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课程出版的内涵和路径探析
2023-08-17李相勇
李相勇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大背景下,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出版行业顺应潮流,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本文阐述了数字课程出版的新理念,即“传统纸质教材+数字教材+教学活动”三位一体的数字课程出版模式,分析了其概念及特点,剖析其面临的机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托数字课程和教育服务平台,建议通过整体规划、建立标准、立体化出版、全程服务等策略,实现数字课程的策划、开发、运维等实践应用,从而实现数字课程的运营和推广,应对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对教育出版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数字课程出版 数字教材 课程平台 教育出版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学习场景和教学活动对优质内容和呈现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出版模式载体和形式单一,传统纸质教材在促进教育教学过程创新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新的学习活动需要传统出版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教材出版赋能,实现从传统纸质教材出版向数字课程服务转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教育的数字化催生新的教育形态,出版的数字化延伸了出版活动的边界,数字化加速了出版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出版活动不断向教育延伸,重构了出版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也对在线课程的教学活动提出了安全与伦理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数字课程出版应运而生、应势而为,创新了内容生产、管理和传播模式,拓宽了出版活动边界。
一、数字课程出版的概念
数字课程出版是依托教学服务平台,整合教育教学内容(如教材、微视频、在线仿真软件、题库、作业等),形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复制、公开传播、实时更新的融合出版活动,其范围覆盖了教学活动全流程。[1]数字课程出版的内容既包括集音视频、课件、动画、虚拟现实等数字内容于一体的数字教材,也包括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评价支撑、学习工具、教学互动、教学管理和数据分析等教学辅助措施,是围绕数字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组织课程交流、实施课程评价、分析学习数据的一系列活动和功能实践,强调了在许多无法通过传统纸质教材呈现的动态教学活动和生成性教学过程,如讨论、作业和评价等。数字课程出版融合了数字课程的教育特性,进一步突显了教育出版的应用性,形成了内容信息容量大、出版活动交互性强等特点。
二、数字课程出版面临的机遇
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技术和学科教学不断融合的背景下,数字课程提供的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有效地支撑了高校的教学改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各地高校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对数字课程建设提供支持,提出要结合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进一步扩大立项数字课程总量,以数字教材为核心,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打通线上线下互动学习路径,鼓励教师开发高水平、有特色的数字课程。
1.国家为促进数字课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时代环境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出版方式,提高出版效能”[2]。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指导意见为创新教育出版的形式指明了方向。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有序发展在线教育,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推动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3]2021年11月5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指出要丰富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内容,运用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直播等载体形式,向社会提供优质免费的数字教育资源和线上学习服务。[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5]。
2.数字课程出版契合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需求
随着课程教学模式的持续创新,以信息技术、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推动了教育教学全过程数字化,让教学活动新颖互动,教学过程开放包容,学习路径个性定制,支撑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变革, 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传统纸质教材中,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和图像进行表达,其呈现方式显得简单和抽象,且不利于及时更新。数字化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也需要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交互性强的数字内容。线上教学活动充分说明了数字教材在线上教学、线上线下融合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弥补了传统纸质教材天然上的不足,充分发挥了音视频等媒体素材的直观便捷优势,满足了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数字课程借助网络媒体双向交互的特性,搭建了教学互动空间,促进师生、生生间的课程交流,又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让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程管理、学情诊断、学习数据分析等方面得到极大便捷,提高了课程质量,推动了数字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2022年3月10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重点强调数字课程的质量问题,要求实行严格的意识形态审查、内容审查和质量监督,确保课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符合科学性、适用性要求。严格执行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基本规范,建立课程内容、质量审查和运行保障制度,严把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6]
3.数字课程出版意识不断增强
数字课程出版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过程中新的尝试与探索,教育出版社应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构建一个围绕学习或教学而开展的全新的生态系统,切实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7]同时,教育部統一领导、组织遴选和建设了一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组织遴选了线上一流课程大约400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大约600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大约1500门。[8]国家及省市一流课程建设加速了数字课程的建设发展,规划了课程类型的多样化与融合发展,彻底打破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界限与隔阂,推进教育出版机构与一流课程建设单位对接,为数字课程出版市场开拓动员,为数字课程出版创造了新的机遇。教育出版机构在加强高水平数字课程和课程平台供给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数字课程的运营和应用,充分发挥高质量数字课程的示范引领与共建共享效能,必将成为出版企业生存发展的新蓝海,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三、数字教材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字课程出版正在出版行业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持续创新,数字教材建设如火如荼,各个方面均产出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数字课程出版过程中,在内容开发、活动引导、推广运营、数据分析等方面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课程出版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1.数字教材和数字课程出版缺少国家引导和监管
课程是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教材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依托,都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数字教材是数字课程的内容核心。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国家需要从顶层设计和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对数字教材的开发和数字课程的推广给予支持和引导。目前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出台了一些数字教材的政策和指导性文件,而针对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数字教材编审还有待明确,也缺少对这类数字教材的有效监管,虽然教育部教材局提出了教材“凡编必审”“凡选必审”的总要求,但缺乏对这类数字教材准入、出版、发行资质的管理和数字教材审查的要求,缺少审查实施细则和质量标准,造成数字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以数字教材为内容核心的数字课程也同样缺少统一的审查机制,健全策划、设计、开发、审查、发行、使用、修订的标准和整套管理机制,对数字课程内容质量、技术标准、教学适应性、版权信息等进行全方位审查,鼓励出版机构打造、整合、推广质量精良、技术完善、版权清晰的数字课程都是未来需要研究的重点。
2.数字教材和数字课程建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当前数字教材建设国家標准体系还不完善,目前已有国家数字教材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数字教材开发标准尚未发布,整体表现出实践先行、标准滞后的情况。长期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容易造成数据交换受阻、内容重复建设、推广维护困难等乱象。数字课程建设从数字教材的开发初期开始,经历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组织、功能及框架设计、脚本创作、媒体素材开发、媒体素材集成、程序设计、调试测评、教学活动设计、应用和维护等多个环节,复杂的工作流程和多种媒体的应用对数字课程的质量产生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需要明确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规范进行明确。在技术标准和内容规范之外,数字教材的内容形式、元数据、质量审核、数据交换、版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同样滞后。
3.数字课程运营维护难度大
数字课程出版不是单一的专项任务,而是融合教学创新、出版创新、渠道创新为一体的系统推进的复合型生态。数字课程复杂的教学活动过程会产生极其庞大的过程性和生成性数据,需要对学生参与课程的行为路径和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采集,数字课程的持续建设和迭代需要对这些过程性和生成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这些数据体量大、更新速度快、结构复杂、可控性弱,隐含了不同的学情、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科学知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课程教师团队需要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过程和进度,出版商需要引导这些信息趋向主流价值导向,引导、管理和应用出版过程性数据和教学生成性数据,是数字课程出版过程的外延式拓展,不但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还将为课程教师团队、技术维护人员、出版者带来极大挑战。
4.数字课程推广渠道和应用范围不明确
目前,数字课程和数字教材作为新兴的出版产品,产业链条中还缺乏统一的教材发行、采购体系,没有统一的分发、推广平台,用户也缺少固定信息获取渠道,从而限制了数字课程的销售和应用范围,不利于保障数字课程开发者和出版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其建设积极性,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给使用单位选购数字课程带来极大困难,限制了数字课程的推广应用范围,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建设。由于数字课程推广受阻,容易造成信息交换不畅,运维管理困难,进而导致课程内容重复建设,建设质量也参差不齐。
四、数字课程出版的实施路径
数字课程出版对传统出版机构的编辑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人员的参与及与课程教师团队的沟通是决定数字课程质量的关键。数字课程的出版要求编辑转变传统出版的思想和理念,顺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积极学习和实践数字化技术,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策划更多更好的数字课程。完整的数字课程出版至少包括数字教材管理、学习活动管理、学习评价管理、交互管理、学习数据分析等多种形态的工作。
1.整体规划,交流实施
在纸质教材选题策划过程中, 图书编辑主要考虑教材的内容体系、内容难度和读者对象等因素, 策划的主体是纸质书稿,呈现的载体是纸质图书。数字课程打破传统单一载体的出版形式,不仅包含了数字教材,同时包含了线上数字课程内容呈现、课程活动开展、课程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活动。这就要求数字课程编辑在数字课程策划过程中,除了考虑与传统纸质教材相似的内容体系和适宜性外, 还要与课程教师团队充分交流论证,协助其全方位规划该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开发数字教材、实施课程研讨、开展教学评价、分析学习数据、凝练课程成果。同时,编辑鼓励课程教师团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拓展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让他们建立起数字课程建设没有终点,是一项需要不断更新迭代的系统工作的理念。
2.建立标准,打造精品
数字课程出版是一项过程与内容结合的活动,出版的内容既包括了含有视频、音频、动画、教学课件等内容的数字教材,还包括了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交互等教学活动。同时,数字课程出版又是集教学活动设计、数字内容开发、课程平台管理、课程运营推广等环节的出版活动。数字课程出版的标准是指引这些活动按照规划设计实施的方向舵。因此,数字课程出版的标准建立至关重要,其范围包括学科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数字内容开发标准和其他标准等多方面规范,数字课程建设只有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才能打造出一流的课程成果。教育出版机构长期致力于数字内容编校,具有完善的内容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经验,在产品设计、内容规划、质量把关、品牌推广等方面都具有优势,需在数字课程建设标准制定中发挥主导作用。
3.提高知识,全程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进一步融合,越来越多的课程教师团队有志于把课程内容进行立体化开发,形式上更加丰富。既能出版传统纸质教材,又能打造优质数字课程无疑更能符合课程教师团队预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课程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能力,这要求课程编辑树立起服务意识,全面、深入地参与数字课程建设和出版的各个环节,统筹运用各种内容载体,在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内容开发、技术保障、推广运营、售后服务等方面为课程教师团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真正能为课程教师团队提供内容策划、活动组织和产品打磨等方面的保障,成為课程教师团队的经纪人,将出版的环节进一步延伸,确保数字课程建设和运营推广的顺利实施。
4.融合升级,立体出版
数字课程出版的核心业务是出版,课程建设也是教育出版机构新的发展机遇,众多信息科技公司、知识付费平台也希望在该领域有所作为,但既能设计、制作、开发数字课程,又能完成出版推广服务的出版社无疑更具竞争力。数字课程出版属于出版专职,传统教育出版机构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发掘优质内容,统筹运用各种内容载体,为课程教师团队提供专业的、面向全媒体的立体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纸质教材内容与数字教材同步规划和开发,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一体化建设。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内容紧密配合,既是对纸质教材的补充和拓展,又为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创设了空间,能够满足不同学校、专业、学习者个性化的教学要求。
5.搭建平台,强化运营
数字课程出版是传统纸质教材、数字教材与课程服务平台有机融合的新兴出版模式。智能化、个性化、交互性的课程服务平台,是数字课程出版的重要支撑,其承载了数字教材的视频、文本等数字资源,并提供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学交互等功能,是数字课程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纸质教材提供教学框架,数字教材承载丰富、完善的教学内容,课程服务平台提供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管理、学习评价、学习数据分析等功能,通过二维码等技术在纸质教材、数字教材、课程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形成良好的媒体互动效应,最终形成多维一体的数字课程出版方案。
数字课程出版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已经形成了新兴的模式,有利于优质课程的大规模应用和教育均衡化发展。新兴的业态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出版界和教育界深度融合,努力探索问题解决之道,新业态必将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更坚强的支撑。
(作者单位系西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