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课堂教学的策略
2023-08-22张芸
张芸
摘要:当前,面对古诗在语文教材中占比较大而大部分教师教学不得法的情况,如何有效地、高质量地进行古诗教学成为古诗课堂教学的一大难题。因此,在日常的古诗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守底线,注重积累;关注想象,培养思辨能力;领悟诗情,加强诵读。这是提高古诗教学质量的有效之法。
关键词:积累;想象;诵读
2017年9月部分地区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古诗比重增加,每个单元都有一至两首古诗,平均每两课就有一首古诗。然而,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过于固化。教师在教学中总喜欢三段论式教学——“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枯燥乏味,不得要领;二是过于烦琐。例如,有的教师在教授古诗时,逐字逐句地讲解,详细分解诗中几个动作。
1 坚守底线,注重积累
底线是什么?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古诗编排的位置、单元导语、课文练习等。例如,古诗编排在“课文”和“日积月累”中,位置不同,教学要求也不同。再如,新教材是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教师教授古诗时要留意本单元的这两个要点,特别是“人文主题”,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应根据三首古诗的内容及单元导语和后面的活动提示,确定教学目标:认识“屠”“苏”等7个字,会写“欲”“符”等11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能借助注释了解诗中的节日,了解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同时,也要注重古诗文积累。积累与理解诗意有一定关系,不注重积累,学生理解诗意就会有困难,尤其是中低年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精准与模糊相结合”的方式。什么时候该精准呢?一是诗中的关键字词理解要精准,如《静夜思》中“床”如果不讲,学生理解不到它是一种“坐具”,有时候是需要教师直接告知其中的意思的;二是诗中的易错字要避免,错字往往是因为不理解才写错,如三年级下册《元日》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曈曈”的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时光亮的样子”,跟太阳有关,应是“日”字旁。所谓模糊,就是只要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即可。中低年级古诗大致的意思或者中高年级“日积月累”中出现的古诗的诗意,教师可以根据注释让学生猜想,然后点拨,让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2 关注想象,培养思辨能力
部分古诗往往“诗中有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例如,一年级下册《小池》描写了小池周围景物的特征与变化,就像是一幅风光图展现在眼前。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借助语言充分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出小池周边环境的画面;第二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画面,能不能把它画出来;第三步,教师与学生一起把诗中所描绘的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以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第四步,为了深化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感受,向学生提供如下句式:泉眼 ,树阴 ,小荷 , 蜻蜓 ,并说说眼中的景物。通过想象的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情境联想能力。对于培养思辨能力,可以运用两首或三首诗对比学习的方法。例如,学习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绍兴上虞区金近小学的何夏寿老师就是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这两首诗合在一起,在比较中教学。一是以比较阅读激发思维。在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思考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何老师就是充分利用这种机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比如,朗读时要让学生了解诗意。在“听句子猜诗句”时,引导学生对比两句诗的异同点。在全课阅读中始终贯串这种比较阅读的机理,契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二是以图文对照打通读解。孩子比较喜欢读图,并且主要是运用形象思维。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课文中的插图,而且要将一些画面补充在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解“白银盘”和“青螺”的比喻时,教师可以问:“这幅图片中,白银盘在哪里,青螺在哪里”“哪一幅图片反映的是‘水光潋滟”……运用相关图片,辅助古诗词的讲解,将比较抽象的诗句形象化,将图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这一点恰恰与儿童擅长感知的心理特点相契合,充分体现了山水古诗“诗情”“画意”的互补相衬作用。
3 领悟诗情,加强诵读
领悟“诗情”,即感悟或者感受一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时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可能达不到“悟”的最佳效果,需要通过“指悟(指导学生悟)”或“启悟(启发学生悟)”来完成。“指悟”或者“启悟”可通过补充文字资料、影视资料或者图片资料等,从作者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生活逸事等方面入手。生平简介:有些诗作是对诗人生命关键点的记录,诗作背后的故事就是诗人的生平。例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以课外资料“爱国诗人陆游”为素材,用思维导图或列表勾画出诗人一生四个重要节点,配以相关的画面,构成非连续性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创作背景:这是理解诗意、把握诗情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独坐敬亭山》时,如果置作者的怀才不遇于不顾,学生可能会以为李白钟情于敬亭山;学习《泊船瓜洲》时,可补充一些文字:“王安石1070年被任命为宰相,于1074年4月被罢免相位,次年被重新起用,一年后再次被罢免相位。”根据这些文字,学生就更能理解“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生活逸事:这类故事虽然少了些历史的真实性和厚重感,但与诗人的人品、作品高度相关,也不失为有用的教学资源。教师信手拈来式讲述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突破对难点的理解。《观书有感》是朱熹的一首哲理诗,景中所寓之理是學生理解的难点。关于这首诗,有一则题为“一首诗改变小山村”的逸闻,讲的是朱熹受邀到一个乡野山村讲学,改变山村落后的文化面貌的故事。教师将逸闻改编,在新课导入环节进行简要而生动地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教学还离不开诵读,这不仅是因为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美需要通过诵读来感受、体悟,而且诵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让学生领略古诗的魅力所在。温儒敏教授对于怎样教好古诗文提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进行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古诗词往往分为略读、细读和品读,是古诗词阅读中教师带领学生由浅入深了解文本的一个过程。由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以独特的教学情境开展古诗词的细读研究,让学生在独特的教学情境中细细地品读古诗词,并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当中不断地研究古诗词的内容及其特点,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对古诗词产生兴趣。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对于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也没有深入研究。所以,在开展古诗词细读研究时,教师可以在创设多元化情境时立足于教材文本,以教材文本作为创设情境的基础,从而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这样创造的生活情境更加真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1正确试读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学习,然后品读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表达方式以及主要的文学语言。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单一,主要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互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互动致使教师无法揣摩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二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缺乏。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遵守纪律,要求学生的注意力要时刻放在教师身上,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互动机会比较少,课堂教学的气氛不够活跃。在这种沉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难以感受到古诗词学习的乐趣,会从内心中认为古诗词学习过于乏味。基于此,在古诗词细读研究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分享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和自己在学习古诗词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思维兴趣。古诗词教学的开展,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落实,并深度挖掘古诗词的内涵,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充满趣味性,增添教学活力。
3.2理解助读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入具体案例,让学生对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都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学生通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生难以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下降很多,课堂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入生活常识,这样更符合生活教学的策略方针。在语文课堂上,大多数的诗歌是和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对于一些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教师更要学会利用多元化的例子帮助他们提升古诗的赏析能力及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从而更加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的赏析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能再用以前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考能力,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通过对学生思维模式的锻炼,可以更加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长相思》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思考,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实质内容。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提问、主动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古诗背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具创新思维的学生。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从古诗的文体特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教出古诗文的味道,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海量阅读中激活思维、发展语言,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素芳.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学周刊,2020(36):51-52.
[2]李玉清.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48.
[3]倪悦芯.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探究式作业设计策略[J].语文天地,2020(33):29-30.
[4]王玉静.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以古诗词教学为例[J].西部学刊,2020(2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