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2023-08-23李郭清
摘 要: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学生进行丰富的阅读积累。在这种情况下,以读促写策略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分析了应用以读促写策略开展写作教学的意义以及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实施现状,思考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以读促写策略的原则以及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8-0024-0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为了使学生准确掌握语言文字工具,需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多样化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所以开展写作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在以往的语文课程中,写作知识薄弱是造成学生写作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以读促写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写作教学策略。在语文课程中,阅读和写作是最重要的两项活动,并且这两项活动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原则。从两者的关系来看,阅读是一种吸收的活动,而写作则是表达的过程,这也表明了阅读对写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以读促写也成为读写结合的具体形式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阅读和写作活动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从而逐步优化写作教学过程,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 小学语文实施以读促写的意义
通过实际的观察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以读促写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简单来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良好的认知能力对写作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在以读促写策略中,通过阅读可以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比如阅读一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可以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启发,视野更加开阔,从而使认识事物的能力得以发展。同时,这样的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生活中的知识,并使其展开想象与联想。若学生积累的知识太少,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具备,那么写作内容必然是空洞干瘪的。因此,要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空间,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涵产生深层次的认识。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一观点是说写出的文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境界的高低以及思想的深浅。在写作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心所欲,随意写出一些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内容除了要做到“真”,还要关注“善”和“美”,写作的主题要积极健康,对自己和他人有所帮助与启发。因此,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文章,挖掘文章中的思想内涵,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觉悟逐步提升。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以读促写策略中,阅读是输入信息,而写作则是输出与反馈信息。阅读是积累的活动,而写作则是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丰富的阅读活动能够为写作活动的进行提供坚实的支撑,而写作活动的进行则可以加深学生在阅读当中产生的认识。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实现写作能力进步的重要保障。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写作情感
在写作活动中,情感可以视为源泉,并且会融入写作活动全过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一观点表明只有在积极的情感驱动下,才能使学生深入参与到写作活动当中。毋庸置疑,积极的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各类活动当中逐步形成的。不难发现,优秀的文章当中往往会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同时,作者的情感会通过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所以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活动。
(五)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与以往单一的阅读或者写作教学相比,以读促写不但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且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很难完全满足现阶段的写作教学需要,所以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 小学语文以读促写实施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以读促写策略的实施效果仍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对读写结合策略的认识不够准确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以读促写基本是肯定的,认为阅读对写作活动具有推动作用。但是,这种认识仍然不够深入:一方面,在以读促写活动中,很多时候仍然会有过于明显的侧重点,也就是将阅读或者写作视为主要任务,没有真正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阅读和写作活动之间出现了割裂;另一方面,教师有时并没有意识到以读促写策略的全面影响,所以并未形成系统性的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以读促写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以往的以读促写活动当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过于重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所以导致以读促写策略的积极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以读促写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实施过程过于简单
受这一问题的影响,在长期以来的以读促写活动过程中,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在進行比较简单的模仿,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举一反三,也并未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同时,对学生而言,单一的教学形式是比较枯燥的,容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四)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但在以读促写策略的实施中,教师很多时候仍然牢牢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而学生则只能根据教师的思路被动参与到读写活动当中。受此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阻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五)阅读资源的开发不够深入
从读写关系来看,在以读促写策略的实施中,阅读活动是学习的起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都是依托教材展开以读促写教学。尽管语文教材中都是精心选编的经典文本,但文本的容量是比较有限的。由于教师忽视了对阅读资源的开发,所以不利于以读促写策略的实施。
三、 小学语文以读促写实施原则
由于以读促写策略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对教学活动做出适当的调整。为了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的改进中必然要遵循一些恰当的原则。从整体来看,以下几项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主体性
以生为本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在以读促写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必然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尤其是在语文课程当中,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会产生主观的感受,在写作过程中也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需要是教师需要格外关注的。因此,在主体性原则的引领下,教师实施以读促写策略时,要将学生作为重心,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教学活动。
(二)渐进性
从认知规律来看,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在语文课程中,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短期之内很难实现,而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直接设置难度较高的读写练习任务,往往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在以读促写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要遵循渐进性原则,使学生逐步参与到学习中。
(三)适度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有多样化的育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以读促写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并非每堂課都需要采用以读促写策略,而是要着眼于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并将其他教学策略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中。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合理掌握实施以读促写策略的时机以及频率。
(四)启发性
尽管以读促写策略的实施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非意味着要对学生放任自流。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写作活动对学生而言一直是难点内容。学生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真正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对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从而使其学习过程更加高效。
四、 小学语文以读促写实施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写作意愿
在长期以来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之所以迟迟无法提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写作活动缺乏浓厚的兴趣。当学生没有产生兴趣时,容易陷入一种消极的状态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写作对学生而言也成为一项苦差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以此来优化课堂氛围,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有利于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后续的写作活动当中。
比如教学《草船借箭》时,在本单元中,写作任务是写读后感。为了提升读后感的写作质量,除了要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还需要对阅读的内容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从而在阅读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这也是写读后感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而是利用视频材料创设了课堂情境。具体来讲,笔者播放的视频是动画片《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一集。不难发现,动画片是学生非常喜欢且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所以这段视频使学生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学生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也可以为学生写读后感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在以读促写策略的实施中,利用恰当的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是极为重要的。
(二)明确文本内容,挖掘写作要素
实施以读促写策略的前提是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教师应该明白,这种联系是比较笼统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寻找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读写结合的具体要素,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联。
通常来讲,在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写作要素时,需要着眼于以下两点:第一,把握阅读文本和单元写作任务之间的联系。比如教学《慈母情深》时,文中描写了母亲在困难的生活岁月里仍然花钱供“我”读课外书这样一件生活小事。在阅读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深沉,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在本单元的《我想对您说》这项写作任务中,学生需要回忆自己的生活,并用书信的形式将自己的心声写出来,以此来表达对父母以及其他有社会贡献的人的感激之情。不难发现,在课内文本阅读以及单元写作中都涉及了“亲情”这一主题,所以在以读促写策略的实施中,要将这一主题作为线索。第二,挖掘文本内的写作要素。比如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的阅读中,需要引导学生对一些重点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在写作中如何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方面的描写对人物进行刻画。总之,准确把握阅读内容中的写作要素是十分重要的。
(三)赏析文章语言,学习写作表达
从本质上来讲,写作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所以利用以读促写策略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在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赏析,感受经典文本的语言风格,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语言表达方法。利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语言。
比如教学《鸟的天堂》时,从整体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自然流畅,生动朴实。因此,笔者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了赏析:第一,描述准确。比如在描述榕树的生命力时,作者描述了“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样一句话。如果去掉句子中“似乎”这个词语,就会显得不真实。因此,在日常的写作中,要善于使用确切的词语,使表述更加准确。第二,节奏明快。这篇文章的节奏十分鲜明。比如在文章开头的部分使用了一些短语,这样使人读起来更加明快简洁。在描写榕树的静态特征时,使用了一些长句,从而使描写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耐人寻味。第三,善于使用修辞手法。比如在描写鸟声与鸟影这一个段落中,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利用这种方法,使语言的节奏更加鲜明,从而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在赏析文章语言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一些对自己的写作有应用价值的表达方法,这对学生写作语言的优化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四)注重审题立意,优化写作方法
在写作活动中,立意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写作时需要明确“文章要写什么?为什么写?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等问题。在小学阶段,不少学生对主题的掌握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使学生在借鉴范文的基础上优化自己的文章。
同样在教学《慈母情深》时,通过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分析,学生初步明确了文章的立意是“母爱”。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如:爱我们的人是很多的,这些人有哪些特点?他们为我们做了什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学生会想到很多人,并且会找出一些生活中与这些人相处的生活事件。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学生在写作中不但可以真情流露,而且能够使文章内容紧扣立意。由此可见,在引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思考,准确解析主题,并做到学以致用,将相似的方式应用到自己的写作活动当中。
(五)丰富课堂活动,引导多种表达
正如前文所述,以读促写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写作活动比较枯燥,甚至对写作活动产生了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以读促写教学中除了要设计读和写的活动,还可以引入更加丰富的语文活动。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全面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够进一步优化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
如:前文提到写作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除写作之外,口语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在以读促写教学中,可以将“说”作为一种过渡,并在教学中组织一些与“说”有关的课堂语文活动。比如在《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了一些人物描写方法。在《形形色色的人》这个写作任务中,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写作方法,选择一些典型的事例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这次读写练习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将要描写的人物置于一些具体的事件当中,并尝试在事件当中设计多个人物。最后,要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故事内容呈现出来。利用这类活动,可以使学生站在人物的角度进行思考与行动,从而加深对人物特点的理解。这不但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感,而且能够为人物描写的写作活动做好铺垫。
(六)拓展阅读材料,积累写作素材
实施以读促写策略的直接目的是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从认知规律来看,写作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以丰富的阅读材料为载体,所以仅仅阅读教材中的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结合课内阅读内容,对阅读资源进行适当的拓展。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
比如教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时,在本次写作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感受中华文化的精深与丰富。同时,要准确把握景观的特点,并进行准确的描写。为了完成本次写作任务,首先需要使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笔者结合写作内容提供了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不同形式的世界文化遗产,学生需要自主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了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之后,要从中选择一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世界文化遗产,并根据景观特点进行描写。利用这种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在阅读中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阅读这些内容,帮助学生开阔了文化视野,使学生积累了一些相关的写作素材。
(七)组织读写练习,改进写作方式
在以读促写教学中,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写作机会。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写作形式的多样化,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加以锻炼,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进行更加全面的思考。
在阅读活动中,可以组织以下几种形式的写作练习:第一,在精彩处仿写。仿写是学习范文写作方法的直接途径。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仿写主要包括整篇仿写与片段仿写这两种方式。第二,在空白处扩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文本中描写比较简略和概括的段落或者短文进行扩充,使作品的内容更加饱满。第三,根据结局进行续写。在阅读一些有开放性结局的文章时,可以续写一些符合原文主旨的内容。
(八)完善教学评价,实现提质增效
在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恰当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點以及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由于以读促写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及时对评价环节做出相应的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在评价中要注意主体的多元。教师要避免直接为学生的作文写出评语,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及时发现和解决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使学生相互借鉴写作经验。其次,要增强评价的激励性。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最后,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记录学生在每次写作活动中的表现,并通过对比了解学生的变化。
五、 结论
综上,恰当的阅读活动对写作活动的进行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准确把握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并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指导写作活动的进行。同时,要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取得理想的写作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明军.以读促写,读写融合:小学语文教学探微[J].中国教师,2020(S2):87.
[2]吴晓华.以读促写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20(51):75-76.
[3]蔡晴柔.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J].读写算,2020(35):155-156.
[4]周智超.以“读”促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J].启迪与智慧(中),2020(11):35.
[5]吴淑珍.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J].新课程,2020(40):13.
[6]汪晓红.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9):92.
[7]王群.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8):55.
作者简介:李郭清(1974~),女,汉族,福建宁德人,周宁县狮城第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