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3-08-21付海燕臧红岩雷腾飞黄明键

科教导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付海燕 臧红岩 雷腾飞 黄明键

摘要 课程体系建设是应用型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文章围绕专业集群建设,针对专业集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和方式开展探索研究,围绕岗位需求将产业链、技术链、岗位链与课程链结合,构建“平台―模块―方向”的课程体系,以齐鲁理工学院3C融合专业集群建设为例,从专业集群结构、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了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案例。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0.001

专业集群建设是应用型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新战略、新思维、新路径,近几年,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山东省政府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推动建立高校学科专业与山东省“十强”产业精准对接,培育和打造一批支撑服务“十强”产业的特色专业集群[1]。目前,多数高校着重于研究产教融合、集群的规划、建设和保障等体制机制的建设[2],对专业集群涉及的多个专业,如何建立互通、共享、共融的课程体系结构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专业集群的构建

专业集群可突破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传统范式,也是培养对接新兴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路径,其结构的建立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优化的根本。在集群构建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高等教育學、产业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专业集群、产业集群的特点与建设规律,确立学科交叉融合的多学科研究视角,突出“外接产业集群―内联结构―关联学科支撑”的特点,对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相应的产业链条或者产业集群,按照学科、专业与技术链的内在关联,从学科和专业层面协同推进集群建设,打造多个关联专业的专业集群架构[3](见图1,p2)。

齐鲁理工学院在专业集群建设过程中,对接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应用中“感知与传输、计算与处理、决策与控制”的技术链,打造了由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控制工程、智能制造四个专业群组成的“3C”融合专业集群,较好贴合山东省重点发展行业战略,并且较好对接了传统机械制造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阶段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需求。

2课程体系的构建

2.1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兴行业需求的知识大多横跨多个学科,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具有两门学科以上的知识、能从事跨学科研究的人才,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中心,与其他专业相近的、有较大相互作用的知识作为网状连接。这就需要高校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推进学科、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同时在课程中引入先进工艺、产品和技术标准,将产业链、技术链、岗位链与课程链结合。

专业集群课程体系的建设要融入行业技术、工程应用和岗位需求,充分体现学科融合、专业交叉和综合应用,将产业行业资源需求、人才技术、项目研发等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重塑课程内容,压缩课程学分,优化“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构建“平台―模块―方向”的基础夯实、核心突出、实践性强、动态开放的全过程学科专业融合课程体系[4]。

2.2通识教育平台的构建

该平台主要由底层通识课程构成,主要借助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5]。该部分课程对每个专业学生的要求应该基本是一致的[6]。同时针对专业集群相关专业开设对应行业产业的专业概论或者导论类通识选修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知、拓宽学生视野,促使其加深了解企业文化和技术发展前景、强化信息素养。

2.3专业教育平台的构建

专业教育平台主要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组成。建设过程中应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主,压缩和整合基础类知识学时学分,开发和优化中层专业核心模块,围绕产业应用的关键技术链,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接产业前沿设置一定学分的学科融合课程和行业方向课程,侧重学习产业应用所需知识。

对于专业选修课程,围绕专业知识和工程应用场景开设紧密对接产业的智能化应用课程,各专业可跨界互选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开发和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侧重于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齐鲁理工学院结合山东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特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增加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课程,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大教学平台,构建“专业基础与3C融合核心、3C融合互选、3C融合方向模块”全过程融合、四层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较好地保证课程体系的连贯性。设置跨专业自主选择的课程模块,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课程和国家级慕课等优质资源,设置充足的线上前沿课程,在全校推行分层教学和全面选课制度(见图2,p3)。

2.4实践平台的搭建

应用型高校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需要积极与行业优秀企业开展校企双主体培养,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争取政府资源,构建政府指导、行业协调指导、学校主导落实、企业主体参与的校企协同办学联合体。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研究中心等先进平台资源,搭建“基础应用―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工程研发”四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体系,校企共同开发学科专业融合的综合实验、工程项目,开展集中实习和实践训练。

优化整合独立课程实验,设计开发针对课程群的综合性实验;结合行业标准、生产流程、工程项目等产业需求开发项目课程,增加创新性实验;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工程项目,开设微工程实践项目、企业应用项目、线上智能化虚拟项目等项目化综合实践,组织学生以跨学科合作与解决企业问题为导向开展工程实践和应用。

齐鲁理工学院结合山东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特点,围绕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设置了跨专业自主选择的课程模块和实践项目资源,打造了学习型、设计型、科研创新型等特色鲜明的“智能+”实验、实训、研究、创新项目,并依托学科融合教学团队、校企双师导师团队推动产教融合、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有效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见图3)。

2.5课程教学的实施

2.5.1優化教学内容

加强课程与产业发展和前沿技术的对接,对于专业集内学科融合和专业交叉的核心课程模块和行业方向等选修课程模块,应该以课程群为整体来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规律和工程规律设计课程的先后顺序,将课程内容重构并划分层次,递进设置,构建具有挑战度和高阶性的课程内容体系。

2.5.2完善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模式,实施全过程和多元化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工程案例、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梯度化设置,将传统课程内容重塑为基础、应用、综合、创新等模块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的高效课堂。将课程思政案例、企业文化等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融入教学内容,将素质培养和德育融入教学全程,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充分融合。

2.5.3强化实践环节

充分发挥课程对竞赛和创新活动的指导作用,设计不同层次的实验和拓展项目,将教学、竞赛相结合,采用课堂任务展示比拼、课下拓展创新争优、校内竞赛选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学生设计作品评比,丰富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参与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项目的兴趣。

齐鲁理工学院在学科融合核心课程群模块,形成了以行业先进技术应用为基础、以项目设计为主线、以工程应用为目的的递进式课程内容,在行业应用和学科竞赛中引入工程案例和竞赛实例。将部分课程、内容重塑为基础、应用、综合三大模块N项任务,构建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对学生从知识到能力,从应用到创新的全面培养。采用“线上导学―情景导入―探究导思―任务导练―总结评价”即“四导一评”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建立“一课三反”的反馈改进机制,形成“四导一评三反馈”的教学模式(见图4)。

2.6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坚持持续改进的理念,制订教学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建立课程教学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反馈改进机制。成立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委员会,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全面保障教学质量。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有效发挥教研室和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的凝聚和教研教改作用,创新线下线上结合的活动模式,通过集体备课、专家培训、专题研讨等提高课程建设成效。同时要注重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积极引进学科优秀人才和行业工程人才,开展行业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为专业集群核心课程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团队。

3结论

总之,专业集群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意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更要随着行业技术发展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文章以3C融合专业集群课程体系构建为例,分析了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法和教学实施案例。另外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后要想顺利实施,实现人才培养的更高目标,更需要打造以中外名师、企业高工、行业专家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过程性考核等各项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相应提高,未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使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实现无缝链接,促使所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基金项目:2021年济南市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JNSX2021080);2020年山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2020264)。

参考文献

[1]付海燕,雷腾飞,张艳萍.“智能+”背景下“3C”融合专业集群的建设与实践[J].大学,2020(22):9-10.

[2]张卫华,李照广,隋智力,等.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建造专业集群建设探析——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21):96-98.

[3]张晞,顾永安.地方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布局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常熟理工学院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 27-34.

[4]夏学文.不同组群模式下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21,208(4):44-48.

[5]罗杨,南亮生,张溪.新工科背景下专业集群建设探讨——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轨道交通专业集群为例[J].南方农机,2019,50(19):154-164.

[6]张杰辉.基于通识教育与专业集群的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以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7,15(5):479-485.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