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荣格分析心理学与道家文化的耦合论析

2023-08-22崔诚亮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荣格

崔诚亮

内容摘要:《太乙金华宗旨》系中国道家养生经典。书中提出了一系列诸如炼丹术、金花、魂、魄等象征物,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集体无意识、曼荼罗、阿尼姆斯、阿尼玛等和这些象征物是相契合的。《太乙金华宗旨》对印证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其分析心理学的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卫礼贤 荣格 分析心理学 《太乙金华宗旨》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 1961)的分析心理学以颇具东方神秘色彩而蜚声学界。究其原因,中国文化对荣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中国道教典籍《太乙金华宗旨》,对印证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学说起到了关键作用,使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研究步入正确的轨道。

《太乙金华宗旨》是道教内丹家修身养性的重要典籍。德国驻华传教士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对其进行翻译并注解,荣格撰写了长篇“欧洲评论”,冠以《金花的秘密——中国生命之书》问世。在此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荣格对东方思想系统的长篇评述,荣格从分析心理学的视角赋予了中国内丹功法以心理学意义和哲学内涵。“这篇评述的目的是要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一座心理沟通的桥梁”[1]128。

一.集体无意识和炼丹术

在精神分析研究方面,荣格是弗洛伊德忠实的支持者。但荣格也是一位独立的思想家,他试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来拓展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用来解决异常问题的一般精神分析理论。1906年,在与弗洛伊德进行专业合作的早期,荣格曾给其信中指出,“他感觉有必要讲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并找到他们在‘面对面时未看到的五个要点。第一点是荣格所面对的是不同的临床‘材料(‘我所面对的是……那些没有接受过教育的精神病人……他们患有早发性痴呆,荣格并没有直接在信中指出这与弗洛伊德在维也纳所面对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个案完全相反,但他还是很隐晦地讲出了这一点)。第三点是他们经历的不同(荣格比弗洛伊德小19岁)。第四点是‘精神分析的天赋,荣格认为弗洛伊德在‘质和量两个水平上都比较优秀。而第五点,荣格指出的是他并没有直接师从弗洛伊德开展训练又缺乏与老师的联系所产生的‘缺陷。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二点,荣格警示性又强烈地直接指出:‘我的成长经历、我的环境以及我的科学前提都与你的完全不同”[2]9。1913年,荣格在论文《精神分析理论》中详细地阐述了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并给出了精神分析范围内提到的“无意识”是个人无意识的独立见解。随着研究的深入,荣格对弗洛伊德教条式地强调性本能和婴儿性欲是心灵能量或力比多唯一的来源产生质疑。荣格认为,“性不是心灵能量的唯一来源,但‘力比多是一种一般的心灵能量,它可以进入不同的通道,从而服务于性、生育、营养或其他任何本能”[2]53。这就是荣格众所周知关于心灵能量泛化或遗传理论,标志着与弗洛伊德学派关于无意识的精神分析观点的彻底决裂。

荣格不满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但直到形成自己的集体无意识概念之后,他才给出了心灵结构的模型,不仅以自己的思路厘清了个人无意识,而且将集体无意识纳入自己研究的版图之中。在前期研究过程中,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他对这些成果多方面存疑,继而开始从1700多年前的诺斯替教(Gnosticism)和煉金术的文献中寻求证据。由于可查找到的资料太少,同时又担心搜集到的“一些零星的记录太过遥远”[1]前言7,无法与他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建立起联系。因此,荣格不愿意发表任何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章,研究一度陷入止步不前的困境。

在荣格研究的关键时期,卫礼贤给他寄来一部由其译介的中国道家养生经典《太乙金华宗旨》,并请为之作评。荣格阅后即“被这部中国著作的奇异思想深深迷住了”[1]71。经典中正好包含了他“在诺斯替教文献中搜索未果的内容”[1]前言8。荣格发现“分析性心理学以一种十分奇怪的方式而与炼丹术不谋而合”[3]198。更不可思议的是,书中的养生原理与他的患者精神发展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荣格认为这是全人类应该共有的现象。正是这部经典帮助荣格摆脱了困境。正是这部经典帮助荣格摆脱了困境。荣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接触到炼丹术对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给我提供了直至此时我仍然缺乏的历史基础。”[3]193

荣格从“中国道教内丹术中找到了心灵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联结点”[4]。对荣格来说,“内丹之心理修炼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它在开发和研究人类集体无意识领域将还会存在相当的价值”[5]。荣格多次申明,其炼金术研究过程中的关键,他由此得到的收获与感悟,皆与中国文化,特别是道家内丹的秘本《太乙金华宗旨》有关,尤其是他与卫礼贤合作完成的《金花的秘密——中国生命之书》。可以说,“这一道教典籍不仅仅使荣格理论的‘轮廓蓦然清晰,更重要的是,它还从方法论的层面对荣格予以启示。”[1]152荣格从古老的东方智慧中找到了答案,这是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

二.曼荼罗和金光

曼荼罗(Mandala)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重要象征形式,而道家内丹修行所达到的最高境界——“金光”也是用曼荼罗图案呈现出来,从而契合并证实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

曼荼罗是印度教密宗与佛教密宗所用的象征性图形,梵语中的意思是“神奇的圆圈”,被视为最完美的形式。曼荼罗表征宇宙诸神聚会的圣地和宇宙力量的聚集之处,象征着自由、永恒和圆满的境界。作为最古老的宗教象征,曼荼罗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现。它常以回环的环状出现,但有时也可能是正方形或圆形,甚至还可能是其他的几何形状。最早的曼荼罗是太阳光环。在西方,曼荼罗通常是十字形、三位一体的象征性标识、哥德式大教堂玫瑰窗上的彩色图案等。自然界也有许多曼荼罗,如原子结构和雪花等。不论其结构形状如何,它们都有一个中心。在荣格看来,这个中心就像精神中的自性原型。曼荼罗象征还常常自发地出现在患者的梦中或幻想中。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原型符号,它把人格统一起来,给人以稳定感。因此,个体的曼荼罗体现了人格的倾向性。

荣格对曼荼罗的研究源于他和弗洛伊德的分歧。他坦承与弗洛伊德决裂后,内心产生了一种无所适从感,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荣格开始利用曼荼罗绘画及积极想象进行心理调适。从1917年到1928年的十余年间,荣格绘制了成百上千幅曼荼罗图案。其中,最为经典的作品是早期的《万物体系》,中期的《四位一体》《星星》,后期的《永恒之窗》与《黄金城堡》等。在绘制过程中,常常会造成内心的转化。“(曼荼罗)是自性即人格的完整性……我(荣格)所画的曼荼罗图是些关于自性的状况的密码……也就是我的整体存在。”[3]188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个性化过程”。荣格绘制曼荼罗的这段经历,其心灵发生了重要转化,克服了心理危机,实现了身心治愈,成功走出精神危机,并发现了无意识的自性体验之路。

在研究过程中,荣格在他的病人身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他知道这些曼荼罗的意义以及它们与东方功能的联系以前,他的患者就已经画出过这一类曼荼罗图案。他们画的时候并未受到任何暗示,这些图画完全是自发地产生出来的”[6]。甚至有时一些女患者还会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了曼荼罗。在荣格看来,这些绘画或舞蹈是源自无意识的、自发生出的意象与象征的表达,它们包含着生命的缘起与气息,患者一旦投入生命,就会产生自性的直觉和对生命存在的感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曼荼罗图案是一种投射于心灵的图像,它们不仅是一种表达的手段,而且还有实际功效,它会反过来对自己的创造者施加某种影响。“曼荼罗是某种秩序的原型,是心理整合和完整性的原型,它表现出自发的自我治疗企图。”[7]因为这些曼荼罗原本不过是人的心理事件的投射,它反过来作用于人的心灵,这个过程蕴含了生命与意识的统一。荣格由此得出结论:这些曼荼罗是一种内部意象,是通过积极想象而逐步形成的,它们“以某种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心理状态”[1]92。

《太乙金华宗旨》开篇是“自然曰道”。《惠命经》开头也讲到:“盖道之精微,莫如性命。”在中国文化里,道即元神,元神的表现形式就是“金花”。“金花”在道家中也称“金华”,也就是“金光”。按《太乙金华宗旨》的说法,“金华,即光也,光为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宇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炁”。可见,这个光就是先天太乙真炁,是修炼金丹大道达到的最高境界的验证。按照荣格的理解,“‘金花是指道家练功时,通过坐禅和沉思,在体内出现的一种神秘光感,它会导致一种精神的顿悟,一种智慧的升华”[8]。“慧(与)命这两者的结合就是道。它的象征物是中心的白光。”[1]94“慧(与)命这两者的结合就是道。它的象征物是中心的白光。”[1]94“金华即光,天光即道,金华也有一个曼荼罗图案。”[1]92荣格由此把“金光”和曼荼罗联系了起来。在道家那里,“天光”是“居于两目之间”的“天心”,被认为与“道”同义。性与命包含在“天光”中,根据柳华阳的说法,性与命是道最重要的秘密。这里的“光”是慧的象征,而慧的本质又通过光的类比得到表达。从分析心理学意义上讲,光可以说是意识的象征,而意识的本质又必须通过光的比喻得到表达。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道家养生哲学和西方无意识心理过程的一致之处。

三.阿尼姆斯、阿尼玛和魂、魄

个性化过程理论是荣格式治疗的核心概念,个性化的目标是接近更加真实的自己,是我们与世界、与和我们有关的人以及与内在世界的情结和原型直接对话的系列过程。荣格认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男性意识到自己的阿尼玛,女性意识到自己的阿姆尼斯,将自己和它区分开来,不受它的控制。按照荣格的理解,阿尼玛是男人内在具有的女性形象,阿尼姆斯是女人心灵的男人形象。二者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都是心灵意象(image),并且都是从一个基本原型结构所产生的组态。作为男人的“女性化”方面及女人的“男性化”方面的基底形态,它们被视为两级(opposites)。作为心灵的组成部分,阿尼姆斯和阿尼玛潜于意识之下,在无意识心灵内部发挥功能。荣格认为,这对原型与道家的魂、魄之间有着契合之处。

“魂”与“魄”是道教内丹学两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二者都是指气,魂为先天之炁;魄为后天之气。卫礼贤将“魂”译为animus(阿尼姆斯),将“魄”译为anima(阿尼玛),认为它们是构成身体活动的两种心灵结构。在荣格看来,魂与魄是一对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生命要素,“魂属于阳性本原,是男性的一种高级的气息之灵魂;魄是一种低级的、缚于俗世的体魄,它属于阴性原素,因而也是女性的”[1]107。

荣格认为中国道家对“魄”的定义与他对阿尼玛的用法基本一致。阿尼玛(anima)作为魄对应的翻译,“也可以定义为意象或者原型,或者定义为男人和女人全部体验的组合”[1]108。在荣格看来,阿尼玛并不是“一个超验的存在,而是某种位于我们体验范畴之内的东西,是无意识中女性存在的形象。从心理学上讲,‘魄是人类无意识的人格化身,也是通往无意识的桥梁,它起到了联系无意识的作用”[6]。

荣格认为卫礼贤将“魂”译为animus(阿尼姆斯)也是很贴切的。阿尼姆斯“代表男性的精神,代表意识和理性清晰的男性特征”[1]108。在心理学意义上,“魂”是先天依存的,是潜存于集体无意识领域深处的本来自我,常常以各种原型、象征的形式在人类生活中显现出来。

荣格研究集体无意识的目的,是为了促成意识与无意识的融合,实现人格的完整、和谐与统一。他所探索的人格“自性化”,与《太乙金华宗旨》和道教内丹所追求的“返本归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道教所追求返本归元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消除人格中无意识与意识的对立,使得先天之气在体内畅行,以恢复元神的主宰地位,从而达到人之本真存在的状态。

正如卡里·F.贝尼斯在《太乙金华宗旨》英文译者序所言,“人类永远不会真正失去精神的绿洲和对心灵世界的不断探索,通晓心灵仍然是人类的终极目标,而中国道家元典《太乙金华宗旨》揭示的正是深藏在心灵中的力量成长的秘密”[1]前言3-5。为了实现使人类真正地回归到精神之家园这一终极目标,卫礼贤和荣格通过共同不懈的努力,使《太乙金华宗旨》展现在西方人面前,使西方第一次有了理解和欣赏东方智慧的途径,并从东方智慧中汲取内心各所需求的营养。

分析心理学与中国道家文化的相遇意义是深远的。荣格心灵世界的中国影响,主要来自《太乙金华宗旨》等中华文化高深的智慧。他从《太乙金华宗旨》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和精神的原发性。对荣格来说,《太乙金华宗旨》的价值在于为其集体无意识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为突破其分析心理学研究的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德]卫礼贤,[瑞士]荣格.金华养生秘旨与分析心理学[M].通山,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2][英]雷诺斯·K.帕帕多普洛斯.荣格心理学手册[M].周党伟,赵艺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3][瑞士]荣格.荣格自传[M].刘国彬,杨德友,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4]叶湘虹.荣格道德整合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104.

[5]张钦.道教炼养心理學引论[M].成都:巴蜀书社,1999:131.

[6]西方心理学家与《太乙金华宗旨》[DB].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f44 3d30102x2vf.html.

[7][美]拉·莫阿卡宁.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东西方精神的对话[M].江亦丽,罗照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06.

[8]申荷永,高岚.理解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大学生数字化生存对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影响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DEA22035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荣格
“神秘选手”实现项目突破
恰好夏风微甜
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赢创AEROSIL气相二氧化硅分散液荣获2020年荣格涂料技术创新奖
荣格:神话与集体潜意识
荣格十九周年谱新章
荣格用温暖点亮孩子梦想
荣格 厚积薄发
荣格云商 聚焦农业互联
荣格宫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