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多维评价机制,推动劳动教育内涵发展

2023-08-17伍顺燕

师道·教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期劳动技能

伍顺燕

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进课堂,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课程。劳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真实的、深度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生活教育,而且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教育。,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使用多维劳动教育评价,该评价以“在探究中劳动,在劳动中创造,在创造中成长”课程新理念,改善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寻增值评价,完善综合评价,创新劳动评价机制,优化区域评价生态。在多维评价的驱动下,师生在探究中劳动,在劳动中创造,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劳动中的劳动意识、参与劳动的情况和掌握劳动技能的情况进行多元评价,是关注过程、面向未来、注重发展的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就难以知晓学习过程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也很难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投入度。对于过程性评价,我采用的主要以下三种:一是进行课内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劳动课程表现进行进行适时评价。二是进行活动评价,学校每学年定期举行劳动节、劳动特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通过开发节日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劳动基地劳动、校外研学、家务打卡等不同形式的生活实践中获得自信,使劳动评价能不拘于课堂内。三是进行劳动课考试,考试内容以平常劳动课堂内容为主,涵盖种植知识、劳动技能、节气活动等方面,并将考试成绩折合后计入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末或某一阶段劳动课程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终结性主题活动以技能比拼的形式开展,学校从本学期学生重点学习的劳动技能中选择一项,由各班组织开展劳动技能比拼,并由学生自己、小组同学、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打分。

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提倡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有机结合,让学生从被动评价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中。自评和他评有机结合需要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在平等、民主、友好的基础上形成平等的评价关系,充分体现教育综合评价的人文性和民主性。这种综合性评价可以促进评价者监控和指导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让被评价者乐意接纳评价结果,从而不断改进和发展。

基于此,我设计了《劳动成长我能行》的劳动实践记录手册并在全校推广使用,让学生在该手册详细记录自己在校内外参与的劳动过程,具体做法如下:开学初让学生制定学期劳动成长目标,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学期内通过课上的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定期记录自己在劳动学习学、劳动过程中的快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切身体会“劳动最光荣”的真正内涵;学期末回顾总结自己的劳动成长效果,对自己一学期来的劳动实践进行自我评定,将自己的劳动印迹保存到册子里。该手册得到家长们的鼎力支持,亲子合作参与。开学前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好劳动目标,目标适当可操作性强。学期中在家长“爸妈寄语”一栏中,随时随地挖掘亮点,肯定孩子劳动成长中的闪光之处,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与支持,并在“亲子交流”中与孩子进行最纯真的额心灵交流,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让孩子体会爱与责任。学期末家长对孩子一个学期的劳动成长过程进行恰如其分的劳动评价。此外,班主任在“为师寄语”“交流舞台”等栏目,肯定学生在劳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收获,对需要提升的地方加以点拨,为学生劳动道路上引航。这种采用表现性写实评价记录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作用。学生劳动表现性评价包括考察探究活動过程记录、设计制作活动过程记录、劳动实践活动过程记录以及实践的心得体会等

学生借助《学生劳动成长记录册》在每次劳动教育结束后撰写提交个人总结,留下“痕迹”,并由此建立动态的劳动教育评价模型和成长档案。坚持做记录和存档,也方便回过头来,观察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的变化。

此外,我创新评价模式,在学校开办“劳动银行”,为每个学生印发“劳动存折”,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劳动银行”考核,在学校打扫卫生、桌凳整理,以及参与翻地、浇水、拔草等劳动,包括劳动课堂上的表现,都会根据评价标准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每学期根据积分多少评选出“劳动小富翁”进行表彰。

【本文系2022年江门市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2 JMDY024)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学期劳动技能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