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展演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2023-08-21杨桂花杨孝军陈艳丽
杨桂花 杨孝军 陈艳丽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我国各地都在积极寻求适合本地特色和资源的发展路径。西江苗寨作为一个民族文化旅游景点,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促进苗族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文章以西江苗寨为例,立足西江苗寨的歌舞文化,探讨苗族歌舞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意义,并收集整理西江苗寨歌舞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包括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替传承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西江苗寨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西江苗寨歌舞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西江苗寨;文化展演;旅游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3-0145-03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J692文章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这一战略中,文化旅游产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歌舞展演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西江千户苗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之际,沿着西江模式原有路径,西江各主体以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继续以苗族文化为“关键能源”、以文化旅游为“能量转换器”,助力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五方面的振兴释放出巨大的文化能量。
1西江苗寨相关概述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由“四村八寨”组成,共有1 400多户,6 000余人,全寨原住居民99.5%为苗族,被称之为“西江千户苗寨”(简称西江苗寨)[1]。西江苗寨在旅游开发前是一个偏僻而落后的苗寨,地处雷公山深处,人多地少、交通不便、物质匮乏,当地的村民“吃饭靠种地,赚钱靠打工,绣花为衣裳,养猪为过年,文化当自娱,心态人自卑。”2008年旅游开发之后,西江苗寨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摆脱“文化的富饶,经济的落后”怪圈,走出一条全新发展路线。西江苗寨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以“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西江千户苗寨5A景区创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西江苗寨已构筑起较为完整的地方旅游体系。
西江苗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其文化大类包括非遗技艺(银饰、服饰、蜡染等)、节日节庆(吃新节、鼓藏节、苗年节等)、饮食文化(酸汤鱼、糯米饭等)、歌舞文化(古歌、酒歌、飞歌、情歌、芦笙舞、板凳舞等)[2]。其中,歌舞文化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很久以前,苗族由于迁徙,导致文字丢失,歌舞则是文化传承的特殊表达,也成苗族历史的见证。苗族有一句话:能“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
2歌舞文化的展示内容及歌舞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意义
2.1歌舞文化的展示内容
自旅游开发以来,西江苗寨为能更好推广本民族文化,吸引更多游客,打造了30多个文化展示点,以下是部分歌舞文化的展示内容。
2.1.1“高山流水”酒歌敬酒
“高山流水”敬酒展示点于2018年推出,并在2019年进入常态化,其设置于西江苗寨大北门台阶处,群众可免费体验。“高山流水”的发源地是“阿浓苗家”饭店,阿浓是李珍的苗名,李珍是西江镇开觉村人,原本在外地打工,旅游开发后,在西江从事餐饮业,把苗族的文化元素增加到餐饮业,“高山流水”敬酒为此产生。通过芦笙与苗族歌曲的结合,在用餐中为游客制造良好、欢乐的氛围。
过去,高山流水敬酒一般是重大节日或者习俗在家里举行的迎宾待客礼仪[3]。参与高山流水敬酒的阿妹唱的歌曲都是苗家古老的飞歌、情歌、酒歌等,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又加入了其它民族的歌曲,如《在北京的金山上》《阿妹阿哥双飞行》《洗衣歌》等,以及自创歌曲,如:“我是苗家的姑娘!欢迎你们来到苗家!苗家的姑娘来敬酒!敬上这杯苗家的米酒!祝你们大家万事顺利!祝你们大家万事如意!”等。
2.1.2“十二道拦门酒”迎客
拦门酒是迎接贵客的一种礼节,在旅游开发以前,拦门酒一般是在自家门口直至寨门的道路上摆放许多小桌子,设置的拦门酒通常是单数,少则三到五道,多则十二道。作为旅游景点的西江苗寨,有贵客到来会在寨门口设置十二道拦门酒,在2017年,西江景区公司委托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对拦门酒进行文化提升,赋予十二道拦门酒美好寓意,并规定每天上午十点半至十二点,下午两点至三点半在西江大北门展示[5]。拦门酒除了平时展示在大北门外,遇到重大节庆节日也会摆设在小北门,特别是在2022年十三年一遇的鼓藏节,小北门也设置了“十二道拦门酒”,以及牛角酒。
2.1.3古歌演唱及歌舞晚会
西江苗寨的歌舞仪式展演包括两个部分,即古歌演唱和原生态歌舞表演。苗族古歌是由苗族先辈口传心授,一代代传承[5]。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年轻人对苗族文化,尤其是苗族古歌,渐渐失去了兴趣。自旅游开发以来,为了唤起村民对保护苗族文化的意识,并吸引游客,西江苗寨景区公司设立了“鼓藏堂”“嘎歌古巷”古歌演唱点。古歌演唱是由古歌队负责,队伍成员是由西江苗寨各个自然村寨的70位平均年龄75岁的老人组成,实行公分制,上班必须合影打卡,时间为上午十点半至十二点,下午三点至四点半。
2020年在西江苗寨“嘎达略”芦笙场,推出“原生态歌舞表演”展示项目,每天下午表演一场,时长为45分钟。此外,还有《美丽西江》苗族歌舞展示點,通过讲故事、表演和互动的形式,展现出苗族文化以及苗家人的真挚和纯朴。《美丽西江》表演白天场《情定西江·讨花带》,晚上场《美丽西江》歌舞晚会。
2.2歌舞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意义
2.2.1增强氛围营造,提升旅游体验
西江苗寨通过打造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有好的旅游体验[6]。当走进西江苗寨,一路体验“高山流水”敬酒、“十二道拦门酒”“嘎达略原生态歌舞表演”、《美丽西江》歌舞晚会、“鼓藏堂”“嘎歌古巷”古歌演唱等歌舞展演项目,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文化环境中,加之,西江苗寨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纯朴和真诚,使游客在短暂的相处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流连忘返。
2.2.2促进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自觉
西江苗通过不破坏独具特色的吊脚楼、风雨桥等建筑留住第一批游客,通过历史文化、婚恋礼俗和节日饮食留住第二批游客。为更好地带来客流量,西江苗寨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形成了全民性的旅游开发[7]。人人参与表演,户户接客受惠,让会唱古歌的村民参与古歌队;会吹芦笙、跳舞的村民参与原生态歌舞表演;会唱苗歌的村民参与“高山流水”敬酒或者“十二道拦门酒”中等,形成文化传承。全民性参与旅游开发,把村民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绑在一起,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保护,激发村民文化自觉的意识[8]。
2.2.3提高村民收入,增加经济增益
通过歌舞文化展示点设置,周边村民参与其中,可以提高村民的收入,增加经济收益。在旅游开发之前,西江苗寨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区,村民身处的环境是半封闭的,外出打工是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9]。自2008年以来,在当地旅游开发的带动下,村民全面参与,共享旅游发展收益,奖励性收益、经营性收益、资产性收益和就业性收益是西江村民的四大主要收益来源。村民通过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展示等,吸引更多游客,提高自身收入同时也增加了西江苗寨的整体收入。
3歌舞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3.1文化保护和商业开发间存在矛盾
乡村旅游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商业化进程,需要在保护传统文化和商业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然而,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文化泛化,破坏苗族文化的原汁原味。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并加強管理和监督,以确保苗族文化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得到有效保护。
3.2传承与创新的矛盾
在现代化背景下,如何在传承苗族文化的同时注入现代元素,使歌舞展演更具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苗族文化传承需要坚守根基,同时又要有创新力,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这对于组织者和演员来说是一个挑战。
3.3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导致传承力度不足
人才培养是推动歌舞展演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苗族文化传承的特殊性,培养出优秀的演员和传承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砺。同时,年轻一代对城市就业的吸引力较大,人才交替传承变得困难。
总之,歌舞展演对于西江千户苗寨乡村振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困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在平衡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替传承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工作,才能保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4歌舞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分析
4.1保护与商业化的平衡
为了解决西江苗寨的文化保护和商业开发之间的矛盾,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定明确的规划和政策,明确保护苗族文化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二是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限制商业开发的规模和范围,确保商业活动不会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或消亡。三是加强苗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展览、表演等活动,增强对苗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四是鼓励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确保商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五是加强与当地村民的合作,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村民在商业开发中能够得到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回报。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西江苗寨旨在实现文化保护和商业开发的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苗族文化的传承。
4.2传承创新结合
在传承苗族歌舞文化的同时,注入现代元素,以满足观众的需求。鼓励演员们参与创新实践,通过创作新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提升歌舞展演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利用现代科技,如影视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记录和传播西江苗寨的歌舞表演,让更多人通过互联网了解和欣赏苗族文化的魅力;二是设计精彩的演出节目,可以在传统的歌舞表演基础上,融入创新元素,提升表演的观赏性和时代感;三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西江苗寨的歌舞表演为亮点。通过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和文化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同时吸引相关投资,提升乡村旅游的影响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创新的同时,要确保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内涵,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失去原汁原味。只有在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中,才能实现西江苗寨传统歌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推动乡村振兴的目标。
4.3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替传承
加大对年轻一代演员和传承者的培养力度,设立专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培养苗族歌舞人才。设立奖学金和激励机制,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青年一代回乡发展,确保人才的传承。组织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村民对歌舞展演的认知和参与度,在保护苗族文化的同时,使西江苗寨的歌舞展演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5结束语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西江苗寨曾是我国的一个边远偏僻、落后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村落,自2008年旅游开发以来,依托丰富的民族乡村文化,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歌舞展演作为西江苗寨的一个特色,其快速发展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好处,歌舞展演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推动了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黔东南州民族研究所,雷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西江苗族志[M].贵阳.黔东南州民族研究所.1998.
[2]王唯惟,王良范.西江千家苗寨图像民族志·雷公山苗族[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3]吴雨函.西江苗寨“高山流水”敬酒礼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21.
[4]李娜.苗族歌舞艺术的生态美学探微[D].重庆:西南大学,2017.
[5]王淑华.走在现代旅游中的乡间乐俗[D].扬州:扬州大学,2016.
[6]李兵珂,杨前进.文旅融合背景下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体验旅游开发研究[J].绿色科技,2021,23(11):203-206.
[7]李浩泉.生产生活方式变迁与苗族歌舞文化传承———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1(06):97-100.
[8]王晨,王媛.文化遗产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9]李天翼,麻勇斌,苍铭.西江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