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总承包项目全过程管理风险控制研究
2023-08-22曾雪辉
曾雪辉
为了快速适应国际市场,我国建筑行业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常用的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即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的总承包管理模式。
而常见的EPC 总承包项目往往具有投资大、体量大、工期长、合同条款复杂等特点,在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众多,这无疑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总承包科学识别风险,对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
1 EPC 总承包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模式与特征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分为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其中实施阶段又包括了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如图1 所示。全生命周期包含了很多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与任务不同,总承包商在每个阶段发挥的作用也不同[1]。因此,在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过程中对总承包的要求较高。
图1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来源: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EPC 总承包模式是指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不仅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及施工等各项工作具体负责,还需要对工程项目的造价、安全、质量及进度等方面的工作负责。与传统的承包模式相比,EPC 总承包模式更加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工业投资建设项目,能较好地协调项目的各参与方。EPC总承包模式的利润空间较大,承包商有更多自主权,能较好地实现施工工作流与信息流的协调管理,有利于优化EPC总承包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EPC 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承包模式的对比结果如表1 所示[2]。
表1 EPC 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承包模式的对比结果
EPC 总承包模式作为一个新兴且应用非常广泛的承包模式,允许项目各阶段存在合理的交叉,既能够缩短建设项目的施工工期,又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
建设项目地设计、施工和采购必须依照先后顺序依次完成,EPC 允许各阶段存在合理的交叉,其项目的工作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EPC 总承包项目工作流程图(来源:网络)
2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3],一般通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损失S来确定。设R为危险性,则R=L×S,R值越大说明该事件的风险越大。由图3 可知,风险区A 的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都大,故风险区A的风险等级最高;风险区C 与风险区B 的风险等级相同;风险区D 的风险等级最小。
图3 事件风险量的区域(来源: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通常而言,风险客观存在,不能完全避免。全过程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合理控制各个环风险规避主要通过改变项目计划实现风险规避的目标。风险减轻是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轻风险发生的后果,将风险水平降低到项目承包商可以接受的范围。
风险转移主要是指花费一定成本把风险带来的后果与责任转移到第三方,由第三方应对相应的风险,常见的风险转移有保险和外包的方式,在风险转移时需要进行转移成本和风险成本分析,若转移成本小于风险成本则可以进行风险转移,反之可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
风险自留也称为风险接受,主要指不主动采取措施去控制风险,而是任由风险发生,待风险发生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与补救,或者留有一定的应急储备应对风险发生的后果。一般符合以下几种情况才采用风险自留的方法:第1,风险带来的后果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第2,风险发生的概率低;第3,风险发生的后果不严重;第4,采取其他措施付出的成本太大;第5,暂时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应对方法。
3 EPC 项目总承包全过程管理的风险识别与应对
节和经营过程,预防和降低损失,保证总承包商的各项施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4 个主要步骤,如图4 所示[4]。
图4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来源:网络)
实施风险管理前,需要检验EPC总承包项目的预期目标、工期、资源分配和各关键事件是否符合EPC 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要求,若不符合要求进行重新计划;若符合要求,针对每个事件制订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组织专业人员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选取合适的风险管理模型与方法。
风险识别的主要目的是识别EPC总承包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发掘潜在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追踪溯源和类别划分并寻找产生的根本原因。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估计和评价―风险评价主要根据风险估计结果对风险值进行排序,判断各个风险状态是否被接受以及采取哪种应对措施,最后对能接受的风险进行等级划分。风险控制主要指针对不能接受的风险和能接受但风险等级较高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规避或者减少风险的目的。
常见的风险控制手段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5]。
3.1 决策阶段风险识别及应对
对于业主而言,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投资方向与内容并审查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EPC 项目总承包而言,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是否投标和制定合理的投标方案。此阶段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投标方案中的设计方案与投标报价,这两部分会直接影响总承包商的利润。此外,EPC 项目总承包一般为固定总价合同且工期固定,承包商还需要承担所有风险。因此,在项目决策阶段需要尽可能识别项目的全部风险因素。
针对决策阶段的风险识别,承包商应采取以下措施:第1,深入分析业主意图,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全面解读投资方的项目建议书和设计文件,进行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尽可能使业主满意,减少设计方案的更改次数。第2,采用专家咨询法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做好记录,最终形成风险情况表。第3,承包商建立自己的价格信息库,制定一套快速、高效、准确及有效的报价流程,不断修正流程,使流程标准化。
3.2 设计过程风险识别与应对
EPC 项目总承包项目可以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因此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对整个项目而言至关重要。项目的设计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工程设计这一方面,同时还需要对整个设计阶段的工作计划进行管理。设计过程的风险可归纳为合同风险、衔接风险和质量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是由于设计内容发生变更,使设计要求与原设计不相符,可能导致工期延误和设计成本增加的风险。衔接风险指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难免出现一些衔接不当、信息不畅通、设计工作滞后等问题。质量风险是因为设计目的不明确,导致设计质量无法满足要求。
针对EPC 项目总承包项目设计阶段容易出现的风险,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第1,成立经验丰富的设计管理小组,做好与业主、采购等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工作,确保设计任务能够顺利进行。第2,在设计过程中,承包商应定期检查设计进度,严格把关每一步,待设计成果通过公司设计管理部门会审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3.3 采购过程风险识别与应对
在EPC 总承包项目中,采购过程从项目准备开始到项目运行结束几乎贯穿于全过程。同时,采购费用占总投资的很大比例,直接关系到EPC 项目总承包项目的目标能否实现。当总承包对投资方的质量要求、产品规格等理解不够深入,或与业主方对部分产品理解不一致时,容易出现采购物品不一致、采购成本增加及重新采购等问题,会影响项目的总体进度。另外,由于承包商对材料价格、质量等市场信息、市场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市场政策变化等信息把握不准确,容易带来成本增加的风险。
由上述采购过程的风险识别可知,采购对实现EPC 总承包项目的总体目标至关重要。在采购过程中,应切实加强与业主方、施工方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做好相关方之间的合同管理与合同条款分析。具体措施如下:第1,成立材料市场价格信息调研小组,掌握实时市场价格,选择诚信可靠的供货商;第2,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流程,提高采购人员的工资待遇与职业操守,杜绝采购人员出现贪腐现象;第3,做好仓库存储和仓库保管工作,降低材料损耗率,完善材料出库入库流程。
3.4 施工过程风险识别与应对
施工阶段是全过程管理中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多的阶段,整个阶段直接关系到EPC 总承包项目的最终完成情况和获利情况。在此阶段,常见的风险种类有工期延误风险、质量功能不达标风险、成本超出预算风险、人员安全风险以及地质勘察不准确、自然环境气候变化无常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风险。
施工阶段的风险应对方案如下:第1,积极协调EPC 项目的各个参与方,加强设计与采购之间的沟通交流;第2,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项目资金,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案和机械设备;第3,定期进行培训,加强组织领导,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部门;第4,在施工现场派驻专业的技术监管人员、安全监管人员和环境监管人员,及时收集现场的实时状况,确保工期、费用均在可控的范围内;第5,切实保障现场人员安全,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5 动用前准备阶段风险识别与应对
动用前准备阶段是EPC 总承包项目的最后阶段,相对于全生命周期的其他几个阶段,此阶段的风险最低,造成风险的影响因素也最少,但仍然需总承包商加强此阶段的风险识别与规避。
此阶段的风险应对方式通常有以下2 种:第1,邀请专家与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制定竣工验收和试运行方案,重点关注与原先计划出现偏差的事件,随时进行动态纠偏;第2,详细记录项目问题与资料并整理归档。
4 结语
EPC 总承包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承包模式,也是未来工程项目实施的发展趋势。为充分发挥EPC 总承包模式的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