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陵山区农机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娄底市为例

2023-08-19彭礼辉毛密书苏龙田

南方农机 2023年14期
关键词:娄底市娄底农机

彭礼辉 ,毛密书 ,苏龙田

(娄底市农机推广中心,湖南 娄底 417000)

0 引言

近年来,娄底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全国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新高地,加快推进丘陵山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和使用。2020 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制造强省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娄底作为湖南省三个农机生产制造基地之一,被纳入规划中的农业机械板块。

2022 年,娄底农机部门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全力推动农机制造企业复工复产,全市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和自营出口值总体平稳。但是,在调研中发现,农机产业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特别是产学研结合不够、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区域优势差、人才匮乏等问题亟待解决[1]。

1 论现状: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1 产业基础深厚

娄底市现有农机装备生产企业88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家;另有配套企业6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主要产品有组合米机、拖拉机、三轮车、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60 多个品种300 多个型号,涵盖粮食生产的耕整、栽插、植保、收割、烘干等全过程以及畜牧养殖、农用运输、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一体化完整产业链。据统计,2020 年全市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83.7 亿元,2021 年全市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90 亿元。娄底市拥有年产值上亿元的农机企业2 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农机企业9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2 家。娄底市先后荣获“中国农业机械之乡”“中国碾米机械之乡”“湖南省农机产业基地”“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湖南省农机产业园”等称号,娄底市永丰农机特色小镇被纳入湖南省首批特色产业小镇。

1.2 研发实力雄厚

为加强娄底农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娄底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截至2022 年底,全市现有1 个国家级研发平台、6 个省级研发中心、30 家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5%。娄底牵头(或参与)制定30 项农机制造领域的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其中,农友集团被工信部授予“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荣誉,其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劲松机械被工信部列为“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农友、劲松、五丰等5 家农机企业共同成立丘陵农机研究院,重点研发丘陵山区适用的农机产品,并参与编制《湖南省农业机械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湖南省打造全国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新高地“十四五”发展规划》,承接了工信部油茶产业全过程无人化作业试验项目。目前,油茶果剥壳机样机已经试制完成,且机器性能良好,剥壳效率高。

1.3 品牌特色明显

根据东盟、非洲国家和国内丘陵山区及家庭农场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娄底丘陵山区传统农机制造的优势,突出中小型、灵巧性特色,坚持质量优先,重点打造了“农友”“好运来”两个中国驰名商标,银松、南方、国藩等20 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培育了一批细分领域的行业先锋和隐形冠军。据国家企业管理委员会统计,2019 年、2021 年农友集团生产制造的烘干机占全国总销量的7.1%以上,在全国同类产品中销量排名第一;组合米机、玉米脱粒机、电动风车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小型收割机、组合米机、铡草机等产品畅销东盟、非洲等国外市场。娄底市永丰农机特色小镇作为湖南省首批12 个示范型特色小镇之一,从提升文化竞争力、培育产业集群入手,把延链、强链、补链作为主攻方向,致力于将娄底农机产品打造成在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品牌。

1.4 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娄底市拥有国内外农机销售店1 万多个;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建立了10 多个网上销售平台;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连续10 年获评“全国十大农机市场”。近年来,全市农机企业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依托湘博会、中非经贸博览会、印尼国际农机展等各类展会平台,拓展东南亚和非洲市场,产品出口到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印度、俄罗斯、坦桑尼亚、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求突破:产业发展存在诸多困难

2.1 服务平台建设乏力

娄底具有省级资质的农机产品检测中心已建成营运,永丰农机特色小镇的创建,都提出“两平台三基础”的设想,但目前只有农机发展中心项目在建;农机出口产业带平台已建成多年,但目前入驻企业仍然不多;农机机电大市场建成运营已有近20 年,受基础设施老化、配套不齐全、仓储严重不足等因素影响,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国内农机流通行业领域影响力越来越弱,亟需改扩建[2]。

2.2 资源配置整合乏力

娄底特色农机产业园和永丰农机特色小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均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全市农机企业技术研发各自为战,研究的产品共性严重,资源浪费严重,且关键零部件一直没能形成统一标准,产业链条联系不紧密,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后劲乏力[3-4],长期处于散、乱、差状态。

2.3 企业发展后劲乏力

农机企业发展长期受要素制约影响,集聚效应不明显[5]。一是企业研发成本高。在现有的71 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中,只有少数几家聘有研发团队,而且基本在10 人以内,仅有农友集团拥有70 多人的研发部门,但是研发成本高达1 500 万元,在附加值低、无序竞争严重的农机产业中,企业生存压力极大。在调研中发现,以新开发的油茶果剥壳机为例,企业先后投入研发资金高达370 余万元,除去项目补贴的180 万元外,企业还要自己承担190 余万元。娄底虽然建立了丘陵山区农机研究院,但每年仅有几万元项目资金扶持,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企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产品研发、设备更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6]。客户对农机高端产品购买力低,企业回款慢。投入和产出的巨大反差使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依赖性增强,而企业融资难、融资门槛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农机补贴资金到位慢,以农友集团的烘干机为例,每年为经销商提前垫付的补贴资金就高达数千万元,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三是人才引进难。高端技术人才紧缺,外贸出口团队不足,管理人员培养困难,人才引进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四是用地保障难。经开区土地供应日益紧张,园区内农机企业无法再扩大,园外农机企业想要入园发展也非常难,部分企业不得不违规租赁土地建设厂房,造成企业投入大,工农矛盾协调难度大,企业后续发展乏力。

2.4 出口市场开拓乏力

农机企业都希望“走出去”,但“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很多,存在诸多障碍和“堵点”。例如,出口的售后服务、交易信息获取以及与当地政府的沟通难度很大。同时,严重缺乏外贸型专业人才,售后服务没保障,成本高,风险大。

2.5 营商环境优化乏力

招商引资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途径,营商环境是影响招商引资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营商环境有所好转,但行政服务效率还不够高,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局意识不够强,离优良的营商环境还有差距,既影响了招大引强,也影响到项目的落地生根。

3 看前景:产业发展急需政策扶持

打造全国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新高地,加快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使用,全市农机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推进,现就面临的困难提出几点建议。

3.1 加大“累加式”补贴促进购机,解决“不想用”的问题

考虑到农户购买力较弱,为解决农户购机负担重、不愿意用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在享受已有补贴的基础上,建议对先进适用的丘陵山区农机具再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以降低购机成本,调动群众和种粮大户的购机热情。

3.2 加强“宜机化”改造便利下地,解决“不能用”的问题

针对娄底丘陵山区农机“出行难、下田难、作业难”问题,建议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机耕道建设,创新土地流转形式,打造全国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区,助力农机下田进地[7]。

3.3 加快“专业化”模式服务农户,解决“无机用”的问题

针对家庭经营式小农户单独购机难、使用频率低、可能无机可用的问题,建议加快发展“农机+土地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土地托管”等多样化服务模式[8-10],为农户提供机械耕作服务或实行全程托管,解决小农户因劳动力缺乏、种植成本高而出现的耕地抛荒问题。

4 结语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上,娄底市不断追寻科技创新,注重农机与农艺融合、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促进农机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娄底市娄底农机
沃得农机
才艺大展示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不一样的农机展
论 道
娄底的味道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娄底市首届奇石文玩展览会盛大开幕
娄底创新平台又添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