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策略探析
2023-08-19李强彭加仙
李强,彭加仙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愈加严重。河道污染已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城市河道既是城市的韵律,又是城市的肌体,它的良好状态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为解决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问题,我们需要积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美丽、和谐、繁荣的城市。本文将系统阐述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策略的实施,希望本文可以为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提供参考,推动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现存问题
(一)内河道水质污染严重
内河道水质污染是我国城市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内部的河道、湖泊等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城市内部河道污染主要来自于人口密集区、污水处理设施缺陷、工业生产等方面,导致废水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同时,河道湖泊周围的垃圾堆积、进入筏子的农药、燃油等物质也会导致水质的污染。其次,城市内部河道的污染问题不仅单一,而且时刻改变。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段,水质的受污染程度、污染物质种类不同。因此,这对环保人员的监测难度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最后,城市内部河道流量一般比较小,水体流动很缓,污染物质能够在水体形成较完整的污染体系。这种污染物质在河底沉淀或在水体中累积,难以被清除。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不会被立即解决,所以更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使我们的城市内部河道得以治理。
(二)内河道淤积污染严重
淤泥是指河流底部和岸边由沉积物质堆积形成的疏松棕色层。淤泥很容易被河水携带到下游,形成污染,给河道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由于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城市内河道淤泥污染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涌水和土地开垦,使得河道上游的泥沙物质增加。其次,废水排放导致了污泥的积聚,长期积软绵、厚度加大,对河底生物生长和动物趋避带来了威胁。最后,人为因素,如乱倒垃圾、工业、农业、生活等废水排放,都使得水体表层的氧气含量降低,导致河道内的环境失衡。城市内河道淤泥污染严重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各地政府需要在加强科技、管理和投资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尽快恢复河道的生态平衡。
(三)水环境污染来源复杂
城市水环境污染来源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污染。城市中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物质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这些污染物质会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城市水环境中,导致水质污染。第二,农业污染。城市周边地区的大量养殖业和农业生产也会产生农用地的化肥农药、畜禽的排泄物等污染物质,进入城市水环境中导致水体的污染。第三,生活污染。人居城市的生活行为中涉及很多的城市水环境污染,如人类排泄物、餐厨垃圾、洗漱废水等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丢弃生活垃圾、废旧电池等造成的水土污染。第四,建筑污染。城市建筑施工、装修和拆除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废弃物,不当地处理或丢弃会污染水环境。城市水环境污染来源复杂,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治理难度较大。为了有效治理城市水环境污染,需要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制定合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案,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业方式,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等措施,形成多元化的治理路径。
二、现阶段常见的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
(一)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去除水体、江河湖泊中的底泥沉积物质,以恢复水体的清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底泥沉积物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这些物质包括有机和无机物、微生物和重金属等,对水体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底泥疏浚技术可以帮助减少底泥沉积物,改善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通过底泥疏浚可以去除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污染物的源头。底泥疏浚还可以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最后,底泥疏浚可以减少水体的淤积和水流阻力,提高水体的水流速度,降低洪水灾害的发生率。
(二)生态调水
生态调水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水流、水位和水质来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分为分水调节、流量调节和水质调节三种方式。生态调水技术可以恢复和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水体质量,减少生态系统对某些污染物质的敏感性和损害。该技术可以调控水体流量分布,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连通性,创造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生态调水技术还可以增加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异常事件抵抗力和生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最后,使用生态调水技术可以改善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修复生态系统受到的损害和修复已受到污染的河流等水体的水质。生态调水技术对水环境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有利于水环境生态恢复和保护的技术手段。
(三)人工增氧
人工增氧技术是一种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来促进水中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分为机械增氧、气体增氧以及生物增氧等方式。人工增氧技术能够改善水体运动状态,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中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从而对水环境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缺氧环境下,水生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能力明显降低,甚至死亡。因此,人工增氧技术能够改善水体的氧化还原环境,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生物多样性。利用人工增氧技术能够降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净化水体环境,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更优良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人工增氧技术还能预防水库冬季断层水现象产生,维护水库的生态安全。
(四)人工生态浮岛
人工生态浮岛是一种通过固定在水体表面上的人工平台,利用其为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栖息的场所来帮助改善水生态环境的人工建筑物。它可以有效增加水域中的生物栖息面积、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为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人工生态浮岛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可以提供水中自然栖息地的补充,为水体中的生物提供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栖息面积和物种多样性。第二,人工生态浮岛可以帮助净化水质,通过生物去除机制,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改善水生态环境。最后,人工生态浮岛还可以减少因水工建筑工程而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人工生态浮岛还具备良好的生态教育价值和景观价值,可以作为城市水系与水面建筑的一种新型生态系统供人们观赏和游憩。所以,人工生态浮岛技术的合理应用,既能为相关野生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又能有效治理河道污染。
三、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有效策略分析
在自然环境中,河流作为水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在,人们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变大,这就伴随着对河道的破坏愈发严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修复河道的水环境。这项工作是长期过程,需要根据实际状况,采取合理措施,改善河道生态系统,提高净化能力。
(一)提升城市规划科学性
为了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治理单位应当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城市水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规划的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要提升规划的科学性,治理单位可以考虑以下措施。第一,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城市水环境现状和问题,为规划提供数据支持。第二,充分考虑水环境的自然属性和复杂性,深入分析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制定科学的水环境治理目标和方案。第三,兼顾水环境治理的经济性、社会性和生态性,注重治理成本和效益的平衡。通过以上措施,治理单位可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理方案,并最终实现城市水环境状况的改善。
(二)强化河道清淤的效率
为强化河道清淤的效率,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科学规划。应根据河道的自然特点、水流情况、洪水历史等进行合理规划,确定清淤的时间、方式及比例。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对河道水质环境的影响,并确保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第二,多方合作。促进政府与民间的合作,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企业和居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河道治理中来,从而提高清淤的效率。第四,创新清淤方式。采用新型的清淤方式,如机器清淤、水泥透气块等,提高清淤效率和清淤质量。河道清淤工作须遵循“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实现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治理效果,为河道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永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
由于不同城市的河道情况各有不同,气候、地质、环境等因素也不相同,所以,水环境的生态结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各城市应当注重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综合治理河道,应当根据不同城市河道的地理特点、污染源、治理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和策略,实现水污染有效治理的策略。因此,在实际的河道治理工作开展前,治理单位应对于当地的水环境情况实施全面调研,着重从水体质量状况、污染排放源、水文地形特征、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唯有如此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除此之外,治理河道应以自然恢复为主,并采用“生态修复+工程治理”的方式进行治理。河道自然恢复是指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完善,达到河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目的。首先应当注重多种手段并举。根据不同的河道特点和治理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急缓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治理手段。其次,还需注重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识别并解决污染源、提高水质,保护、修复和营造河道生态环境,对自然修复过程进行监测和管理。最后,需进行周期性的监测和评估。定期的河道评估和监测,以监测水质的过程和治理的进度,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制订相应措施。
(四)提升河道水质监管力度
提升城市河道水质监管力度是保护城市水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要提升城市河道水质监管力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能有效监管的监管机制,对河道水污染行为进行从严打击和制裁,杜绝违法行为。第二,加强监管体系建设。要加强河道水质监测和评估工作,完善检测方法和监管设施,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能力。
(五)做好长期治理规划
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持久地投入资金和管理力量,以保持持续的水环境良好状态。首先,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以为治理提供依据和指导。其次,需要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例如,可以采用低影响开发方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手段,提高水环境治理的综合效益。最后,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和社会参与,形成一个全社会参与的良性循环,促进城市水环境良好发展。总之,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需要注重长期性,加强政策和技术支持,形成复合型、协同化的治理模式,保证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共同打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关键问题,而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因此各城市需要在综合利用各类水污染处理技术的同时,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进而共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