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风电并网发电通信中的应用

2023-08-22康燕文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13期
关键词:校验码视距载波

康燕文

(国家电投集团山西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 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并网发电信息化的普及已是一个大的趋势,发电监控、故障监测等作为风电并网发电系统信息化的体现,是风电并网发电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措施。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运行监控、故障监测等在风电并网发电系统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风电并网发电实时数据采集(电气设备运行数据、负荷数据等)等工作以往是由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操作,现在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对发电数据进行自动化、智能化采集。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技术,采用视距通信方式,具有数据传输速率快、成本低、通信安全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此次试图将数字通信技术应用到风电并网发电通信中,为风电并网发电通信提供参考依据。

1 基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风电并网发电通信方法

1.1 风电并网发电通信配置

为了实现基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风电并网发电通信,需要合理规划风电并网发电通信物理配置,构建通信物理架构[1]。根据风电并网发电通信需求,确定风电并网发电通信天线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g为风电并网发电通信天线数量;e为电波输入端口数量;r为通信网络中通信节点数量[2]。根据自由空间传输损耗理论,确定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之间的距离,即天线长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L为无线电波的自由空间传输损耗;hg为风电并网发电通信物理架构中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的距离,即第g根天线的长度;f为无线电波发射频率;c为光的传播速度[3]。上文分析到数字微波通信采用视距传输方式,视距长度的确定需要根据视距传输2端最小天线高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d为风电并网发电通信的视距;bc,L、bs,L分别为视距传输两端的最小天线高度[4]。

1.2 基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信道编码及扩展

为了降低噪声与干扰对风电并网发电通信质量的影响,减少通信错误,利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对信道编码和频带扩展处理。信道编码是指在数字微波信号发射端增加校验码,将校验码与信息码组合成数字微波通信信道传输的码字,校验码与数字码具有一定的约束关系,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传输错误,信息码与校验码的约束关系破坏,则信号接收端会发现传输错误并对其进行立即纠正[5]。数字微波通信信道编码采用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编码,用二元组表示为

式中:Fd为传输视距为d的信道LDPC 编码;n为向量空间维度;k为向量子空间维度,即数字微波通信信道待传输的风电并网发电信息码数量[6]。信息码由多个信息向量序列组成,再利用校验矩阵生成校验码,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Y为校验矩阵;z为校验方程;m为校验矩阵中校验方程的个数[7]。利用式(5)生成校验码,并将生成的校验码与信息码组合生成风电并网发电信道传输码,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K为数字微波通信的信道传输码。在上述基础上将传输码与扩频码进行时域相乘运算,即对传输码进行扩频调制[8]。利用PN 码发生器生成信号源对应的扩频码,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aj为风电并网发电通信信号扩频码;c0为位移寄存器的状态位;a0为状态位对应的反馈系数。如果生成的扩频码为nbit,则说明信号源的频谱扩展为n倍[9]。利用极性转换器将生成的扩频码与传输码时域相乘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L为扩频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发电信号;⊗为时域相乘运算符号。利用式(8)能够实现对风电并网发电通信信号的扩频调制,得到通信带宽信号。

1.3 实现风电并网发电通信

根据风电并网发电传输需求,此次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方法对带宽信号进行载波调制[10]。假设载波信号为

式中:R为载波信号;ϖ为噪波信号频率;ρ为载波信号初相位。利用载波信号对带宽信号进行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得到调制后的信号为

式中:P为经过载波调制后的风电并网发电通信信号。对信号P进行解调处理和信道译码处理,以此信号接收端可以读取到原有的风电并网发电通信数据,实现了基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风电并网发电通信。

2 实验论证

2.1 实验准备与设计

以某风电并网发电站为实验环境,选择2 种传统方法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为基于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的通信方法和基于移动网络的通信方法,以下分别用传统方法1和传统方法2 表示。根据该发电厂的实际情况,在发电区域中心搭建了一个基站,周围布置10个通信节点,通信节点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0 ~1 000 m,共安装了11 根天线,数字微波通信传输视距为565 m。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为了突显出3 种方法通信传输时间的差异性,实验以通信距离为变量,通信距离范围为100 ~1 000 m,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3 种方法的数据传输时间对比

从表1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3 种方法在不同通信距离下的数据传输时间对比,本文设计方法所需的数据传输时间在1 s 以内,相较于传统方法1 和传统方法2 更短,具有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此外,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3 种方法的数据传输时间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对3 种方法的数据丢失量进行对比,具体数据如表2 所示。

表2 3 种方法的数据丢失量对比

从表2 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本次实验中,3 种方法在不同数据包大小下进行数据丢失量对比,本文设计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1 和传统方法2 具有更少的数据丢失数量。此外,随着数据包大小的增加,3 种方法的数据丢失数量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3 结 论

此次将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应用到风电并网发电通信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通信思路,有效提高了风电并网发电通信的速率,降低了通信丢包率,实现了对现有风电并网发电通信理论的补充与完善。本文设计方法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未在实际中得到大量应用与实践,今后会在该方面展开深层次研究,为风电并网发电通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校验码视距载波
俄罗斯
一种基于非视距误差补偿的协同定位算法
安全视距应该成为道路安全管理的基础共识
浅谈道路设计中的停车视距与验证
基于Excel实现书号校验码的验证
应急广播系统中副载波的构建与应用
基于FPGA的循环冗余校验码设计
身份证号码中的数学
低压载波通讯测试仪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最优化搜索的迭代载波同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