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院系视角的高校人才培养提质创新研究

2023-08-22李伟平王鹏德陈国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5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

李伟平 王鹏德 陈国华

[摘 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院系作为基层教学单位,具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处在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一线,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院系视角和多年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从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研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统筹开展高校人才培养提质创新研究,寻找有效的高校人才培养提质创新途径,以期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院系视角;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院系视角的高校人才培养提质创新研究与实践”(2021SJGLX423)

[作者简介] 李伟平(1972—),男(回族),河南扶沟人,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数论及其应用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王鹏德(1987—),男,河南鲁山人,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研究;陈国华(1989—),男,河南洛阳人,博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数论及其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5-0026-04 [收稿日期] 2023-03-07

引言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是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1]。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文件,对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总体要求和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也制定下发相应的文件并贯彻落实,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给出具体实施要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基层教学单位的实施层面,仍存在一些误区,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明确。例如,在上级部门文件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如何开展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如何有效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如何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导向,在落实过程中效果如何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从人才培养质量的构成要素中寻求突破口,找准各个影响因素中的关键,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策略的针对性。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无疑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进行高校人才培养提质创新的改革探索研究,努力寻找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一、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引领的重要基础,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院系立足于自身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适时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从而提升学科专业竞争力。院系要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学科专业建设带动人才培养,通过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凝練学科方向,突出优势、扶强汰劣。在学科专业建设实践中,院系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度思考怎样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探索实践如何依靠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水平。为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1)明晰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一体化思路,将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整体规划、同步建设。(2)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对标国际一流、国内一流进行专业内涵提升和一流专业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从无到有,壮大硕士点,申报博士点,提升办学层次,进而以高质量的专业发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制度保证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同步提升[2],从而提高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度、满意度。

二、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3]。在课程建设中,应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新理念引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4]。一方面,实施优质课程建设,应坚持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用课程建设促进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使课堂教学精彩起来,学生学习紧张起来,考试考核诚信起来。

教材是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材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如何加强与改进新形势下的教材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从制度层面明确了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突出了教材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加强一流教材研究与建设,结合自身专业的实际情况,完善教材建设规划,明确教材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工作,一方面引进优秀教材,另一方面创造条件,编写高水平、高质量教材。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国家事权,加强教材管理,打造精品教材,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加强自编教材资助出版,使教材更加体现科学性、前沿性,进一步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教学、教材建设的具体承担者,是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以什么样的标准建设高校教师队伍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5]。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6]。高校应充分发挥院系的管理服务功能,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坚持政治引领、专业能力提升和融入教学科研团队这一基本路径。(1)坚持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升政治能力,站稳政治立场,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2)教师要合理规划自身专业知识发展,完善巩固自身知识结构,在教学相长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3)教师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发挥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建设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完善支持团队建设的政策、机制、措施,增强团队共同体的凝聚力,提高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效果,实现团队成员个人和学科共成长,形成“学科有稳定方向,方向有支撑团队,教师在团队中成长”的良好局面[8]。基于此,不断推动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及专业技能的提升。

四、教学组织建设

基层教学组织是承担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核心单元。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院系在传统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基础上,更加重视依托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实验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的交叉融合,基于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有组织的教学和科研,解决教师“单兵作战”的困境。

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要坚持全员覆盖、积极作为,加强制度和文化建设。(1)确保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将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完善助教制度,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4]。(2)在此基础上,基层教学组织工作大有可为,如开展“五说”活动,保证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具体工作不流于形式。一是改革,就教育教学改革、想法、思路、做法展开研讨;二是专业,就专业建设、专业发展、思路、举措定期开展讨论;三是课程,就某些课程建设细节问题进行讨论;四是课堂,就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发现的新问题组织讨论;五是项目,就国家和省厅各级各类项目的申报组织论证。科研项目是学校实力水平、教师科研水平的体现。基层教学组织通过组织这些具体研讨活动,既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又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3)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选好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十分关键。明确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作用。(4)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影响院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建立完整的基层教学组织工作考核和激励制度,重点考核其师德师风建设、日常教学秩序、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能力等。

五、教风学风营造与学生管理

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构。在教风营造中,首先要注重人才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关系到教师的核心利益,是教师高度关注的焦点。要充分利用好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对教师发展的激励促进作用,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推动人才发展。围绕学校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制度,院系应建立、完善和落实以创新质量、绩效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通过职称申报推荐、教学和科研项目的遴选申报、人才称号的选拔推荐以及各层次、各类别评优评先,充分调动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会党建、学生管理等工作深度参与的积极性,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院系文化。

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教风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9]。优良教风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加强教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全体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立足本职岗位,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潜心教书育人。

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学风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基于学校完全学分制和书院制改革,深入实践“学业指导制度”“学习型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生态建设等计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中。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以严肃的考风带动优良的学风。

教师教风、学生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途径,而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院系以改进教风、整顿学风为突破口,认真查找教师精力投入不到位、学生精力投入不到位等问题,加强各教学环节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完善学院督导及同行听课评教制度、学业指导教师制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研究生推免制度等,让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

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加入党组织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测评、基础素质测评和发展素质测评等,使其成为院系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制度。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将作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等工作的主要依据。院系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强化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结语

院系作为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的一线,是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充分调动院系教学运行与管理的积极性,充分放权,激发院系创新活力;以形成和强化自我优势、办出特色为目的,院系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建立完善的院系教学运行管理机制,以高水平教師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基本建设和制度完善为保障,通过基层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带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通过严格管理、合理评价考核体系,提高教风、学风,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A/OL].(2018-09-17)[2023-02-0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43541.htm.

[2]梅錦春,黄爱华.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20):128-129.

[3]陈东生,甘应进.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课程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34-36.

[4]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A/OL].(2019-10-24)[2023-02-0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480494.htm.

[5]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EB/OL].(2014-09-10)[2023-02-05].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10/c64094-25629944.html.

[6]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EB/OL].(2016-09-09)[2023-02-0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705338.

[7]李世珍,郝婉儿.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2):141-147.

[8]张颖,叶爱山.新时代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0):66-67+70.

[9]万明,郭西平,封彦,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风建设的路径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8):73-76.

Abstrac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s the cor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are in the front line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tudent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work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through years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disciplines and majors, course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staff, basic teaching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tudent management, etc, and find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perspective of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