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学前沿碰撞-化妆品安全功效评价的国际研发前沿
2023-08-18
针对“化妆品安全功效评价的国际研发前沿”主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领跑者” 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明艺、东南大学教授张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文海若、上海市毒理学会秘书长程树军、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主任医师杨雪源等就化妆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皮肤类器官芯片与AI 诊断在化妆品评价中应用、化妆品国际化路径中毒理学技术焦点、化妆品不良反应未来检测技术需求等主题发表精彩演讲。
刘明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领跑者”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化妆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信部和商务部印发的《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5 年,构建标准供给以政府与市场并重,标准化工作国内国际相互促进,标准运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衔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新型消费品标准体系,有效推动我国消费品综合竞争力提升,其中就包括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
化妆品高质量发展依托“领跑者” 制度,这项制度也落实了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18 年,由国务院批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等8 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 制度的意见》。
在整个制度实施过程中,希望能够遴选出一批先进引领性的企业,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主动公开更加先进引领性的产品或服务标准,从而支撑质量强国的战略。
张娟——东南大学教授
皮肤类器官芯片与AI 诊断在化妆品评价中的应用
化妆品的质量评价主要关注安全性和功效性。近十年来,在国家监管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共同推进下,我国替代毒理学在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中有了长足发展,而在我国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的分类管理上,还面临新的挑战。
所以,发展模拟人皮肤生理与病理的评估模型与方法尤为迫切。
在皮肤替代的模型中,基于人源细胞建立的体外皮肤模型,可能是最接近人的皮肤器官生理特征的一个评价模型,也是基础科研和个人护理监管过程中的有力工具。同时,“器官芯片” 技术的发展也为下一代体外皮肤模型带来契机。而协同结合皮肤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的最佳特征,则能解决皮肤模型研究中的重大技术挑战。
所以,对于皮肤芯片的构建及测试方案、AI 在皮肤病诊断上的应用,都能为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提供科学性的保障。
程树军——上海市毒理学会秘书长
化妆品国际化路径中毒理学技术焦点思考
毒理学是化妆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基石,贯穿原料、工艺、机理研究及不良反应监控等整个化妆品生产和使用周期,而不仅仅是终产品检测的手段。随着化妆品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现代毒理学的发展正不断取得突破,要加强化妆品毒理学现代化的战略规划,推动其全面创新升级和转化。
在推动毒理学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是基础,科研机构是主力,企业是主体。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毒理学新技术迭代创新。
推动化妆品毒理学现代化发展,首先基础研究要跟进,推动实验系统和新技术创新,缩小化妆品新型实验系统差距等;其次现成方法要配套,对标国际水平;再次转化应用要示范,将替代技术方法加入风险评估,推动替代技術研究和应用,满足监管需要;最后是特点难点要突破,例如特色植物原料的安全评估等领域。
杨雪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主任医师
化妆品不良反应未来检测技术需求
随着化妆品的广泛使用、创新产品及原料种类的多样化,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加,化妆品皮肤病也日益增多,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化妆品不良反应已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开展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十分迫切。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控制,需要化妆品生产商、毒理学和皮肤科等领域专业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多方联手,以减少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是国家第一批化妆品不良反应检测基地,自2016 年开始为江苏省药监局组织全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目前全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已初步建成,能够有效组织全国化妆品监督抽检和化妆品风险监测等,不过仍面临监测网络覆盖面不够广泛、监测技术手段有待提升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立更多快捷高效的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激素依赖性皮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以激素依赖性皮炎研究为重点,就监测机构、高校、医疗机构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域如何加强合作进行研讨。我们未来的目标是将被动的监管模式转化为主动监测,消费者警醒、行业自律、国家监管,还化妆品一方健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