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党史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路径探析
2023-08-21孙婷陈星任
孙婷 陈星任
摘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开展良好的党史教育有助于培育具有坚定信念、正确价值取向和高尚品德的大国工匠。毕节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内涵,将毕节红色文化因子融入本地高职院校党史教育,有助于促进党史教育内容的生动性、渠道的广泛性和方式的多样性,从而应对毕节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 毕节红色文化;党史教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0.031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良好的党史教育有助于培育了解国史党史、拥有爱国情怀、具有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的大国工匠。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要用红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1]。毕节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将其融入党史教育中有助于扩展党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1运用毕节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党史教育的价值
毕节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毕节进行革命、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资源,包括革命、建设与发展中的旧址、遗物等物质资源,人物、故事及其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资源,以及相关描述和研究的红色文本文艺文献等[2]。毕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能为党史教育提供诸多生动、具体、形象的红色要素,从而提升党史教育效果。
1.1丰富育人资源,扩展育人途径
毕节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涵盖了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赫章县、威宁县、织金县、金沙县等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遗址旧址、烈士墓、纪念碑、枪支、船只、衣物等实物,以及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及其展现出来的精神追求等,还有红色标语、口号、诗词、文章、歌曲舞蹈等红色文艺文献[3]。这些显性和隐性的红色资源与党史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成果导向相契合。将毕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中,有助于丰富党史教育的育人资源,为党史教育提供有效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同时,还扩展了党史教育的路径,创新了方式方法,营造了育人环境,将显性和隐性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切实看得见和感受到的教育载体,将党史教育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实物和实感,增强了党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习者在切身感受中了解百年党史及其中蕴涵的情感情怀和价值理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
1.2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毕节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着大量感人肺腑的真实人物和故事,这些红色因子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最初便坚守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在千难万险中依然坚持不懈、不畏牺牲、坚定信念的伟大精神。因此,毕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让受教育者感受跨时代的号召和感动,让新一代的青年人继续坚守初心、延续使命、强化责任、坚定信念,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
1.3培养正确的价值理念,抵制错误观念
运用毕节红色文化进行党史教育,让受教育者在真实的历史实物、人物事迹、文艺文本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了解毕节的发展历程,了解真实完整的历史发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习者自觉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和情怀,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并且,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中,培養坚定信念、吃苦耐劳、团结奋斗、脚踏实地的道德品质,形成自我革命、不断创新探索的进取精神。
2毕节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困境
2.1认识深度不够
首先,对毕节红色文化融入党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各高职院校有对党史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但在实际实践中存在着不够重视、不够认真对待的问题。部分人只看到党史教育有利于考试和晋升的实际益处,而没有认识到党史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同时,将毕节红色文化和党史教育有效融合的认知和重视度也不够,很多教育者没有认识到二者的关联之处,也没有认识到二者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对毕节红色文化和党史教育的认知也不够。部分教育者对毕节红色文化和党史教育的了解和认识不够,仅停留在概念、范围等表面,而对其内涵、特色等缺乏了解,没有深层次的研究,更缺乏深入一线的实践探索。老师的认知有限,便导致了传授和教育的内容有限,在教育中无法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有效整合,只是简单地照搬照用,没有形成亮点和特色,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也大多一知半解。
2.2方式方法单一
毕节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教学,其中主要以思政课程为主,其次是党课团课、专题讲座等,此外,部分专业课程中也会涵盖党史教育内容。主课程教学内容只涉及少部分红色文化,毕节红色文化内容几乎没有,需要教师在课程中自己开发挖掘;而党课团课或专题讲座虽涉及红色文化专题,但有关毕节红色文化的主题几乎没有;在专业课等非思政课程中教师本身就缺乏一定的党史理论底蕴,更难以在教学中运用。可见,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将毕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大多依赖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还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尝试和探索。在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大多照搬照用图片、视频和故事进行照本宣科的讲授,缺乏相应的实地和实践教育,效果不佳。各高职院校大多没有设立红色专题展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个别虽然有挂牌的教育基地,但教育覆盖范围小,只有少数党员或团员参与到实践教育中,也极少邀请模范到现场进行典型示范教育,实践教育流于形式。在媒体和平台的运用上,大多采用学校展板、校园网站、公众号等传统方式,没有专门的党史教育和红色文化专栏,且针对性不强,极少涉及毕节红色文化内容。
2.3融合不够,缺乏实效性
毕节各高职院校在党史教育中对本地红色文化的融合不够,具体表现在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上。首先,从融合深度看,大多只是简单套用和照搬红色文化,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对毕节红色文化的挖掘和运用也更少更浅显。同时,融合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也不够,对党史教育和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仅是暂时和短暂性的,没有系统完整的安排,体现出随意和随性的特点,没有后续的及时强化,缺乏连续性和科学性。其次,从融合广度上看,范围有待扩展和延伸。在各校举办的各类相关活动中,参与者主要是感兴趣和擅长的少数群体,或是少数党员干部和学生党员、团员;对党史教育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只有少数群体会切实认真关注学校官网、广播、公众号中的党史教育内容。在实际教育中,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的问题,缺乏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育引导。
3毕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本地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有效路径
3.1加强重视,纳入顶层设计
各校要加强对党史教育的重视,系统规划安排,从顶层设计上将党史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考核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日常管理和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行政管理人员、教师职工、辅导员、学生等各类群体的合力作用,加强各群体对党史教育的关注,在全校进行毕节红色文化、百年党史等相关理论培训和教育技能的培养,调动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思考、设计和挖掘探索,找准切入点,加强针对性,在各自的轨道中发挥最大作用,实现分别作用和有机整合相统一,共同作用于毕节红色文化融入党史教育的有效探索中。
3.2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
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日常和重点,是党史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充分发挥思政课主课程的育人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进行党史教育的主课程,但其中涉及的党史内容和红色文化内容有限,没有直接涉及毕节红色文化内容。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研究毕节红色文化,挖掘其地方性的亮点和特色,运用本地红色因子扩展和延伸课程内容和范围,提升课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并结合时政热点,采用讲故事、运用实物、视频等方式进行情景教学,结合红色文化的具象性进行生动的讲解,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实现寓教于乐。
其次,在各专业课及其他公共课中,切实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这就要求专业课及其他公共课教师研究和学习毕节红色文化和党史,在真懂和真了解的基础上找到毕节红色文化和百年党史与课程的关联点和切入点,探索切入方式,形成特色课程。如在美术专业课程中,结合红军在毕节的活动轨迹进行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结合毕节党史绘本进行教学。再者,加强专题讲座、党课团课对党史教育的针对性,开展与毕节红色文化和党史相关的主题课程,运用本地红色文化与本地高职院校发展历程相契合、与学生成长见识相契合的着力点来加强党史教育。
3.3丰富活动载体,创建红色校园文化
校园活动是丰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载体,从校园活动切入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党史教育的距离,实现寓教于乐,构建红色校园文化[4]。可结合节日、纪念日和时政热点开展与毕节红色文化、百年党史息息相关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扩展参与范围,发挥党支部、系部、社团、老师、学生等各类群体的作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主动探索中了解党史和毕节红色文化。比如,在清明节开展网上祭奠毕节英烈的活动,开展毕节红色故事比赛、党史主题文艺汇演、品读红色家书等活动。
3.4运用各类平台载体,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合力作用
党史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运用各平台载体,赋予党史教育新动能和活力。首先,运用传统媒体营造红色校园环境。运用学校宣传栏、展板、校园广播、易班等校园平台,嵌入毕节红色文化内容和党史内容,并加强宣传和引导,从红色校园文化和环境中营造润物细无声的党史教育。其次,结合新媒体进行党史教育。要善于运用青年群体喜爱的微博、抖音等载体,通过校园官网、公众号、抖音、微博等主流平台进行日常引导教育,加强对党史和毕节红色文化内容的宣传。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善于运用学习通、雨课堂等媒体促进教学的生动性。同时,各校还可建立自己的党史育人网络专栏、数据库等,在整合资源中形成育人特色。此外,还要紧跟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步伐,不断开发和运用新技术,比如运用VR、全息影像等新技术,为党史教育提供沉浸式的生动教育环境。
3.5建立校内外联动机制,扩展党史教育实践育人渠道
在三全育人环境下,党史教育要发挥校内外驱力,建立校内外联动机制[5]。可通过邀请英雄模范、亲历者以及对毕节红色文化及党史较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到场进行模范教学和典型示范,通过真实的感人事迹渲染教育氛围,在受教育者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还可以通过建立红色实践育人基地,扩展党史教育实践育人渠道。可与毕节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红色遗址等建立校地合作机制,或是在学校建立党史专题展馆,组织学生、老师、管理者、党员等各类群体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展示和教育,以地方性和特色性的红色文化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基金项目:2021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毕节红色文化资源与本地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融合研究”(2021B237);2021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毕节红色文化资源与本地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融合研究”(2021B23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魏登云,曹先东.论贵州文化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品味[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4):33-38.
[3]李霓.红色毕节,初心使命[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21.
[4]梁小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价值及实现——以广东南路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2021(6):86-91.
[5]倪明勝.党性教育的内在困境、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J].科学社会主义,2017(3):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