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慎古音学及其《诗经》小学

2023-08-22康国章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杨慎古音训诂

康国章

(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一、杨慎生平及著述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朝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武宗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杨慎著述尤多,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记载颇详:

顾起元《升庵外集序》曰:“国初迄于嘉隆,文人学士著述之富,毋逾升庵先生者。至其奇丽奥雅,渔弋四部七略之间,事提其要,言纂其玄,自唐以来,吾见亦罕矣。顾其为书,单部短谍,不下数十百种,世不恒见。”[3]。焦竑《升庵外集序》云:“明兴,博雅饶著述者,无如杨升庵先生。向读墓文,载其所著书百又九种,可谓富矣。嗣余所得,往往又出所知之外。盖先生谪居无事,遇物成书,有不可以数计者。”[3]《明史》卷一百九十二《杨慎传》云:“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4]

二、杨慎的古音学研究

在古音学方面,杨慎著有《转注古音略》《古音略例》《古音骈字》《古音丛目》《古音猎要》《古音余》诸书,其中以《转注古音略》最为精到。在学术道路上,杨慎对宋人吴棫的古音学研究有所承袭,他在《答李仁夫论转注书》中说:“私心窃病才老之书多杂宋人之作,而于经典注疏,子史杂家,尚多遗逸。其显而易见者,如《左传》之‘鞫’音芎,《毛诗》之‘咥’音戏,古音有在于是,特未押于句杪尔。……其才老所取已备者,不复哉;间有复者,或因其缪音误解,改而正之,单闻孤证,补而广之,故非剿说雷同也。”[5]《钦定四库全书·〈古音丛目〉提要》云:“其书皆仿吴棫《韵补》之例,以全韵分部,而以古音之相协者分隶之。”[6]杨慎之音书多以“古音”命名,在著作中又常用“古音”这一术语,说明在他心目中已经有了相当明确的古音概念。

杨慎指出,古人的叶韵主要是以旧读为标准的,是从转注而来的,这种看法完全不同于毫无标准而随意叶来叶去的叶音说。他在《转注古音略序》中说:“《周官·保氏》六书,终于转注。其训曰:‘一字数音,必展转注释而后可知。’《虞典》谓之和声,《乐书》谓之比音,小学家曰动静字音。训诂以定之,曰‘读作某’,若‘於戏’读作‘呜呼’是也。引证以据之曰‘某读’,若云‘徐邈读’‘王肃读’是也。《毛诗》《楚辞》悉谓之叶韵,其实不越《保氏》转注之义耳。《易》注疏云‘贲有七音’,实始发其例。宋吴才老作《韵补》,始有成编,旁通曲贯,上下千载。朱晦翁《诗传》《骚注》,尽从其说。魏文靖论《易经》皆韵,详著于《师友雅言》。学者虽稍知崇诵,而犹谓叶韵自叶韵,转注自转注,是犹知二五而不知十也。余自舞象之年,究竟六书,不敢贪古人成编,为不肖之捷径。尤复根盘节解,条入叶贯。间亦有晦于古而始发于今,谬于昔乃有正于后,故知思不厌精,索不厌深也。古人恒言音义,得其音斯得其义矣。以之读奥篇隐帙,涣若冰释,炳若日烛。又以所粹,合之古人成编,褫其烦重,补其遗漏,庶无蹈于雷同,兼有益于是正,乃作《转注古音略》。大抵详于经典而略于文集,详于周汉而略于晋以下也。”[7]

三、杨慎的《诗经》小学成就

(一)古音研究与《诗经》音读

(二)《升庵经说》与《诗经》小学

杨慎《升庵经说》共十四卷,其中论说《诗经》的有三卷,内中不乏《诗经》小学解释内容,兹简述如下。

1.《诗经》古音研究

《齐风·鸡鸣》云:“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升庵经说》卷四“匪东方则明”条下解曰:“明音芒,叶‘月出之光’。又‘昊大曰明,及尔出王’。《易》:‘天下文明’,上叶‘阳气潜藏’,下叶‘与时偕行’。《书》‘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白虎通》:‘清明风者,清芒也。’《荀子》:‘契玄王,生昭明。’《归藏筮词》:‘空山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职日月以为明。’”根据《诗经》《周易》《荀子》等古籍中的韵文材料,杨慎推测古音“明”同“芒”,是有道理的。《小雅·出车》云:“今我来思,雨雪载涂。”《升庵经说》卷五“雨雪载涂”条下解曰:“涂,音馀,叶‘华’。《易林》:‘雨雪载涂,东行破车,旅人无家。’柳诗:‘善幻迷水火,齐谐笑拍涂。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于此,引用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文来证明《诗经》用字的音读,是不合适的。

2.《诗经》字词训诂

在字词训诂上,杨慎善于从字形、字音、异文、方言等方面来说明问题。

第三,考之异文。如,《卫风·考槃》云:“考槃在涧。”《升庵经说》卷四曰:“《韩诗》作‘干’。薛君《注》:‘地下而黄曰干。’江南江有吴干,平凉有陇干。今之静宁州也。乐府有《长干曲》。颜延之《祭屈原文》曰:‘身绝郢阙,迹偏湘干。’‘干’与‘宽’叶为是。”又如,《大雅·绵》云:“自土沮漆。”《升庵经说》卷五曰:“《齐〔诗〕》作‘自杜漆沮’,言公刘避狄而来,居杜与漆沮之地。杜,水名。即杜阳也。据文义作‘杜’为长。”

第四,揆诸方言。如,《召南·小星》云:“抱衾与裯。”《毛传》:“裯,被也。”《郑笺》:“裯,床帐也。”《升庵经说》卷四曰:“裯,从周得声,与凋、雕、蜩同。裯,当音条,今关中亦呼‘寝褥’为‘条子。’‘裯’叶‘维参与昴’。”又如,《大雅·文王》云:“宜鉴于殷。”《升庵经说》卷六“殷商衣郼”条下释曰:“《书》云:‘殪戎殷’,……《中庸》云:‘壹戎衣’。壹,即殪。衣,即殷也。与《秦誓》‘戎商’义同。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依者,殷之冑也。”

四、结语

杨慎出身于儒官世家,少有俊才,二十四岁状元及第,可谓春风得意,然三十七岁时因“大礼议”事件触怒嘉靖皇帝而被谪戍云南且至死不得赦免,最终满怀家国之忧而客死他乡。命运的挫折遮掩不住杨慎的满腹经纶,他用辛勤的耕耘为后人留下了数量庞大、内容丰厚的文化遗产。宋明两代深受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影响,学术风气空疏,经史研究多违古义。为复兴古学,批判理学和心学,杨慎在以正文字、辨音读、通转注、明训诂为主要内容的六经考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遭受政治打击的人生悲剧后,杨慎把相当多的精力用在了自宋人吴棫之后二百余年罕有建树的古音学研究上,他“自四十三岁游点苍山寓感通寺,闻寺僧诵经始作《转注古音略》,至五十一岁作《古音骈字》,这八年间编撰了近十部古音学方面的著作”[11],为后世古音学的复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同时,他把古音学研究成果运用于经籍音读和训诂上,经过深入探索、多方取证,解决了《诗经》小学上的不少繁难问题,为《诗经》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猜你喜欢

杨慎古音训诂
论字词训诂与文本阐释的互动关系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说文》形义匹配思想与训诂价值
從上古文獻看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構擬
談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体系的幾個問題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论杨慎词学思想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从中古音看陕西紫阳县方言声母的演变
小杨慎智对先生
杨慎:这个状元郎没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