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2023-08-21姜莉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姜莉

摘 要:当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等国家战略。为更好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培养更多科技创新型人才,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这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不少难题。而通过开展学科竞赛、推进校企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等举措则有望破解这一难题。

关键词:新工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40

近些年,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开启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子。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即要培养一批具备新经济发展趋势的思维方式和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用以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新需要,这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性文件,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与政策支持。正是在国家对“双创”教育的高度重视下,高职院校纷纷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定位,分别在人才培养方案撰写、“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践育人平台搭建上下功夫。各高职院校的系列举措,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实效,如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创新实践的学生数量也逐步增加,拓展了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但从横向和纵向比较来看,针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双创”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双创”实践依托项目和平台载体的缺乏、“双创”教育的师资力量投入不足、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等,这些不足因素的存在意味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局限性。

(1)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长远规划,从制度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尝试,如专门成立创业学院,出台有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等,此类举措有效推动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但是,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思想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在学校内部都未就如何系统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达成共识,还停留在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制度安排,尚未建立起对创新创业的专项资金支持,相关体制机制配套也未跟上或者不够健全,对创新创业的考核评价不够完善、权重也不够高。

(2)实践载体缺乏。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还不够深入,缺乏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实践载体,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为学生专门设立了创业园区、创新成果孵化区等,但是整体利用率不高。学校为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的平台基本以校内实验实训平台为主,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训练中心或者基地还不够多。此外,近年来,国家和省级层面组织了多项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这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双创”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台。但是,部分高职院校针对工科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的宣传动员不够充分,覆盖面和指导性不足,导致学生缺少为其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平台。

(3)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根据本校特色组建了相应的“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也有了较为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队伍,但是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的短板现象,主要表现为具备“双创”实际工作及学习经验的教师较少,对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储备不足。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接受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系统学习的课程都是由其所在院系的副书记、辅导员等思政人员担任主讲教师,而副书记、辅导员平时日常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加之其本身创新创业经验也不足,很难胜任实战性要求比较高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

(4)融合度不够高。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通识类课程并纳入学分制管理,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还存在着误区,认为其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一种技能培训”,抑或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就业率的途径之一,是就业指导教育的一部分,与专业教育关联不大”。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方面的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体现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里,专门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较少,与工科专业教育融合更是不够紧密,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过程中经常存在理论與实践两张皮,课上与课下无衔接的现象,未能贯彻落实好“课程思政”要求,未能把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要求融入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之中。

2 新工科建设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加快新工科建设是高职工程教育适应新时代产业革命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服务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创新创业能力比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但仍然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亟须以新理念、新工具、新方法引领新时代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双创”教育路径。在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双创”教育面临多方面短板欠缺之际,新工科建设为解决这一困境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提供新的理念思路。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工科建设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发展首要影响就是其要打破固有的工科专业教育思维,以新工科教育理念引领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双创”教育发展,这也是高职院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产业发展结构的迭代升级,新兴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对高职院校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需求也逐步上升。与此同时,为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已然成为“双创”教育首要目标。也就是说,新工科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在理念目标上是同向而行的。如今,国家对新工科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此重视,有关部门相继出台系列相关政策文件,这为推进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向更新理念、更广思路、更大空间上指明了方向。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的高职院校,要主动对接这一趋势,把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融入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以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引领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提供新的方向路径。新工科建设着重强调的是“创新性、融合性、前瞻性和开放性”。其中,创新性是新工科建设的本质属性,也是推进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融合性指的是新工科建设强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掌握新兴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教育和通识能力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双创”教育的突出价值所在。前瞻性意味着走在时代前沿,表明新工科建设是以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教育方向。开放性表明新工科建设突出学科专业发展的交叉融合,要向行业企业开放,要具有国际视野,这也符合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强调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此可见,新工科建设的本质特征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相辅相成、不谋而合的,其为后者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和路径上的参考。

3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行业不断演进,对创新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为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和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快推进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程,尤其是要充分结合高职工科教育自身实际情况,以适应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新形态为契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探寻出一套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工科专业学生“双创”教育体系,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1)加强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人才培养。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工科院系“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工科这一大趋势,即高职院校需要确立起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此类学生。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种培养方向:一是把重心放在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上;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发掘能够真正走入创业市场的工科专业学生。同时,要强化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厘清创新创业教育“教与学、教与管”的关系,明确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在“双创”教育体系中所承担的角色定位与职责范围划分,构建“双创‘教育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从制度和组织层面充分指导工科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活动,保障相关举措的落实,进而形成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系统性工作局面。

(2)搭建实践平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专业要体现行业性,专业设置要跟着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走。结合新工科特征这一特征,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培养就要注重在校内校外搭建基于工科专业优势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即校内依托各种实验实训资源,加强工科专业实验室、创业实训室、大学生创业园等建设,校外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推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专门开设专业订单班,根据产业企业需求培养对口专业人才,形成了“企业出题、学生答题”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增强。此外,国家级、省级层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也是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应持续加大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如这几年备受瞩目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均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与展示舞台。

(3)注重师资建设。师资队伍在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双创”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师资力量是“双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致力于“打造一支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新工科创新创业师资团队”,通过组建这样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一方面是通过团队内的交流互动,进而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是为工科专业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提供了项目指导与智慧支持,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项目质量。师资团队成员既要有副书记、辅导员等思政教师兼任,也要在充分调动学校现有师资积极性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引进和培育具有创新创业背景的专职教师。要加大对这些创新创业师资的业务培训力度,并对其工作成效进行定期考核检查,提升这支队伍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同时,要注重发挥校外兼职创业导师的作用,邀请行业企业中具备丰富创业实践的优秀创业者,尤其是在校期间就有创业经历,毕业后仍在继续创业实践的优秀毕业生回校分享,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孵化指导。

(4)完善课程体系。目前,课程学习相关知识仍然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在系统性教授创新创业时的主要方式,因此,不断完善优化相关课程体系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切实提高“双创”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工科专业课程设置中,也要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定位,确定符合个体特点的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双创”教育目标,要在充分结合工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基础上,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纳入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地创新创业教育三级课程体系”。同时,可结合工科专业具体的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融入“双创”教育元素。其次,应加强“双创”通识教育,增设“双创”教育相关公选课,这些公选课应包含如创业基础知识、创业项目孵化案例、科技创新竞赛政策及文本解读等有利于提升工科专业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的内容,尽可能地扩大“双创”教育在工科专业学生中的覆盖面、受益面。

4 结语

近年来,在国家“双创”号召的大力推动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双创”教育主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以及创新创业相关赛事的动员参与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载体缺乏、师资力量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如今,在国家“双高计划”的引领下,高职教育迎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在融入新工科建設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双创”教育必然面临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把握住这一时代大势和学科发展新机遇,始终秉承新工科教育理念,按照新工科建设的目标要求,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建立健全以新工科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推动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兆楠.高职院校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15):7578.

[2]徐晓毅.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21):206.

[3]周香,闫文平.面向“新工科”建设的高职教育改革方向与行动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04):3440.

[4]秦婧.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7679.

[5]刘辉.啄破大学生创业之“壳”—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育报,201610-13(06).

猜你喜欢

新工科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