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英语教辅语篇需注意的问题及把控

2023-08-17赵洁

出版参考 2023年7期

赵洁

摘 要:阅读对于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小学英语教辅审稿中,把好语篇导向关,既是教育出版的底线,也是服务和挖掘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助力。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英语教辅编辑在语篇审稿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把握正确导向的策略,即: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确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把控原则。

关键词:英语教辅 语篇导向 策略原则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出版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在教育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坚持德育为先”写入指导思想。[2]德育不再只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而是渗透进入各个学科教育之中。在英语教辅图书中,语篇无处不在。教辅编辑在审稿时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育人使命,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价值导向,做好图书质量的把关人。

本文立足实际,分析在英语教辅语篇审稿时应重点关注和纠正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教辅编辑把控语篇导向的策略,希望能与教育编辑同行进行探讨。

一、英语语篇的概念类型与来源

语篇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也承载着文化和价值观。当学生们沉浸在英语阅读的世界中,他们接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还有语言背后的文化、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读什么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语篇不仅仅指文章或篇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样阐述语篇:语篇既包括连续性文本,如对话、访谈、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歌曲、歌谣、韵文等,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如图标、图示、网页、广告等。语篇类型也可分为口语与书面语等形式,还可以分为文字、音频、视频、数码等模态。[3]因此,本文所讨论的语篇不仅指英语分级阅读等课外读物中的文章,还包括练习册、试卷集等同步类教辅中的对话、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听力录音文字等文本。

目前中小学英语教辅图书中的语篇通常由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从国内外图书报刊中选取并改编。老师们精于教学教研,但对国家出版政策和规定不是特别熟悉,一些作者在选编材料时对语篇导向把控不够精准,有一定局限性;部分原始语篇可能因为中西方文化、观念或思维上的差异而存在误读甚至错误。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编辑有一双慧眼,能够基于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眼光判断语篇的导向性和可用度。

二、编辑审稿时需要重视的问题

1.纠正语篇中可能存在的暴力、低俗或猎奇倾向

故事有着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情节,是中小学英语教辅中最为常见的语篇类型。教辅作者在选材时,如果只重视对词汇、句型和语法等知识点的考查而忽略语篇本身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就会造成一些立意不高,甚至隐含暴力、低俗或猎奇成分的小故事被选入书稿中。笔者曾经在审读书稿时看到一篇文章,大部分篇幅都在平淡地描述旅客因航班晚点滞留机场的场景,结尾却突然写道:一位乘客在检票口拔枪对准工作人员(译文)。文章看似写的是一个有悬念的小故事,实则涉及渲染暴戾情緒和暴力行为。显然,此处应改从其他角度设置悬念,避免暴力倾向。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变快,人们需要承受和适应的事物越来越多。如何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困难和挫折,如何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如何应对他人的负面情绪,是人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青少年成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课。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因在学业、人际交往、与父母的关系等方面存在问题而陷入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焦虑或愤怒等情绪中。引导他们加强心理调适,提高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出版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英语教辅编辑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去莠存良,让优质语篇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2.确保语篇对中国文化现象的阐释准确到位

作者由于种种原因(如知识结构不全面、文化背景差异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现象的认知可能出现偏差。笔者曾在一本听力图书稿件中,看到一段祖孙俩有关京剧的对话。孩子认为乐器的声音大,太嘈杂。爷爷解释说,乐器的音量大是为了让后排的观众能够听见。这个解释乍一听似乎有道理,但笔者查阅了一些京剧配乐方面的资料和论文,并没有看到这样的说法。京剧的配乐分为文场(管弦乐)和武场(打击乐),不能用“音量大”来笼而统之。武场音乐的主要作用是表现人物情绪和渲染舞台气氛,对建立独特的时空环境、渲染戏剧情节、强化舞蹈动作以及塑造人物形象都起到重要作用。[4]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音乐厅从小空间转变为大空间而带来乐器革新的阶段,比如,钢琴增加了扩音设备以便让后排的观众能够听见。作者很可能是受其本土文化的影响,以此揣测和解释中国的文化现象。因此,有必要修改此处的解释。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文化现象的描述有缺失之处。笔者曾在审稿时发现,有一篇介绍日本盆景的文章就存在这个问题。盆景艺术的发源地是中国。据一些日本学者研究推测,大约在南宋时期,即相当于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中国盆景传入日本,在日本被称作“盆栽”。[5]盆景艺术在日本经过发展推广到欧美,并在世界范围流行起来。因此,很多西方人士对于盆景艺术,只知有日本,不知有中国。英语中Bonsai一词就来自日文“盆栽”的音译。西方人在写到日本盆景艺术时,也很少会提到它的源头。故而笔者对该语篇进行了适当的补充,说明日本盆景艺术源自中国,并简要介绍中日两国在这一艺术形式上的异同。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抓住时机,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青少年不太熟知的艺术形式,加深他们对袓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重视语篇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正确引领

语言、文化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审稿中,编辑不仅要关注阅读材料对于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性价值,更要关注其人文性价值。英语教育的追求是将两者融合贯通,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文修养的熏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6]。只重视工具价值而忽略人文价值,最终造就的是“空心人”。[7]下面是某书稿中的一段对话。三个学生正在谈论数学这门课:

......

Mike:Maths makes my brain hurt. Is Maths useful?

Brian:What brain?Do you think Maths is useful,Kelly?

Kelly:It is. But I think Mike really doesnt have a brain!

在英语中,brain既有“大脑”之意,也有“智力”之意。作者在对话中嵌入brain的双关语意,在词汇学习上是一个巧妙的设计,但用于教辅图书中,显然忽视了阅读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潜在影响。中小学英语阅读提倡创设学生熟悉的语境和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和家庭生活为背景的语篇在教辅读物中十分普遍,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去迎合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倾向。在大多数情况下,评价他人智商都是一种不得体的行为,更何况对话还表现出对同伴的嘲讽以及将数学成绩与智商挂钩的偏见。笔者认为此处应予以修改,由Brian或Kelly指出Mike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或帮助,这样就体现出与人为善、互助共赢的价值导向,同时也提供了积极人际交往的范例。

三、把握语篇正确导向的策略

1.提高政治素养,领会课标精神

编辑工作是出版的中心环节。编辑作为编辑工作的主体,其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的价值导向。基础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阵地之一,英语教辅编辑自身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是把好语篇导向关的先决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党的理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敏感性。同时,英语教辅编辑面对的是亿万中小学生,要有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自觉和担当,关注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政策,掌握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动向,领会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

编辑应将这些方针、政策和精神的学习与领悟转化为图书审稿时的指导原则。比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都提出,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以增加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今日的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来要在国际交流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其前提是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着准确和清晰的认知和理解。认识到这一点,编辑在审稿时对涉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语篇必然会采取更加严谨的态度,仔细查证或完善,确保材料真实准确,充分挖掘语篇的育人价值。

2.关注时事热点,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要把好语篇导向关,编辑还需要关心社会时事,从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和周遭的现实世界中捕捉社会风向、体察社会心态和思想潮流。

如果留意新闻,就会发现一些公共安全事件是因为个人失意或情绪失控而导致的。近几年,社会上还出现了“路怒症”这一新名词。有“路怒症”表现的司机因交通堵塞或看不惯其他司机的驾驶行为而变得暴躁愤怒、行为失控,以致酿成交通事故。基于对这些社会现象的了解,编辑在审稿中看到前文所述那篇描写“机场突发事件”的文章时就应对其不当之处产生警惕。

再比如,20世纪以来,保护动物福利和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一直致力于宣传“拒绝动物表演”,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我国近年来也不断加大动物保护力度。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的《动物园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动物园不应用野生动物进行表演,也不应将野生动物作为道具用于商业活动。普通民众对于动物保护和福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2022年5月,某知名饮料公司生产的一款茶饮料登上微博热搜,原因是部分网友质疑其包装上的动物形象设计有美化动物表演之嫌。2021年,云南亚洲象北移南归之旅引发全球关注。云南当地政府一路为象群保驾护航,沿途百姓也对它们极尽包容与关爱,在国际上留下了一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佳话。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已经在重新思考和定义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在中小学英语教辅语篇中,野生动物、宠物和动物园是高频话题,这一思想潮流提醒编辑要妥善处理有关此类话题的语篇。

再有,近年来,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抓住人们贪图享乐、寻求自由刺激的心理,将欲望伪装成需要,让人不知不觉沉溺于物欲的追求,而忽视了内在的价值和精神境界的提升。[8]这种风气不可避免地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中。一些学生攀比消费、炫耀消费、盲目消费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报道。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英语基础教育课程的主题之一。认识到消费主义思潮的盛行及其危害,对于语篇中消费购物的话题就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避免产生将购物与“快乐”划等号的倾向。

3.确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把控原则

那么,语篇是不是只能反映正面内容而回避问题?当然不是。青少年并非生活在真空,而是身处21世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但心智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影响。一味说教或回避问题并不是教育的最佳途径,适时适度引导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英语教辅编辑在审稿中遇到揭示问题的语篇,应看其是否具有建设性、是否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来决定取舍。

在这方面,各个版本的中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比如,人教版初中教材中的“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北师大版初中教材中的“Dealing with problems”以及译林版初中教材中的“Teenage problems”等主题单元,都从不同角度针对初中学生在学业、兴趣培养、时间管理、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高中学段的相关主题则拓展到更大的层面,译林版高中教材设置专门的单元“Beware and take care”,针对二维码诈骗、网络犯罪、毒品、艾滋病等社会问题谈青少年的自我保护,北师大版高中教材有“Conflict and compromise”主题,外研社版教材纳入“War and peace”主题。一些优质教辅图书中也会收录涉及校园问题或社会问题的语篇,如校园霸凌、公共安全事件等,这些语篇不只是陈述现象,而是以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方式,正面引导他们思考和认识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或防范措施,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和应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英语教辅语篇是教材阅读的补充和延伸,理应秉承教材的编写理念,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分析自身或社会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理性思考,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积极的人生信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结语

英语教育编辑从事的是传播语言知识技能、传递外来优秀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事业。编辑要响应英语学科的发展要求,在图书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出版中,成为英语学科实现育人价值的重要助力。同时,编辑要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判断力、辨别力和敏锐度,在审稿中把好政治、思想和价值关口,当好“守门人”,为中小学师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英语教育图书。

(作者单位系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