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功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启示
2023-08-19王芬林莉萍王大庆
王芬,林莉萍,王大庆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党的领导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4],新冠疫情刚开始爆发,党中央就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5],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部署,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6],正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强烈的历史担当、精准的战略判断,才取得了抗疫阻击战的决定性胜利,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得到了充分保障,生产生活秩序才得以快速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才得以稳定转好,事实证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中国战胜一切风险和困难的定海神针。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新冠疫情爆发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面部署、统一指挥和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7],迅速解决了一大批诸如医疗资源调配,生活物资保障、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等一系列重大棘手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专家学者、人民解放军、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普通群众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坚守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辛苦付出,才确保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根本性胜利,这些成就的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巨大作用,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比别的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比如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以及贯彻执行能力等方面[8],这都是别的制度无法比拟的,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重大胜利也更加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
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9],我们党举全国之力投入到疫情防控救治中,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是我们党坚持人民立场的具体体现,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坚定信心
树立必胜信心在这场抗疫战役中必不可少,因为它是最终战胜疫情的意志保证,只有坚定必胜信心,拿出敢于和疫情斗争到底的大无畏精神,不畏艰难、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及时解决群众难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对要解决的问题一抓到底,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遇到问题,确保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10]。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各地不同的疫情防控形势制定不同的防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准防控,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正确认识把握“危”与“机”的关系
这次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对我们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一次重大危机,但“危”和“机”往往相伴而生,危机中有“危”同时也蕴含着“机”,克服了“危”就是“机”,只要能临危不惧、科学应对,就能化危为机,本次发生的新冠疫情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契机。比如,现如今尤其受年轻人和上班族喜爱的网购就和抗击非典疫情有很大关系,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人们的外出受到了限制,刘强东把中关村的实体店搬到了网上,马云看到了网上购物的巨大需求,创立了淘宝。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危”向“机”转化不会自动完成,如果我们不能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11],机遇来了也会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眼光和准确的判断,这些都来自于我们积极作为,不断提高自身本领[12]。
从整体上来看,疫情防控过程中有很多方面可以转为“机”,第一,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疫情虽然对一些传统行业造成很大冲击,但诸如网上购物、物流配送、人工智能等行业则展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更多的增长空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二,从消费来看,因疫情的原因,广大人民群众所积累的巨大的消费需求,一经释放,这些被抑制和冻结的消费就会快速得到回补,从而形成对经济新的拉动力。第三,从科研来看,科技发展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最有力武器,比如本次的新冠疫情,我们能够战胜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战胜本次疫情,广大科研工作者对病毒的传播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加快研发了新冠疫苗,对新冠病毒进行快速、准确的核酸检测,并对治疗新冠的药品和医疗设备进行了研发,这些也为今后科技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另外,在本次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在应对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和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不少缺陷[13],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针对本次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积极改进,从而提高我国今后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本次疫情的发生同时也为我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方面提供了契机。
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深化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
据统计,大约有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鼠疫来源于土拨鼠,艾滋病来源于黑猩猩,SARS 病毒来源于果子狸,埃博拉病毒来自于中部或西部非洲的蝙蝠群体,马尔堡病毒来源于猴子、猩猩等灵长类动物。
引起2003 年的非典疫情的人类SARS 病毒与中国科学家在果子狸身上发现的SARS 病毒在全基因上有 99%以上的同源性[14],基本上可以认定,引起非典的人类SARS 病毒来自果子狸,但后来又有研究发现,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SARS 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中华菊花蝠,SARS 病毒通过中华菊花蝠传染给了果子狸[15],果子狸又被人吃掉,人就感染了SARS 病毒,随后SARS病毒在人之间传播,因此爆发了非典疫情。
艾滋病的起源也和野味有关,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大约在18 世纪到19 世纪的时候,艾滋病开始出现在中非热带雨林地区的灵长类动物中,尤其是存在于非洲绿猴身上,而非洲人一直有吃猴的饮食习惯,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是,非洲人在捕杀猴子时遭到抓咬,导致这些人皮肤受损,艾滋病原体就乘机而入并疯狂传播。
本次新冠肺炎病毒来源也很有可能来自野生动物,野生动物顽强生存的目的是自身能够活下去,这和家养的动物不同,所以它们抗病毒能力和生存能力非常强,抗病毒能力可能会比人类高好多倍,人们如果去捕食这些野生动物,一旦感染它们的病毒,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危害。
本次新冠疫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人与动物,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大自然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16],野生动物是这个生命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肆意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不仅会对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野生动物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17]。
野生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地球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和人类一样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如果野生动物这一环遭到破坏,就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我们要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实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八、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如今世界各国之间不再是孤立封闭的状态,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沟通日渐频繁、利益互相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早已成为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疫情无国界,通过本次新冠疫情我们就更加认识到世界各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命运共同体[18]。
在本次疫情中,中国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不但第一时间通报了疫情的相关情况[18],分享了新冠肺炎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并且在努力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其他国家提供支持,及时将应对疫情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通过国际组织分享给其他国家,以上这些都对今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