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发展简史”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研究*

2023-08-21廖立敏

云南化工 2023年8期
关键词:简史课程目标化学

邹 宁,廖立敏

(内江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基础[1]。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中,通过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实现师范教育教学质量自我改进、自我完善[2-3]。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专业于2021年经过认证申请、自评自建、进校考察、会议审议4个环节,2022年接到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通知。目前化学专业正处在认证状态保持的第一年,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需要持续改进,逐渐由专业核心课扩展应用到专业选修课。本文在研究大量有关专业核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基础上,以专业选修课“化学发展简史”为例,对课程目标评价和结果的应用进行了再研究,以期为其他专业选修课开展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化学发展简史”课程基本信息

“化学发展简史”是科学史的一个分支[4-6],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大自然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历史的描述,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师范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化学发展简史不是纯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相互交叉的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它是从化学发展的历史角度,从纵的方向上,阐述从化学的萌芽开始,怎样发展为现代化学的历史过程,即化学怎样产生、发展和繁荣起来的全过程的系统阐述[7-9]。学习“化学发展简史”,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化学事业献身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10-12]。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化学发展简史”课程为一门独立开设的专业选修课,32学时2学分,课程评价每一学年开展一次,评价结果用于制定下一个年级的“化学发展简史”课程的改进措施(本文中的数据取自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专业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化学发展简史”课程的相关数据)。

2 “化学发展简史”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应当掌握化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学科知识的发展过程,形成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为更好地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本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置方面须形成对专业培养目标指标点的有效支撑。为此“化学发展简史”课程将实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各种主要科学事件和起主要推动作用的科学人物。

课程目标2: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产生、演化、和发展的过程。

课程目标3:熟悉化学发展各个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

课程目标4:学习前辈化学家的科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并在探讨化学家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交流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 “化学发展简史”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按照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要求,结合我校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毕业要求指标点进行分解,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选择支撑课程,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化学发展简史”作为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中的2.教育情怀中、3.学科素养和6.综合育人。为简化课程达成值的计算过程,课程目标的制定采用与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即每个课程目标对应一个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化学发展简史”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4 “化学发展简史”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及结果应用

4.1 直接评价

为合理评价“化学发展简史”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确定平时表现计分点、期末考试试题内容与课程目标相符,各项内容必须完全覆盖该课程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所支撑的指标点),评价学生指标点对应能力达成情况。

按照各个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支撑强度,对每个课程目标赋予权重值。假设某门课程有n个课程目标,第i个课程目标对第j个和j+m个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支撑强度值为vi,则第i个课程目标的权重计算公式为

(1)

例如:本课程目标1(L)、课程目标2(H)、课程目标3(H)、课程目标4(L)。本专业根据结合实际情况和讨论结果,确定支撑强度值按H=6、M=3、L=1进行计算,则本课程目标1的权重w1=1/(1+6+6+1)=0.071,同理w2=0.429、w3=0.429、w4=0.071。

表2给出了平时表现及期末考试考查的知识点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以及各课程目标的权重值。

表2 考核要点与考核方式

4.1.1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学习过程考核对学习效果做出的判断。平时表现:一次平时表现每个课程目标总分为100分,学生实际得分与总分之比得到学生个人平时表现在该课程目标的达成值,全班学生平均得分与总分之比得到全班学生平时表现在该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值;平时表现各课程目标最终达成值取多次平时表现的均值。本课程4个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值分别为0.85、0.87、0.87、0.88,说明大多数学生平时出勤率高、积极发言讨论、积极对化学史资料查阅与整理、积极参与化学家故事分享等。

形成性评价结果在期末考核之前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形成性考核结果所处班级中的位置,以便提示形成性评价达成值较低的学生需要更加努力,并通过终结性评价进行弥补。形成性评价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让教师了解全班形成性考核结果的总体情况。针对个别形成性评价达成值特别低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例如,某几个学生形成性达成值较低,期末考核之前给这几个学生布置特殊作业,增加课外辅导等进行弥补,以期他们在期末考核中各课程目标达成值有所提高。

4.1.2 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

终结性评价主要以试卷考核为依据,4个课程目标总分之和为100分。期末考试中学生在各课程目标实际得分与该课程目标总分之比为学生个人终结性评价在该课程目标的达成值,全班学生平均得分与总分之比得到全班学生终结性评价在该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值。合格线采用加权平均法测算。以本班58人作为评价样本,假设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对应的考核试题总分为Ti,试卷样本总数为58份,分成5个等级:A=[Ti,0.8Ti)、B=[0.8Ti,0.6T)、C=[0.6Ti,0.4Ti)、D=[0.4Ti,0.2Ti)、E=[0.2Ti,0)。结合各个等级的学生人数计算出课程目标的达成值。如果各等级均赋中值,则A=0.9Ti、B=0.7Ti、C=0.5Ti、D=0.3Ti、E=0.1Ti,每个等级的人数分别为r1,r2,r3,r4,r5,课程目标i的达成值合格线为:Si0=(Ar1+Br2+Cr3+Dr4+Er5)/56Ti。本门课程的各课程目标合格线分别为0.78、0.69、0.74、0.66,总评价合格线为0.72。各个学生的各课程目标达成值与合格线进行对比,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

终结性评价中,全班学生各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值分别为0.76、0.70、0.74、0.70,总评价值为0.72。终结性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尤其让达成值低于合格线的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终结性评价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课程目标1的达成情况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各种主要科学事件和起主要推动作用的科学人物有所了解,但仍需要加强对化学家故事的了解,尤其是达成值低的学生,后续课程需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加关注,适时进行个别辅导(如增加作业等方式)。课程目标2的达成情况处于中等,说明学生对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产生、演化发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了解,但个别学生该课程目标达成值偏低,仍需要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产生、演化发展的过程等方面的教学以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目标的达成值。课程目标3的达成情况中等,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发展各个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对各事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总结能力还有待提高。课程目标4大部分学生达成值处于中等以下,说明学生对学习前辈化学家的科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兴趣还有待提升,在探讨化学家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交流过程中,还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1.3 直接评价

为强化过程性考核,提高形成性评价在直接评价中的比重。各课程目标直接评价达成值由形成性评价(50%)和终结性评价(50%)构成,直接评价中全班学生各课程目标整体达成情况见图1。

图1 直接评价各课程目标整体达成情况

直接评价中,全班学生各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值分别为0.81、0.79、0.81、0.79,总评价值为0.80。本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标准规定为0.6,如果学生个人课程目标直接评价总评值大于等于0.6,该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目标达成,学生可以免于补考,否则未达成。参照内江师范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平均学分绩点≥2.0者才可获得学士学位。由于学分绩点2.0对应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值为0.72,如果学生个人全部课程目标直接评价总评值均大于等于0.72,该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目标较好达成。该门课直接评价整体达成总评价值为0.81,大于0.72,则该门课程目标整体较好达成。

直接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直接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优化作业布置、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等。

4.2 间接评价

间接评价法即基于学习者体验的定性评价60%(全体学生进行的课程目标达成的问卷调查)以及同行教师20%(本教研室及相关课程教研室专业教师问卷调查)、教学管理人员听课记录或问卷调查20%(院校两级教指委听课、院领导听课、教研室主任听课、其他人员听课)等对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原始数据)。间接评价达成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表3 课程目标间接评价结果

在间接评价中,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的达成值分别为0.75、0.78、0.76、0.79,达成情况达到中等水平。间接评价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授课效果被学生、同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以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例如,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在同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中处于良好水平,但在学生基于自我体验的评价中处于中等的水平,说明了教师授课效果能被同行教师和教学管理员较好地接受,但由于学生自身基础差可能并没有取得较好学习的效果。提示教师在后续的授课中要更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授课,在授课内容、知识点难度的把握、讲解速度、授课方法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4.3 综合评价

课程目标综合评价由直接评价(80%)和间接评价(20%)构成,综合评价中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见图2。

图2 综合评价各课程目标整体达成情况

综合评价中各课程目标达成值分别为0.77、0.78、0.80、0.79,总评价值为0.79。化学专业以0.60和0.72为标准,评价值大于0.60表示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达成,评价值大于0.72表示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较好达成。“化学发展简史”综合评价各课程目标达成值均大于0.72,因而综合评价中各课程目标均较好达成,但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综合评价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让教师了解所授课的综合效果,并根据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综合评价结果反馈给二级学院,作为年终教职工个人考核、职称评定的参考,促进教师持续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5 结语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提高师范教育教学质量和基础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课程达成情况评价是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基础,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持续改进理念的实施质量。本文以“化学发展简史”为例,对课程目标评价方法及过程、结果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但课程评价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如评价方式、评价过程、评价维度、评价值与学生实际能力的相关性等还需要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简史课程目标化学
《宋朝简史》等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书的简史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心的简史
未来已来——《未来简史》阅读有感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