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人类主义思想在科幻电影中的彰显

2023-08-19伍一帆

今古文创 2023年29期
关键词:科幻片流浪地球

【摘要】现在,科幻电影的表现形式愈加多样,寓于科幻电影中的哲学思考和文化观念也悄然发生转变。西方学术界最近兴起的后人类主义,与科幻电影相互建构,为理解科幻电影提供了理论视野和研究方法。本文以后人类主义哲学思想为切入点,对美国的《阿凡达》和中国的《流浪地球》进行研究,发现二者都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质疑,瓦解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关系,并对科技飞速发展下即将到来的后人类时代展开畅想。总之,中国的《流浪地球》和西方的《阿凡达》两部科幻电影通过庞大的宇宙观、宏伟的叙事手法表达了后人类时代中对“人”本质的共同的追问和反思,也提交了植根于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土壤而形成的不同回答,引人深思。

【关键词】后人类主义;科幻片;《流浪地球》;《阿凡達》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9-008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9.026

一、引言

2021年末西方好莱坞科幻片《阿凡达2:水之道》和2022年初中国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接连上映,在全球引起热烈反响。《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早期的一部中篇小说。在即将到来的2075年,过去一直稳定的太阳系快速老化,并可能将在100年后毁灭地球。面对这一灾难,人类决定建造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飞出太阳系,在宇宙寻找合适的地点,建立一个新家园。而《阿凡达2》延续了《阿凡达1》的主要情节:未来的地球环境恶劣、资源短缺,人类将目光放向了宇宙中的资源丰富的潘多拉星球,启动“潘多拉计划”,试图毁灭潘多拉星球上对原住民纳美人极为重要的灵魂树,却遭遇纳美人英勇的抵抗。面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中国和好莱坞极具代表性的科幻片,两部影片都对即将到来的“后人类时代”展开畅想并对包含了在这一背景下对“人”本质、价值、地位、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重新思考,彰显了后人类主义的哲学主张。

19世纪布伦瓦斯基夫人在《秘密教义》中最早提出“后人类”一词,但是直到1988年,美国学者斯蒂夫·尼克尔斯的《后人类宣言》发表之后,“后人类主义”这一概念才得到人们的关注。有学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一些有关“人类”的一系列观念,现有的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都会遭到颠覆,后人类时代即将到来。从本质上而言,后人类主义就是对人类主义的一种批判,是人对技术与自身、自然界与自身关系,乃至人类理性与人文信仰再反思的产物。

后人类主义思潮与科幻电影关系密切,彼此关联。科幻电影中大胆的想象为后人类主义提供直观的图景,丰富着后人类主义的理论;而后人类主义又以其理论的开放性扩展了科幻电影思想的深度,使科幻电影在现实语境下熠熠生辉。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都关注了后人类主义与科幻电影之间的关系,用后人类主义观点阐释科幻片里的世界观,价值观并通过对科幻电影的研究推动对后人类主义的深入理解:谢易(2022)从总体上论述了科幻电影的后人类主义美学;周达祎(2021)通过对《流浪地球》和《疯狂外星人》两部电影探讨后人类主义视野下中国科幻片的两条路径;李燕(2019)分析了电影里《阿丽塔:战斗天使》后人类主义“身体观”;李长生(2020)挖掘了刘慈欣小说里的后人类主义思想。本研究借鉴上述论文的研究范式,以后人类主义理论为基础,对《流浪地球》和《阿凡达》两部科幻片进行分析,发现二者都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出质疑,瓦解了“人”与“非人”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凸显了技术人工物的地位。在这些后人类主义对未来的共同追问下,两部影片也提供了来自东西两种文明的不同解释。

二、人类主体性危机

当代西方后人类主义致力于对人类主义之“人”的批判与解构。人类主义的核心议题是追问人是什么,确证人在世界上的价值和地位以及生存和发展的根据与意义。作为人类主义的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对人的理解不仅明确了人类中心主义,还蕴含着自我与他者的辩证法以及二元对立逻辑。后人类主义同样关注“人”本身,追问“人”到底是什么,关注“人”在这个世界究竟所处的位置。但是后人类主义不再把人的思想看作世界的中心,而是提供了一种以去人类中心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批判性方式,瓦解了“人”与“非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重新思考人的定位及变化。

人类主体性危机首先体现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文艺复兴结束了西方两千多年基督教神权的统治,人们终于从黑暗的中世纪解放出来,获得前所未有自信与权力(张兵,2018),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书中喊出“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口号。但随着人类主体性的不断发展,主体性的膨胀现象也开始出现,并不断扩大,人最终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标准,对人类有利的东西,就得以保留,对人类无用的事物就直接舍去。但是,后人类主义对人在世界的这种中心地位,主导作用提出了质疑,并且开始重新审视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在《流浪地球》中,科学技术已经变得非常先进:有连接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太空电梯,歼820C垂直起降战斗机,全地形探月车、大气潜水服等等。但人类似乎拥有能够“上天入地”的装备,变得无所不能,随心所欲,但事实是人类依旧受制于大自然。因为太阳迅速衰老,人类只能建造“行星发动机”,改变地球的运行轨道,逃离太阳系;因为热量缺乏,冰雪覆盖,地表环境已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只能躲进地下城;因为木星引力发生变化,地球甚至可能撞上木星,导致全人类的灭亡。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未来,人类一切生活生产实践都以大自然为前提,在自然面前人类依旧十分渺小。

人类主体性危机还表现在对“人”与“非人”二元对立关系的瓦解。《阿凡达》中出现了两个主要物种—代表人类先进文明的地球人和代表原始文明的纳美人,地球人来到潘多拉星球抢夺生命树,掠夺矿产资源,遭到原居民纳美人的奋起反抗,二者构成了一组紧张的二元对立项,形成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但是,将人类DNA与土著DNA进行混血培养而成的“阿凡达”成为人类与纳美人之间的第三个物种,瓦解了“人”与“非人”的二元对立关系。具有人类思维意识和纳美人身体到底是属于“人”还是“非人”呢?这部影片赋予了阿凡达们自由选择的权利。男主杰克在来到潘多拉星球后被纳美人的淳朴、热情和善良感染,爱上了挪威族族长的女儿涅提妮,同时也意识到地球人可耻的殖民掠夺的行为,选择和涅提妮结婚组成幸福的家庭并纳美族人一起保卫潘多拉星球。而夸里奇上校继续保留人类的身份,成为潘多拉星球人类安全部队指挥官。正是这种自我选择打破了“人”与“非人”的界限,创立第三空间,瓦解了二元对立的关系,构建了一种后人类主义的解释。

三、技术人工物的凸显

人类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人工物是工具性和实体性的存在,但是新兴基因技术、生物工程、智能技术的发展,却导致人类机器化,机器人性化,消解了动物和人类的界限、有机体和机器的界限、物质和非物质的界限,成为人类未来进化的存在形态(张灿,2021)。面对这种情况,后人类主义开始反思技术人工物的本质主义假设,凸显技术人工物的地位,展示技术人工物与人的共生关系。后人类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非人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强调人类主体与技术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认为,正如人有主体性一样,智能人工物同样也能发展出主体性。美国后人类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凯瑟琳·海勒就曾说过:“在后人类注意看来,身体性存在与计算机仿真之间,人机关系结构与生物组织之间,机器人科技与人类目标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停或者绝对的界限。”在后人类主义思潮下影响下,科幻电影叙事中技术人工物的镜头俯拾皆是,在故事的叙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器形人工智能是影片中最常见一种技术人工物。它们由冰冷笨重的金属组成,通过一个像“大脑”的芯片控制全身,利用程序代码进行运作,与人类在外形上有很大差别。在《流浪地球》中,机器形人工智能多次出现。被称为“小苔藓”的550w量子计算机是领航员空间站核心智能主机,充当“流浪地球计划”和“火种计划”的执行者和监督者。550w量子计算机具有自我迭代,自我更新的功能,到最后甚至发展出自我意识,说出了“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延续人类文明的最优选择是毁灭人类”等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话。在这些对话中,550w量子计算机能基于现实做出独立的选择和判断,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主客体关系似乎被颠覆过来。圈粉无数的小型机器狗笨笨同样具有主体的意识,在月球基地遭到太阳风侵袭的时候,会自己躲进房间角落,并用防电离毯子盖上自己;会因为怕水不肯下海进行水下作业,被女兵扔了下去,还说了经典台词“笨笨,你是军犬”;最后,也没有按照图恒宇的要求离开即将被水灌满的计算机房,而是选择和人类一起被埋藏在大海深处。无论是“小苔藓”550w量子计算机,还是机器狗“笨笨”,它们由现代科技研发出来,但已经不仅仅是供人类支配的工具,而是发展出思维和感情,具有主体意识。

阿凡达则是另一种技术人工物。它们是由人类DNA和纳美人DNA杂交培养生成的一种新型物种,摆脱了人类的身体但还保留了人类的记忆,情感,思维,和意识。与技术人工物只占配角戏份的《流浪地球》不同,阿凡达杰克·萨利是影片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男主。杰克凭借自己的智慧、勇敢获得挪威族人的认同并带领纳美人战胜了贪婪的地球人,保卫了潘多拉星球。在这部影片中,代表现代文明的地球人的是自私,冷漠与无情而前文明时代的纳美人有点鲁莽和无知,但是塑造了一个正直善良并且具有理性思维的杰克的人物形象。这表达了对技术人工物的赞美和讴歌。

四、人类未来的畅想

末世浩劫故事设定,是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常见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惯例,更能够鲜明地反映出后人类主义对科技发展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但是这种类型叙事最为重要的是它是采用怎样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末世浩劫,不同的应对方式体现出对后人类主义追问的不同思考。两部影片都描绘了因地球过度开采而使得生态破坏严重,资源枯竭的后人类时代。《阿凡达》的故事背景就是2145年的地球,环境恶劣、资源短缺。而《流浪地球》中的环境则更加严峻,整个影片呈现出一种灰色调,到处都是冰天雪地,所见之处不见一棵绿植,地表环境已不适合居住,人类只能躲进拥挤、密闭的地下城。面对这种情况,《阿凡达》和《流浪地球》提交了植根于东西方文化土壤带有中西方思维特色的两种不同解决方案。

《阿凡达》这部影片具有鲜明的“西方特色”,充分体现了西方殖民文化和向外扩张的传统(曹顺庆,2015)。影片中,人类把目光放到了距离地球很近且资源丰富的潘多拉星球,在那里修建工厂,铁路,大规模开发矿产,砍伐原始森林,捕捉稀有海洋生物图坤,甚至无情的杀害当地的原居民纳美族人。这本质上就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欧洲白人中心主义的反映。“殖民主义”,指资本主义国家把政治经济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奴役当地人民(赖先政,2022)。殖民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主要方式,是西方国家的历史传统,西方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殖民史,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家史就是殖民地人民的血泪史。而这种殖民思想经常体现在西方电影中,《阿凡达》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欧洲白人中心主义的思想。

《流浪地球》则提供了另一种中国版末日拯救方案。这种中国方案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故土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理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叶胜年,2016)。当地球已不适合人类生存时,人类并没有抛弃地球,移居到其他星球而是选择带着地球寻找新的家园与地球共存亡,这充分体现出中国人对家的不舍和对故土的依恋。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历朝历代的君王都主张“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思想伴随着中国整个封建时期。而要种地就得留在自己的家园上,因此中国人对于土地、故乡是非常眷念的(李长生,2020)。在《流浪地球》中,人类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建立了一个联合政府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调度以应对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这充分体现出当代中国所宣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同一个地球村,整个人类的命运都休戚与共。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理念扎根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强烈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到影片的结尾,当月球马上要撞上地球时,各个国家的人怀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点燃月球,解除了地月危机,拯救地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集中体现。

五、结语

《阿凡达》开启了3D电影的新时代,《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片的新纪元,两部影片在世界科幻电影界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令人炫目科技特效,更来自它们庞大的宇宙观,宏伟的叙事手法以及对科技迅速发展背景下“人”本质,价值,定义,与世界关系的反思。正是这些强大的思想内核使得两部影片历久彌新,熠熠生辉,让人深思。

凯瑟琳·海勒曾在访谈中提道:“变成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谢易,2022)现如今科技与人类联系日益紧密,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但同时也伴随着人类自身主体性可能会受到威胁的焦虑。或许在将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的涌现和对后人类主义的思考不断深化,这些期许和忧思会在不断地碰撞和融合之中,开辟出一条崭新道路。

参考文献:

[1]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赖先政.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影响——以《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为例[J].大众文艺,2022,(03):111-113.

[3]李长生.后人类主义与中国科幻文学的“刘慈欣问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02):59-75.

[4]李燕.后人类视角下的《阿丽塔:战斗天使》[J].电影文学,2019,(19):108-110.

[5]谢易.后人类主义思潮中科幻电影的美学[J].科技传播,2022,14(08):68-70.

[6]叶胜年.中西文化比较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7]张兵.科幻电影如何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以《阿凡达》和《降临》为例[J].当代电影,2018,(12):131-134.

[8]张灿.当代西方后人类主义:范式、议题与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4):21-28.

[9]周达祎.后人类主义视域下中国科幻电影的两条路径——《流浪地球》与《疯狂的外星人》之比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04):155-163.

作者简介:

伍一帆,女,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科幻片流浪地球
未来已至 科幻片中哪些武器成现实?
想拍科幻片?你加科学家微信了吗
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和难题
中国电影类型化之科幻片的思考和发展
《流浪地球》票房升至中国影史第二
现实照进《流浪地球》了吗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