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术学习更有深度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单元教学探究

2023-08-23文/张

名师在线 2023年21期
关键词:山水画高中生深度

文/张 泓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效地向迁移式学习转变,加强对深度学习理念的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在课堂上深度学习,使他们的主体思维和信息素养获得发展,最终学有所获。单元教学是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开展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中各部分内容加以整合,站在宏观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无论是设定目标还是组织活动,都离不开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教师应以学情为根据,设计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单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本文以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美术鉴赏”单元为例,探讨深度学习下的鉴赏单元教学改进策略。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单元教学特点

(一)关注个体经验与知识结构转化

个体经验是指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逐步积累的经验,包括认知、情感和行动这三个方面的经验;知识结构是指对零散知识的整合,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美术鉴赏活动强调个体的欣赏和感受,通过对图画的多角度观察可以使学生掌握多个维度的经验,从而实现对美术知识的梳理与整合。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鉴赏课更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联系以往的经验对作品加以分析和欣赏,在新旧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提高他们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1]。

(二)强调文化理解之上的迁移运用

文化理解是指学生可以站在文化的角度去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内涵,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艺术手法上,同时也需要结合文化、生活、历史等因素,深度挖掘作家的独特见解。因此,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美术单元教学更强调学生在文化理解基础上的迁移和运用,即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单纯地欣赏一幅作品,而是要引导他们结合历史、文化等时代因素正确“赏画”,使学生多元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而说出自己的见解,提升文化素养。

(三)注重学生主体活动的情感体验

美术鉴赏教学本就强调学生在课上的主体体验,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验、理解、展示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激活内部情感。而教师所扮演的更多的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学习、鉴赏过程,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既可以丰富鉴赏经验,也能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鉴赏单元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2]。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单元教学要点

(一)知识:链接生活情境素材

教师需要把美术鉴赏单元的内容和学生所处的生活情境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即让学生联系亲身经验,拉进他们和美术作品之间的距离,减少他们对艺术的“陌生感”。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结合以往的真实经验对作品内容展开多方位的建构,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了联系社会生活中的情境,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资源,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理解美术作品,实现深度学习。

(二)学生:情感渗透触及心灵

触及心灵是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使他们产生与之相似的情感共振,让高中生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美术作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鉴赏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寻求恰当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依托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使他们能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获得丰富、深入的情感体验,在问题的驱动下真正走进创作者的世界,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品。

(三)教师:促进艺术思维外显

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他们分析问题的具体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来描述自己解决问题的路径,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促进高中生艺术思维的外显,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单元教学的重点就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外显,鼓励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深度剖析问题,在交流、分享和讨论的过程中把问题解决,最终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体系。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单元教学的具体对策

下面本文以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中的“中国古代山水画”为例,阐述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单元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整合关联”的单元学习主题

教师对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中的第九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与重构,基于“整合关联”的特点,对中国山水画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同时,考虑到高中生已有的经验,教师还对单元主题进行了设计,将本次单元学习主题确定为“人与自然:感悟山水之情”,希望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与鉴赏知识,使他们学会赏析教材之外的其他山水画作品并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3]。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需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进程,能够分析山水画的形式语言,在此基础上掌握背后的特点,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作品的文化内涵,使他们运用相关的审美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视觉文化进行分析。此外,在第九课中,学生需要探究中国古代人对山水的独特情感,同时需要鉴赏山水画作品的巧妙之处,理解“移情”的作用,从个人、家国等方面探究作者的情感。因此,本次单元学习主题的确定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对教材中这一课知识的精准提炼。

(二)“持续理解”的单元学习目标

从本班学生的学情来看,他们还没有对中国山水画进行系统、深度的学习,所以对其历史发展的进程并未形成清晰的认识。高中生虽然可以简单地描述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内容,但是对其背后的造型规律缺乏理解,也难以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来剖析其中的内涵。因此,教师结合高中生的已有水平以及希望他们能够达到的水平设计了相应的单元学习目标,旨在帮助他们实现深度学习。

首先,教师确定了单元学习的四个子主题,分别是:(1)魏晋隋唐的人与自然;(2)五代北宋的人与自然;(3)元明清的人与自然;(4)人与自然的反思与展望。

其次,教师确定了每个课时的学习目标,进一步形成了单元学习目标的整体框架,主要包括主题、基本问题、子课时目标,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人与自然:感悟山水之情”单元学习目标整体框架

续表

(三)“二次倒转”的单元学习活动

根据“人与自然:感悟山水之情”这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学习共包括四个课时,通过四个课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按照隋唐—北宋—元明清—发展与展望的思路,进一步认识古代人对自然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分析作品来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山水画的造型规律和笔墨特点,同时结合作者的遭遇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背后的深层内涵[4]。

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山水画作品进行欣赏,使他们了解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精神。教师在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展子虔的《游春图》,引导学生尝试描述其中的内容,并分析笔墨特点,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其中运用的“青绿勾填法”“运墨五色具”,同时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展示了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鼓励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人与自然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从而理解当时古代人“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山水情怀。

第二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五代北宋的山水画作品进行欣赏,使他们理解人对自然的敬畏,把握背后“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溪山行旅图》,向学生简单描述画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作品的笔墨特点,通过集体的智慧让学生理解“皴擦用笔”“运墨五色具”和“三远法”的布局形式,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剖析画中的情感。其次,教师呈现荆浩的《匡庐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进程,剖析人和自然的关系。

总之,教师根据“二次倒转”理念来设计具体的单元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经验来分析、对比作品中的画面内容,进一步挖掘作品背后的情感,能使他们认识美术学习鉴赏知识的本质,最后从文化理解的层面来分析山水画作品的山水情怀,使他们懂得在今后如何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让高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获得综合发展。

(四)“育人导向”的单元学习评价

在教学完这一单元后,教师设计了单元学习评价标准,具体内容如表2 所示。

表2 “人与自然:感悟山水之情”单元学习评价标准

教师通过单元评价能掌握学生这一单元学习的总体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实现了深度学习,同时掌握高中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以及文化理解等美术素养的发展情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教师要加强对深度学习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具体的单元教学活动,围绕学情确定单元学习的主题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整合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不能只顾向学生传输既定的理论知识而忽略对完整知识体系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高中生美术综合素养、审美思维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参与、体验、探究的空间和机会,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山水画高中生深度
我来打开山水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