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2023-08-21陈炎坤
陈炎坤
摘 要: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是现阶段国家对金融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本文先提出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简介,接着指出该课程开展思政的必要性。发现该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足、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融合不足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和丰富教学方法等解决问题。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8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大学阶段也是成才的关键阶段。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要积极进取,具有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实现我国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的任务。
1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简介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是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从专业知识角度来看,它包含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理论、金融风险监管的内容和度量模型在风险识别、度量等;从价值引领角度来看,它与个人的风险意识、就业观念和从业态度相关,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授课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通过将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充分将思政元素融入核心课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爱国意识、职业素养等的培养。
2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血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促进经济的发展。当下面临国内外各种风险因素和挑战,我国需时刻警惕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缺少高端综合型人才,行业缺少有风险预判能力和防范能力专业人才,也缺少具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时,既要注意兼顾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为社会主义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爱国爱民、遵纪守法和爱岗敬业的人才。
2.1 知识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金融风险的基本知识、一般原理和管理目标;掌握基本金融风险类型的识别、度量和控制方法;清楚金融危机的风险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认识到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掌握国家对于金融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及现实意义。
2.2 能力培养目标
锻炼学生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金融风险预测的敏感度,提前防范风险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鼓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将所学风险管理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題的能力。
2.3 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拥有科学金融风险防范与管理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意识,为步入社会做准备,培养他们在工作中,尊敬守法、爱岗敬业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素质。
3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教师对于思政元素挖掘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又要完成课程思政。导致部分教师在生硬地在课程中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显得很突兀,学生难以接受,也导致整个课程不连贯;学生在吸收专业知识时,教师莫名引入思政内容,有时引入的思政内容或许跟专业知识毫不相干;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云里雾里,降低对专业知识的兴趣。课程思政教育目的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让学生长期沉浸在这种环境中,使他们更乐于理解与接受。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在于授课老师没有深入理解该课程思政的方向,同时也说明个人思政素养也欠缺。
3.2 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融合不足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关于数理知识偏多,教师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以及课后反思,都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在各个环节都会忽视思政元素的引入。学生是被动接受者,会不自觉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且偏数理的课程要导入思政教育确实会有一定的困难。“填鸭式”的思政教学输入,说明该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并不是很成功。本质上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中的度量模型是管理金融风险的工具;抓住金融风险管理授课过程中能为学生提供价值引领、风险防范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与职业素养、风险防范意识、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等思政教育。
3.3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课程思政教学中,还是以讲授方式上课,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这种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感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更偏重于教师的讲授,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
4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优化措施
4.1 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把它们与专业课程知识结合起来,并找到相匹配的教育方法与艺术。教师需要将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充分融入专业知识传授的课堂中,实现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培养人才的理念。教师应注意分析课程属性和价值属性两者的相关性,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将其镶嵌于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学习。
对于课程的思政部分教学做了以下设计:通过日常生活中可接触到的案例,让学生更有感触,更好的导入爱国情怀、风险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等,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大学生应传承我国民族优秀文化,更关注国家民族利益。教师组织学生对历史上发生过的金融危机事件进行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未来金融行业的中坚力量,面对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挑战,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出现,特别防范重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2 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第一,深入理论学习。完善对授课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的建设,加大他们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渠道;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理论深度去提炼思政元素,让学生理解理论的同时达到思想上的认同。
第二,巧用现实案例。案例的导入是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手段,生动的案例能让课程思政更具吸引力于感染力;教师应主动收集先进案例,提炼思政元素,激发学生主动接受思政教育。
第三,积极提升价值。课程思政是在保有原有专业课程属性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互渗透,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获得为人处事的道理等。第四,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师风格等方面来提升课程整体效果。
4.3 丰富思政教学方法
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教学方法和技巧,一味地自我感觉良好,忽略学生的反馈,学生会有一种被说教感的感覺,在学生群体里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学习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运用一切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教师应注意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把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混合式教学运用起来,并结合运用小组讨论式以及学生全程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疫情期间,传统的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更凸显了混合教学的好处。混合式教学丰富了课程思政爱国情怀、素质培养以及职业道德培育的途径和方式。
5 结语
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强调的是立德树人;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提出新的要求:技能与思想缺一不可,强调的是人才素养培养。课程思政对于打破传统的育人模式,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专业知识。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践行“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作为金融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问题,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都是重要问题;深层次挖掘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挖掘立足于符合爱国爱党、四个自信以及提升社会责任感;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梳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辩证思维方式、职业道德操守等导入专业教学活动中,是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需持续重点关注的。
参考文献
[1]孙婷.“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1):5456.
[2]袁晓凤,武中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探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2,24(05):7477.
[3]韩新才.“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2):242244.
[4]赖莎.《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成才,2022,(18):7980.
[5]李楠.新经济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22,35(12):112115.
[6]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02):16+15.
[7]田娟娟.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6):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