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档案数字人文馆员角色定位的能力转型分析

2023-08-19焦钧

档案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馆员档案馆人文

焦钧

关键词:数字人文;档案馆员;角色定位;能力转型;知识传递;成果推广;数据管理;基础设施

近几年,专门针对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逐渐兴起,鲜明地体现着新时代背景下人文学科的改变和发展。数字技术扩展了人文学者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催生了数字人文,而这一新生领域又与档案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档案馆员如何参与数字人文的研究与实践,成为理论与实践亟须解决的问题。

柯平、宫平对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展开详细研究和分析,提出未来数字人文研究将聚焦基本理论以及应用数字人文技术展开实践论证学术研究、进一步加强数字人文相关研究的基础性建设辅助以及新技术背景下人文学术产生的变化这些方面。陈涛等学者运用知识图谱对数字人文展开学术研究,构建系统框架对学术知识隐性关系进行挖掘并以显性形式展示出来,促进学术知识的延续和发展。范佳应用文本挖掘、文本可视化以及语料库构建、GIS技术等多种数字人文工具展开学术工作的深度开发。除此之外,张斌提出利用数字人文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并通过可视化手段达到在数智时代发展档案事业的目标。

近年来,各级各类档案馆也在开始积极分析自身情况,选取适用的数字人文技术开展技术升级创新。但对档案馆在数字人文研究中如何选取恰当的角色定位开展能力升级转型,缺少大胆的实践尝试和理论探索。能否实现传统档案馆员向档案数字人文馆员的转型,如何实现数字人文研究,仍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1 档案研究要素的更迭与映射

1.1 传统视角下的档案工作研究。为了更好地挖掘纸质档案中的价值,档案馆员系统、广泛、积极主动地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将档案编研成册,以档案文件汇编、选编、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编、专题概要、会议简介、年鉴、文摘、手册、简介、图集、论著等形式较好体现档案价值,扩大档案的影响,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传统利用方式较为单一,利用多离不开档案实体,多表现为亲赴实地查阅纸质档案、进行档案外借、制发档案复制本、举行档案展览、提供档案咨询等方式。

1.2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档案工作研究。在数字人文研究视角下,将传统理论对实体保管对象——实态文件的关注转变成对文件、文件形成者以及形成过程有机联系、目的、意图、相互联系、职能和可靠性的关注。[1]后保管模式或多或少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对档案的本质属性,即“原始记录性”提出疑问。[2]认为档案来源的本质将从文件直接关联于单一的、传统的组织结构变成反映文件形成的功能和过程的虚拟的、灵活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组织结构,来源不仅反映结构和地点,更反映功能和机构,对档案管理的范式和依据进行了重塑。

为更好地运用数字人文技术挖掘档案隐藏信息,更多地涉及档案内容的分析涉及档案治理与应用层面,主张关注档案内容在不同技术手段应用下,发掘档案多维价值最终呈现多源异构的知识服务场面。资源开发多表现为自行开发面向用户直接提供服务、自行加工信息产品提供给中间服务商、与其他部门合作开发以及个性化开发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等方式。同时档案编研时间更短且更加丰富且传播更为便捷,不仅包括文字、数字、图像、声音,还包括数据库、多媒体信息产品、CD-ROM等非文件形式。

2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档案馆员角色定位

2.1 数据管理者。在数智时代开展人文研究离不开数据信息的支撑辅助,数字档案馆员不仅需要做好纸质等传统档案的整合管理,更要关注电子文件等包含的信息内容。宏观层面,需要以国家层面为起点,建立地区、行业、机构多层面的数据管理体系,通过研制各种制度、规范、标准、方法提供制度保障。微观层面,开展数据管理工作需要坚持全程管理原则、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保障原则,在开展管理工作前明确整合数据范围和目标类型,由此选取恰當实用的数据资源整合系统,通过结合数据具体信息制定档案信息管理规范与标准,并引进定性、定量、专家定期考核等方式协助构建档案数据资源评价体系,保障数据管理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2.2 资源的发现与整合者。为了更进一步地开发现有档案数据,数字档案馆员需要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发现与整合。加强宏观调控,积极组织协调。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信息资源不仅可以在档案馆内所有终端上同时显示,还可以通过网络,在所有与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查阅,不再受实体“孤本”利用的限制。规划发展目标,完善分工协作。通过建立多主体层次化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检索、甄别、选择信息整合,将资源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制定政策法规,规范制度标准。在进行信息的复制、摘录等行为时,需要法律法规制约利用行为,确保信息资源在整合开发过程中得到有效、安全的合法保护。

2.3 跨学科的知识传递者。无论中外,数字人文的研究主题与主要方向均日渐表现为“数字人文技术基础”“地理与可视化”“数字化与文本”“数字人文公共文化服务”等四个方面的集中而又多样化的探讨。作为数字人文研究馆员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涉及档案学专业知识,还涉及统计学、传播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运用技术开发档案信息,需要以档案学学科知识为基础理论前提,同时深入了解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实现知识的整合应用。为更好地探索人文社会科学,数字人文馆员应具备主动与其他学科交流学习,培养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意识,集学术馆员、数据馆员、交流馆员等角色为一体。

2.4 成果的传播者与推广者。数字人文馆员利用工具对现有档案实体及信息资源按照一定需求或主题进行整合开发,加工成各种形式的产品,有效地向社会各方面提供优化、系统的信息服务。通过自行开发面向用户直接提供服务、加工信息产品提供给其他研究机构以及与其他部门合作开发的不同形式,档案部门可以根据现代社会人们的多元化需要,具象化分析信息需求者利用内容、利用手段、利用心理的不同,提供合适的文件、档案信息产品,为社会大众服务。

2.5 数字人文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者。数字环境下,数字人文馆员在开展日常研究时,使用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整合、数据管理手段工具颇为频繁,通过使用Pajek、GIS等非专业领域工具开展人文研究,促进数字人文专业发展。数字人文馆员的角色不局限于使用研究工具和研究数据,还同时肩负着发展数据基础设施的任务。

3 数字人文领域档案馆员角色的职能转型

3.1 档案馆层面:转型理念与制度保障

3.1.1 为馆员设置可视化的职业路径。档案数字人文馆员区别于传统档案馆员在职能范围上存在部分重叠,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字人文研究,馆员在其服务方面的针对性和技术前瞻性需求是不可忽视的。档案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可由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构成。一般职业能力要求档案数字人文馆员具备协作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协同研究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专业职业能力需要档案数字人文馆员具备数据策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工具使用能力和成果管理能力。[3]综合职业能力对档案数字人文馆员的跨学科专业知识、项目管理能力、挖掘需求能力和教学推介能力有所要求。

3.1.2 实现馆员的PDCA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对数字档案馆员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应用PDCA法进行细化管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八大步骤。[4]第一阶段为计划阶段,主要包含查找现存工作出现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查找影响问题的主要次要因素以及制定提升能力计划和目标。通过使用鱼骨图、5-why分析法、故障树分析FTA等工具对影响档案工作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的根本原因進行要素分析,分层次多维度罗列现存档案工作服务和管理中存在的技术、知识、质量等多方面问题,细分问题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从技能提升、知识科学普及以及管理制度升级多个方面制定改进提升计划。第二阶段为执行阶段,需要制定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执行计划。为应对数字信息技术衍生的人文研究对档案馆员职业技能的挑战,需要从档案馆员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管理方法、技术服务手段以及职业素质多方面制定升级改变计划,通过改变角色观念、转变服务思维、强化数字化信息素质以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多种手段提升个人能力。第三阶段为检查阶段,是对执行结果的评析。通过观察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不同方法,对改变后的档案工作服务能力及质量水平进行检查对比,总结影响数字人文研究的因素。第四阶段为处理阶段,需要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并且查找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数字档案馆员既要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又要把成功经验纳入档案馆管理和服务标准、制度和规则之中,将其进行巩固和推广,以此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还要对尚未解决影响开展数字人文研究进一步发展问题进行查找,并且转入到PDCA法下一个循环之中。

3.2 档案馆员层面:转型实施与探索

3.2.1 由被动性服务向主动性服务转型。区别于其他服务性工作,档案工作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传递人类文化文明为目标。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档案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对多种信息活动进行整合,不仅对档案服务环境进行了改善,还加速了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深刻改变了档案公共服务的环境,提升了档案公共服务的理念。[5]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带来了人类记忆方式的转变,诞生了大量非纸质文件,同时,档案工作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也在加强。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新方法将大量运用到档案服务的很多具体领域。按照一定需求或主题将档案承载的相关信息集中,加工成各种形式的产品,传统相对消极的等待式服务和被动式服务,正在不知不觉中向主动、超前式服务转变。数字档案馆员通过编制检索工具、设置文件检索窗口和网页、提供查找文件的线索和路径,引导利用者加大对馆藏档案认识、了解、熟悉,使档案得到迅速广泛利用。

3.2.2 由单一性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转型。与传统档案服务相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益于档案服务由单一性服务转向综合性开发服务。数字档案馆员根据客观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协助利用者利用档案为目的的信息开发工作,即由档案管理人员根据社会对信息需求的预测,对档案信息进行筛选、综合、归纳和提炼,进行若干次加工,形成文化产品、科技产品、信息产品,为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提供系统、优质的文件信息,提高档案的利用效果。传统档案管理之所以作为有限、地位不高,是由于服务手段的落后、服务资源的短期。数字工具的开发使档案资源能够通过全媒体为利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在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方面开辟崭新的渠道。数字档案馆员可通过现场查阅、网络通信、档案信息网站数字档案馆信息平台等网络传播及社交媒体等传播途径,以数据库、多媒体信息产品、网上展览、档案网站及档案公众号等表现形式满足不同用户的利用要求。为满足综合服务利用需求,档案馆需要可供档案基础工作、网络环境建设、硬件环境建设和系统软件建设稳定、可靠、可拓展的运行系统作保障,基于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构建档案信息服务平台,以档案用户需求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和方法,创新档案公共服务的路径和手段,借助数字信息技术不断拓宽档案公共服务渠道,以更好地满足档案用户的需求,促进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从而实现档案公共服务从“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的转变。

猜你喜欢

馆员档案馆人文
人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人文绍兴
关于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开发利用的思考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when与while档案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