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建设助推学校劳动教育
2023-08-21牛秀娟矫娜
牛秀娟 矫娜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重要文件。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校城市子女多,且多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很少参加劳动,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确定了以劳动教材为依托,全面实施劳动达标清单的劳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开展。
发挥课堂主渠道,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优化设置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学校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结合区市劳动教学计划,依据劳动教材,每周开展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课。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积极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通过学习日常劳动技能感知劳动乐趣,逐步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主动分担家务,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同时,学校通过教师培训与课堂实践,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劳动教育教师,其中多人在区市举行劳动教育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发学校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学校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立足城区学生特点,贴近城区学生实际,开发学生感兴趣的劳动校本课程,并不断完善改进。例如,学校在低年级开设了“巧手DIY手工制作”课程,在高年级开设了“烘焙”课程。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助推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学生掌握了生存发展的基本劳动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如今,劳动教育已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一面旗帜。
加强劳动阵地建设,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形式
设置若干个劳动值日岗位。学校根据班级位置和学生年龄特点划分相应的劳动活动区域,班级设置值日岗,学生在校每人都有一个小岗位,都能自主参与劳动,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与每周评选“劳动之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校园劳动的积极性。学生轮流承担不同岗位的劳动,了解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了团队合作。
建立学生定期餐厅帮厨制度。学校从就餐管理工作入手,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安排餐厅专业人员定期分别对低、中、高段学生进行饮食安全卫生和食品制作等技能培训。在老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自主整理餐具、设立餐厅值日劳动岗,轮流分配饭菜。就餐结束,学生自主清理餐桌,将餐具等摆放到指定位置,注意轻拿轻放,桌椅摆放整齐,按时离开餐厅。为了落实食堂就餐制度,规范学生就餐秩序,学校政教处老师带领学校监督岗学生,每日检查、记录、督促、指导,值日人员每天检查就餐秩序并做好记录,检查情况每周由政教处汇总公布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每月颁发就餐管理优秀班级流动红旗。
建立校内种植园。我们克服困难在校内开辟了一块种植园,为学生提供体验劳动实践的园地,种植多种农作物。学生通过种植农作物,观察农作物生长,探究农作物生长规律,书写劳动观察日记、劳动活动记录。学校让学生参与管理校园绿化植物,每个孩子都可认领、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负责管理植物。
发挥家校社合力,拓展校外劳动教育资源
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劳动资源,加强与企业、社区和校外劳动基地的联系合作,不断完善理论和实践体系。
开展劳动教育“空中课堂”。学校依托校内资源,整合家庭、社会资源,建设劳动实践网络资源库,定期为学生推送劳动资源包,以照片、视频、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劳动实践成果评选,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和宣传。
家校联手开展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不可或缺,学校通过三级家委会与家长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向家长宣传劳动习惯养成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引领家长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学校还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开展“家长劳动教育课堂”,通过开展多种劳动实践活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劳动教育的实施,我们深深体会到,劳动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家长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城区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整理与收纳能力,体悟劳动对于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学校开展了“我是收纳小能手,争做家庭小主人”与“舌尖上的海鲜烹饪大赛”“包饺子”“蒸花馍”“我为父母做早餐”等活动。
为让学生持续感受劳动的艰辛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学校还开展了“小稻农”“薯你最强”“萌宠来袭,快乐无限”等主题实践活动,并开展了“清除周边的牛皮癣”“小鸟住我家”“垃圾分类”“防疫我能行”等活动。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等,在劳动中密切了亲子关系,提升了劳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情感。
创建“1+N+X”劳动教育集团和学农基地。其中,“1”指实验小学为劳动教育核心学校,“N”指学校的劳动联盟校,“X”指与信息和科学技术融合的劳动教育平台。通过区数字智慧校园平台,建立网络劳动教育平台,以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劳动教育资源推送宣传,定期组织学生轮流到农村学校和劳动基地参观学习、劳动实践,形成了以劳动教育核心校为中心,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的劳动教育实践模式,满足了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学校参加区里组织的“拾亩良田”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刨地、撒种、浇水、除草、施肥等活动,学农技,知农事,感农恩,收获颇丰。在这些校外劳动实践中,学生们了解了田间管理的基本步骤,掌握了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获得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体验,同时也懂得了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立志要从小珍惜粮食,传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中华美德,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制定劳动实践清单,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尚美扬善——劳动最光荣”劳动实践清單,建立了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根据劳动清单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每周评选“劳动小能手”。学校实施劳动清单达标效果显著,学生掌握了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了良好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有效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丰富学生的劳动技能,能让学生珍惜幸福生活,有助于纠正学生奢侈浪费的错误行为,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尊重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在小学教育中,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设计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并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科学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