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服务功能实现路径分析
2023-08-21张玉倩
张玉倩
摘要: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根,扎根于农民的土壤,因此,它对农户的服务最直接、最具体,从而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并在助农与共同富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互助县农民合作社社会服务功能实现面临着缺乏品牌建设、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发展规模较小等困境。服务功能的完善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合作社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服务功能;路径分析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3-0085-03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42文章标识码:A
基金项目: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互助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服务功能研究”(39M202300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小农户种植、生产和销售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载体,能够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可以有效整合人力、物力,增加农户的收入,还可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其在发展当中会面临一些新的困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让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对实现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互助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互助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
互助县坚持把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农业企业规模化和组织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政治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技术教育和业务咨询[1]。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商业模式,引领各机构融合、跨行业发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效显著[2]。截至2022年底,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3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7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92家,县级示范合作社205家,其它合作社359家,带动农民户3.3万户,占比41%。
1.2互助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法
1.2.1强化政策扶持
互助县政府积极抓住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机遇和有利机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的扶持力度,争取各类扶持资金3 985万元,支持省级示范合作社47家、标准化合作社73家、联合合作社2家、大学生村官领办合作社8家。
1.2.2规范评定标准
互助县按照《青海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认定标准》,通过阶段性评价、去伪存优的方法,开展县、市、省三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建设,认定各类示范合作社373家。按照“规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经营和利益分配制度,共规范合作社237家。
1.2.3加强宣传教育
互助县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积极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深入开展多形式学习交流、技术培训,培训农民合作社负责人1 140人,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
2互助县向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向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互助县台子乡塘巴村203-1号,主要从事蔬菜种植、仓储、运输、加工及销售,以及农产品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种植实验示范、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2021年,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约66.7hm2,产量约4 000t,实现销售收入344.5万元,经营收益94.27万元,盈余返还46.82万元,入社社员年平均收入3 901.67元。2021年合作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到互助县向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季节性劳作,为农户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捷稳定的就业平台。该合作社在2023年被评选为“海东市202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近年来,该合作社在服务农民、农业、农村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促进全村蔬菜种植、改革生产方式、促进高原现代蔬菜种植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3]。
2.1社会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经过国家的大力扶持以及政府和村民的努力,该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服务能力已经得到显著提高,可以稳固村民的收益、保障村民的精神生活,持续推动共同富裕。
2.2资金扶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4]。2021年互助县人民政府同意台子乡人民政府实施互助县向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加工项目,投资150万元用于蔬菜脱水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购置安装等。除了政府投资于该合作社的150万元之外,还有固定资产756.3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資656万余元,投资100万余元购置农机具供农户使用。
2.3“农户种植”+“合作社收购”
塘巴村地势平坦、水土丰沃、交通便利、毗邻县城、区位条件优越,村中很早就有种销蔬菜的传统。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村将特色蔬菜种销作为增加群众收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蔬菜种销产业。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依托向隆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户种植”+“合作社收购”的发展模式,不断推动蔬菜种销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产业化发展[5]。同时,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协调下,全村建成蔬菜加工交易棚和保鲜库各一处,有效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延长了产业链条。
3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服务功能面临的困境
3.1缺乏品牌建设
向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因缺乏品牌建设导致销售的渠道单一。通过调研发现,向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品牌意识淡薄,没有创建自己的蔬菜品牌,且由于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对自己合作社收购的蔬菜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也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制定分类包装,导致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够[6]。由于品牌意识缺乏,蔬菜在生产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品质无法得到明显提升,使得自己合作社的蔬菜市场影响力不足,销售渠道单一。如果合作社长期不重视品牌建设,那么将会影响该合作社社员的收益以及合作社后期的发展。
3.2专业人才数量不足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促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通过调研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者大多是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农业专业技能水平普遍偏低。调查该合作社社员的受教育程度时,受过初中教育占比最大为50.14%,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较少为12.07%,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其综合素质不高且理念落后。同时,该合作社缺乏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种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电商运营人才。
3.3经营规模较小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较少,经营规模较小。小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必然带来资金不足,管理能力弱的问题,使农民适应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无法有效提高[7]。首先,与大型农业企业的专业合作社相比,向隆农民互助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金相对较少。政府投资15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固定资产756.36萬元,除去购买农具的资金外剩余的流动资金不足以应对突发危机情况。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固定成员数量较少,管理层人员仅有13名,其余的劳动力都是找农民专业合作社附近的村民,虽然可以短暂的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但并不稳固。最后,经营范围等相对有限、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很难形成规模化效益。
3.4土地流转机制有待健全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每个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有不同的入股方式,台子村村集体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形式入股,农户则选择以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从目前台子村的情况来说,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主要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以劳动力、资金入股方式不太可行,而选择以土地流转方式入股又存在很大顾虑,所以向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在流转土地过程中为了减低风险,往往采用转包、出租或代耕的形式,而且往往局限于亲戚朋友间的土地流转,流转协议也只是以口头协商为主,土地流转机制有待健全。
4向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服务功能实现路径
4.1强化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转变模式和调整结构的重要出发点。品牌化是一种重要的内在体现,品牌化是农业商业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在互助县向隆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方面,政府要在资源要素、服务保障、品牌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农产品品牌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必须研究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的品质,使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此外,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广和宣传合作社品牌和产品,参加区域内外各类农产品展览会、博览会和交易会等,积极宣传推广,支持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品牌及产品知名度。
4.2完善政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地方政府要加大力度帮扶,完善政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互助县向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长足发展,实现可持续和长期发展。首先根据向隆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地方政府应首先在提供与建立合作社相关的法律服务方面提供咨询和支持,并就如何完善各种制度提供指导与制度保障[8]。其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持。第三,深化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9]。
4.3持续壮大发展规模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整体作用,需要改变小规模、碎片化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扩大发展,以新的规模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集聚,克服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政府应鼓励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农民合作社成立联合合作社,做大做强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创造规模经济,提高议价地位,增强市场话语权[10]。鼓励与同行业或者行业紧密联系的农民专业合作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扩大生产经营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一体化发展。
4.4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
向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开展规模经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和管理权的情况下,可以促进土地管理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弃农荒地问题,支持和鼓励农村工作,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降低农户劳动强度,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者,也有利于解决了无劳力问题,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管理经营土地时,可以专职、临时工等形式聘用低收入村民,以满足这一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5结束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应该充分发挥优势,补短板,抓住机遇,攻坚克难,以农民为本,尽可能做好农民需要的服务,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增加农民收益,为农民提供更加有效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朋文欢,黄祖辉.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助于提高农户收入吗?———基于内生转换模型和合作社服务功能的考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57-66.
[2]洪俊国.农民主导型专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的功能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9,36(04):14-17.
[3]穆娜娜,孔祥智.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的演变逻辑———基于仁发合作社的案例分析[J].财贸研究,2019,30(08):64-75.
[4]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EB/OL].(2017-12-28)[2017-12-28].https://www.gov.cn/xinwen/2017-12/28/content_5251064.htm.
[5]陈义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社再组织化———以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例[J].求实,2020(6):68-81.
[6]韩文龙,徐灿琳.农民自发性合作社的组织功能探究———兼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路径[J].学习与探索,2020(11): 128-136.
[7]李博,高强.转型与超越:乡村振兴背景下牧区合作社的功能演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74-81.
[8]胡玉凤,丁友强,孙元欣.平台模式下农民合作社与供应链协调研究———以农户主导视角[J].中国管理科学,2021,29(5):88-96.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1-02-23].https://www.gov.cn/ 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591402.htm.
[10]姜岩.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定位研究[J].农业经济,2022(0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