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调研
2023-08-18杨舒超
杨舒超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200)
0 引言
伴随社会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学前教育事业迎来蓬勃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前教育专业成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但该专业学生男少女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且幼儿园教师大多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3~6岁学前儿童陪伴时间最多的也是女性,这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男幼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不高。
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福建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办法(试行)》,确定在5所高校实行男师范生试点计划。2022年9月,福建幼儿高等专科学校、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向福建省招收150名公费男幼师。近年,福建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量迎来较大幅度的增长,福建省职业技能竞赛学前教育技能赛项的比赛队伍数量逐年增加,这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动力。本研究对福建省内15所高职院校开展问卷调查,其学前教育专业人数及男女比例详见表1。
表1 福建省15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数及男女生比例
从比例上看,男女比例超过10%的仅有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从学生人数上看,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人数最多。总体上,福建省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占比在4.5%~5%,比例极低。根据官方竞赛指南,2021年,福建省职业技能竞赛学前教育技能赛项共计21支参赛队伍,63名选手,其中只有1名男选手。2022年,福建省职业技能竞赛共计21支队伍,42名参赛选手,无男选手参赛。职业技能竞赛是各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体现,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该专业竞赛的参与度不高。
职业认同源自专业认同,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专业存在排斥心理,其进入行业工作后也无法投入饱满的激情。为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专业认同感,采用访谈法与问卷法对泉州、厦门、漳州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发放调查问卷,对漳州科技职业学院2020级已完成校内理论课程且进入实习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实习生活和未来职业规划,进而判断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本研究共计发放问卷76份,收回有效问卷75份。年级方面,大一学生32人,占42.66%,大二学生23人,占30.06%,大三学生20人,占26.66%。其中,32人是独生子,43人是非独生子。生源地方面,42人来自城镇,33人来自农村。家庭收入方面,45人的家庭月收入超过5000元。问卷内容从学生的专业认知、对专业的态度、职业态度3个维度展开,通过SPSS 22.0系统进行方差检验,采用5点计分法从低到高设置5档答案。
1 调研结果
在不考虑自变量的情况下,调研对象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大多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通过访谈得知他们对专业课程不会太排斥,但也有部分情况存在问题。
1)将家庭收入作为自变量时,选择毕业后非常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家庭月收入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家庭收入与毕业后是否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显著性差异
从相关关系来看,家庭收入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毕业后是否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呈现相关关系。
2)将是否为独生子作为自变量时,发现独生子在专业满意度调查中选择“比较符合”“符合”的数量较多,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独生子与专业满意度的显著性差异
从相关关系来看,学生的家人对其所学专业是否满意和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呈现相关关系,这与闽南文化中商本位、求稳定的文化传统相关。在经济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家长不希望孩子从事和自己一样的有风险的工作,更倾向于让他们有稳定的工作,不需要太高的经济收入。
3)将当前就读年级作为自变量时,对“您是否愿意听与本专业相关的讲座”和“您对现在所学专业的知识是否感兴趣”进行正面回答的频率与年级的增长呈现相关关系,见表4、表5。
表4 就读年级与对本专业课程是否感兴趣的显著性差异
表5 就读年级与是否乐意听与本专业相关讲座的显著性差异
不同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知识、讲座的兴趣程度不一,大三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和活动“非常感兴趣”,大一学生回答最多的则是“一般”和“有点感兴趣”。在“如果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吗”问题的回答上,大一学生中有21%的人选择“肯定会重新选择”,53%的人选择“应该会重新选择”,只有6.25%的人选择“一定不会重新选择”,大二、大三学生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分布则较均匀。说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校期间能够很好地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并逐渐产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2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从问卷结果看,调研对象对本专业普遍未出现较强的学习意向。对问题的回答中,选择“基本符合”“无所谓”的比例最大,占60%~70%。访谈得知,学生“也不想读其他专业,并不是单纯不喜欢学前教育专业”,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更倾向于选择需动手操作、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2)城乡地区家庭和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程度和认同感差距较大。来自城镇地区的学生,其家长和亲人对其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支持率更大。农村地区的学生在“是否会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是否会查阅本专业的网站和课外书籍”问题选择上态度不明朗。
3)学前专业男生少是专业认同感不强的潜在影响因素。除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外,泉州、厦门、漳州地区其他高职院校基本都是每个班级三十多名女生,几名男生,男生上课时几乎都坐在后排,课堂参与度较低。
4)幼儿园工资待遇是男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大参考因素。男生十分重视工资待遇,在“工资是否影响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问题的回答中,有73.33%选择“影响非常大”及“影响比较大”。
3 加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建议
当前幼儿园对男幼师的需求量日渐增加,需要一批专业能力过硬、热爱幼师职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投入到幼教工作中。为提高其对本专业的热爱和认同感,提出以下建议:
1)新生入学期间专业教师可开展各类活动增强男生的主人意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提高的,大一新生因为对专业不了解,入学前可能会接收到一些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错误信息,导致其专业认同感不高,可开展正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1],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也可将正念训练加入其中。
2)通过社团活动增加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参与度。福建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较多,基本每个学校一届学生有150~300人,民办高校甚至会超过400人,高校可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社团,在各高校间举办社团联谊活动,增加男生的专业活动参与度,通过社团活动将专业认知延伸至第二课堂,让男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其专业认同感。
3)扩大专业选修课可选范围,开设符合男生需求的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时可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体现男性审美的课程如“民族舞蹈鉴赏”“幼儿体智能教育”“幼儿园体育教育”等,向男生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2]。
4)提高实践课程占比,让男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幼儿园。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核心课程需要花大量时间背诵,此类理论课程的比重越大越会使男生望而却步。男生对实践类课程的兴趣普遍较大,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规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课程学分应占总学分20%以上,高校应适当提高专业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幼儿园,了解各地区幼儿园的工作环境,提高男生对男幼师的职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