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计工作现状与对策
2023-08-18武庭婷
武庭婷
(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江苏南京 210042)
0.引言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过程中,统计工作属于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工作进行总结与检查,根据得出的数据来制定出下一步详细的工作计划,提升医疗工作整体质量与收益,让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随着未来我国卫生改革工作的逐渐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水平将会在卫生管理工作当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和效果,因此统计工作的优化加强就成为医院管理人员以及卫生统计人员关注的一项工作。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计工作现状
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与重新发展,医疗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以及决策的过程中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1]。但是,由于各种各样原因的影响,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在医院管理的实际运行当中并未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具体来说影响了实际效果的因素在于以下方面。
1.1 统计手段落后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加强,医院HIS 系统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电子病历已经涉及了全部的科室。这些都属于大量信息化工作带来的成果,这些工作系统的出现,让临床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得到了提升。但是基层医疗机构中对于病人的病案统计工作依旧处于较为陈旧的状态,管理工作相对来说也较为陈旧滞后。而统计信息的生成,很多时候来自多方面的数据要求,其中涉及的东西较为广泛,数据量也相当庞大,如果没有良好的网络信息技术帮助,那么统计人员每天都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时间来回收数据以及资料,工作强度非常大。尤其是每个病人都会产生病案,在病案堆积在一起之后,将会产生非常多的重复性病案,这些重复病案占用了统计人员大量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则是需要对导出结果进行打印。将打印出来的数据制作成为报表,随后进行直接回收记录,这种工作不仅仅枯燥乏味,而且这种工作对于统计结果也没有时间进行分析。可以说这种工作方案不仅仅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同时统计工作也难以深度落实。并且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手工录入的方式也会导致数据非常容易出现错误与问题,进而导致数据在统计与使用的过程中受到威胁与影响[2]。
1.2 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
针对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各个方面的工作制度都比较松散,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与管理,因此统计工作也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在统计制度开展与分析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工作流程当中出现漏洞,经常出现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等情况。同时由于每天前往基层医疗单位就医的人数比较多,因此登记工作相对来说较为繁琐,对于细节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这一管理工作缺乏全方面规划,那么将会导致工作非常容易出现混乱。比如,一些老年患者很多时候需要跨医院看病,在大医院做完了检查治疗,转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就诊,基层医疗机构就无法调阅大医院检查报告的电子版,而是看纸质版报告,降低了患者就医的效率[3]。
1.3 统计出的数据存在严重误差
由于医院涉及多个不同的科室,比如内科、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等,这些科室在长时间运行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独属于本科室的运行模式,并且对于内部的数据统计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案。但是不同科室之间,这种数据统计的模式和方案并未真正做到统一,无论是统计实践、统计周期、统计方法、统计标准,这些都存在一些出入和不同。在这样的状态下,再加上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沟通较少,最终导致在归拢数据进行统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困难和问题,影响了最终对数据分析的准确度以及精确度。同时,这种较为主观的科室数据一旦进行统计与分析,还会导致最终结果失去客观性[4]。
2.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基层医疗机构统计部门设置不规范
很多医院的主要工作内容都是治病救人,因此工作重心也放在了医疗方面,所以统计部门在一些医院当中只属于一种附属部门,还有一些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科室。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逐渐改革,这种情况已经有所好转,所有医院都要求必须设置统计部门,但是目前来看一些医院的工作重心依旧有所偏移,进而导致统计部门的工作难以开展。比如统计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出现了问题,很难找到直接汇报的领导干部,原因就是一些医院的统计部门还属于一些大科室的附属部门。
2.2 统计工作人员并未受专业培训
近些年来基层医疗机构的统计工作已经越发受到重视和关注,统计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医院当中各个科室数据的归拢与统一,很多没有专业统计知识的统计工作人员难以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再加上工作较为繁忙,统计工作人员缺乏时间来进行专业的学习。除此之外,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也缺乏统计工作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引导,一方面很多工作人员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学习需要消耗的成本也难以自费[5]。
2.3 统计人员较低地位和待遇水平影响工作主动性
多年发展的过程中,医疗卫生统计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当中的地位始终都不高,相比较于医务人员,统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始终都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就业前景较差,升职困难。即便是职称级别相同,一些医务人员与统计人员之间的工资待遇差距也相当悬殊。而随着我国开始关注医疗统计工作,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在不断地提升与增长,但是在地位、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都没有改善。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统计工作人员难以感受到统计工作被重视,因此工作也就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再加上政府对于统计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力度比较小,一些统计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也就产生了一些惰性思维,最终导致统计工作准确性以及统计数据的归拢速度大打折扣。
2.4 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人力资源、财政制度、管理组织体系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影响,现如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统计工作上也同样如此。实际工作表现为,缺乏系统性的统计管理制度、统计工作流程与档案管理机制不完善等。而管理机制不健全对统计工作水平将会造成直接影响。例如,在患者登记的过程中,每天前来登记的人数较多,同时复查、初诊、检查、体检等方面的患者类型又各不相同,如果缺乏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那么非常容易在工作当中出现混乱的情况。
2.5 统计数据存在较大误差
在医疗卫生单位运转的过程中,科室数量较多,一方面包括基本的医疗科室,例如内科、骨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另一方面也包括一些后勤部门,例如财政部门、行政部门、后勤部门等。而这些科室、部门之间在内部工作过程中,会针对工作数据进行一次初始的内部统计,但是不同科室的统计方式、统计时间、统计标准均存在不小的区别。再加上一些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种不一致与不协调,直接导致最终的统计数据出现了极大的误差与不同,导致数据分析最终结果失去准确性与客观性。
3.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目前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3.1 转变落后统计手段
原本的基层医疗机构数据采集方式较为落后,未来必须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将门诊、医疗、职能科室等相关数据和病案统计信息纳入到一体化的医疗管理网络体系当中。使用完善的体系模式来做好网络衔接与管理,从而让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完成共享与交流,通过网络还能够开展准确的科室之间数据共享,避免病人看病各个科室互相“踢皮球”情况的出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设立连贯的看病流程,规划各项检查出结果的统一时间等,一方面方便统计,另一方面也方便病人看病。
3.2 加强基础管理,制定完善统计管理规章制度
严格并且科学的统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证医院统计数据的正常采集与处理,并且还能够及时准确地将数据相关内容划分到统计部门,方便统计部门提前进行采集。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我国的《统计法》以及《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两项条例,结合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相关的配套文件,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措施。比如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沟通交流具有时限要求,避免数据堆积;在统计部门归档的过程中各个科室需要积极配合,完成统计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出现,可以有效地保证统计效果,避免统计工作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创造出一个规范化的医疗数据管理环境,从而使用完善的制度来进一步保证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落实。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指标
基层医疗机构的数据统计工作仅仅依靠当地政府规定的一些指标体系难以达到严格的要求与标准,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与卫生事业实际情况匹配的统计管理方案。这一方案必须包括地方政府提出的统计指标要求,这仅仅是科学数据指标当中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则是需要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数据可以完整地展示出单位经营状态以及各种指标状况,实现将内部管理与外部提供资料融为一体的要求。而对于统计数据指标的时间跨度方面,则是要求一方面可以做到通过数据进行事前预测,另一方面也能够开展事中统计以及事后统计工作。而对于数据指标的涵盖范围,则是要求一方面可以涵盖整体基层卫生工作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根据指标要求来实际完成各种业务工作。
在管理方面可以通过不同科室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分析出不同临床科室医生每日平均担负的诊疗人次、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药费和检查费占比等;在临床方面也可以对某一种疾病进行中药和西药治疗效果的分析,随机抽取了140 例胃炎患者,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分别进行正常治疗与检验,最终得出中药组治疗有效例54 例,西药组治疗有效例25 例,并且双方即便疗程时间不同,但是经过了数据综合分析之后,对双方的不同治疗时间进行分析,保证数据整体具有对比性,最终得出针对胃炎来说,中药疗效超过西药疗效。
3.4 对工作人员进行积极培养
统计工作人员属于开展统计工作的关键核心与重要基础,统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将会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与准确性。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多元化的方式来提升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需要严格落实选拔工作制度,在人员选拔方面上把好关,不仅需要保证业务水平达标,同时也需要具有丰富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其次,则是需要建立统计工作人员培训机制,定期对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综合素养培养,让统计工作人员跟上岗位的发展步伐。
3.5 加快卫生统计的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卫生医疗统计单位当中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与准确性。未来必须加强医疗单位临床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等系统的建设工作。同时,在工作期间也需要积极加快卫生统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功能,打造出合理的医疗信息分析报告能力。
4.结语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卫生统计工作主要的作用在于帮助医疗机构总结过去的医疗效果与整体运行状态,还能够引导基层医疗机构了解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走向。同时卫生统计工作还可以更好地为当地政府提供数据支持,分析当地人口健康状态。可以说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统计工作非常重要与关键,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提升了统计结果质量,就是在整体上提升了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