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逻辑理路及价值意蕴

2023-08-21叶昌友

关键词:大团结中华儿女民族

吴 洁,叶昌友

(1.中共安庆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 安庆 246052;2.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1)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1版。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再次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70页。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多次提出并强调中华儿女大团结,不仅有着坚实的人文历史底蕴和科学的理论支撑,也有着强烈的时代要求。通过对其中蕴含机理的分析与阐释,能够使我们在认识层面形成思想共识,在行动层面达成步调一致,进而以中华儿女更加紧密的和谐共融,战胜艰难险阻,迎接光明的前景。

一、深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蕴含着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理论逻辑

尊重和把握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要求。中华儿女大团结也应遵循这个基本原理和要求,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出发,依照规律凝聚融合、和衷共济、团结奋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涉及到不同的政党和阶层、不同的民族和宗教、海内外同胞等多个层面的关系,团结的对象涵盖各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人士、海外同胞和华侨侨眷、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不同群体,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畴概念,每一层关系或群体的和谐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宏观视角审视这个命题,必须要从普遍共性基础上探寻中华儿女大团结的依据、可行性、可能性、必要性等规律性问题,既要有理论上的权威论证,也要有基于史实的分析阐释。

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思想及其理论框架是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理论之源。中华儿女大团结是立足民族背景的团结,关于这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有这方面的经典论述。早在19 世纪40年代,针对当时在民族团结问题上存在的各种错误言论,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提出了无产阶级民族团结的思想。与此同时,恩格斯也提出了因为“民族差别严重地妨碍团结”①王炳煜:《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页。,必须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和团结的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明确地指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灭,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灭。……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虽然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团结思想,1903 年2 月,在《论亚美尼亚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的宣言》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应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各民族尽可能广泛的工人群众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以便在尽可能广阔的舞台上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和社会主义而斗争。”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思想和理论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对我们党提出的中华儿女大团结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其基本要义包括:只有团结才能取得胜利,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团结的问题;单个与部分群体的融合依赖的是整体的发展,解决的是怎么团结的问题;将团结与消灭剥削的人类解放事业联系起来,解决的是团结的目的问题。这三个层面的理论指向,呈现的就是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

人类发展进步史是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逻辑印证。人类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无一不在印证一个普遍现象:当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权处于一盘散沙状态时,要么会在内部纷争中瓦解,要么会在强大外敌入侵下因无力组织有效抵抗而溃败,要么经济社会发展停滞,民不聊生。远的如盛极一时的古罗马帝国、教权与王权冲突下中世纪末的欧洲,近的如前苏联、卢旺达等国家和地区。就民族团结来看,族群的撕裂、诉求的差异、粘合的无力、方向的不明等,都是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上述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政权,从其内部看没有太大纷争,但最终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需要分析的因素很多,如果从“大团结”的“大”字延伸下去,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合纵连横”、世界最终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对于团结各个国家都讲,但团结的方式、对象、方位、域度等,可能往往会被忽视。我们今天强调中华儿女大团结,就是要突破地域、民族、阶层等一系列限制的“大团结大联合”,是基于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基础上的大团结,是基于文化认同、文明赓续基础上的大团结,是基于共同目标追求下的大团结,这样的团结才是最有效的团结、最有生命力的团结。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理论之基。在马克思民族团结理论指引之下,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充分把握之下,根据不同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过程中,有关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认识逐步形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为了壮大革命力量,以打倒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1922 年7 月,中共二大正式确立了“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1938 年5 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号召:“我们共产党人,同其它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4页。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推翻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创建新中国,我们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号召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努力争取一切进步力量,把各民主党派和其它爱国人士团结起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针对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团结大多数,努力恢复生产、大力发展经济,中华儿女大团结态势逐步巩固与发展。1957年2月,针对当时国内外出现的一些复杂情况,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②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日报》,1957年6月19日,第1版。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巩固和加强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③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64年第18期。说明这一时期,不管经历多大的挫折和失误,我们党始终如一地强调大团结。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更加重视大团结大联合,引领海内外中华儿女合力推动中国改革发展,中华儿女大团结局面逐步完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工作和人民政协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局面。我们的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扩大了,不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还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前程远大,大有可为”④邓小平:《邓小平论统一战线》,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50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新矛盾,我们党广泛凝聚共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华儿女大团结理论走向成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华儿女大团结进行重要论述,相继提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光明日报》,2017年3月11日第1版。、“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⑥新华网:《习近平新疆考察经实: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3/c_1110509757_5.htm,2014年5月3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⑦央广网:《逐梦新程|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2170267439939332&wfr=spider&for=pc,2022年12月14日。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命题,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极大拓展,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缜密的逻辑框架,为新征程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源自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自信蕴含着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历史逻辑

人类文明发展的形态,公认的有古中国、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五大文明形态,其中,只有中华文明是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延绵不绝,不是因为没有经历其他文明所经历的考验,而是在磨难中走出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误区,最终走向了民族融合,在团结中实现了共生共进,进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多民族融合体。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文明构成了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历史根脉。从炎帝部落的共工氏与东夷部落的蚩尤之间的战争,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再到秦汉王朝一统天下,及至隋唐宋明清,王朝更迭,战争即是主要手段。但必须看到的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乱中,汉民族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实现了交融。

“百家争鸣”,车同轨、书同文,经过长期发展,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文化主流,到唐玄宗时期已经呈现“混一六合,纪纲四海。开物所以苞举华夷,列爵所以范围中外”①董诰等:《全唐文》第一部卷2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70页。的局面。随着汉民族的不断壮大,从董仲舒“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经宋代周敦颐、明代王阳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的努力,“和合”思想日臻成熟并深入人心。中华文明逐步成为多民族融合的主要纽带,汉民族也逐步成为中国多民族融合的主干。中华儿女大团结只有建立在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9月30日第2版。。

多民族融合的发展史构成了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历史经络。中国经历过五胡十六国、辽金元、满清等不同少数民族主政的历史阶段,今天站在大历史观角度审视这些历史时期,游牧部落向农耕文明的转化,恰恰形成了中国多民族融合的社会特点。正如韩愈所言:“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③刘真伦,岳珍校注:《韩愈文集汇校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3页。在这个过程中,所谓胡服骑射、通婚等生活方式交互影响,以边境互市为主要形式的通商交往,以及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广泛传播,大大促进了多民族的融合进程。中华民族虽然分分合合,历经诸多战乱,但民族融合的步伐从未停歇。我们今天在很多场合以“中华儿女”取代“炎黄子孙”的表述,不仅是多民族融合的需要,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经纬。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④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是中国的历史,更是今天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构成了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逻辑主线。几千年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基于文明自觉和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在传承基础上实现了创新突破,站在时代维度首提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大命题,使古代先贤们提出的和合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大团结的重要性,1939 年12 月,毛泽东就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5页。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我相信,只要13 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⑥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10期。2021年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把坚持统一战线总结为党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团结是统一战线的第一主题,坚持统一战线就是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中华儿女大团结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发展历程的启迪,它将贯穿于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全过程。可见,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基因,是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历史前提,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依据。

三、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必胜信念蕴含着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实践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从来都是曲折中前进、波浪式上升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宣告了这段历史的永远终结;经过艰辛努力和成功探索,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满怀豪情地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复杂巨变的时代,如何在新征程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提出和解答中华儿女大团结命题的实践需要。

中华儿女大团结是应对世界变局的需要。新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但绝不意味着这是一个没有风险挑战的时代,绝不意味着“变局”成为了历史。随着西方国家的日渐式微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崛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进期,外部挑战更趋复杂严峻,自然灾害挑战影响深远。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可以说“世所罕见、史所罕见”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9日第1版。。应对挑战,既有领导权问题,也有战略策略问题,但全民族更加紧密的团结起来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中华儿女大团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我国的改革开放,经过40 多年的推进,现在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根据既往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改革的步伐决不会停歇,也不能止步。越是困难,越是需要理解、支持、配合,越是需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对改革大局的理解支持、对发生矛盾时的包容通融、对触及利益问题时的互谅互让等,都是改革顺利推进不可或缺的要件。

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必须通过发展实现目标,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其次,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其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发展来加以解决;再次,发展就要靠人,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奋进的中华儿女是实现发展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团结一致向前看”。当今世界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没有创新引领可以说寸步难行,更不要说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靠的是高素质人才,把遍布世界的优秀中华儿女汇聚起来,我们就能实现创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飞跃。

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实现蕴含着中华儿女大团结的价值机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民族复兴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一)中华儿女大团结的价值体现及逻辑关联

中华儿女宽领域、全方位的大团结大联合,其价值意旨十分明确,即通过团结,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从不同维度分析,中华儿女大团结蕴含以下具体价值:一是形成共识、增强政治认同的核心价值。作为同根同脉的中华儿女,由于分布区域、阶层、文化、政党、宗教等的不同,认识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在政治上不能达成共识,在大方向上找不到共通点,则根本无法实现融合,甚至会南辕北辙。大团结大联合,必须有坚强的政治引领、必须有凝聚的核心。中华儿女大团结只有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的基点上才能实现。换个角度思考,牢固的政治认同,又促使中华民族熔铸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可以战胜任何挑战。二是凝聚力量、共襄伟业的根本价值。大团结不是无边界团结,毛泽东当年强调“要善于团结90%”,这个团结面就是基于目标追求一致前提下的科学归结,同一目标下才可能有共同努力方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诉求,必然就能汇聚最广泛的目标认同,进而也就能汇聚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三是凝心聚力、促进团结和谐的基础价值。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常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往哪儿想、向哪个方向用力的问题不解决,就凝聚不了各方力量。人心归一,多样性与差异性才能达到一致,才会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四是凝聚智慧、战胜挑战的重要价值。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任何一个领域的创新突破靠单打独斗都不可能完成,实现强国梦,没有人才不行,不懂得网罗人才凝聚智慧更不行。

四种价值体现四个维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没有政治认同,就没有同一方向,后面几个价值就失去了依托;没有目标认同就没有干事动力,发展就会成为泡影,换个角度看,没有政权统一政治稳定就没有目标一致;没有人心归一,就没有社会安定,稳定与发展是并行的两件治国理政大事,必须要统筹推进,任何一方有失偏颇,另一方就无从着落;没有智慧汇集,就无法战胜挑战,实现目标。

(二)中华儿女大团结的价值实现路径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华儿女大团结价值实现的根本保证。“团结要有圆心,固守圆心才能万众一心”①汪洋:《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责任》,《人民日报》,2022年3月4日第1版。。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党领导并建立的国家政权是政治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统战理论是思想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制度保障;统战部、侨联、台联等统一战线工作部门或机构是体制机制保障;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是法规制度保障。政治保障前提之下,深化文化认同是纽带,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转化,以文化人、以文固本、以文培元;共同目标设定是方向,未来愿景只有关乎每一个人的利益才能赢得众人的趋同;求大同存小异是关键,面对差异,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人才,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在包容、互谅、共建、共享中前行。

猜你喜欢

大团结中华儿女民族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
“民族大团结 建设示范区 喜迎二十大”主题演讲比赛决赛在昆举行
香港的繁荣昌盛,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我们的民族
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中华儿女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让中华儿女共享幸福和荣光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