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古为新的设计实验:章堰村党群服务站改造

2023-08-22姚栋,孙婉桐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15期
关键词:服务站党群意蕴

姚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冯纪忠先生曾在方塔园设计中提出“与古为新”的设计思考,古今交叠既是一种历时性的拼贴,也是新传统的萌发。以上海市青浦区章堰村党群服务站改造设计作为一次与古为新的设计实验,让乡野田园的自然之古、江南园林的意蕴之古与既有建筑的场所之古融入此时此事此地,使之成为一片新生的乡村公共空间。该改造项目的场地既有建筑如图1 所示。

图1 场地既有建筑(来源:作者自摄)

孙婉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环境之古:设计结合自然

水、田、林、路、村相交织的江南田园拥有独特的自然之美,但是千村一面的现象在我国却普遍存在。这或是建筑设计脱离了其所在的自然风貌,变成了美丽田园上的荒岛,亦或是机械地处理建筑与景观的关系,进入城市公园模式的误区。

章堰村党群服务站坐落于水田林路之间,然而原建筑较为封闭的形式却将绿意隔绝在院落之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片墙的穿插模糊场地边界,让建筑向外延伸,同时利用多处对景手法将绿植引入场地,使自然向内渗透,让建筑在一呼一吸之间吐纳环境之古。改造生成分析图如图2 所示。

图2 改造生成分析图(来源:作者自绘)

意蕴之古:园林性与公共性

无园林不江南,园林意蕴与江南建筑的空间内核有着密切联系,而园林空间往往出于设计者对场地的亲身体验与设想,可见人的所感是园林构成的底层逻辑。原章堰村服务站“以车为本”的流线设计将步行者拒之门外,因此可以通过梳理场地流线、重塑入口空间以及整合停车场地等空间操作将行人引入其中,如图3 所示。

图3 入口空间(来源:作者自摄)

“旷”与“奥”的变化是园林空间的魅力所在,将建筑围合的场地划分为内外庭院,再将内院拆分为3 个尺度不一的院落形成丰富的空间组合,庭院深深的意境引导行人不断向内探索,如图4 所示。游廊作为路径被置入场地中,成为庭院的虚界面,而墙体与竹林为视线提供了适时的遮挡。游人行于其中,或遇静谧的竹院(图5),或遇狭窄的亭子,期间豁然开朗又旷奥相宜。然而园林的幽静特质与乡村党群服务站的公共性之间存在差异,如何将江南意蕴之“古”转化为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之“新”是个以人为本的设计挑战。古典园林的几何质心往往是一片无法踏足的虚面,仅作为视线的中心。将党群服务站院落的质心更换为村民可以活动的公共场地(图6),与园林相似的拓扑关系使得四周的视线聚焦于此,由单向的“看”转变为“看”与“被看”的生动体验。

图4 院落分析图(来源:作者自摄、自绘)

图5 竹院(来源:作者自摄)

图6 中心活动场地(来源:作者自摄)

建筑之古:工具性与场所记忆

既有建筑之古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应对的最具象的条件。人与建筑的最基本关系即为人对建筑的使用,建筑对于使用者表现出一种工具性的状态。将原建筑与新功能进行整合梳理,使其契合去行政化、高集成化、泛智能化和准职业化的使用原则,与村民一同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党群服务综合体。乡村党群服务综合体功能示意图和平面功能示意图分别如图7、图8 所示。

图7 乡村党群服务综合体功能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图8 平面功能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对于既有建筑和外部空间,应充分尊重并采用较为保守的姿态介入,保留村民们的场所记忆与认同感。基本保留建筑形态与立面,新置入的构筑物全部与老建筑脱开,使其成为古今的拼贴与交叠,而非涂抹与修改。

结语

对乡村建筑的设计,建筑师不仅应探索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现代建筑,更应开辟出与当地环境相契合的空间场所,与建筑之古相结合发展,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乡村之新。

猜你喜欢

服务站党群意蕴
青海:首个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站成立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党群工作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群宣传工作
党群工作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