土湿,重用辛甘,辅以苦淡,是因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湿去则阳生[28]。
自黄元御解气机阴阳而立“天魂,地魄,黄芽”之类后,麻瑞亭将“下气汤”化裁为“验方下气汤”。其徒孙洽熙评价此方:麻老“下气”二百余,内伤杂病获效奇[29]。本研究中,前12味核心中药和核心中药聚类C6、C7、C9、C10,以及核心中药因子F1,为“验方下气汤”原方及其加减变化的“平胆下气汤”原方,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相似。显示该流派辨治脾胃系疾病以“验方下气汤”为基础方。孙洽熙在《麻瑞亭治验集》一书中评:小建中汤是以建中也;补中益气汤是以补中也。而麻老之“验方下气汤”则是妙在调中,所谓调中即是秉持气机升降的核心思想来调理中气兼及四维。“为攘外之精兵,安内之良资”。此方以茯苓、白芍、法半夏为核心;甘草性秉淳厚,培植中州,黄元御盛赞其为“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牡丹皮、何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以平胆;橘红、苦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以化痰。此八味共奏调和上下之功,体现该流派以脾胃气机升降为核心的理论思想。
本研究数据挖掘结果亦呈现出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融汇百家之长,完善气机升降理论,以更好地指导疾病诊治。核心药物聚类C1、C4、C8、C5及核心药物因子F3、F6、F8为左金丸和理中汤,治以培土建中、泻肝和胃。C3和F7取香砂六君子汤中的木香、砂仁;木香以行三焦气滞,砂仁以通脾肾元气,则膹郁可开,肺胃能降。F2、F3、F4及C2、C5为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汤、小承气汤、验方疏肝健脾汤加减。这些对肝脾的独特用药规律正是来自于杨震、郝建梅等总结丹溪精髓而对气机相火的新认识和新理解。杨震在其业师麻瑞亭的理论即“心肾为升降之根,肝肺为出入之本,脾胃为气机出入之枢”指导下探索出中土主枢机、肝木主气机的理论思想,认为脾胃是气血运行的总枢纽,而肝木主持了气机的枢运,具体解释了脾气升降有赖于肝木升发的机理。在气机循环运动的基础上,根据业师王新午的丹溪相火理论,探索出相火运动的规律;认为乙木通过主导甲木的运行和疏通三焦而成为相火运行的枢机,并结合肺金为相火的运动提供原动力,而脾胃则依然是相火升降的枢纽。其所形成的相火气机学说在中医脾胃病治疗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认为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肝失疏泄可致诸脏之疾,故认为诸病皆以疏肝为要。肝病之中肝郁脾虚最多,脾病之中脾虚湿盛亦不少。综合两者,杨震教授以“甘能益脾”为原则,健脾化湿以实脾,疏肝行气以治肝,再结合疏肝理气和胃之法,呈现出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历经百年而发展出来的以气机升降、相火周旋为特点的新生学术观念。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对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治疗脾胃病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索,呈现出该流派以中土气机升降周旋为核心思想,化裁古方,开拓进取,衍生出相火气机学说。有根基可循,有主方可用,有创新发挥。可为中医临床治疗脾胃系疾病提供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