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标析教材之精要 向生活求教育之本真

2023-08-17蒋慧娟

师道·教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议题思维能力思政

蒋慧娟

在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正发生着变化,通过教学活动,让高中生的身心以及创新能力等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思政教师要在以新课标为导向、新课程理念为指引、新教材为抓手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一、参透课标,悟教材之精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它勾勒了学科教学的蓝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对学生学习做了系统规划。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标。高中政治教学更关注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体验,更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同时,促使教学方式从文本解读向活动设计转变。新课标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定位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通过议题引导、活动开展等方式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带进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促进学科思维与能力的提升、价值观念的坚定。教师要在读通课标的前提下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历经三重境界:一是熟读精思教材欲表之意,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之境。教师在刚接触新教材时要潜心文本,反复诵读,细察深思。从教材显性表达中领会主旨找抓住三个着力点:框架、标题、核心概念。教师要有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先理清整套教材之间的关系,再就某本教材按照单元—课—框—目的结构层次进行阅读,将教材放在课程中,将知识放在体系中理解,弄清编者的意图和教材的逻辑,明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横向与纵向,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二是要从细处着手解教材言外之意,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之境。为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教材除了展示的显性主题外,还会渗透着多样化的视角和观点,这些言外之意可能透露在正文字里行间,也有可能存在教材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栏目里。三是要转变观念,善用教材,超越教材,入“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之境。新课标孕育着教材观的转变: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不是用来束缚限制教学的,它是为老师提供精心打造的、参考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不能之屈从于教材,而是要跳出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创造性使用教材。

二、解析结构,展逻辑之美妙

新课标明确提出:“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抓住核心概念,展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的全景图、动态图,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提高。高一第一学期要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两本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主线?教师要充分备课,不必追求知识的大而全,要善于抓住主线,构建以核心概念为主的结构框架,抓住核心问题实现“以点带面”。必修一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涉及太多历史史实的内容,乍一看知识点非常零散。如果老师上课要做到面面俱到,不仅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课时,还会一不小心变成了一堂历史课,失去了政治“味”。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要紧紧抓住本框的主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统观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本书的编写都是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来推进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析社会现象的框架,让学生能够运用人类社会这两大规律去分析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国家顶层设计变化后面蕴藏的密码。学生只有从教材中习得结构化、可迁移、核心性的知识,才能够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有力支撑。

三、巧设议题,显思维之巧妙

议题式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不同的议题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在必修二《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中,笔者采用“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为主议题,先通过视频《凌晨排队买某品牌奶茶》导入,采用学生们青睐的消费情境引发学生话题点,解决资源配置的手段问题,此类属于基本概念类的知识,只需学生根据书本辨识、判断即可。接下来设置三个子议题,子议题一“从奶茶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市场——初探市场,市场之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和优点。此问题需要学生运用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合理推理,培养了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和推理与论证的系统思维能力。子议题二“从奶茶行业的乱象问题看市场——再探市场,市场之忧”,通过奶茶行业存在的乱象,理解市场调节的缺陷问题,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子议题三“从食品行业的相关规范看市场——规范市场,市场之序”,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换为自己独特的思想、见解和策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三个子议题层层递进,同时情境素材来源于生活,选取的学习资源鲜活有吸引力,通过阶梯型问题引导学习任务,学生在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活动中,提升了辨识、判断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能力、推理与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心向生活,寻教育之奥妙

作为思政教师,要坚持学校和社会资源联通、课内与课外开放联动,打通思政课与社会教学资源的“最后一公里”,善用社会资源,用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要善将社会资源引入课堂。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才能引发真实的体验与思考。在必修二的第三课第一框《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教学中,执教者以“从三农发展看新发展理念”为主议题,设“分享三农新变化”“助推三农新发展”“共绘三农新蓝图”三个特色篇章。该执教者首先跟学生分享了自己哥哥嫂子收花生的场景,瞬间让学生进入了农村问题探究的真实情境中。要乐于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思政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更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基于生活和实践形成的经验与知识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同理心、共情力、信服感,由此得出的結论才更有说服力、感召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真正锻炼了能力、锤炼了品格、提升了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必修三《坚公正司法》授课后,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一位老师组织学生去法院进行参观,旁听司法案件审理,感受公平正义,在真实的场景中给学生更真实的冲击,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法治的种子。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议题思维能力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政课“需求侧”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