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家教家训家风建设探究
2023-08-19荆晶
荆晶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引言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需以家教家训家风建设推动农村精神与物质两个维度的现代化发展。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应作为乡村振兴的新途径与新工具,为艰巨任务与伟大目标实现注入“廉洁”动力。以供给导向开展的乡村振兴工作,应将家庭建设现代化深度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系统。作为社会发展与管理的基本单元,家庭稳定与和谐发展,会对和谐社会构建与国家长治久安,产生极其重要和关键影响。社会是由每一个家庭及成员组成,家庭需求应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导向,通过科学化地建设家教家训家风,保障与维护整合社会的稳定与安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需深度关联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个体与社会系统应形成有机整体。在和谐与有序的社会共治机制中,高质量实现振兴乡村的目标和任务。新时代下的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应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频共振,策动农村家庭深度融入农业、农民、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架构中。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主要问题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具体方略,在实践与实施过程中,须始终秉承以民为本的基本原则。无论是移风易俗,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要立足乡土民俗与家风。注重家教家训家风建设,营造健康和多元的基层治理环境。但从目前的具体情况和建设成果来看,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工作,局限于政策与文化形式化宣传,受众未充分理解其意义与深刻内涵。乡村中的各个家庭及成员在价值创造与价值体现方面一直不能与基层社会治理紧密互动与共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家教家训家风建设陷入低层次认知闭环,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问题:(1)剥离于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整体架构;(2)以干部为主导推进与控制建设过程;(3)建设主体与客体未形成良性与持续的交互关系;(4)村干部没有形成相对应的必要能力与素养。在重新构建家教家训家风建设机制的过程中,应着力于以上这四个主要问题,在有效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实现预期目标与任务。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家教家训家风建设理论依据
(一)家国一体思想
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十分重要,必须要形成中国特色的建设机制。而无论社会和国家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全面聚焦最基本的单位与细胞,家庭是所有新生个体的第一所学校,对培育符合需求的时代新人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全力推进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住和谐社会构建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本质要求。在家教家训家风建设方面,应以家国一体思想为理论依据,智慧和科学地设计工作方案与计划。
(二)家风建设理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新时代下,既要在物质和物理维度深层次的创新,还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在基层社会形成更加规范和先进的道德体系。通过全面和深入的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在乡村形成更高层次的家庭道德规范与家训文化体系,并将其转化成乡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工具。[1]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工作时,应能以家风建设理论为主要的思想引擎。在以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助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应结合实际设计与实施相关政策。基层治理主体在积极贯彻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新进程下,需对“以家庭促乡村振兴”形成正确认识。基于相对完善和成熟的家风建设理论,有抓手和内在依据地推进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并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与紧密关联。
(三)公共治理适用性理论
振兴乡村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我国极其重要和艰巨的战略任务。在全面推进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应能整体性与系统性地推进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将其作为实现基层社会安全与高效治理的重要途径。[2]以公共治理适用性理论为依据,设计具有指导性与关联性的建设方案与实施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家教家训家风的整个过程中,必须紧密关联公共治理。根据基层社会治理现状与目标实现内在要求,有针对性和科学依据地建设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主体要充分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特点,根据运行机制和创新规律,动态调整家教家训家风建设的节奏与程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公共治理有着极高的适用性,基本契合国家现代化建设与长治久安的总体要求。为此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始终依照公共治理适用性理论,更加科学和有序的建设家教家训家风。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家教家训家风建设策略
(一)找准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与乡村振兴耦合点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应从理论与实践多重视角出发,认定与测评传统的价值、创新的价值。[3]在对传统工作机制和模式深层次创新的过程中,需对农村形成的传统风俗与民俗的价值形成辩证思想。在正确和理性的移风易俗的条件下,找准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与乡村振兴耦合点。突出与强调“新”的同时,需对传统的家风文化内涵进行科学拓展与延伸。根据当前多元文化和价值观背景的特点,深度挖掘传统家风文化的当代价值。而在创新推进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工作时,要深入了解与分析村规民约,着力于其中蕴含的清廉文化,更加科学和深入地挖掘乡贤文化。而在这个过程中,需充分了解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形成更加清晰与正确的行动逻辑。建设主体应以文明生态建设为耦合点,有效关联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与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与生态振兴,都是乡村振兴的两个重要维度,可在内涵延伸与优化的过程中,与家教家训家风建设耦合。根据乡村民众的文化品格,专门建设特色化的文化广场,在四周搭建具有文化氛围的家风墙。在全面推进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巧妙地优化与完善每个家庭的家风文化。同时要设计敬业诚信、绿色发展、爱教尚学、尊老爱幼的家风家训牌,并统一发放给每一个家庭,达到抬头见家训的效果。乡村治理主体在着力于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的过程中,须能将该项活动与家教家训家风建设活动紧密连接。找准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耦合点后,构建内容丰富和多元的家风文化与乡贤文化体系,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深入与全面的家训家教,使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建立深刻的认识。通过科学和有效的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促使所有乡民在乡村振兴方面形成良好的行动自觉。
(二)将农村家庭凝聚成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主力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基层治理人员应自觉地建设专业化的干部队伍,确保他们能有积极意识和行动地参与到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工作中。而各个层级的领导干部,需对管辖区的文化氛围和发展情况建立深刻认识,整体把控乡村振兴质量与方向的前提下,摸清各个区域家教教训家风建设的实际情况。[4]形成以村干部为主导性因素、村民为主体性因素的建设机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成新型家教家训家风文化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要能用好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在他们的统领与规划下,将农村家庭凝聚成家教家训家风建设的主力军。村干部在深度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应以当地的村民为中心,建立一支文明实践员队伍,定期引领他们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或者参与到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工作中。而不同家庭的成员,可深入和全面地参与到家教家训家风建设活动中,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思想的升华与道德水平的提升。同时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打好脱贫攻坚战,只有充分解决所有人生存和生活问题及困境,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和深入地参与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基层治理主体,在对人居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行整体优化时,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与生活品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大前提下,举全民之力推进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工作。无论在优化与创新家风文化方面,还是纠偏修正传统的家训与家教行为,都要始终彰显家庭及成员的主体性作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不应完全以领导干部为主导主控,需将各个农村家庭凝聚成主力军,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由此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标。
(三)客观与正确树立及宣扬家庭典型
基层治理主体与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主体,须明确管辖区各个家庭运行状态,了解每一个村民的意识形态与行为问题。[5]综合测评每个家庭的家教家训家风建设情况,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客观与正确树立家庭典型,并面向所有村民进行宣传与弘扬。村干部可评选出5 个典型家庭进行表彰,在管辖区域内,形成积极的创新争优氛围。各个家庭的成员在竞争氛围中,可积极学习其他家庭的优秀家风教训,并构建契合自身的教训模式。此外,村干部需面向基层所有的民众,深入和全面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精神谱系和传统文化,需深层次的渗透到乡村民众的思想中。而国家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乡村振兴为核心,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充分发挥先进理论和治理政策的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的家教家训家风建设,须始终遵循与践行家国一体思想。基层治理主体需深刻领会“国之本在家”内涵,在家教家训家风建设方面,形成更高层次的整体性思维与开放性思维。立足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构建更加具有底蕴和精神价值的家训文化,并对家庭教育模式现代化转型,为家教家训家风建设提供有力的工具。通过树立与宣扬家庭典型,在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工作上,形成相互促进、积极竞争的良好局面。
(四)增强村干部“家事”处理的自觉性及能力
村干部需在家教家训家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引领与促进作用,做好振兴乡村的常规工作外,应根据实际需要地自我优化与自我完善。在内在与外在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增强村干部家事处理的自觉性及必要能力。一方面,村支部应科学设计教育培训方案,对负责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工作的村干部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教育培训。主要讲授沟通技巧、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传统文化内涵、乡贤文化、家风文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强化他们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文化建设能力。另一方面,建设主体需在工作实践中,理性认知自身能力优势与短板,自觉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在家教家训家风建设方面形成必要能力,在“家事”处理方面不缺位、不越位。建设主体与基层治理主体要形成合力,了解管辖区域内所有家庭情况,将具有典型性的家规和家训进行结合,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后,应能形成更加具有教育作用与功能的理论体系。而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会对成员的思想成长与价值观塑造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全面推进家教家训家风建设工作时,责任主体必须要在开放性思维的支配,了解与厘清各个家庭的家规与家训。每个家庭中形成的良好家风,要成为推动农村现代化与和谐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同家庭的家风的凝聚,需形成驱动与维护社会稳定及安全发展的关键力量。
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治理主体应充分认识到家教家训家风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在实际开展与落实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需在各个方面与维度有效的耦合与衔接。不局限于既定的家风文化建设方面,根据整个区域内的文化氛围和主流价值观特点,有序连接乡村振兴与家教家训家风建设活动。在整个过程中,能够以各个家庭为核心,鼓励与引领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家教家训家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