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橘子洲头回望革命烽火
2023-08-20冯璐
冯璐
2023年8月3日,尼泊尔驻华大使施雷斯塔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刘俊杰/摄)
走进尼泊尔驻华大使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色的释迦牟尼像。雨后初晴,充满佛教元素的使馆显得格外祥和、静谧。红白色建筑的木门,精雕着莲花等图案。《环球人物》记者推门而入,仿佛走进了小型的宗教艺术馆。记者正驻足欣赏门廊玻璃柜里陈列的佛珠、木雕面具等工艺品时,一声沉稳的“hello”从身后传来——尼泊尔驻华大使比什努·普斯卡·施雷斯塔缓步走进会客厅。
头戴黑色尼泊尔帽、身穿深色西装的施雷斯塔,神情透着几分严肃。聊起天来,他逐渐展现出幽默和蔼的一面,有着长辈拉家常般的亲和力,还用中文“没问题”来活跃气氛。不急不缓、娓娓道来的语气,把听者带入了放松、平静的心境。
行走中国这一年
去年7月抵华履新以来,施雷斯塔已到访多个省市自治区。他说,中国的发展“超乎我的想象”。
他在北京受邀旁听中国两会,近距离观察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上海进博会现场,他推介茶叶、乐器、手工艺品等尼泊尔特产,并把现场照片设置成自己的微信头像。他也努力推动尼中科技合作,宣介尼泊尔能源等领域的投资机会,还组织了“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参加迎亚运主题的活动。
行走中国这一年,施雷斯塔在很多城市留下了足迹。在深圳,他学会了用毛笔书写自己的名字。在上海,他感叹“这里有很多历史遗迹,同时非常国际化,聚集了来自全世界的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他看到“当地人民辛勤劳作,把荒漠变成瓜果飘香的绿洲,令人感知到一个绿色发展的中国”。
记者问施雷斯塔最喜欢哪个中国城市,他说:“中国的城市各有特点。没办法分出高下。”但身为尼泊尔共产党一员,他对长沙似乎有点特殊的兴趣:“在湖南长沙,我沿着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独自在橘子洲头漫步,回望中国革命的烽火。”
施雷斯塔对中国的认知,数十年来在不断深化。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当我还在校园读书时,就已经在关注中国的发展,比如中国革命是如何成功的,当时我的脑海中有丰富的想象。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发现了很多意外的风景。我仔细观察中国人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比如,中国人十分重视教育,民众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福利,这些做法为尼泊尔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施雷斯塔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举措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发展成果由14亿人民共享。他将此概括为“经济发展,人民满意”,并说:“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穷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中国在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尼泊尔大使馆内的佛像。
以黄河生态治理成果为例。“我在学校里学习地理时,了解到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历史上黄河也多次泛滥,给沿岸居民带来灾难。如今经过治理和保护,黄河正在赐福中国人民。”施雷斯塔说。
在施雷斯塔看来,中国人有改变现状、不断进步的坚强决心,非常善于学习,工作认真勤奋,总是将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一旦下定决心做一些事情,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而且,中国人非常守纪律,具有奉献精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作为来自雪域佛國的大使,“内心平静”是施雷斯塔受访时常提及的词。有调查显示,尼泊尔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施雷斯塔说,受佛教文化影响,尼泊尔人能平静对待任何情境,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乐观。“佛教给尼泊尔人带来了快乐和平静。当世界面临贫困、战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气候变化等挑战时,佛教也有助于应对挑战,促进和平发展。”
“中国走在现代化的路上,变化非常大。在急剧的社会转型进程中,中国人也可以在心态上更加平静和快乐。像尼泊尔人一样,始终保持微笑。”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浮现出微笑。
“一带一路,四海同心”
中尼两国有着千年友好交往史。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到过位于尼泊尔南部的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唐朝时,尼泊尔尺尊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忽必烈统治时期,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出仕元朝,在北京主持建造了藏传佛教名寺——白塔寺。
“尼中两国有着独特而悠久的友谊,真诚互信、睦邻友好,两国都理解对方的愿望、独特性和敏感性。”施雷斯塔认为,在尼中友好合作的新时代,深化两国“跨越喜马拉雅山的友谊”,最重要、最基础的是加强两国互联互通。
施雷斯塔曾走访过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等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与东盟在互联互通方面做得很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领域等方面。”而尼中两国的互联互通,涵盖各领域,如从樟木口岸、吉隆口岸分别通往加德满都的公路,中方援建的博克拉国际机场,中企承建的兰毗尼佛祖国际机场,中企改建的加德满都特里布文国际机场等,都在造福两国人民。
在采访室的桌上,摆着一个精美的黄色花瓶,上面写着两行字——“一带一路,四海同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互联互通,正是施雷斯塔上任以来一直积极推进的。他告诉记者,尼中间已开通北京、成都、昆明、广州、西安、香港至加德满都的航线,“为两个近邻的合作伙伴关系翻开了新的篇章”。始于2016年的中尼跨境铁路提案,已通过中国段的可行性研究,这条铁路建成以后“两国人民联系会更加紧密”,羊绒面料、木制品、手工艺品和有机高山农产品等尼泊尔货物可更方便地销往中国,而中国的农业科技产品和服务也能更好地满足尼泊尔民众的需求。
2023年6月10日,尼泊尔传统工艺帕坦石刻展演在北京白塔寺举行。
尼泊尔学生跟着中国老师读汉语句子。
2017年,中尼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后陆续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建立了各种双边经贸促进机制。目前,中国是尼泊尔第二大贸易伙伴。施雷斯塔说:“尼中两国自古以来就是友好合作关系。我希望将这种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增进两国民众间的兄弟情谊。”
他也很关注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并专门召开过推介会。他说:“尼泊尔是内陆农业国,水电、太阳能、风能、热能等资源丰富,但缺乏建设大型项目的技术和资金,非常需要与中国合作。尼中双方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世界屋脊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随着尼中两国经贸合作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尼泊尔人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施雷斯塔告诉《环球人物》记者,目前,尼泊尔已有两所孔子学院,还有上百名汉语志愿者教师在尼各地的中小学校执教,中文和中华文化在尼泊尔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欢迎。两国也通过定期举办文化节、电影展、美食节等活动,促进人文交流。
每年,中国都为一定数量的尼泊尔学生来华留学提供奖学金,“ 许多尼泊尔学生来中国接受教育,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尼泊尔发展建设中”。施雷斯塔告诉记者,他的尼泊尔朋友高亮就在复旦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毕业后回国致力于尼中文化交流。
施雷斯塔本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十分感兴趣,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人令人敬佩的纪律性就和儒家文化有关系”。他说,自己喜欢看中国的杂技和舞蹈,爱吃中国的辣味美食。兔年春节来临之际,他还和家人一同体验了中华传统剪纸。
尼泊尔有一首歌这样唱:“同一座喜马拉雅,我在左你在右,世界屋脊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喜马拉雅山脉有着雄峻的高峰、深邃的山谷、清澈的河流、美丽的森林,是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目前,中国是尼泊尔第二大游客来源国。施雷斯塔担任驻华大使以来,多次举办推广尼泊尔登山和徒步旅行的活动,还曾向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中国朋友颁发纪念牌。在贴满尼泊尔风景照的采访室,施雷斯塔自豪地“推销”起尼泊尔的美景来:“无论你的经济实力如何,都能够来尼泊尔旅游,而且只需要两周时间就够了。省钱省力,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政治的终极目的是让人快乐,只是(各国)走的道路不同。” 施雷斯塔有多年教育经验,也是尼泊尔非政府组织“人权和社会变革运动”主席,这些背景丰富了他对外交的理解。他说,尼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期待能继续与中国政府和人民合作,为两国乃至更大范围的和平、繁荣与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比什努·普斯卡·施雷斯塔
1954年生,毕业于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政治学硕士。2006年起担任“人权和社会变革运动”主席,2019年起任尼泊尔共产党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2022年7月起任尼泊爾驻华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