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教学培养智障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2023-08-22张敏
张 敏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学前与特殊教育系,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绘本的英文名称是picture book,在我国之前称为“图画书”,为了区别与带图画的别的图书,通常称之为“绘本”。狭义来看,“绘本”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在画面旁边配以简洁的文字,随着画面的翻动,叙述一个故事。即使不识字,看到这样的连续的画面也能明白故事的大意。总的来说,绘本阅读就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图书样式。实践证明,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关涉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而“智慧和知识、勇气、仁慈与爱、正义、修养与节制、心灵的超越”以及和它们对应的“爱、好奇心、勇敢、 热爱学习、感恩……”等积极心理品质是培养智障儿童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绘本特点分析
(一)绘本里的图画具有叙事的功能,是绘本的主体
我国台湾绘本研究的领军人物郝广才对绘本的理解是:绘本大概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像故事的主题。绘本中的“图画”并不是插图,也不是与文字脱离的配图,“图画”本身就可以表达一个完整内容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儿童不需要文字的辅助就可以明白故事的大意。绘本里的图画比较直观、形象,大部分儿童具备读图的能力,相对于文字来说,图画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使儿童阅读的难度降低,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养成阅读习惯。
(二)绘本是图文共舞的文学样本,图画与文字完美结合
绘本中图画既有连续性又有跳跃性,跳跃性让人自由的联想,儿童与绘本的图文互动后生发出独特的情感体验。日本绘本研究专家松居直用“文+画=有插图的书、文×画=图画书”辨析图文之间的关系,具备读图能力的儿童读图就能清楚故事的整个内容,具备识字能力的儿童可以将图文相结合进行学习。这种图文并茂的有机融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例如:《跑跑镇》图画生动形象,文字简洁突出,展现了跑跑镇居民碰在一起后出现了“奇妙”的合体现象,扩展了儿童的思维,充分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锻炼了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儿童了解更多生活中的事物。
(三)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充满趣味
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促进儿童了解周遭的生活,也可以帮助儿童认识许多从未见过的事物,扩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绘本里的角色个性鲜明,是儿童行为的楷模,让平淡的日常生活通过鲜明的角色展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绘本突出儿童本位的思想,服务儿童的心灵,贴近儿童的生活,能够给予儿童丰富的阅读体验,受到儿童的青睐。例如:《阿狸和弯月亮》故事中弯月亮迷路了,热情的小阿狸带着弯月亮找了很多地方,最终找到了月亮郡,帮助它回家。阅读这样的故事,使儿童对生活、对世界充满热情,体会帮助他人的乐趣。
(四)绘本在看似简单的故事中蕴含着哲理
优秀的绘本往往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人生的哲理。绘本的图画直观而不是直接,文字简洁而不是简单,这就使得绘本的主题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浅显。林美琴说,“我的教学经验一再证明:绘本不是如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同样的,孩子也不像大人想象的那般肤浅。这样的绘本阅读理念并非让成人以知识、经验凌驾于孩子之上,而是引领孩子自己去发现,以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感受与丰富的想象力发现阅读过程中的种种惊奇与美好。”[1]绘本易于儿童阅读和理解,特别符合儿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例如《小猪变形记》《小不点》《鱼就是鱼》等绘本用不同的方式探讨了寻找自我的路径,让儿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会勇敢地做自己,活出快乐的人生。
(五)绘本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绘本通过一个个故事让儿童自己去观察图画,了解周围世界,自然而然地引发思考。绘本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对智力障碍儿童也不例外。儿童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学习的时候,就已经学会很多。只要生活在有书、有图画的环境里,这种体验会让大多数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优秀的绘本没有说教和强迫,不容易引发儿童阅读阻抗,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地生发出影响力。《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这本书想象奇特,故事有趣,用儿童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用最幽默诙谐的方法呈现消化的过程,以及饮食卫生知识,给儿童带来的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让儿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童话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智障儿童心理品质特点分析
(一)智障儿童感知觉特点
智障儿童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智障儿童利用视、听觉捕捉信息的能力欠佳且缓慢。播放一段动物的音频,智障儿童很难区分出是什么动物,教学中借助绘本中的图片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观察动物的形象特征,借助音频可以补偿听觉学习能力,学习认识辨别不同动物的声音。反复训练、刺激学生的视、听觉,智障儿童就会慢慢尝试用感官知觉进行主动学习。
(二)智障儿童思维和记忆特点
智障儿童识记较为缓慢,记易遗忘,再现困难或者不完整。记忆缺乏目的性,意义识记差,机械识记相对较好。[2]智障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较为被动。智障儿童对抽象词汇的记忆较难掌握,对名词、动词的记忆要优于形容词、副词。例如:学习词语“苹果、香蕉、菠萝、精彩”几个词语,学生常常忘记“精彩”的读音。智障儿童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的形象阶段,抽象概括水平低,思维缺乏灵活性。绘本的图画直观形象,正好弥补智障儿童这一特点,还能较好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大量的观察,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三)智障儿童的社会情绪特点
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的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缓慢,并且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直接影响和制约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这时就需要符合智障儿童心智特点的输入,绘本就是很好的选择。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体验不深刻、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易于变化,控制情绪和情感的能力差,遇见很小的困难都会哭或者去找老师,他们没有办法独自努力去做有难度的学习。在情绪问题上,表现出对事情的焦虑及恐怖倾向,不敢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存在退缩回避心理,从而产生孤独寂寞感。[3]
三、绘本阅读教学能促进智障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绘本所具有的特点与智障儿童的自身的特点有较高的契合度,为智障儿童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前提条件。
(一)绘本用拟人化的角色讲故事,可以促进智障儿童友善、爱、社交只能等心理品质的培养
绘本以最直观的图画讲述故事、传达信息,符合智障儿童感知觉的特点。绘本中描绘的人物绝大多数根本不是人,而是动物,或者看起来像动物的人。像《罗斯母鸡在散步》《鸭子骑车记》《小猪不会飞》等绘本的主角都是动物,这些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易于智障儿童接受。阅读绘本时,儿童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会促使他们向书中的角色学习,在生活中会不自觉以其为榜样并努力向其靠拢。书中的角色有助于智障儿童认识新的人际关系,并且引导他们在相同的情境中做出相应的、适当的反应,促进其社会化发展,有助于友善、爱、社交智能等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绘本的语言简洁、精炼,易于儿童模仿,可以培养智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优秀绘本会结合图画的视觉信息和语言听觉艺术,形成文字特有的韵律感,绘本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会使绘本产生悦耳动听的乐感,会让儿童感到极其亲切。儿童偏爱有音韵节奏的语句及不断重复出现的语言,绘本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丰富而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所著的《朗读手册》中记载了新西兰的智障儿童卡索拉的故事,从小她的父母每天坚持朗读14本书给她听,到她5岁时,心理学家发现她的智力超出普通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绘本阅读为智障儿童语言和智力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三)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能激发智障儿童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观察力,培养热爱学习的品质
智障儿童多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加之生活经验的匮乏,使他们对抽象的书面文字难以理解,绘本阅读恰好满足了智力障碍儿童的多层次阅读需要。绘本的内容不仅涉及人文、科学、艺术等领域,还包括数学、天文、健康等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特殊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极大地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4]绘本内容包含丰富的主题,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扩展视野,使他们对生活怀有好奇心,乐于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
(四)绘本用轻松愉悦的文学形式,培养智障儿童对美的感受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绘本作为一种轻松愉悦的文学形式,没有对孩子的强迫性,加之其富有哲理的内涵、幽默风趣的格调,神奇跌宕的故事情节、丰富优美的画面,符合智障儿童情绪和情感的体验比较原始、体验不深刻,绘本阅读可以促进智障儿童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培养实际生活的能力。智障儿童的情感体验较少且差,我们可以借助绘本《我爸爸》《我妈妈》《我喜欢自己》等先从自己和身边最亲近的人进行学习体验,用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感知爸爸、妈妈的爱,认识独一无二的自己。
四、智障儿童绘本阅读实践教学实施
智障儿童在智力和心理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特殊儿童绘本阅读课程在我国起步较晚,处于发展阶段,特教教师缺乏绘本阅读课程理论的支持,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特殊儿童绘本阅读课程的支撑。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智障儿童绘本教学的研究理论不够完善,内容不够丰富,对智障儿童群体的整体状态关注不足。
(一)绘本书目选取
在挑选绘本时,考虑到智障儿童具有“低幼化”的心理特点,所以在绘本的图画风格、文字呈现、主题安排等方面要符合各层次智障儿童的阅读需求。可以挑选儿童生活中容易遇到的事件、问题为主题的绘本,运用儿童生活中常用的词汇或是社交用语,增强其沟通互动能力。此外,还要考虑到绘本的语言难易适当,适合智障儿童阅读与理解。若教学对象是口语能力较弱的智障儿童,可以挑选语句及词汇重复出现的绘本,通过绘本共读可以加强学生对词汇及语句的理解。
一般来说,应根据不同年级智障儿童认知与思维特点,确定绘本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低年级的智障儿童认知水平较低,不具备文字阅读能力,加上生活经验贫乏,绘本课程要选择直观形象、情节单一、角色较少、语言简洁重复的绘本。例如:《哇》《抱抱》《谁藏起来了》等,绘本的图画占比大、文字少、色彩鲜明,故事中的人物、小动物的形象可爱,贴近儿童的生活。吃饭、刷牙、睡觉、交友等内容,适合刚入学阅读起点低的智障儿童,儿童能从中学到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一些沟通交往能力。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一些文字,具备听绘本和一些阅读能力,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认知能力有所提高,可以选择有文字量稍多一点的经典绘本。这个阶段主要阅读一些与动物相关的绘本,符合智障儿童“幼儿化”的认知喜好,有助于智障儿童理解绘本所表达的主题。例如:《小猫咪追月亮》《好饿的毛毛虫》《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逃家小兔》《蚂蚁和西瓜》等。
(二)智障儿童绘本阅读教材的开发
课程开发的核心任务是围绕积极心理品质框架开发智障儿童的绘本阅读教材。结合绘本欣赏、绘本阅读、绘本美工、绘本音乐等多种教学形式,在绘本书目中筛选出相关绘本,围绕相关的积极心理品质,每本绘本设计相应课时,包括绘本的阅读和绘本涉及积极心理品质相关主题的延申课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智障儿童的阅读感受,促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以“知识与智慧”为例,创造力部分可选《跑跑镇》、好奇心部分可选《小猫咪追月亮》、开放思想部分可选《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热爱学习部分可选《不会写字的狮子》、有洞察力部分可选《谁藏在哪里》。每个绘本课时分为绘本阅读、延伸活动。延伸活动结合生活能力、语言康复、运动能力康复目标展开,培养智障儿童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时促进日常生活所需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智障儿童绘本阅读教学实施
绘本教学实践要确定绘本导读、课程设计思路与目标、教学活动设计、课后效果评价等组成部分,在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绘本阅读课程教学模式。
1.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间个体差异性较大,教师要注意依照学生的个体需求,运用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根据不同学生情况,适度提供线索及提示,采用多元感官、直接教学、多层次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并配合不同的教学策略及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如教师在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层次教学法”,在同一教学主题中,为智障学生们设定个体间不同的目标。在课程活动中,强调的是“部分参与”,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产生参与感及成就感。
根据智障学生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于注意力较为短暂的学生,建议动态、静态的活动交替进行,以激发学生学习专注力;对于短期记忆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大量练习机会,学习后也要不断地反复练习,并与实际生活联结,以加强记忆,否则学生很快就会忘记;对于抽象概念不足的学生,尽量使用教具或实物辅助学习。
2.绘本阅读的教学设计与评价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趣味仅仅是吸引学生的形式,教学活动设计更为重要的目标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本书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参照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生活适应、康复训练的课程标准,以心理品质为目标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力求每一绘本设计的3个教学活动都能覆盖3个课程标准的内容,每个活动有突出的心理品质目标训练,且在形式上综合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
教学评价使用多元的评量方式,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动作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常常是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本书绘本共读及每个延伸教学活动后均为学生进行评量,分为活动目标评量以及活动参与评量两部分。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评量方式,往往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历程与成果。这种多元评量的方式也是特殊教育中最为适合的评价方式。
总之,高职高专特殊教育课程课程开发过程中,强化儿童绘本课程教学模式,编撰特殊儿童绘本阅读教材,注重特殊教育教师绘本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发展,能够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价值认同,培育智障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